正文 第38章 查士丁尼——拜占庭法典的執法者(3)(1 / 2)

476年亦即查士丁尼出生前的第七年,西羅馬帝國在野蠻的日耳曼部落的猛烈攻擊下做出讓步,隻是東羅馬帝國未受到影響,它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查士丁尼決心收複西羅馬帝國的失地和恢複羅馬帝國。他在位期間的大部分精力都奉獻給了這一目標。他在這方麵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因為他從野蠻的日耳曼人的手中收複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上部分。但是,查士丁尼在本冊中的名次與其說是取決於他的成功,倒不如說是取決於他在編纂羅馬法律中所起的作用。早在登基後的529年。查士丁尼就組建了一個帝國法律製訂委員會,該委員會製訂的法律草案於529年公布,經修訂後於534年作為正式法律生效。與此同時,未

收入這部法典的從前的一切敕令和法規都宣告廢除。這部“法典”是《民法大全》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叫做“羅馬法典”或“法律類編”,是對傑出的羅馬法律作者觀點的概括,也具有權威性;第三部分叫做“初級法彙編”,基本上是法學學生的教科書和學習手冊。最後查士丁尼批準了這些法律,在此之前“法典”已被編入《新律》,該部法書直到查士丁尼死後才發表。由於查士丁尼忙於各種戰爭和履行行政職責,當然就不能親自起草《民法大全》。實際上這部法書是根據查士丁尼的敕令,在大律師及法律專家團的監督下,由一些法律學者編訂而成。

查士丁尼精力非常充沛,他還積極努力致力於政治改革,其中包括一次反對政治貪汙腐化的運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鼓勵發展貿易和工業,製訂了宏偉的公共建築計劃。在他的領導下,修建了許多堡壘,修道院和教堂(包括在君士坦丁堡的著名的“聖索菲亞教堂”)。這些建築計劃和戰爭使賦稅大為增加,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532年發生了一起叛亂事件(尼卡暴亂),險些使他失去了帝位。查士丁尼平息了那起叛亂之後,基本上是穩坐江山了。但是當他在565年死去時,人們一片歡騰,舉國上下同慶。

查士丁尼的妻子西奧多拉才幹非凡,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這裏似乎應該對她略提幾筆。西奧多拉大約生於500年,年青時當過演員和名妓,有一個私生子。她20歲時與查士丁尼相遇,成了他的情婦。525年就是他登極做皇帝的前兩年,他倆結為伉儷。查士丁尼看到他的妻子才幹傑出,就讓她做自己的顧問,以及履行各種各樣的外交職責。她對他所主編的主要法規有著重大的影響,包括一些通過的改善婦女權力和地位的法律。她於548年死於癌症,這對他是一個嚴重的損失,不過他把查士丁尼列入本冊之中,主要是因為《民法大全》所產生的重要意義。這部法書重新表述了羅馬法律,具有權威性。它在不少世紀中在拜占庭帝國確實甚為重要。而在西方它大體上被遺忘了約五百年的時間。但是約在1100年又恢複了對羅馬法律的研究,特別是在意大利的各個大學之中。在中世紀末期,《民法大全》(即《國法大全》)成為歐洲大陸確立法律體製的主要基礎。據說這樣的國家施行的羅馬法體製與講英語的國家施行的普通法體製形成了對照。沒有哪個國家完全照搬《國法大全》,隻是把其中的某些部分編入民法。它在歐洲的許多國家中是法律研究、訓練和論說的基礎。因為許多非歐洲國家最終都采用了羅馬法中的某些部分,所以《國法大全》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

查士丁尼出生於南斯拉夫一個農民家庭,後來隨著他的叔父查士丁走上羅馬的仕途,在戰場上經受血與火的考驗。後來,查士丁靠卓越的戰功被擁立為羅馬皇帝,由於沒有後嗣,就將查士丁尼培養為繼承人。527年查士丁尼正式登上了最高寶座。

當時的羅馬帝國,已不是屋大維、圖拉真、君士坦丁等人統治下的那個將地中海當成內湖的牛氣衝天的大帝國。395年東西羅馬帝國分裂,476年西羅馬帝國被蠻族所滅,而查士丁尼治下的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也麵臨多方麵的危機。查士丁尼終其一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渴望恢複昔日羅馬帝國的全盛局麵,並將正統的基督教義傳播到這個帝國的每一寸土地。在他執政早期,他為此勤政到不知疲倦,被形容為一個喜歡與黑夜為伴的惡魔。

但他在實現夙願之前還得經受若幹考驗,首先是與波斯的戰爭,打得相當漂亮,還使他發現了以貝利撒留為首的將才,532年以有利於拜占庭的和約而告終。

查士丁尼雖成長於軍旅中,但其性格中優柔寡斷的一麵仍時而顯露出來,他一生中最危難的關頭是532年的“尼卡起義”。賽車會一向是君士坦丁堡的一大盛事,查士丁尼也出席了大會,但這一天群眾對賽車的狂熱突然演變成對專製、貪汙和苛稅的強烈不滿,形成洶湧的浪潮起來武鬥並圍攻皇宮。在皇後狄奧多拉的鼓動下,躲在皇宮中的查士丁尼重新鼓起了勇氣,依靠貝利撒留的雇傭軍血腥鎮壓了起義,屠殺了3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