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結尾記憶法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對事物的開頭往往有一種好奇感,對結尾有一種結束感,而對中間最容易出現鬆弛麻木的狀態。因此,父母可以讓孩子有意識地記憶事物的開頭和結尾,同時注重兩者之間的連接,把要記的東西連成一個整體。比如說,如果要記憶一整篇材料,可以先分割成若幹部分,然後再運用開頭結尾記憶法。
事實上,一個人的記憶潛力是非常大的。據美國科學家研究,如果一個人始終好學不倦,他的大腦所能儲存的各種知識,將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量的50倍。而美國國會的藏書有一千多萬冊。可以想象一下,一個人的大腦能夠裝下多少知識呀!蘇聯時期的一家雜誌說:“如果我們能迫使我們的大腦達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學會40種語言,將一本大百科全書背得滾瓜爛熟,還能夠學完數十所大學的課程。”所以,親愛的女孩,努力提高自己的記憶力,你會學到很多東西。
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分數
“分,分,學生的命根。”在學校裏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這表明有很多學生很在意自己的分數,以至於不能正確地對待考試。其實,分數本是對我們學習情況的一個檢驗,是老師、家長和我們自己反饋信息的一個渠道、一種手段,隻是測評我們學業的一個參考,分數的高低並不能用來評判我們的一切。但在考試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分數的高低決定著我們的升級、升學、就業,在這種現實狀態下,分數變成了目的,變成了我們和家長、老師追逐的唯一目標。
所以,這時候,你應該了解,考試隻是檢驗我們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是一項比較單一的檢測,這基本上是對我們學到的書本知識的抽查,而分數永遠隻是個形式和手段。它不能證明我們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也不能證明我們的品格與才能如何。總之,它不是衡量我們聰明與否的唯一標準。
愛因斯坦在4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這時,父母有點兒著急了:“難道他是低能兒,是個傻子?”父母趕緊為他請來了醫生,卻沒有檢查出什麼毛病。小愛因斯坦在常人眼裏,並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這一方麵是因為他不大會說,一方麵則因為他總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讓人覺得有些低能、傻氣,大人們甚至懷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礙。人們無法理解,這個幼小孩子所提出的貌似可笑無知的問題,原來竟出自對未知世界的強烈求知欲。
愛因斯坦到了上學的年齡,父親把他送到了離家不遠的學校。與同齡孩子相比,小愛因斯坦依然顯得十分木訥,動作遲緩呆笨。在班上,他的學習成績很差,每次被老師叫起來背誦課文,便呆頭呆腦一句也念不出來。同學們私下裏都嘲笑他,認為他是一個“差勁的落伍生”。愛因斯坦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求學生涯。
10歲那年,愛因斯坦成了一名中學生。此時的德國軍國主義思想如洪水猛獸般到處泛濫,到處橫衝直撞,在學校裏也不例外。那些老師像軍人一樣將希臘文、拉丁文一個勁兒地往學生頭腦裏塞,而學生的職責就是背、背,整天都是背。對這種學習方式,小愛因斯坦煩透了,於是 ,他有意無意間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了自學數學上,數學成了他中學時代最大的業餘愛好。當然,他對數學的熱愛來自於叔叔的影響。
愛因斯坦的叔叔也非常喜歡數學。有一次,愛因斯坦叔叔在紙上畫了一個直角三角形,寫了勾股定理,並神秘地對愛因斯坦說:“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定理,2000多年以前的人就會證明了,你也來試一試。”12歲的愛因斯坦此時還不懂得什麼叫幾何,但他被這個定理迷住了,決心試一試。他一連幾個星期苦苦思索,尋找著證明的方法,到第三個星期的最後一天,他竟然把這個定理給證明出來了。他第一次體會到了創造的快樂,他的創造才能開始被激發出來了。隨著年齡的增大,愛因斯坦的眼界逐漸開闊,能使他產生興趣的事物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愛因斯坦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斷前進著。
不過,愛因斯坦在老師的眼裏還是一文不值。一次家長會上,愛因斯坦的父親問孩子的班主任,自己的兒子將來可以從事什麼職業。這位老師竟直言說道:“做什麼都沒有關係,你的兒子將一事無成。”這位老師對小愛因斯坦的成見非常深,認為他是一塊朽木,已再無雕刻的價值,竟勒令他退學。就這樣,愛因斯坦15歲那年就失學了,連畢業證都沒有拿到。輟學之後,愛因斯坦靠著自己的自學能力,又學完了《大眾物理科學叢書》。正是這本書,不但使愛因斯坦破除了宗教權威的迷信,而且引導他立下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宏圖大誌。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又提出了廣義相對論。
