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部分 哲思與洞見一桶糨糊(1 / 3)

《以奮鬥者為本》reference_book_ids\":[715391624186901609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8,\"start_container_index\":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0},\"quote_content\":\"《以客戶為中心》reference_book_ids\":[715356047880593718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1,\"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1,\"start_container_index\":91,\"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5},\"quote_content\":\"《厚積薄發》reference_book_ids\":[7099710923819977768]}],\"10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04,\"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24,\"start_container_index\":104,\"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8},\"quote_content\":\"《大秦帝國》reference_book_ids\":[7149106465565838349]}],\"9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28,\"start_container_index\":9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22},\"quote_content\":\"《閃擊英雄》reference_book_ids\":[714056794321299354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9,\"start_container_index\":9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90},\"quote_content\":\"《隆美爾戰時文件》reference_book_ids\":[7034071889936927774]}],\"93\":[{\"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3,\"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7,\"start_container_index\":93,\"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8},\"quote_content\":\"《隆美爾戰時文件》reference_book_ids\":[7034071889936927774]}]},\"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任正非講話很接地氣,比如他多次講到“糨糊”一詞。糨糊,是一種傳統使用的膠黏劑。用麵粉或澱粉加水熬製成糊狀,即為糨糊。糨糊具有一定的黏稠度,多用於紙張、布料或物品的黏合。

任正非說:“我什麼都不懂,就懂一桶糨糊。把十幾萬人黏在一起,才有今天華為這麼強大。”

2015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EMBA企業家學員們走進華為,做華為最優實踐案例研究和現場課程,《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彭劍鋒作為領隊與任正非進行了一次麵對麵的對話。在談到他個人的非凡影響力時,任正非竟然說出這樣讓大家匪夷所思的話:

“我自己什麼都不懂,也什麼都不會。隻能借助比我更專業和更有能力的人。我們不懂管理,就花錢請IBM來幫我們做流程和供應鏈管理,請Hay來做職位評價體係與任職資格體係。我個人能力不夠,隻能靠團隊智慧來決策、靠機製和製度來管人,所以我們推行輪值CEO製度,形成適度民主加適度集權的組織決策體製。我對具體業務不清楚,我日益遠離經營,甚至遠離管理,變成一個頭腦越來越發達、四肢越來越萎縮的人……”

在一大段幾乎自殘式的謙虛後,任正非話鋒一轉:“我既不懂技術,也不懂管理,也不懂財務,我就懂一桶糨糊,將這種糨糊倒在華為人身上,將十幾萬人黏在一起,朝著一個大的方向拚死命地努力。”

2019年9月24日,任正非在華為總部接受德國電視一台采訪。當記者問到“您被稱為中國的喬布斯,華為在中國被視為一個偉大的企業,怎麼做到的?”時,任正非表示自己不是喬布斯,他解釋稱喬布斯對人類貢獻非常大,他創造了移動互聯網,而且他在哲學上追求完美。

任正非稱自己沒有特別精湛的技術,隻是提了一桶“糨糊”把十幾萬員工黏合在一起,讓他們努力衝鋒,他們奮鬥出來的成績被外界歸到了他頭上。他思想上信奉灰度,信奉妥協,認為“白”與“黑”之間有一個妥協是灰度。他認為自己沒有喬布斯那麼偉大,所以不能叫中國喬布斯!

【故事點評】

別人用糨糊黏東西,任正非卻用糨糊黏人。任正非懂人性、懂團隊,懂得一個“黏”字。其核心就是通過利益分享的機製,將19萬多人黏在一起,形成強大的聚合力,朝著一個大的方向努力奮鬥。

懂人性,方能懂管理。在對人、對團隊有樸素而深刻的理解基礎上,任正非在華為創造出了獨一無二的製度安排:決定華為不上市,把絕大部分股權分給員工,自己僅擁有公司不到1%的股權。他抓住人性的特點,充分激發人性中積極創造的一麵。任正非拎的這一桶糨糊,還真值得琢磨,值得管理者們學習。

有舍才有得

任正非曾在華為講了一個小故事:

以前,農村有個習俗,每當柿子成熟的季節,農民不會把柿子全都摘光,總會留下幾顆柿子在樹上,這是為什麼呢?這樣做一來可以供路上來往的行人需要時享用,二來留給鳥兒過冬吃,讓鳥兒不至於在嚴寒的冬天餓死。

