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逆境也有順境。麵對著充滿挑戰的人生,我們需要不斷地掙脫束縛、超越自我,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和快樂。而想要實現自己的美好願望,必須擁有健康作保證。這不僅指身體上的健康,也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世上並沒有萬能的健康秘方,但隻要熱愛生命,積極生活,並且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一定能走出自己的健康之路。隻要我們保持健康、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困難和束縛,終究會打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學會善待自己的身體
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比我們的身體更為寶貴,生命隻有一次。
有許多人不知自愛,常常在無意識中傷害自己、欺騙自己。他們外出辦事時,總是飲食無定,有時竟一點東西都不吃,就是吃也不按照正常的時間。他們還總剝奪自己睡眠和休息娛樂的時間。由於他們經常摧殘自己的身體,所以,不到40歲,有的人頭發就已經漸白,身體已經顯現出衰老的樣子。他們竟然不懂得,要實現自己的雄心和壯誌,需要相應的體力與之配合。所以,一個人對自己的體力和精力切不可隨意消耗,對自己的身體尤其要注意保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理發師用發鈍的剃刀來理發,一定不會有顧客光臨;如果木匠用鈍了的斧子、鋸來工作,一定不會製造出優美的器具來。
許多人具有超群的天賦,卻最終隻獲得了微不足道的成功,就因為他們不善於保養自己身體這部機器。許多人到了晚年感到失望,甚至連年輕時的希望的1%也不能達到,就是因為他們沒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所以也就毀滅了成功的可能,因為身體的原因使自己的生命光芒黯淡。
如果能夠根據自己身體上的需要,給予適當的飲食、充足的休息、新鮮的空氣和陽光,就能為人體這部機器的正常運轉提供能量。
在飲食和生活起居上,如果我們能應用養生常識,過一種簡單、有規律、有節製的生活,那麼我們永遠都不需要服藥。但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往往過著一種違背生活規律的、有損身體健康的生活。
很多人為了節省金錢,不重視補充營養。他們往往很匆促地吞一塊三明治,喝一杯牛奶,便算解決午飯問題,他們以為這樣既節省時間,又節省金錢。殊不知,如果他們能放下手中的工作,認真地吃一頓有營養的午餐,然後再休息片刻,使身體能對食物進行充分的消化吸收,這才會大有裨益,這樣做才是真正的“合算”。
上述那種節省的情形,不但沒有節省,反而是一種最壞的浪費。一個人最經濟合算的做法,就是要積蓄大量的體力和精力,作為獲取成功的資本。一個人剝奪能給予我們生命力、體力與智力的食物和休息,無異於把一隻能產金蛋的鵝殺死了。
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比我們的身體更為寶貴,生命隻有一次。健康的身體能夠促進人們在工作上的努力,使得人們不斷進步。許多人因為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致使自己的身體機能減弱、能力喪失。
許多人在開始做事的時候,都儲藏著大量的體力。但由於對自己身體的疏忽和不加重視,使得貯藏的力量浪費無度,最終事業得不到成功。
睡眠和營養的不足、戶外運動的缺乏、工作過度,凡此種種,都是減弱體力、損害身體的主要原因。
還有許多人的精力,浪費在憤怒、憂慮、怨恨以及瑣碎的事情上。甚至有的人在憤怒、憂慮、怨恨和瑣碎事情上所耗費的精力,比在正經事上消耗的體力還要多。
如果你有誌於成功,你就必須讓自己保持充足的體力,把充沛的體力用在必要的事情上,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許多人具有超群的天賦,也擁有難得的機遇,卻沒獲得最終的成功,很大原因就是他們不善於保養自己身體這部機器,不能拚到最後,這也是最大的遺憾。
時刻珍視自身的健康
體力與精力為任何事業成功的基石,欲成大事者,必先珍惜自己的體力和精力。
工作的效能是獲得成功的一大要素,而體力和精力都是增進工作效能的資本,所以千萬不要輕易浪費。與浪費金錢相比,浪費寶貴的體力和精力更為可惜。因為浪費了體力和精力,等於喪失了努力的機會,甚至等於慢性自殺。
有些人很謹慎地保護家裏的鋼琴,使得鋼琴音律很準。但是,他們卻從不肯費些精力去保護他們自己的身體,使身體的各個部分不致損壞。如果他們身體這部活的樂器已經從根本上被損壞,他們又想靠這部活的樂器來彈奏人生的大樂章,則他們所能發出的往往就隻是混亂不堪的雜音。
