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師,論述了這樣兩個學生。他的兩位學生,為“自食其力”這句成語具體地進行了全然不同的詮釋。
他說,有一次自己到一家顧客盈門的咖啡店用午餐。正在等待的時候,猛一抬頭,看到穿梭於顧客之間做服務生的,竟是他去年教過的快班的一個學生。他在校成績不錯,怎麼現在竟在這裏幹活而不升學了?老師覺得很惋惜,想和他談談。但是,他總是不走過來,自己招手多次,他卻視若無睹。後來,旁邊一位不相識的人想喝咖啡,大聲喊他,他才無奈地走過來,一張臉窘得通紅,低聲喊:“老師。”
探問其緣由,他靦腆地應答:“我想在會考成績公布以前掙點兒學費繼續讀書。”
這不是什麼壞事。然而,遺憾的是,他對自己的自食其力並不引以為榮。反之,一見到認識的人,便變得像鴕鳥一樣,恨不得把整個頭埋進沙堆裏。
還有一次,自己到雜貨店買東西,看見一名少年肩扛一大包馬鈴薯從店後走了出來。淋漓的汗水浸在那粗壯的胳膊上。
他放下了馬鈴薯,抹汗,轉臉,看到了自己,立刻笑容滿麵,大聲喊道:“老師,你還記得我嗎?”
這位老師說,我當然記得。以前在校時,他念普通班,作業不按時交,行為散漫,讓自己傷透了腦筋。有一次,還為他在課堂上無禮頂撞而把他趕了出去。
離校後,這名學生音訊杳然。
現在,他站在自己的麵前,豪爽開朗,溫文有禮。看來,是社會教育了他,生活磨煉了他。
“我在讀工藝課程,現在是假期,來這裏幫幫忙,賺點兒學費!”
他臉上的表情,驕傲而滿足,像一隻把成就寫在屏上的孔雀。
不同的人對勞動的詮釋是不同的,有的人認為勞動是光榮的,有的人認為勞動是可恥的。親愛的女孩,你應該知道,勞動沒有什麼可恥。隻有通過勞動,你才能創造你想要的東西,才能實現你的人生價值。
親愛的女孩要明白,自食其力是讓人光榮的事情。所以,不要抱怨自己的家境不好,當然,也不要因為家境好就恃寵而驕。要懂得,隻有自食其力才是最可靠的。
女孩要自強,因為隻有自己才可以是永遠依靠的
也許你曾聽人說:“男孩是太陽,女孩是月亮;男孩是石頭,女孩是水。”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月亮本來是沒有光芒的,是靠太陽的反射才能在夜晚發出微微的亮光;男孩是堅強的,所以是石頭,女孩是柔弱的,要依靠男孩,所以是水。那麼,親愛的女孩,你甘願是月亮,甘願是水嗎?相信你不會。因為現實生活告訴我們,隻有自己才可以永遠依靠。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可是又爬不快,所以需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可以飛上天空。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怎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的確,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凡事都要靠自己。親愛的女孩,不要認為自己很柔弱,不要把自己交托給他人左右。
要知道,人隻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當這些困難來臨的時候,我們是靠別人,還是靠自己呢?聽人講過一個十分鍾“租借”的故事,相信這個故事就會告訴你答案。
在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一位小夥子鬱悶地在路邊坐著。這是他來到這座城市的第五天。城市的繁華並未給予他淘金的機會,相反,他已經用盡了不多的盤纏。
他蜷縮著身子,抵禦著冷風的侵襲。此刻,他知道自己落魄邋遢的形象,一定與街頭的乞丐很相似。的確,眼下他饑腸轆轆的處境和乞丐幾乎沒有什麼區別了。
往後該怎麼辦?回家,意味著未來美好生活之夢的破滅;留下,或許城市的茫茫人海中就多了一個流浪者的身影……一絲悲哀罩上他的心頭。
正在茫然時,一張鈔票出現在他的眼前——
“你餓嗎?”
是一旁擦皮鞋的女孩,把一元錢遞了過來:“你去買點吃的吧!”
立時,年輕人的內心湧起了陣陣的波瀾。他先是悲哀,覺得自己竟然淪落到被人當做乞丐對待的地步。接著,又產生了一些感激,因為此時,困窘的他實在是需要幫助,哪怕是一元錢……
於是,他伸出了手……
可是,那女孩卻又抽回了拿錢的手。
“你真的想要這施舍?”
