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在衛國戰爭中獲得的卓越戰績,以及它所代表的不屈精神,伊爾2享譽世界,蘇聯領導人將伊爾2評價為“如同紅軍的麵包和空氣般不可或缺”。
任正非解釋說:“我在網站上看到這張‘爛飛機’照片,覺得很像我們公司目前的情況,所以打印發給大家。我們的運營商業務部門認為自己就是這架飛機,他們就自己拿來廣播了。後來梳理下來發現,運營商業務部門反而還沒有大的問題,因為有十幾年的充分準備。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一邊飛一邊修飛機,爭取能夠飛回來。”
記者問任正非,飛機之所以能飛回來,是不是因為要害部位沒有受損,如果要害部位受到攻擊,還怎麼能飛回來?
任正非講了兩個故事來回答記者的疑問:隻要有人在,哪怕失去一切,都可以重振雄風。
二戰時的德國和日本。德國因為不投降,最後被炸得片瓦未存,除了雅爾塔留下準備開會,其餘地方全被炸成平地。日本也受到了強烈轟炸,如果不投降,美軍也要將其全境炸平,最終日本采取了妥協的方法,保留天皇,日本投降,沒有被完全摧毀,但是大量的工業基礎被摧毀了。
當時有一個著名的口號“什麼都沒有了,隻要人還在,就可以重振雄風”,沒多少年德國就振興了,所有房子都修複得跟過去一樣。日本的經濟也快速恢複,得益於他們的人才、得益於他們的教育、得益於他們的基礎,這點是最主要的。所有一切失去了,不能失去的是“人”,人的素質、人的技能、人的信心很重要。
任正非進一步解釋道,華為有三個板塊,隻有網絡連接部門能稱霸世界。
美國打的是這個部門,“爛飛機”說的也是這個部門。現在梳理下來發現,因為準備時間長,這個部門困難少,反而別的部門困難多。在5G、光傳輸、核心網等領域,華為不僅不會受到打擊,還會領先世界很多年。
任正非非常喜愛這架“爛飛機”的圖片。此前,他就曾把扣押在加拿大的女兒孟晚舟比作這架飛機。
他說:“兒女大了,他們成長太順利了,受點磨難應該是好事。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我認為這個磨難對她本人也是巨大的財富。經過這些困難,會讓她意誌更加堅強,對她的成長更加有利。”他還補充道,“這些磨難將使她變得更強大,並為未來麵對更大的事情做好準備。所以就讓她繼續煎熬吧!”
【故事點評】
任正非把當前處於至暗時刻的華為,比作一架在戰鬥中受到重創的伊爾2飛機。這架在二戰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渾身彈孔累累的伊爾2飛機,依然堅持飛行,最終安全返回。正如這張“爛飛機”圖片上的宣傳語:“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這架飛機如此,華為亦如此!華為一直秉承的是一種頑強不息、拚搏奮進的精神。
星光不問趕路人
任正非的每次講話,都成為外界觀察華為最新思考的窗口。2020年6月19日,任正非發表了以《星光不問趕路人》為題的內部講話。
我們不要因美國一時打壓我們而沮喪,放棄全球化的戰略,不全球化是不行的。
過去幾百年來,西方科技像燈塔一樣照亮了人類追趕的道路,不僅僅是飛機、火車、汽車、輪船、收音機、卡拉OK……要尊重這些文明國家、尊重先做出貢獻的先輩。今天華為已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也想要學習先輩,在無人區點亮5G的燈塔,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回報世界給我們的引導,讓我們的光輝也照亮大家共同前行。
當華為嚐試邁出第一步,剛剛擦亮一根火柴,企圖點亮一座燈塔時,就受到美國的不理解,不理智的一棒打下來,一開始我們還真以為是我們合規犯了什麼錯誤,在自查自糾;接著第二棒、第三棒又打下來,一棒比一棒狠,我們才知道是要打死我們,並不是小羊在上遊喝了什麼水。求生的欲望,使我們振奮起來了。全體員工表明了,“寧可向前一步死,決不後退半步生”。我們並不以此灰心,我們也不會怨恨,美國仍然是世界的科技燈塔,我們仍然要一切向先進的人學習。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出自大冰的作品《我不》。意思是無論出身,無論學識,無論目標,隻要你勇於在暗夜前行,星光總會照亮前行的路,隻要跟隨著“星光”(智者)的指引去堅持,不久的將來,肯定能實現心中所願。