人生的第一要事,就是要發展自己的力量,保持自己的精力,維持自己的健康,為將來可能出現的一切事情作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每一個人的神聖職責。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終日為著平凡的工作而勞碌。以他們的才能,的確能做成大事,但是實際上為何幹著這種平凡瑣碎的工作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旺盛的生命力和充沛的精力,這樣就難以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無法在成功的階梯上繼續邁進。
一個人要充分發展自己的能力,第一個條件便是自尊。“一個人心中怎樣想他自己,他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一個人心裏的一切意念,都可由他的身體表達出來。如果立誌要做個非同尋常的人,那麼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就不能再有卑微怯懦的表現。
在各行各業中,處處可以看到一些雇員,過著一種醉生夢死、花天酒地的生活,可以說他們生活在錯誤裏,有人還產生了卑鄙的思想,沾染了種種惡習,實際上在他們的身體裏充滿著有害的細胞,難怪終其一生也發揮不出偉大的力量來。
有些人平時把體力和精力白白地浪費,等到有利的機會來臨時,他們往往又缺少勇氣和自信,隻是表現出顫栗、懷疑和膽怯,這是導致失敗的直接原因。
隻有少數人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他們像保護一部無價的機器一樣保護自己的身體。
在人體中,消化器官的作用在於供給全身動力,但好多人無法使自己的消化器官正常工作。很多的消化力,都浪費在消化各種不是身體所必需的食物上;另外有一些人,不吃富有營養的食物,因此麵黃肌瘦,就像不得飽食的饑民。
還有好多人操勞過度,由於終日忙碌,竟然連休息和娛樂的時間也沒有,這對於身體無疑是有害的。
一個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使其才能發揮出來,這些才能就會失去意義。而有了才能又想使之充分發揮,就一定得有充足的精力和強健的體力。如果身體羸弱、精神疲憊,那麼便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才能。
有些作家的作品淡而無味,無法引起讀者的興趣,這往往是由於作者的身體羸弱、精神委靡。一位傳教士在講道時若不能獲得聽眾的注意,也往往是因為他措辭缺少力量和生氣,究其原因,也是由於他缺乏強健的體魄和旺盛的精力。一位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能引起學生們的注意,也很可能是因為他缺乏勃勃生機和熱忱。一個人的精力衰敗、身體羸弱,這都是平日不善保養身體的緣故。
體力與精力為任何事業成功的基石,欲成就大事者,必先珍惜自己的體力和精力。一切工作都應勞逸結合,這不僅有助於保養身體,還會提高工作的效率。另外,一個舒適快樂的家庭對一個人的體力和精力也是一種極大的保證。
無論做什麼,都應慎用體力和精力,要持之以恒,就像溺在海裏的人,緊抱著漂流在水麵的木杆一樣。人人都應懂得,體力和精力是獲得成功的資本,有了強健的體力、充沛的精力,即便赤貧如洗,也比那些擁有財富而把體力和精力消耗幹淨的人富裕得多。與人的體力和精力相比,黃金鑽石便是一堆無用的廢物;至於房屋地產,更不能與人的體力精力相提並論。
讓心靈沐浴快樂的陽光
去掉痛苦就顯不出快樂了。問題是,不要讓墨點遮住你的眼睛。
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生活當中七情過度可使人生病,心理脆弱多疑者也容易患病,很多看似生理方麵的疾病其實主要是由心理方麵引起的。對於這種病人,單用藥物治療,往往不能見效。最好的治療方法是讓心靈沐浴快樂的陽光。
英國著名化學家法拉第,由於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中,患上了頭痛、失眠等症,經過多年醫治,未能根除,健康每況愈下。後來,他請了一位高明的醫師,經詳細詢問和檢查,醫師給他開了一張奇怪的處方,沒寫藥名,隻寫了一句諺語:“一個小醜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開始法拉第百思不解,後來逐漸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便決心不再打針吃藥,而是經常到馬戲團看小醜表演,每次都是大笑而歸。從此他的緊張情緒逐漸鬆弛,不久,頭痛、失眠的症狀也消失了。
快樂是來自心靈深處的一種幸福感的流露。快樂純粹是發自內心的,它的產生不是由於事物,而是由於不受環境拘束的個人舉動所產生的觀念、思想與態度。快樂時,人們能想得更好,做得更佳,感覺更舒服,身體更健康,甚至身體的感官更敏銳。快樂時,也可以使別人受你的感染而變得身心愉快。
有個人家中掛了一幅畫,這幅畫是一張白紙,上麵畫有一滴墨點,一位客人進來看到了,奇怪地問:“你們家怎麼把墨點掛在牆上?”
