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上說:“謙謙君子,賜我百朋。”隻有懂得禮儀的人才能獲得更多的朋友。禮多人不怪,人們都將一個人是否彬彬有禮作為其社會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檢驗標準。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你對對方的尊重。多禮能夠體現一個人的素質修養。禮也是人為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要用心去領會、去學習,逐漸養成一種習慣,它會幫助你順利地打開人際交往的局麵。
冷靜沉著是最佳應對方案
強者控製自己的情緒,而弱者則讓情緒控製自己。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別人爭吵、打架,甚至發生流血衝突。而我們也常常因為很多不順心的事情,心頭“火冒三丈”,與別人發生不愉快,這些不快的導火索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比如早晨傍晚的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車都會變得格外擁擠,常常有人沒留神踩到別人,此時如果兩個人不能相互諒解,一場口舌大戰便在所難免了。
人都有七情六欲,當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情時,情緒難免變得激動起來,憤怒發火,更有甚者喪失理智。憤怒與發火,本是人的一種正常的本能和心理反應。然而如果放縱這種情緒,會讓我們失去冷靜與克製,做出冒失的事情來,到時候悔之晚矣。生活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別人對我們也不可能總是笑臉相迎,人際矛盾處處可見,這就要求我們遇事要做到冷靜沉著,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有這樣一則故事,因為遇事不冷靜,情緒失控的兩個人都遭遇不幸。
法國西南部有一個叫做塔布的小城,馬爾蒂是小城上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著便裝來到市中心的一間煙草店門前。他準備到店裏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叫埃裏克的流浪漢向他討煙抽。馬爾蒂說他正要去買煙。埃裏克認為馬爾蒂買了煙後會給他一支。
當馬爾蒂出來時,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埃裏克纏著他索要煙。馬爾蒂不給,於是兩人發生了口角。隨著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情緒逐漸激動。馬爾蒂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埃裏克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在言語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發那麼大火。
被勸開後的流浪漢罵罵咧咧地向附近一條小路走去,他邊走邊喊:“臭警察,有本事你來抓我呀!”失去理智、憤怒不已的馬爾蒂拔出槍,衝過去,朝埃裏克連開四槍,埃裏克倒在了血泊中……
平日裏習慣了抓捕犯人的馬爾蒂,生平第一次作為犯人進入了監獄,等候法庭的裁決。最終,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對他做出了服刑30年的判決。僅僅是為了一支香煙,兩個人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一個人喪失了生命,而另一個人則身陷囹圄。假如他們都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不逞口舌之快,那麼也不會釀出這出慘劇。
強者控製自己的情緒,而弱者則讓情緒控製自己。我們有時會受到別人的嘲笑或蔑視,不應該窘態畢露,恨不得地上能裂開縫讓自己鑽進去,而是要正視別人的話語。如果事實確實如對方所嘲笑的,那麼我們應該勇敢地麵對這些缺點,然後逐漸完善自我,感謝對方為自己指出了不足,讓自己不斷進步。如果對方隻是毫無事實根據地肆意淩辱,那麼我們大可不必在意,放寬自己的心胸,這樣更加彰顯自己的氣度和人格。
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做到凡事三思而後行,莽撞行事,隻能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一個人隻有冷靜沉著,才能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意外事件,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漢朝開國元勳之一的張良出身貴族世家,家世煊赫,但後來敗落。一天,他散步行至一座橋邊,遇到了一個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老人走過張良身邊,故意將鞋子掉到橋下,傲慢地對張良說:“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聽後怒火中燒,但看到對方是個老年人,於是強壓怒火為他把鞋子撿回。他沒有想到,老人居然蹺起了腳,讓自己替他穿鞋。此時的張良簡直想揍老人一頓,不過生活的磨難讓他忍住了怒火,小心翼翼地為老人穿好了鞋。老人不但不謝他,反而大笑著離開,約他五日後在此相見。
五日後,張良按照約定的時間來到橋頭,卻不曾想老人故意早到了。老人罵張良不守時,約他五日後再相見。如此這般考驗了張良三次,張良一次比一次去得早,老人認為張良確實“孺子可教”,最終傳授了他《太公兵法》。張良此後日夜研習,終於輔佐劉邦奪得天下。
老人三番五次地考查張良,看到他身上有一種沉著自製的修養,認為他能夠擔當大任,才將自己的兵法絕學傳授與他。隻有冷靜沉著,擁有良好的個人修養的人,才能將複雜的人際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將艱巨的任務盡職盡責地完成。