任正非在講話中回憶了華為三十餘年來的戰略,認為華為的戰略假設與現實遭遇並不一致。現在華為必須全麵靠自己打造產品。任正非表示,時代證實了華為過去的戰略是偏斜的,是不完全正確的,華為的能力很不符合現實生存與發展的需求。但是,華為有信心、有決心活下來。華為也別無選擇,隻有義無反顧,堅持自強與國際合作來解決目前的困境。
華為的研發實力領先業界,但是在研究力量和方向配備上,要敢於大膽突破,敢於將鴻蒙推入競爭,鯤鵬和昇騰的生態發展與軟件的開發決不停步。
值得一提的是,任正非在此次講話中對研發提了“聚焦”要求,在場景化應用中,必須重視客戶需求,必須依靠行業專家,如煤礦軍團要探索出一條5G+人工智能改變社會的道路來,真正使5G改變社會成為現實。不能再簡單地認為,以“連接為主”去加什麼,就會是什麼,這會誤導我們努力的方向,增加客戶的負擔。
此次講話任正非重點強調了利潤的重要性,尤其提到創造價值、創造利潤的重要性。他認為華為是一個科技集團,更是一個商業集團,成功的標誌還是在盈利的能力,沒有糧食,心會發慌。不要空談,要走上前線,支撐勝利,創造利潤,要逐漸從銷售收入導向,轉向加大利潤的考核權重,各產品線、各地區部不要盲目地爭奪什麼第一,更要關注夯實生存與發展的基石。現在華為沒有長期爭奪第一的基礎條件。要創造價值、合理利潤,使公司健康成長。
人才是核心競爭力,盡管身處困境,稀缺人才依舊是任正非關注的重點。任正非鼓勵華為2012實驗室要敞開胸懷,周公吐哺,引進人才,特別是稀缺人才或天才,在薪酬上也要跟上水平,堅定不移地向前進,不要考慮公司的財力,要積累起領先世界產品的要素能力與技術能力,造就一大批有綜合能力的領袖。
任正非表示,華為的一切都要繼續正常運轉。在未來三到五年薪酬結構不會變化的原則下,讓優秀員工加速進步。在待遇政策不變的基礎上,晉升下降機製逐步優化,素質要與貢獻結合起來考核,堅持在戰火中選拔優秀員工的路線不動搖。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
【故事點評】
任正非的《星光不問趕路人》這篇講話道出了華為應對危機的戰略和華為未來的發展方向,讓世界為之震撼。
任正非的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了五個方麵的內容:一是強調華為在科學上要敢於大膽突破,敢於將鴻蒙推入競爭,鯤鵬和昇騰的生態發展與軟件的開發決不停步。二是鼓舞士氣,不要因美國一時打壓而沮喪,放棄全球化的戰略。三是要敞開胸懷,周公吐哺,引進人才,特別是稀缺人才或天才,堅決不移地向前進,不要考慮公司的財力。四是強調創造利潤的重要性,企業成功的標誌還是在盈利的能力上。華為要逐漸從銷售收入導向,轉向加大利潤的考核權重,隻有保持合理的利潤,公司才能健康成長。五是華為要向一切先進的人學習。
任正非的《星光不問趕路人》,顯示了華為的定力、魄力、能力。美軍上將馬丁·鄧普西說過:“要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信仰;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任正非告訴華為人,在困難麵前,我們別無選擇,隻有義無反顧地去奮鬥。無論外部環境多麼複雜,壓力多大,華為內部還要繼續維持其強大的鬥誌、執行力。跨過去這個坎,華為將會真正的爆發,無論是5G、鴻蒙係統、芯片,還是人工智能以及未來的6G,華為都將是最強參與者和領導者。
請客吃飯,上級買單
華為公司內部有一個規定,隻要是有上級參與的非公就餐,必須由上級來結賬,也就是“請客吃飯,上級買單”。
任正非說:“我鼓勵華為各級幹部經常‘吃吃喝喝’,但是有一個規矩——誰官大誰買單。”
這一規定已經列入2013年的《華為公司幹部工作作風的八條要求》,此規定的第二條提出:“不給上級送禮(賀卡、郵件、短信、鮮花除外)。有上級參加的非因公就餐應由上級付賬(AA製除外),更不允許以公費名義報銷因私就餐費用。”