施舍?年輕人愣住了。他看著女孩,女孩清澈的眸子帶著些狡黠的光。
一瞬間,女孩的目光讓他突然醒悟:是啊!自己怎麼能輕易地接受施舍呢?接受了施舍,可不就真的與乞丐無異了。
他不僅為剛才的一念之差而羞愧。他努力恢複起矜持的神態,對女孩說:“謝謝!我不需要施舍,不要!”
女孩笑了,說:“可是,我看你確實需要幫助。既然你不肯接受施舍,那我就把這擦鞋的攤位借給你10分鍾。10分鍾,你就可以掙夠一頓飯錢了……”
這是一個不錯的建議。沉默片刻,年輕人同意了。
果然,年輕人在10分鍾內掙得了幾元錢。
年輕人當時不知,就是這10分鍾的“租借”,改變了他的一生。
後來,年輕人和女孩一起擺攤擦鞋。日子一天天過去,他們結婚成家……
再後來,他們開了一個皮鞋加工店,而且生意興隆……
最後,他們開了一家皮鞋廠……
現在,當年困頓街頭的年輕人,已經是擁有千萬資產的企業家了。隻是每當提及當年的創業曆史時,他都會說:“感謝我的妻子,是她當年10分鍾的‘租借’,讓我保持了尊嚴,才有了後來的成功。”
女孩用實際行動告訴小夥子,生活是要靠自己的,凡事要自強。隻有自強不息,才能獲得成功。親愛的女孩,你是否也該向上麵故事中的主人公學習,懂得凡事要靠自身的力量呢?
堅定立場,不做隨風傾倒的牆頭之草
一大清早,鶴就爬起來,拿起針線要給自己的白裙子上繡一朵花,以顯出自己的嫵媚動人。剛繡了幾針,孔雀就探過來問她:“鶴妹妹,你繡的是什麼花呀?”
“我繡的是桃花,這樣才能顯出我的嬌媚。”鶴羞澀地說。
“咳,幹嗎要繡桃花呢?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還是繡朵月月紅吧,又大方,又吉利!”
鶴聽了孔雀姐姐的話,覺得言之有理,便把繡好的金線拆了,改繡月月紅。正繡得入神時,隻聽錦雞在耳邊說道:“鶴姐姐,月月紅的花瓣太少了,顯得有些單調,我看還是繡朵大牡丹吧,牡丹是富貴花呀,顯得多麼雍容華貴。”
鶴覺得錦雞妹說得對,便又把繡好的月月紅拆了,開始繡起牡丹來。
繡了一半,畫眉飛過來,在一邊驚叫道:“鶴嫂,你愛在水塘裏棲歇,應該繡荷花才是,為什麼要去繡牡丹呢?這跟你的習性太不協調了,荷花是多麼清淡素雅,出汙泥而不染,亭亭玉立的,多美呀!”鶴聽了,覺得也是這個理兒,便把牡丹拆了改繡荷花……
就這樣,每當鶴快繡好一朵花時,總是會有不同的建議出現。於是,她繡了拆,拆了繡,直到現在,白裙子上還是沒有繡上任何的花朵。
女孩,想想你的現在或是過去,你有沒有過像故事中的鶴那樣,不知道該堅持什麼,該放棄什麼呢?你是否也是一株小小的“牆頭草”呢?它深深地紮根在牆頭。風吹左,它往左;人說對,它說對;風吹右,它往右;人說錯,它說錯。它永遠都沒有自己的堅定立場和主見,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該做的是什麼,該想的是什麼,該說的是什麼。
索尼亞·斯米茨的故事或許能夠告訴我們怎樣做才能學會堅定自己的立場。
索尼亞·斯米茨是美國著名的女演員,她童年的時候在加拿大渥太華郊外的一個農場裏生活。那時候,她在農場附近的一個小學裏讀書。有一天她回家後很委屈地哭了,她父親問她為什麼哭泣,她斷斷續續地說道:“我們班裏一個女生說我長得很醜,還說我跑步的姿勢難看。”
父親聽完她的哭訴後,沒有安慰她,隻是微笑地看著她。忽然父親說:“我能夠得著咱們家的天花板。”
當時,正在哭泣的索尼亞聽到父親的話覺得很驚奇,她不知道父親想要表達的意思,就反問了一句:“你說什麼?”
父親又重複了一遍:“我能夠得著咱們家的天花板。”
索尼亞完全停止了哭泣,她仰著頭看了看天花板,那是將近4米高的天花板,父親能夠得著?盡管她當時還小,但她也不相信父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