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合作夥伴,他們聽不得半點“逆耳之言”。當別人的話語對他們稍有不敬時,他們的反應都很強烈,極力為自己辯解甚至大發雷霆。他們想以此挽回自己失去的麵子,卻不想這樣不僅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反而會給別人留下一種很難相處的感覺。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在與他人相處時保持冷靜沉著、虛心、隨和的態度,將會讓彼此的合作更加愉快。
當生活中發生意外事件時,如果我們魯莽行事,可能會讓事情變得親者痛仇者快。這個時候我們的最佳選擇便是冷靜沉著。麵對突發事件,我們不要急於行動,而是要靜下心來想一想,匆忙采取行動,越忙越容易出差錯。而如果事先沒有考慮周全,也可能發生南轅北轍的現象,白白浪費時間。
王蒙曾經說過:“在任何處境下保持從容、理性的風度。心存製約,遇事三思,留有餘地。”遇事衝動,隻能讓事情變得更糟。隻有學會冷靜沉著,才能讓我們在社會交往中變得遊刃有餘,在人際交往中贏得主動權。
善意的“謊言”也很美
善意的謊言並非與誠信相悖,它是信任、是理解、是寬容,更是一種力量。
我們常說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守的原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然而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可能錯綜複雜,我們往往不能太過死板,適當地變通一下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偶爾使用一些善意的“謊言”,反而比那些刻板的真誠更能讓人心動。善意的“謊言”也是一種很美的交際方式。
也許有人會說,說謊是不好的。然而善意的“謊言”並非是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編造出的居心叵測的謊話,而是為了他人的幸福和希望而適度編造的謊話。這種謊言是信任、是理解、是寬容、更是一種力量,它沒有絲毫的不純潔,讓人從心中燃起希望之火,讓一個絕望的人重新充滿動力。
曾經有一個電視節目,報道了這樣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老媽媽得了嚴重的腎病,醫生建議隻有換腎才能保住她的性命。兒子聽到醫生的話,立刻站出來要求給媽媽捐腎。老人家心疼孩子,強烈反對換腎,還威脅他們說如果他捐腎她就自殺。無奈之下,大家隻好四處發布信息,希望能找到各種條件都比較匹配的腎源。然而這談何容易?眼看日子一天天地過去,老人家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為了不耽誤媽媽的病情,兒子和家人商量後,讓他們合夥騙過了媽媽,將自己的一個腎髒捐給了媽媽。
手術進行得很成功,兒子的病床就在媽媽的隔壁,但是媽媽卻不知道。媽媽想見自己的兒子,家人就騙她說兒子有緊急公務出差了。最後,終於大家都康複出院,媽媽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禁潸然淚下。
有誰又能指責兒子的“謊言”呢?更多的人是被這位兒子的孝心感動得流淚。這種善意的謊言,體現了人性中最真最善的那部分,讓人欽佩,讓人感歎。善意的“謊言”,讓人找到更多笑對生活的理由,善意的謊言,讓人變得堅強執著,讓人戰勝脆弱,絕處逢生。
小麗和小雲是工友和室友,居住在一個宿舍中。小麗的家庭條件不好,從小父母離異,母親對她也時常打罵,使得她的性格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不擅與人交往,一個知心的朋友都沒有。一次小麗生病了,家人卻對她置若罔聞,絲毫不給予關心和溫暖。小麗難過極了,幾乎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小雲看在眼裏,很為小麗擔心,她費盡心思安慰小麗,可是小麗的情緒卻依然很低落。
一日,小雲和男朋友出去玩,忽然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回去後她便讓男友幫忙,以小麗同學的口吻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其實我很久之前便對你有好感了,可是你卻從來沒有注意到我對你的在意。別人都說你悲觀消沉,孤陋寡聞,可我就是喜歡你的文靜,你知道嗎?這才是女性的沉穩、溫馨之美……隻要你對生活充滿信心,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你的眸子就會放射出光芒來……希望有一天,你會感覺到我的存在。”
小麗收到這封沒有署名的來信,十分激動,讀完之後露出了羞澀之態,也露出了一絲喜悅。有時候做夢她都在問:“你是誰?我怎麼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愛著我?”繼而露出滿麵笑容。她的人生觀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她覺得世界是溫暖的,她對生活也漸漸開始有了信心。她的工作越來越出色,幾次被評為勞動模範,一個善良而能幹的男人走進了她的生活,他們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庭。一番善意的“謊言”,讓一個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人獲得了新生,重新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
假若小雲同小麗一起感慨惆悵,終日沉浸在悲傷之中,一定會飽受痛苦的煎熬,甚至影響到自己對生活的信心。而小雲用一些善意的“謊言”,讓自己的朋友從危機中走了出來,獲得了幸福的生活。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它能鼓舞人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向著心中理想的目的地不斷前行,未來的道路全部被照亮,生活因此而變得更美好。
善意的“謊言”可以幫助自己應付生活中的一些尷尬場麵。有的時候,如果實話實說,可能會讓彼此都十分難堪。恰當地說一些善意的“謊言”,能有效地緩解氣氛,讓大家都有一個台階下。
曾經有一家旅館招收一名男性職員,麵試的過程很簡潔,老板隻問了一個問題:“假如你無意推開房門,看見女客一絲不掛在淋浴,恰好她也看見了你,這時你會怎麼辦?”