我們知道,很多大科學家在小的時候都沒有考得很好的分數,顯得平庸無奇,有的甚至還很笨拙。但是誰又能想到,若幹年後,他們都變成了改變世界的偉大人物。因此,隻要肯努力,每個人都可以成才。
要記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不會有兩個相同的人,如果總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各具特色的人,這的確太不公平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缺點和優點。女孩,也許你學習不好,將來當不了科學家,但你會辦事,善交際,闖蕩社會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也許你將來成不了工程師,但你體育成績出色,在運動場上能叱吒風雲;也許將來你不會加入到博士、碩士的行列,但你憨厚樸實、吃苦耐勞,在廣闊天地中同樣能大顯身手、大有作為。當我們用變化的尺子靈活地去衡量我們自身時,我們會發現,雖然我們的分數不高,但是我們有很多強項,更何況分數真的不能代表什麼。所以,親愛的女愛,雖然你的成績不是很好,但不要“以成績論英雄”,你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
學習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在當今社會,學習能力是決定成敗的重要因素,因為它可以讓你打開未知天地,把你變成一個專家。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要是喪失了學習能力,就等於放棄了成功。現在許多大企業在招聘新人時不再問:“你會什麼?”“你學過什麼?”而是問“你能否學會我們讓你掌握的東西”。
這就是一個變革的信號:學習能力比知識更重要。許多人認為,學習是青少年時代的事情,隻有學校才是學習的場所,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並且早已走向社會了,因而沒有必要進行學習,除非為了取得文憑。這是上個時代我們對學習的理解。在我們迎接知識經濟時代到來的今天,學習的內涵已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學習已沒有時間的分隔,已沒有人員的界定,沒有場所的限製,學習變成了終生的事情,我們需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在生存競爭日趨激烈、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對新知識的學習就顯得更加重要。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要想生活得幸福美好,哪怕是不饑不寒地度過一生,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就需要活到老,學到老。
在當今時代,學習已變成一種責任、一種需求,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朝喜晚厭,隻有持久堅持,日積月累,才能有所收獲。學習能力,就是以最快捷的速度、最簡便的方式、最有效的形式獲取準確的知識和信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誰能最先獲取知識和信息,誰就能占有先機和主動。
提高學習能力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學習是人們掌握知識的基本途徑,是人的道德品質形成的前提條件,是人類社會文明得以延續的手段。電腦和互聯網的出現,塑造了地球的新生活,改變了人們的視野。過去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現在瞬間便可以完成。每一個人都可以跟全球互動,大英博物館的幾百卷百科全書的信息在5秒鍾的時間內可以發送到任何服務器上。當今時代正處在大發展、大變化、大變革中,知識的生命周期大幅縮短了,有效經驗的生命周期大幅縮短了,讓人們進行有效的、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如果不積極主動地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就會退步,就會落後,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要因“勢”而進,因“時”而進,就必須在提高學習能力上下工夫。古今中外的曆史都證明,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重視和推崇學習,哪個國家、哪個民族的進步發展就快,反之就慢,甚至停滯不前。
要提高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改進方法上下工夫。常言道,得法者事半功倍。掌握了科學的方法,就能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就能不斷地把握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女孩的學習能力較之男孩並不一樣,對於學習能力的培養,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提升自己。
