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要懂得競爭與合作(2 / 3)

有一個記者,在慶祝登陸月球成功的記者會上,突然問奧德倫一個很特別的問題:“讓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為登陸月球的第一個人,你會不會覺得有點遺憾?”問題一提出,全場的氣氛變得有點尷尬,全場都為他的答案捏一把汗。奧德倫很有風度地回答:“各位,千萬別忘了,回到地球時,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艙的。”他環顧了一下四周,又笑著說:“所以我是由別的星球來到地球的第一個人。”大家在笑聲中,給了他最熱烈的掌聲。

不去嫉妒他人不但是一種修養,更是女孩的一項美德,因為團隊的成功就是每個人的成功。那麼,女孩,你會不會欣賞同學或同事的成就呢?你會不會願意從心裏給別人熱烈的掌聲呢?

幾十年過去了,或許,人們已經不再記得奧德倫,他大度而不失幽默的回答也漸漸被我們忘卻。但幾百年之後,即使人類已經到月球繁衍生息了,我們還依然需要奧德倫那樣的美德——玉成他人,真誠分享朋友的快樂,不讓塵土般的憂煩、懊惱、侵擾我們潔淨如蓮的心靈。

每個女孩都應該記住的一句話是,美德猶如耳鳴。如果別人得到了一團叫做“不遺憾”的火,就請你微笑著將自己手中那一塊叫“遺憾”的冰遞過去,當冰融的時候,你的心注定會轉暖。自己不曾擁有,就快樂地欣賞別人的擁有,不讓日子淪於暗淡,不讓心緒陷於頹喪,這是我們每個女孩一生都需要努力、需要堅持的。

有的女孩在生活中可能會遭到別人的嫉妒,因為才能出眾,比別人人緣好。或許有些人盡挑你的不是,拿你的缺陷在大眾麵前公開評論,以慰藉他們失落的心緒,證明自己隻是沒有碰到聰明的伯樂。這種嫉妒扭曲了人性,扭曲了靈魂,扭曲了人的正常情緒。這時,你需要忍受,這樣,那些說你的人會感到自己終於勝了你一回,他們得意了,一切嫉妒也就會終於此,而不會再有擴大的可能性,同時你也可以得到他人的尊重。

要知道,嫉妒是魔鬼,更容易使自己身陷泥沼,蒙蔽了那本就淺薄的內心,更加使人忘記了奮鬥。因此,女孩要像忍受孤獨和痛苦那樣忍受嫉妒,還要學會用時間和努力來粉碎嫉妒。

在古代,孔子就曾說過: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處在鮮花與掌聲中時,更需謙虛、謹慎,這不僅能防備被嫉妒,而且能從根本上調整自己。女孩應該學會以妥協、退讓的方式來麵對嫉妒者,這樣,就會讓他們感受到你真誠的愛心,這些愛心可以融化那些嫉妒者,從而消除和化解嫉妒。

女孩要記住,不要因為別人的嫉妒就放棄自己的理想,讓自己成為一個平凡的人,讓自己的潛力沒有爆發的地方,而是要懂得,從另一方麵來看,別人的嫉妒其實是對你能力的肯定,不要忍受不了別人的嫉妒,而與他人發生爭執,這樣隻會起到相反的作用。聰明的女孩懂得利用他人的嫉妒作為自己能力的體現,懂得利用別人的嫉妒來不斷激勵自己,促進理想的實現,在嫉妒的催化下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請不必嫉妒他人,你隻需要更努力;也不必為被他人的嫉妒而煩惱,你隻需要不斷進步,讓這嫉妒變成一種欣賞。

抓住機會,表現自己

有人說,人生的得失,關鍵在於機遇的得失。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一味隻知道埋頭苦幹的未必就可以春風得意、功成名就。然而,沒有誰會心甘一生都庸庸碌碌,默默無聞,沒有誰不期盼自己轟轟烈烈,甚至流芳千古。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果你能夠一馬當先,抓住機遇,哪怕隻比別人早那麼一小步,你也會最終大獲全勝。所以說,善於識別與把握時機是極為重要的。

馬克是一名紐約城的出租車司機,他一直記得這樣一件事。

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的早晨。馬克正在街上開著車,耐心地尋找著乘客。這時,他看見一位衣著考究的男人,從街對麵的醫院出來,向他招手,要搭他的車。

“請帶我去加西亞機場。”乘客說。和平時一樣,為了解除車上的寂寞,馬克和他聊了起來。乘客的開場白很普通:“你喜歡開出租車嗎?”

這是一個很俗套的問題,馬克便給他一個俗套的回答。“很好,我做這個掙錢,有時還能遇到一些有趣的顧客。但如果我能得到一份周薪100美元以上的工作的話,我就不開的士了。”

“哦。”他答應了一聲。

“您是做什麼的?”馬克問他。

“我在紐約醫院神經科上班。”乘客說。

馬克和乘客稍稍聊了幾句,汽車就已經離機場不遠了,這時,馬克想起了一件事,試著想請這位乘客幫個忙。“我能否再問您一些問題?”馬克說,“我有一個兒子,15歲,是個好孩子。他在學校裏功課很好。我們想讓他今年暑假去夏令營,但他想要一份工作。而現在人們不會雇用一個15歲的孩子,除非他有一個經濟擔保人——而我卻做不到。”馬克停頓了一下,“如果可能的話,我想請您給他找一份暑期打工的工作,好滿足他的願望。”

這位乘客聽了,沉默著,沒有說話。於是馬克開始感到對一個陌生人提這樣的要求,似乎有些欠妥。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對馬克說:“醫院裏有一份差使,現在正缺一個人。也許他去很合適,讓他把學校的記錄寄給我。”

說著,他把手伸進口袋,想找一張名片,但卻沒有找到。“你有紙嗎?”他問。

馬克撕了一張紙給他,他在上麵寫了些什麼,然後付了車費走了。後來,馬克再也沒有見到過他。

那天晚上,馬克全家圍坐在起居室的餐桌旁,馬克從襯衣口袋裏掏出了那張紙。“羅比”,馬克興高采烈地對他說,“你可能找到工作了。”他接過紙,大聲地念著:“弗雷德·布朗,紐約醫院。”

妻子問:“他是一名醫生嗎?”

女兒接著問:“他是個好人嗎?”

兒子也疑惑地說:“他不是開玩笑嗎?”

第二天早上,羅比寄去了他的學校記錄。過了幾天,也沒有什麼回音,漸漸地,馬克一家也就將這件事淡忘了。

兩個星期後,當馬克下班回家時,兒子高興地迎接他,給他看一封信。信的開頭是這樣寫的:“弗雷德·布朗,神經科主任醫師,紐約醫院。”信上要求羅比打電話給布朗醫生的秘書,約好時間去麵試。

最後,羅比終於得到了那份工作,周薪是40美元。他愉快地度過了那個難忘的暑假。第二年夏天,他再次去這家醫院工作,但這一次的工作要比打掃房間、做清潔衛生的雜工複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