在很多場合,任正非都提到要發揚光大華為的“吃文化”:“你感覺自己進步了,就自己請自己撮一頓;你要當好領導,那麼,多請部下吃幾頓飯,在輕鬆自由的氛圍裏,很輕易就做到了上下溝通,協同工作,部門的效率也就提高了;你想做大秘書也要多請客,你的工作經過溝通而開放了,大家幫助你,互相又了解,你就能成為‘大秘’;搞管理的,更要經常這樣在一起聚餐,誰請下屬吃飯多,誰升得就快。”
華為管理顧問吳春波在《華為沒有秘密》寫道:“2015年5月一個周末,任總約我出去喝茶,因堵車,去得晚了,喝茶改成了吃飯。吃完飯,任總說還是按老規矩,我來結賬。20多年來,我與任正非一起吃過多次飯,每次都是他搶著付錢。”
在華為,還流傳著老板任正非請駐外員工葉樹吃飯的故事。
葉樹是一位已經在北極圈駐紮多年的華為員工,代表了無數離別故土,遠離親情,穿行在世界各地的開拓者。2002年3月18日,葉樹根據自己在俄羅斯北極地區安裝GSM設備的經曆,撰寫了《北極圈內的華為GSM》一文,他在文章中許了一個心願:“隻想祈求北極的這股北風,能把我們的喜悅一路吹到中國去,吹到南部中國那座年輕的城市裏,吹到那群年輕的人群中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時隔八年,2010年8月,任正非去北冰洋看望員工,親身體會到了那裏的艱苦。回來後他說:“我們各級部門,都要關心在艱苦地區工作的員工的學習與成長,那兒接收新的信息難,接觸尖端技術難,但他們的精神十分寶貴。”任正非在內部發郵件說:“什麼時候他(葉樹)回深圳,我想請他吃飯。”
正準備出國的葉樹聽說此事後,非常感動,表示“任總的這封郵件是我收到的最好的送行禮物,也是北極圈這個團隊,以及同樣在海外奮鬥過的兄弟姐妹們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故事點評】
在外人眼裏,任正非隻有事業,永遠沒有柔情。但人性終究是複雜的,工作中,任正非是一個“六親不認”的“暴君”;生活中,他卻是一個充滿溫情的感性之人。
民間有一個說法:“領導請你吃飯,不是讓你品嚐美食,而是讓你過來買單。”很多領導喜歡吃喝,卻是巧立名目讓下屬請客,把團隊搞得烏煙瘴氣。試問,這種喜歡占下屬便宜的領導,下屬能服他嗎?團隊風氣能好嗎?作為一名合格的領導者,應該向任正非學習,要鼓勵各級管理者做一個“吃貨”,經常跟下屬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以增進溝通,提振士氣。但是,有一個鐵律:請客吃飯上級買單,絕不允許下屬請領導。“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1987年,任正非因上當受騙被南油集團炒了魷魚,此時,他的妻子又與他離了婚,失去經濟來源的他,把父母親接到深圳一起生活。在父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下,他度過了人生最灰暗、最艱難的時期。
任正非在《我的父親母親》一文中寫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就是在我母親去世的時候,我看了母親最後一眼,母親溘然去世。如果8日上午我給母親打了電話,拖延她一兩分鍾出門,也許她就躲過了這場災難……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
前幾年我每年也去看看母親,但一下飛機就給辦事處接走了,說這個客戶很重要,要拜見一下,那個客戶很重要,要陪他們吃頓飯,忙來忙去,忙到上飛機時回家取行李,與父母匆匆一別。母親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嘮嘮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們總是說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2001年2月3日,由於我要趕回北京,隨胡錦濤副主席訪問伊朗,在昆明我隻能待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