總的說來,女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女孩子開口說話比較早,能運用比較複雜的詞語,會用一連串的話詳細地說明一件事;女孩的洞察力強,很小就能在看照片看錄像或者與人交往時,留意到對象的情緒;女孩的注意力集中;手工能力強,閱讀能力強,女孩子的閱讀一般比男孩子早一年左右,在拚寫、詞彙、造句、寫作和閱讀理解方麵,女孩子的分數總比男孩子高。
此外,女孩做事具有良好的計劃性,她們很小就懂得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喜歡一步一步來。相對於男孩而言,女孩缺乏數學方麵的自信心,盡管女孩子在數學上可以做得和男孩子一樣出色,但是她們總是懷疑自己的能力,以至碰到難一點的題目便可能輕易放棄。另外,女孩在學習上出現了問題不易被察覺,出現了學習問題,容易被老師忽略,因為她們總是靜靜地坐著,不懂也不會主動地提出來;女孩害怕失敗;男孩子會輕易報出答案,而女孩子會很小心地扳著手指檢驗自己的答案,然後才會舉手;女孩缺乏冒險精神,畏懼衝突,女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願意講和、避免衝突,雖然在很多情形之下,這是好事,但如果是麵臨得失的緊要關頭,女孩子就很容易輕易放棄;女孩缺乏對技術性事物的興趣,不大願意花時間觀察電腦是怎麼工作的、玩電腦遊戲或者探測、研究抽象科學等。
所以,作為女孩,你不要為自己對諸如技術類的事物不感興趣而倍感苦惱,你在語言上的能力讓男孩望塵莫及,當然也不要自我設限,比如說在數學上,並不一定就會比男孩差。當然,要提高學習能力,還要在學以致用上下工夫。就好比你看了100本遊泳的書,如果不實踐,還是不會遊。
總之要記住,我們不僅要做一個有知識,有內涵的女孩,還要做一個隨時懂得充電,有著較強學習能力的新時代女孩。
培養興趣,你會得到意外收獲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告訴我們,興趣在人的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
你肯定會注意到,如果你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你就會優先對樂器以及有關音樂方麵的書籍、刊物等發生注意,並表現出心馳神往;而對美術感興趣的人,對各種油畫、美展、攝影都會認真觀賞、評點,對好的作品進行收藏、模仿;對錢幣感興趣的人,會想盡辦法對古今中外的各種錢幣進行收集、珍藏、研究;對跳舞感興趣,就會主動地、積極地尋找機會去參加,而且在跳舞時感到愉悅、放鬆和樂趣,表現得積極而自覺自願……
可以說,興趣激發了人們的求知欲,讓人們在自己向往的天地享受生命給予的精彩,從而獲得成功。興趣能讓人苦中作樂,能讓人樂此不疲,讓人享受成功的喜悅。總之,興趣讓一切都變得更生動。
1828年的一天,在倫敦郊外的一片樹林裏,一位大學生圍著一棵老樹轉悠。突然,他發現在將要脫落的樹皮下,有蟲子在裏邊蠕動,便急忙剝開樹皮,發現了兩隻奇特的甲蟲,正急速地向前爬去。這位大學生馬上把它們抓在手裏,興奮地觀看起來。
正在這時,樹皮裏又跳出一隻甲蟲,大學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裏的甲蟲藏到嘴裏,伸手又把第三隻甲蟲抓到。看著這些奇怪的甲蟲,大學生真有點愛不釋手,隻顧得意地欣賞手中的甲蟲,早把嘴裏的那隻給忘記了。嘴裏的那隻甲蟲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這大學生的舌頭蜇得又麻又痛。他這才想起口中的甲蟲,張口把它吐到手裏。
然後,他不顧口中的疼痛,興衝衝地向市內的劍橋大學走去。這個大學生就是查理·達爾文。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首先發現的這種甲蟲,就把它命為“達爾文”。
如果你對大自然對生物不感興趣,一定會想,幾隻蟲子有什麼好看的?更不會把他們放進嘴巴裏。但達爾文可以,因為他對生物非常感興趣,興趣讓他忘乎所以。
達爾文後來在自傳中寫道:“就我記得的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對我今後的人生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於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了很多複雜的問題和事物。”
確實,興趣是一個不平凡的東西,它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徜徉,讓我們對知識充滿著一種內心的渴望。我們想學習,我們渴望上進,我們對獲得豐富的知識和好的成績具有一種內在的持續的追求願望。
“知之深則愛之切,愛之切則知之深”,這句話非常有道理。如果你在某一方麵知識豐富,對它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深厚。如果你對某項事物沒有興趣沒有情感,就不會主動地學習這方麵的知識。很多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其中有基礎差的原因,這樣學習興趣就不濃,掌握的知識自然就越來越不紮實,形成一個不太好的循環。
