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信樂觀會讓你更美麗(3 / 3)

微笑蘊涵著豐富的含義,同時也傳達著動人的情感。微笑會使人感到親切、安慰和愉悅,女孩的魅力,盡可蘊涵在不言的微笑之中。凡是微笑的女孩都是迷人的,女孩的微笑也是最動人的,所以我們應該經常保持微笑。

要知道,一個女孩最動人的談吐首先是永恒的微笑。難以想象一張板著的臉、怒氣十足的臉、凶悍的臉會是美麗的臉。在生活中,一個友好、真摯、楚楚動人的微笑,必將會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微笑,不用花上一分一文,產生的效果卻是巨大的。得到微笑的人,可能會因此更加富足,給予別人微笑的人卻不會因此而變得貧窮。微笑隻是短短的一瞬,但是它留下的記憶有時卻能永存。不論富裕還是貧窮,都少不了微笑。富人也好,窮人也罷,都會因為微笑而變得富有。

對於女孩來說,臉上的微笑是彼此心靈溝通的鑰匙,微笑能打開人們心靈的窗戶,是盛開在人們臉上的一朵美麗的花,時時刻刻散發著迷人的芬芳。當心煩意亂時,別人一個鼓勵的笑,會使你心平氣和地走出頹廢的低穀;發生矛盾時,彼此一笑,就能“化幹戈為玉帛”;親朋好友分手時,彼此贈送一份戀戀不舍的微笑,就蘊含了美好的祝願與悠長的牽掛;與陌生人同行時,對方微微一笑,就能減少拘束,讓彼此容易溝通。

對於即將踏上人生旅途的女孩來說,什麼行李都可以不帶,但不能沒有微笑。微笑不受歲月的侵蝕,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覺,這種感覺傳給他人,會印在別人的心裏,當身體衰老時,微笑卻能永葆青春的色彩。

西方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關於微笑訓練的實驗,要求受試者每天堅持對人微笑,實驗結果很是令人吃驚。一個月後,有人感激地說:“我原本不愛笑,但從實驗開始,我每天堅持微笑,結果發現我在家庭和工作中得到的快樂,比過去一年中得到的還多。現在我已養成了微笑的習慣,而且我發現人人都對我微笑,以前對我冷若冰霜的人,現在也顯得熱情起來……”

心理學告訴我們,外部的體驗越深刻,內心的感受越豐富。也就是說,有了外部的“笑容”,也就有了內心的“欣喜”。每天晚上對鏡中的“你”笑上幾分鍾,然後含笑而眠;早上起來,心中默念“嘴角翹,笑笑笑”,你會發現因為有了笑容,心情也變得好了起來。

因此,女孩應該學會微笑。因為微笑不僅表示了一種心理的放鬆和坦然,更是一種自尊、自愛和自信的表示。微笑是成功者的自信,是失敗者的堅強;微笑是人際關係的黏合劑,也是化敵為友的一劑良方。微笑是對別人的尊重,是對愛心和誠心的一種禮讚。

雖然說,微笑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但是,人類的這一寶貴資源卻常常被虛置、被忽略、被關閉、被凝固。很多女孩不笑的原因很簡單:學習壓力太大,和朋友的關係沒有處好……其實,這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女孩應該用微笑去與大家交流,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

女孩要養成微笑的習慣,這樣在將來的生活和陌生的環境中,微笑才不會被忽略。在女孩將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接觸或置身陌生的環境,在陌生的環境裏,人人都習慣板起一張麵孔,保護著原本虛弱的尊嚴,以免受到來自外界的侵犯和傷害。結果,陌生的環境照例還是陌生的,你所擔心的那種“危險”仍然潛伏在你的周圍。這樣,反倒把自己搞得很累很乏。

其實,麵對陌生,最好的方法是保持微笑。在陌生的環境裏保持微笑,是一種心理的放鬆和坦然。對待陌生人,我們也不妨微笑著給予多一些的真誠與和善,這樣,我們的心裏也會變得輕鬆而愉快。人與人之間雖無言但很默契,我們在陌生的環境裏感到的不再是陌生冰冷,而是融洽和溫暖。這就是微笑的魅力。

女孩的確應該經常微笑,但是這並不代表女孩要時刻微笑。微笑雖然可以給陌生人之間帶來溫情和友誼,但是,在某些場合,微笑也可能不合適。女孩在露出微笑之前還有必要弄清楚自己所處的局麵,否則,往往會造成莫大的誤會。有時候,不適當的笑會被誤認為“嗤笑”,有時候會被誤認為“默認”。所以,女孩對於微笑的分寸與尺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親愛的女孩要明白,漂亮的女孩悅目,聰明的女孩悅心,而微笑的女孩一定是最美的。