這人笑答:“這幅畫的名字叫快樂,整張白紙都寫滿快樂,墨點隻表示一點點痛苦。”
客人又問:“去掉墨點,不就都變成快樂了嗎?”這人說:“去掉痛苦就顯不出快樂了。問題是,不要讓墨點遮住你的眼睛。”
有些科學家的研究還表明,歡樂和笑能刺激腦部產生一種使人興奮的荷爾蒙。它一方麵能促使身體增加抵禦疾病的能力,另一方麵還能刺激人體分泌一種名叫“因多芬”的物質,這是人體自然的鎮靜劑。這樣,關節炎、某些創傷所引起的痛苦,都會因此而有所減輕。
笑是一種運動,它可以防病、治病。人們在笑聲中,呼吸運動加深。肺髒擴張,呼吸係統通過震動把廢物清除出去。人們在笑聲中,胃的體積縮小,胃壁的張力加大,位置升高,消化液分泌增多,消化功能增強。人們在笑聲中,心跳加快,血流速度加快,麵部和眼球血流供應充分,從而麵頰紅潤,眼睛明亮,容光煥發。更重要的是,笑能使人的煩惱頓時消除,內疚抑鬱等不良心境得到調節,緊張的神經也隨著歡笑而鬆弛。
笑是一種精神保健操,專家研究表明,三分鍾的笑,相當於十五分鍾的體操。笑是一種天然的鎮靜劑,它可以緩解人的緊張情緒,煥發精神,消除疲勞。笑是一種天然的麻醉劑,它可以減輕人們的頭痛、腰背痛。
快樂是一種理想的養生法,具有有效的調節功能,歡快的生活方式能增強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防病抗病能力,使人生在一種緊湊而輕鬆的氛圍中平穩地度過。尤其是配合人們的藥物治療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確,沒有人能隨時感到快樂。對於煩惱、小挫折,人們很可能習慣性地出現暴躁、不滿、懊悔與不安,這樣的反應已經“練習”了很久,所以成了一種習慣。這種不快樂反應的產生,大部分是由於把它解釋為“對自尊的打擊”等這類原因。
蕭伯納曾說道;“如果我們感到可憐,很可能會一直感到可憐。”對於日常生活中使人不快樂的那些眾多瑣事與環境,可以由思考使自己感到快樂。把快樂當成一種習慣,你就可以成為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快樂的習慣可使一個人不受外在環境的支配。
當提到改變習慣的行動或采取自動自發的新行動時,許多人都會畏縮起來,把“習慣”與“癖好”混為一談;其實癖好是使人有壓迫感的一種習慣,而且會引起嚴重的退縮現象。
非常類似的是,人們的態度、情緒、信仰也很易於習慣化。過去“學到”某種態度(也就是感覺、思想的方法)“適合”於某種情況;當遇到自己所認為的“相同情況”時,也能以同樣的方法來思考、感覺與行動。
習慣上你先穿右腳或左腳的鞋;習慣上你係鞋帶是先係右邊的帶子,後係左邊的帶子,或許正好相反。明天早上注意你習慣怎麼穿、怎麼係,然後決定在二十一天內改變先穿另一隻鞋子,並且用另外一種方法係鞋帶。每天也利用這種簡單方法時時提醒自己,改變其他的習慣性思考、感覺與行動,同時對自己說:“我正以一種新的、好的方式開始今天的日子。”
讓自己常常感到快樂,這樣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的確,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口常開,是大大有益於身心健康的。
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民以食為天。隻有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
民以食為天。解決溫飽之後,人們對於各種美味中所隱藏的神奇奧妙愈加關注。為了從日常飲食中獲取更多的營養,或是改變自身的健康難題,人們開始對食物越來越挑剔,越來越苛求,因為一分一厘的取舍對於我們來說都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健康。
隻有身體的健康,隻有人的自身存在,才可能談到其他層麵上的問題,“管理自我”才有了根基。試想,連你自己都不存在了或者說存在的狀況和條件不好,你還可能有心情、有情緒去關心是否成功,是否管理好自我了嗎?所以,人的一切情感和精神需要都來自於物質載體的發展。
可是,正因為物質財富的增多,當我們正在為可以吃到很多種類的食物而高興和欣喜時,卻已經出現了其他讓我們擔憂的問題了。經常聽到的是“我最喜歡吃什麼”、“我最不喜歡吃什麼”,選擇也就意味著隻選擇自己喜歡的,不選擇不喜歡的。而喜歡與否通常隻是情感上的非理性的思考,可能取決於食物的顏色、口感甚至是形狀,卻很少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或者對身體很有好處。
所以,現實中出現了特別多的反麵例子,就是因為飲食太過於任性和自由而忽略了身體的需要和健康的維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這個情況,培養好的飲食習慣,讓我們的選擇更趨向於身體的健康。
每一種食物,不管它含有多少營養,但隻要經過一次加工過程,它的營養就會喪失一些,加工過程越多,所喪失的營養也越多,當它們被裝進設計精美的包裝袋裏,再陳列到超市的貨品櫃上時,它們所含的各種營養成分已經所剩無幾了。
那麼如何選擇真正健康的食品呢?這裏介紹三個原則,可供大家參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