萬物有靈,來年開春的時候,鳥兒就會捉樹上的蟲子,這樣,下一年柿子才會豐收。

留幾顆柿子在樹上,既是一種善行,也是一種互惠互利。

“舍”並不都是失去,終有一天,會是另外一種“得”。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偉大的領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他的內心是大善的,對人有悲憫心。”任正非就是這樣一個有悲憫心的企業家、大善人。雖然他表麵上好像很嚴苛,製定了很多嚴格製度和規則,對幹部和員工的要求非常嚴格,但他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製度來抑製人性中的惡,使人性中向上、向善的一麵充分發揮出來,希望來到華為的每個人都能成才、成功。

華為的一位高管向筆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華為的一位技術骨幹提出離職,因任正非特別看好他,多次找他溝通,懇勸他,挽留他,但遺憾的是沒有將他留下來。最後,任正非隻好死心。

然而這位骨幹的離職申請卻遲遲沒通過,任正非給一直拖著,有人說:“任總太不近人情了,員工不願意留下,離職申請怎麼還不給通過啊?”

然而,過了12月31日,任正非才同意了這位員工的離職申請。原因是按照華為公司的規定:在每年12月31日前離職的員工一律不發年終獎。

原來,任正非拖著不簽字,是為了讓這位員工拿到年終獎!那位員工後來拿到了200萬元年終獎。

任正非對員工的愛惜之心,深深地贏得了員工的忠心。

經常有人問筆者:餘老師,華為任正非為什麼能凝聚19萬多名知識型員工,做到“槍聲”就是命令,指東打東,指西打西?

我說:因為任正非舍得分錢。錢分好了,員工才有幹勁。

任正非是目前中國民企持有公司股份最少的創始人。他明白一個道理:有舍才有得。你願意舍財,別人就願意追隨你。

他曾這樣評價自己:“華為公司發展到今天,我自己沒做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貢獻的話,就是在分錢的問題上我沒有犯大的錯誤。”

全員持股製度應該是華為最大的顛覆性的製度創新,是華為創造奇跡的根本所在。

華為拒絕上市,實行全員持股。員工進入華為工作一兩年後,根據表現可獲得一定的股權認購額度,員工可自願購買股份並按照股份獲得分紅。員工在離職時,所持股份將由華為進行回購。作為華為公司的創始人、總裁,任正非放棄了企業物質利益分享的優先權,他自己僅持有公司不到1%的股份,而其餘股份由員工擁有。

有一次,四通集團公司董事長段永基登門拜訪任正非。兩人談到華為股份製度時,段永基直截了當地問任正非,“如果有一天華為的其他人聯合起來,要將你推翻,把你趕走,你怎麼辦?”段永基話音剛落,任正非就說道:“如果他們真的聯合起來把我趕走,我是歡迎的,我認為這恰恰是一個企業成熟的表現,說明他們已經不再需要我了,這是華為的大好事。”

筆者曾問任正非:“您在華為主要做什麼?”任正非回答了兩個字:“分錢。”他緊接著說,“外界都說華為人敢於拚命,你們有沒有想過,華為人為什麼願意這麼玩命幹呢?其實就是因為分錢分得好!把錢分好了,很多管理問題就都解決了。”

全員持股和利益分享機製的建立,反映了任正非對員工利益的基本態度,體現了他對員工的真正的尊重,因為人的最基本訴求首先是利益的獲取。更重要的是,華為全員持股製度吸引、團結、黏住了大批人才,包括外國員工,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穩住了創業團隊,成就了華為今日的輝煌。

任正非深知“財散人聚,財聚人散”的道理。他告誡華為幹部:“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東西想明白。第一,財富這個東西越散越多;第二,權力、名聲都是你的追隨者賦予你的,假使哪一天你的追隨者拋棄你,你的權力,你的所謂的成就感,你在聚光燈下的那些光輝形象,乃至於財富,都會煙消雲散、灰飛煙滅。”

【故事點評】

《臥虎藏龍》裏有一句話:“當你握緊拳頭,手中什麼也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舍得是一種智慧,小舍小得,大舍大得,這是一種明朗大氣的做事風格。其實,企業無非就是賺錢、分錢的商業係統,所以薪酬管理是企業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賺錢是能力,分錢是胸懷,能力很重要,但胸懷決定你走多遠、走多久!任正非的高明處就在於大智若愚,懂得激發眾人的智慧。他舍得分錢,舍得與員工共享公司發展成果。“舍得”是任正非的大智慧,他不僅形成了獨特的管理哲學,也創造了華為傳奇。誠可謂:“萬般神通皆小術,唯有空空是大道。”靜水潛流

