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乾隆一生(1)(2 / 3)

乾隆在北京及京畿保護、維修、興建的皇家宮殿園林,如皇宮的寧壽宮及其花園、天壇祈年殿(換成藍色琉璃瓦)、清漪園(頤和園)、圓明園三園、靜宜園(香山)、靜明園(玉泉山)、避暑山莊暨外八廟和木蘭圍場等,其中清漪園改甕山為萬壽山,上建大報恩延壽寺(排雲殿),又建佛香閣。這些皇家園林,無不體現著清代園林文化的輝煌,是園林藝術史上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除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焚毀外, 多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第三件是貢獻詩文才華

乾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擅書畫,兼長詩文,是一位非凡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書法家、詩人和學者。他不僅精通新滿文,而且熟知老滿文;不僅對漢語漢文十分精通,還懂蒙、藏、維等多種語言文字。乾隆喜愛書法。他長期癡於書法,至老不倦。自內廷到禦苑,從塞北到江南,園林勝景,名山古跡,所到之處,揮毫題字,墨跡之多,罕與倫比。乾隆撰寫了大量文章,僅編成文集的就有《禦製文初集》、《禦製文二集》、《禦製文三集》、《禦製文餘集》,共1350餘篇,還有《清高宗聖訓》300卷。乾隆尤喜愛作詩。他的禦製詩集,登極前有《樂善堂全集》,禪位後有《禦製詩餘集》,凡750首。在位期間的《禦製詩集》共有5 集,434卷,有人統計,其初集4166首,二集8484首,三集11519首,四集9902首,五集7792首,共計41863首。乾隆的詩總計42613首。而《全唐詩》所收有唐一代2200多位詩人的作品,才48000多首。乾隆帝是個業餘詩人,以一人之力,其詩作數量竟與留傳下來的全唐詩相仿佛,其數量之多,創作之勤,令人敬佩(但是其中有一些詩為他人代筆)。

第四件是蠲免天下錢糧。

禦史赫泰曾上疏:“國家經費,有備無患,今當無事之時,不應蠲免一年錢糧。”乾隆認為:百姓富足,君孰與不足?朝廷恩澤,不施及於百姓,那將施於何處!所以,乾隆斷然下令蠲免全國錢糧。據統計,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慶元年,先後五次普免全國一年的錢糧,三次免除江南漕糧(其中一次為400萬石米),累計蠲免賦銀2億兩白銀,約相當於5年全國財賦的總收入。蠲免全國錢糧,收到社會效益:“詔下之日,萬方忭舞。”這話雖有誇飾,但說明此舉確實受到歡迎。乾隆蠲免全國錢糧,其次數之多,地域之廣,數量之大,效果之好,在封建王朝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也可以體現當時清政府財政狀況較好。 不過蠲免錢糧百姓的確收益,但是生活遠沒到達小康,饑民、流民年年都有。乾隆晚年英國使者馬嘎尼來華期間,記載北京街頭乞丐很多,許多百姓甚至蓬頭拓麵,衣杉襤褸。

第五件是重新統一新疆。

北京內城南麵西為“宣武門”,標榜皇帝“宣武”。明清入主北京的皇帝,真正稱得上“宣武”的,隻有明成祖,康熙、乾隆三位而已。乾隆不僅“崇文”,而且“宣武”。他的武功之一就是用兵西陲,開辟新疆、鞏固新疆。在北疆,兩次平準噶爾,基本上解決了北疆的問題。南疆,主要指天山以南的維吾爾族地域,清代稱“回部”。準噶爾部強大時,回部受準噶爾貴族的欺淩與侵逼。但是,清軍平定北疆後,回部貴族試圖擺脫清朝,自長一方。為此,清軍同回部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等幾座南疆重鎮進行了激戰,最終獲勝,重新統一南疆。從此西域與中原再度連為一體,定名新疆也是取“故土新歸”之意。

乾隆在南疆實行因俗而治,設立阿奇木伯克製,由清廷任命。並設參讚大臣(駐葉爾羌)等官,分駐各城,加強統轄。製訂《回部善後事宜》,對南疆管理體製做出改革。乾隆在新疆設伊犁將軍,實行軍府製,修築城堡,駐紮軍隊,設置卡倫,巡查邊界,移民實邊,進行屯墾,加強了 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乾隆平準定回諸役,統一了準、回各部,加強了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統轄,鏟除了準噶爾東犯喀爾喀、威脅京師及大西北的禍根,保持了西北、漠北及青海、西藏的社會安定。

第六件是完善治理西藏。

乾隆兩次派兵打敗廓爾喀(今尼泊爾)的侵犯,製定《欽定西藏章程》。規定:設駐藏大臣督辦藏內事務;在西藏駐軍,分駐前藏、後藏;****喇嘛、****額爾德尼等圓寂後,在駐藏大臣親監下,靈童轉世設立金奔巴瓶製,用金奔巴瓶掣簽決定繼承人,這就是著名的金瓶掣簽製度。西藏對鄰國貿易必須進行登記;西藏貨幣一律用白銀鑄造,正麵鑄“乾隆寶藏”四個字;等等。《欽定西藏章程》是西藏曆史上重要的文獻,標誌著清朝對西藏進行全麵有效的管轄。在雍和宮的“金奔巴瓶”已成曆史文物,在大昭寺內的“金奔巴瓶”製沿襲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