一共有三位應聘者,他們各自在答題卡上寫下了自己的答案。
甲是這麼寫的:說聲對不起,然後關門退出。
乙是這麼寫的:說聲小姐對不起,然後關門退出。
丙的回答則有些讓人意外:說聲先生對不起,然後關門退出。
最終的麵試結果出來,丙被錄用了,原因是他的回答比其他兩人更加精妙機智。前麵的兩個人雖然說的都是實話,可是在那種局麵下,這樣的實話會讓女客窘迫不已,十分尷尬。女客見到一名男服務員看見自己光著身子,心中肯定會不高興,如果女客因此惱羞成怒,會對旅館的形象造成不好的影響。
而丙稱她為“先生”,她可能以為服務員並沒有看到她是女的,大大地降低了尷尬的程度。男服務員這種故作糊塗的做法,讓顧客減少了胡亂猜疑,讓當時的局麵得到了最妥善的解決,可謂是“一箭雙雕”。
善意的“謊言”不僅無礙於誠信,還能極大地推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感情。生活中需要我們用善意的“謊言”的地方有很多,隻要我們運用得當,就能讓我們的交際活動更加多姿多彩。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冤家多一堵牆。
如果有人問:“你有沒有朋友?”很多人會對這個問題嗤之以鼻不屑回答,是啊,誰沒有朋友呢?假如再問:“你有多少朋友?有幾個知心朋友呢?”恐怕有人便會沉默了,想來想去,也隻剩下幾個還有聯係的同學或者工作上的同事。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現代社會形勢瞬息萬變,下一分鍾我們會遇到什麼情況很難預測,當生病、失戀、失業等人生的不幸降臨到我們身邊時,如果能有知心的朋友對我們伸出援手,雪中送炭,給予溫暖的鼓勵,那麼我們心中便會感動不已,我們也會充滿信心走出困境。“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多,路子就廣,我們獲得幫助的機會便會增加,我們獲得成功的機會也會增加。
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時,有意無意會發現這些成功人士大多有著深厚的“背景”,白手起家完全靠自己奮鬥取得成功的人是少數。翻開那些政治界、金融界名人的家譜,他們家世煊赫,父母祖輩都係出名門,而他們的交際圈更是遍及全國的各個階層,上有權貴,下有底商。這種雄厚的人際關係資本讓普通人羨慕不已。
也許有的人會因此認為,結交朋友廣鋪人際網是達官貴人的專利,其實不然,朋友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一個人如果想要突破現狀有所成就,必須增加社會閱曆,體味百態人生,從中尋找誌同道合的朋友。隻要我們主動地廣結人緣,在我們周圍就會有很多人等著我們去認識,有很多友誼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培養。
許多人在辦事不順利的時候會說:“如果我有足夠的關係,這件事情就輕鬆了,我肯定能把它做得更加出色。”多個朋友多條路,我們的關係網越寬廣,我們做起事情來就越方便。廣泛有效的人際網能讓我們成功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難題,取得事業和生活的成功。
李師傅下崗快一年了,如今他重新走上了工作崗位。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前是他四處找工作,這次卻是工作主動找到了他,這十分出乎他的意料。說起來,這還要得益於他在幾年前結識的一個朋友。
兩年前,王師傅的孩子考入了大學,不菲的學費讓王師傅一家十分為難,他於是決定出租自己那位置不錯的房子籌集學費。出租房子的時候,王師傅認識了一位租房中介公司的劉女士,他們的商談十分愉快。王師傅出租了自己的房屋,全家搬到了一個相對偏遠的地方居住,與中介公司和劉女士的聯係也少了。
沒想到因為經營不善,王師傅所在的工廠最終宣布破產,工廠被個人承包了,王師傅則下崗在家,他四處尋找打聽,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一次王師傅路過以前的租房中介,遇到了劉女士,兩人於是聊了起來。劉女士說自己的公司因為規模擴大需要招一位辦理產權手續的員工,希望王師傅能考慮一下。王師傅覺得自己和對方並不熟悉,僅僅因為出租房子打過幾次交道,以為對方隻是客氣一下,口頭上應付了一下便回家了。
沒想到王師傅剛回到家,便接到了劉女士的電話,詢問他能否第二天便去上班。劉女士說,辦房產手續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交給陌生人不放心,她覺得王師傅辦事熱心又細致,而且比較熟了,如果可能,希望他馬上去上班。