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把興趣看成是學習的原動力。許多科學家取得偉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具有濃厚的興趣。
親愛的女孩,如果有權力選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最好。如果有些事你不怎麼感興趣,但必須去做,比如學習,那為什麼不培養自己對它的興趣呢?我們可采取以下方法讓自己對學習產生興趣。
積極期望
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我們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象中的“興趣”會推動你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比如說,如果你對地理毫無興趣,那麼,不妨做這樣的練習:“我喜歡你,地理!”重複幾遍之後,相信結果會有所改變。
培養自我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一個目標,就給自己一點獎勵。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東西;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如買一件自己喜歡的物品等;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如周末出去旅遊等。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於產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保持興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斷地提問題
當你為回答或解答一個問題而去讀書時,你的學習就帶有目的性,就有了興趣。準備一些問題是很容易,把每節的標題改成問題就是了。例如學習阿基米德定律時,你可問: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是什麼?它是怎樣被發現的?怎樣證明它的結論是對的?它的公式是什麼?使用它應注意什麼問題?我能不能用其他的辦法推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一開始你是強迫自己詳細看下去的,但是,一旦你真正地往下看時,你就會被吸引住。
想象學習成功後的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當我們滿腔熱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之前,一般都對它的結果有了預期的想象,從而激勵自己堅持去做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個電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這個電影不好看,那麼你一定不去看。廚師想象出自己做出來的佳肴是什麼味道,繼而辛苦勞作;作曲家想象出自己作出的曲子會產生怎樣的聲音,從而激發出他的創作熱情。你可以想象自己的考試成績優秀,可以順利進入大學,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為個人創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自己考試成績優秀,得到老師、家長的讚揚,得到同學們的羨慕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讓想象幫助自己獲得成功。
總之要記住,興趣對一個人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巨大的作用,往往是在一念之間,你的生活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我們要學會利用興趣的力量。
多角度思考,不要在得到一個答案時就止步
成功的人,他的思維是全麵的,在別人說1的時候,他應該想到的是2,有一個人就是靠這樣多想幾個問題而獲得成功的。
核子物理學之父歐尼斯特·拉瑟福在擔任皇家學院校長時,有一天接到一位教授打來的電話:“校長大人,我有個不情之請,要拜托你幫忙。”
“大家都是老朋友,幹嗎這麼客氣。”
“是這樣的,我出了一道物理學的考題,給了一個學生零分,但這個學生堅持他應該得到滿分。我和學生同意找一個公平的仲裁人,想來想去隻有您最合適……”
“你出的是什麼題目?”
“題目是:如何利用氣壓計測量一座大樓的高度。校長大人,如果是你,你怎麼回答?”
“這還不簡單,用氣壓計測出地麵的氣壓,再到頂樓測出樓頂的氣壓,兩壓相差換算回來,答案就出來了。當然也可以先上樓頂量氣壓,再下到地麵量氣壓。隻要是本校的學生都應該能答得出來。”
“對,你猜這個學生是怎麼解答的,他說:先把氣壓計拿到頂樓,然後綁上一根繩子,再把氣壓計垂到一樓,在繩子上做好記號,把氣壓計拉上來,測量繩子的長度,繩子有多長,大樓就有多高。”
“哈,這家夥挺滑頭的。不過,他確實是用氣壓計測出大樓的高度,不應該得到零分吧?”
“他是答出了一個答案,但是這個答案不是物理學上的答案,沒辦法表示他可以合格升到下一個階段的課程啊。”
拉瑟福第二天把學生找到辦公室,給學生6分鍾的時間,請他就同樣的問題,再作答一次。拉瑟福特別提醒,答案要能顯示物理學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