任正非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是:靜水潛流。這是華為國際化過程中的經驗之談,發人深思,對走在國際化道路上的中國企業也是一種啟示。

水代表了世界上最柔弱的東西,但又是戰勝其他所有事物最強大的力量。《老子》中就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以柔克剛,弱者也即強者,天下莫能與之爭。

靜,是一種沒有搖旗呐喊的張揚,不顯山不露水,不虛張聲勢的收斂,是蔣幹盜書,看似漫不經心,其實是目標明確,精心策劃,含而不露,心機深藏,一切都在不言之中達到目的。

靜,並不是真的平靜,而是表麵看起來是平平靜靜,其實是春雨潤物,水滴石穿,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是“於無聲處聽驚雷”。

假如你不知水之深淺,拿起石頭往水裏,水花濺得起響,水聲越是響亮,水就越淺,而濺不起什麼水花,沒有多大的水聲,那水一定是深不可測,其蘊藏著的力量是巨大的。這就叫作“靜水潛流”。

曆經九年的艱苦拓展,經過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華為終於迎來了海外市場的全麵突破。華為不僅完成了國際市場布局,國際市場銷售實現連年翻番式增長,並且打入了高端市場,華為的國際品牌和行業地位也不斷提升,已經形成與國際接軌的營銷方法、模式以及大平台服務體係,積累了海外市場本地化建設的經驗。更為重要的是,海外市場的開拓,不僅帶動了國內市場的發展,也使華為開始走出嚴冬,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華為進入國際市場,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同時是一個艱難困苦的曆史過程。對於任何希望實現國際化的企業來講,國際化的道路並不僅僅是其產品或服務進入國際市場那麼簡單,也不是單純以國際市場銷售額比重的上升來衡量的。

國際化意味著華為需要全麵麵對新的市場規則,從學習規則、理解規則、掌握規則,到運用規則和主導規則;國際化意味著華為的經營戰略和管理體係將全麵地與國際慣例接軌,即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經營戰略、組織運作體係、企業文化、內部運作體係、管理機製與製度等全麵地接受國際市場規則的考驗。華為能否在走出國門的考試中合格,取決於自身的素質與能力,取決於企業走出國門前的修煉。國際化的成敗,取決於華為積累的基本功。

走在以生存為底線的國際化道路上,華為走得很艱難,也很執著。九年的國際化道路,邁出的雖然隻是一小步,卻是有決定意義的一大步。未來的路還很長,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華為還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在國際化過程中,華為應該說是比較紮實和富有成效的,其以生存為底線的國際化道路的嚐試,不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敗的教訓,都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故事點評】

任正非一直強調華為的管理要做到“靜水潛流”。他要求華為的幹部要虛懷若穀,聞過則喜;管理要注意方法,沉著冷靜;工作中要低調踏實,耐得住寂寞,甘於平淡,不受外來因素的幹擾,專注於自己的目標。隻有這樣,華為這艘大船,即便遇到外部的驚濤駭浪,內部也不會自亂陣腳。改變現狀,也必須是循序漸進的改良,而不是翻天覆地的激進式改革。非洲尖毛草

如果說薇甘菊是華為精神與基因特質的象征,華為的成長發展模式則更像尖毛草的生長模式,可以稱為“倒生長模式”。任正非曾給華為員工講了一個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的故事。

非洲大草原上生長著一種名為尖毛草的奇特植物。在它生長初期,大概6個月的時間裏,尖毛草露出地麵的高度一直保持在一寸左右。從表麵看,就像進入了停滯期。

尖毛草在成長初期,隻有一寸多高,孤寂地看眼前其他野草瘋長。當同期競爭者都爭先恐後向上攀高時,尖毛草就一直這麼矮矮地蹲著,不緊不慢的。然而半年過後,一旦雨季來臨,它就會像從冬眠中驚醒了一般拔地而起,瘋狂生長。這時的尖毛草可以在一天內攀升半米,隻需短短幾天,它就能超越其他競爭者,傲視群草,成為名副其實的“草地之王”。

為什麼尖毛草擁有如此強悍的爆發性生長力?

原來在看似無所作為的半年時間裏,它根本就沒有閑著。其他野草忙著往上衝,它則默默在地下經營自己的根係,不斷向深處探索、汲取養分,存儲後續發力的資本。任正非認為尖毛草這種“倒生長模式”折射出了華為對成長的看法,而華為自主研發麒麟芯片的曆程正是這種成長模式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