失去也是一種獲得

有人曾說過:“如果你因為失去了太陽而流淚,那麼你將也失去群星了”。這句話很有哲理。生活中既有失望也有希望,有痛苦也有歡樂。因此,我們要明白失去是痛苦的,但不能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與希望,不能陷在焦慮與遺憾的泥沼裏自暴自棄。

世間萬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其利必有其弊,十全十美的事情是不可能存在的。俗話說得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你遇到遺憾和失敗時,重要的是看你怎樣去麵對和接受這個現實,而不是低頭歎息,任由其意誌消沉。我們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必須要有堅強的意誌和腳踏實地的精神。即使前方道路是泥濘的、崎嶇的,充滿著危機,盡管你戰戰兢兢地向前走,也不可能避免偶爾會摔上一跤,甚至會摔得頭破血流,但隻要你能勇敢地爬起來,重新站起來,繼續往前走,勝利總是會屬於你的。就像童話故事裏講的一樣:

國王有七個女兒,這七位美麗的公主是國王的驕傲,她們那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遠近皆知,所以國王送給她們每人10個漂亮的發夾。

有一天早上,大公主醒來,一如往常地用發夾整理她的秀發,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於是她偷偷地到二公主的房裏,拿走了一個發夾。

二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便到三公主房裏拿走一個發夾;三公主發現少了一個發夾,也偷偷地拿走了四公主的一個發夾;四公主如法炮製拿走了五公主的發夾;五公主一樣拿走六公主的發夾;六公主隻好拿走七公主的發夾。於是,七公主的發夾隻剩下了9個。

隔天,鄰國英俊的王子忽然來到皇宮,他對國王說:“昨天我養的百靈鳥叼回了一個發夾,我想這一定是屬於公主們的,而這也真是一種奇妙的緣分,不曉得是哪位公主掉了發夾?”

公主們聽到了這件事,都在心裏想著:“是我掉的,是我掉的。”可是除了七公主外,其他公主們的頭上明明完整地別著10個發夾,所以都懊惱得很,此時,七公主走出來說:“我掉了一個發夾。”

話才說完,一頭漂亮的長發就因為少了一個發夾,全部披散了下來,王子不由得看呆了。

故事的結局,當然是王子與七公主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為什麼一有缺憾就拚命去補足呢?10個發夾,就像是完美圓滿的人生,少了一個發夾,這個圓滿就有了缺憾;但正因為這種缺憾,未來就有了無限的轉機,這又何嚐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其實,失去也是一種得到,人生本來就是一次坎坷的旅行,並不是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會歸為己有。得到的並不是真的那麼美好,失去的也並不是就會毫無價值,最主要的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麵對眼前的一切。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如果你隻會一味地感傷失去,那麼你將一無所有,隻有有能力去享受失去的“樂趣”的人,才能真正品嚐到人生的幸福。失去的時候,你可以哭,可以發泄,可以找朋友傾訴……過後,你的世界就會充滿陽光。

很多時候,人們總是期望獲得,害怕失去。其實,這本也是無可厚非的人之常情。但如果我們能夠從失去之中吸取到足夠的經驗與教訓,避免之後失去更多,我們就可以慶幸我們其實獲得的更多。倘若我們能看得更遠一些,更淡一些,更超然一些,我們或許就會變得勇敢,變得無畏,變得自信,有了這些,成功就會水到渠成。

在生活中,我們既要享受收獲的喜悅,也要享受“失去”的樂趣。失去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因為失去的同時你也在得到。失去了太陽,我們可以欣賞到滿天的繁星;失去了綠色,我們可以得到豐碩的金秋;失去了青春歲月,我們就走進了成熟的人生……

親愛的女孩,或許生活就是這樣:“得之桑隅,失之東隅”。生活沒有永遠的一帆風順,正如古人說的那樣:“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漫長的歲月裏,順境與逆境,得意與失意,快樂與痛苦,無處不在,無時不困擾著我們。於是,生命裏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遺憾印跡,生活裏有了無數聲長籲短歎。遭遇坎坷,麵對困境,我們總是在利與弊之間取舍,在失去與得到的交替之中成長。

人生中,缺憾不可避免,親愛的女孩,你該怎樣麵對呢?失去也是一種獲得,所以,無論是得是失,你同樣要快樂。

遇事不鑽牛角尖

有一則腦筋急轉彎這麼說:“一個人要進屋子,但那扇門怎麼也拉不開,為什麼?”答案是,因為那扇門是要推開的。

生活中,我們也會犯一些如隻知拉門進屋、不知推門的錯誤。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有時遇事愛鑽牛角尖,不會變通。有時候,周圍的環境變了,我們卻不知道變通,還在固執一端,認死理,結果會鬧出不少笑話來。

