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查士丁尼——拜占庭法典的執法者(3)(2 / 2)

從533年開始,查士丁尼終於開始實踐他恢複舊日羅馬帝國的夢想了,並在這條路上走了22年之久。貝利撒留率1.6萬軍隊從海路進攻北非的汪達爾王國,勢如破竹,當年就攻下了其首都迦太基城,534年完全滅了這個曇花一現的國家。535年,貝利撒留的兵鋒指向了昔日羅馬的心髒——意大利,在西西裏島登陸,由南到北進攻占據意大利的東哥特王國,並在536年底攻克羅馬,540年攻克東哥特首都拉文那。但哥特人剽悍頑強的特性並未雖著時代的變遷而湮沒,他們在新國王托提拉的領導下發起了反攻,並一度圍困羅馬城達一年多。經過長期艱苦的拉鋸戰,拜占庭帝國終於在552年塔地那大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並由大將納爾西斯在554年最後滅掉了東哥特王國。同年,還利用西哥特王國的內訌,出兵占領了今西班牙的沿海地區。在這些征服戰爭中,查士丁尼充分暴露了他作為一個“善變的朋友,不變的敵人”的狡詐一麵,拜占庭帝國外交上靈活多變的特征,也許正是發源於查士丁尼。

但查士丁尼終究沒有完成羅馬帝國的舊業,不但是因為高盧、不列顛、西班牙的大部等地並未進入他的版圖中,而且因為他竭力要在舊地恢複羅馬的舊製,如大奴隸主所有製等,但遭到強烈反抗,引起局勢混亂,最後不得不以妥協而告終,社會製度的發展演進終究是不可逆轉的。

貝利撒留為查士丁尼打下了大好河山,最後卻因功高震主而遭到查士丁尼的疑忌迫害,最後被弄瞎眼睛並淪落為乞丐,曆來“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悲劇以此為最烈矣。一個窮兵竇武的君王除了要有若幹良將之外,還需要若幹善於斂財的幹臣,以應付龐大的支出,而約翰·卡帕多西亞顯然充當了這一“光榮”的角色,他以善於搜刮民財而著名。

還有另一個人物也為查士丁尼作出了傑出的貢獻,那就是他的皇後——狄奧多拉。狄奧多拉曾做過妓女和演員,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邂逅了查士丁尼,最終成為他的另一半。她以她豐富閱曆帶來的機智和果決彌補了查士丁尼時而出現的優柔寡斷,並參與到查士丁尼的法律編製工作中。查士丁尼的功業中有多少來自於她的成分,已無法估量。

查士丁尼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的最大貢獻,則莫過於《羅馬民法大全》了。查士丁尼為何會對編撰法典有如此高的熱情,這已無從考證,不過他對於青史留名,對於恢複舊日羅馬雄風的熱心肯定是原因之一。查士丁尼即位第二年,就成立了《羅馬法編撰委員會》,由著名法學家特裏波尼亞領導,通過對400多年來羅馬曆代元老院的決議和皇帝的詔令進行編輯,終成《查士丁尼法典》。後來,由把曆代解釋法律的著作整理成《學說彙編》,又編成《法理概要》作為學生學習法律的教材。565年,又將查士丁尼時代的法令編輯成《查士丁尼法典》的《新律》,以上四部被後人統稱為《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自始至終關注和過問編撰委員會的工作,有時親自參與討論並裁決分歧。他被後人稱為“法律之父”是當之無愧的。這些法典總的來說,創新不多,主要作用是彙集和編輯。

查士丁尼時代另一項偉大的創造是屹立於君士坦丁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

晚年的查士丁尼,作為神學家的一麵更多地顯露出來,逐漸厭倦政事,沉迷於在宮廷中過著僧侶般的生活,同主教們談論基督教義的細微差別,津津有味,直至深夜而不歇。565年,查士丁尼去世,據說君士坦丁堡的百姓一片歡騰。當然,曆史這個公正的裁判還是給了查士丁尼很高的評價。

還有一個人物為查士丁尼的盛名起了很大作用,他就是著名史家普羅科厄斯。普羅科厄斯寫了《戰爭》和《建築》兩部書為查士丁尼歌功頌德,卻又留下了一部《秘史》揭露查士丁尼宮廷的黑暗。查士丁尼因此成為形象最為豐滿的帝王之一。

查士丁尼是世界影響最大的帝王之一,主要由這兩點體現:他為拜占庭帝國打下了穩固的基礎,這個帝國在曆史的風吹雨打中延續了近千年之久,後來一度成為亞歐大陸西部文明世界的唯一火種。二是《羅馬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的法典在拜占庭帝國衰亡後一度失去其影響力,但在歐洲文藝複興運動的推動下,查士丁尼的法典重新煥發出它的熱力,成為超越時空限製的法律大全。近代歐洲各國的法律,除了英國自成體係之外,多深受羅馬法的影響,並由此影響到亞非美等國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