《呂氏春秋》裏記載的刻舟求劍,說的就是一種刻板的,不知變通的思維方式。有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像那把劍,環境的大船已經變了,而我們卻還在那裏原地不動。俗話說:“變則通,通則久。”隻要我們學會變通,許多事情都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

很久以前,人們走在路上,沒有鞋子穿,要忍受碎石硌腳的痛苦。在一個國家,有一個仆人把國王所有的房間都鋪滿了牛皮。當國王雙腳踏在牛皮上時,感到非常舒服。於是,國王便下令在全國所有的馬路上都要鋪上牛皮,好讓國王走到哪裏都會感到舒服。有一個大臣建議說:“不需要如此大費周折,隻要用牛皮把國王的腳全部包起來,再拴上一根繩子就可以了。”於是,今後無論國王走到哪裏,都會感到舒服了。

故事中的大臣是聰明的,他就是懂得變通的人。他的變通,使節約和舒服兩全其美。

如果我們在學習之餘,學會了變通。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前進的方向和做事的步驟,做起事來就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了。煩惱減少了,做事的效率提高了,自己也會覺得更輕鬆了。

有一個讀書人,本來沒有大學問,可不論見到什麼事都喜歡與人爭論。

一天,這個讀書人到艾子那兒去,看上去是請教艾子,而實則是刁難人。他問艾子說:“凡是大車的車身下麵和駱駝的脖子上,都係著鈴鐺,這是為什麼呢?”

艾子回答說:“大車和駱駝都是很大的,而車和駱駝又經常在夜間趕路,如果它們一旦狹路相逢,就難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給它們掛上鈴鐺正是為了在離得還較遠時就互相給對方送個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說完,那人又問:“佛塔的頂端也掛著鈴鐺,佛塔永遠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難道佛塔也需要掛上鈴鐺以便夜間行走避免相撞嗎?”

艾子有點不高興地說:“你這個人真是死板。你沒看到那些雀鳥總喜歡在高處築巢嗎?它們築巢的地方總會撒下汙穢不堪的糞便,在塔上掛著鈴鐺,當雀鳥飛來時,鈴鐺便搖晃作響,這樣,雀鳥就不敢來築巢了。這和大車、駱駝掛鈴鐺是完全不相幹的事。”

這個讀書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問:“獵鷹、鷂子的尾巴上也都帶著小鈴,這也是為了防止雀鳥在它們的尾巴上築巢嗎?”

艾子一聽,“撲哧”一聲忍不住笑了,說:“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是故意裝傻呢還是真不開竅呢?獵鷹、鷂子捕捉鳥獸常常進入樹林或灌木叢中,束腳的繩子有時被樹枝掛住,掙脫不開,於是它們在振動翅膀時鈴聲就會響起來,獵人聽到鈴聲,就可以知道它們在哪裏,就能找到它們。獵鷹、鷂子腳上係鈴鐺,當然跟雀鳥築巢沒什麼關係了。”

讀書人還不罷休,繼續糾纏著問艾子……

生活中有些人愛鑽牛角尖,隻知道片麵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麵相似之處,把偶然的巧合當做必然的聯係,因而犯了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的邏輯錯誤。

改變鑽牛角尖的現狀,重要的不是改變事實,而是改變自己。一個愛鑽牛角尖的人,需要這樣改變自己,那就是哲學家威廉·詹姆斯的忠告:“要樂於承認事情就是如此。能夠接受發生的事實,就是能克服隨之而來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其實,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有一至兩項以上的“牛角尖”思想,這並不奇怪。但“牛角尖”思想愈多,隻會令自己更不快樂,感到痛苦和失望,患上抑鬱症、焦慮症及性格障礙的機會也愈大。所以,我們不妨檢視自己有沒有這些“牛角尖”思想,有的話,就嚐試改變,例如不要把事事都想得“很嚴重”,要學會換個角度思考。

親愛的女孩,你是不是特別愛較真,想起什麼就非要做,不做心裏就不舒服呢?如果是這樣,那麼請強迫自己停下來,我們做事情要有規律,不要想怎樣就怎樣。女孩,也許你在學習上也會鑽牛角尖,這時,你要考慮,是不是本身你想問題的思路已經錯了,可你就不知道改過,而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呢?如果是,那麼請強迫自己停下來,因為你的靈感可能就出現在第二天或者下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