第二天,王師傅趕到公司,成為劉女士手下的一名員工。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王師傅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地區的經理了。回想起這個突如其來的機會,王師傅深有感觸地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話一點不假啊。”
不經意間結識的一個朋友,為王師傅提供了一個再就業的機會,也為王師傅的人生提供了一種新的道路選擇。王師傅因此實現了人生的突破,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結識的朋友無法立刻便派上用場,但這種交往就如同存款,總有一天我們會收到它的回報。人情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沉甸甸的,它讓人有一種欣慰感,積壓在心中無法釋懷,一旦有了償還的機會,便會毫不猶豫地還給對方,如同了卻了一樁心願。
錢鍾書先生一生比較平和,沒有太多為生活所累,不過抗日戰爭時期,他有一段時間也曾為錢所困。那個時候他困居於上海孤島,正在寫《圍城》一書。為了節省生活開支,他辭退了保姆,家中事務全由夫人楊絳操持。那個時候戰火紛飛,他的學術文稿幾乎無人問津,生活日漸窘迫。恰巧此時,導演黃佐臨執導了楊絳的四幕喜劇《稱心如意》和五幕喜劇《弄假成真》,並及時支付了稿酬,這才解了錢鍾書一家的燃眉之急,幫他們渡過了難關。
多年之後,許多導演想要開拍錢先生的《圍城》,卻屢遭錢先生拒絕。而黃佐臨導演之女黃蜀芹則幸運地得到了錢先生的同意,買到了《圍城》的版權。原來黃蜀芹見錢先生的時候帶著父親的一封親筆書信。錢鍾書先生對於別人的恩情一直牢記在心,黃佐臨抗戰期間的幫助,他在四十多年後終於得以報答。
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黃佐臨與錢鍾書,前者曾為後者提供了一條路,後者也為前者開了一扇門。我們要珍惜朋友,珍惜自己的每一條路。也許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因為無意冒犯了你,此時我們大可不必耿耿於懷。如果我們一味地揪住朋友的錯誤不放,很可能讓朋友覺得你過於小氣,甚至葬送一段友誼。我們應該寬宏大量,努力培養自己的人際,鞏固與朋友的關係,讓自己的路更加寬廣。
學會巧妙地說“不”
掌握拒絕的技巧對於提升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如何說“不”也是一門學問。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似乎總是認為不應該拒絕別人。也許這是受到傳統的中庸觀念的影響,也許這也與當今社會的從眾心理有關。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事事滿足別人的需求,這樣固然在一方麵有利於雙方的交往,能夠對人際關係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麵,則容易在生活中給自己戴上一個“麵具”,使自己活得很累。不善於拒絕別人的人,有時候會因為幫別人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而讓自己陷入為難的境地,影響自己的生活。也許他們也因此而難過後悔,希望自己能夠改善這種狀況,可是慣性讓他們下一次依然無法拒絕別人,他們自責甚至自卑,丟失了自我。
掌握拒絕的技巧對於提升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我們也常見一些人,他們拒絕別人的方式十分粗魯,可能實際上他們限於自身的能力確實無法幫忙,可是他們的拒絕總讓人心裏疙疙瘩瘩,十分不痛快。考慮到現實情況,當自己確實力所不及,或者答應別人的請求將會過分損害自身利益的時候,我們應該拒絕別人。如何在拒絕別人的同時保全對方的麵子,顧及對方的情感,不影響雙方的情緒,如何說“不”也是一門學問。
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就是一位善於“拒絕”的高手。他曾在海軍任職,掌握著不為外界熟知的秘密。一次,他的一個好朋友向他詢問關於加勒比海附近的潛艇基地的事情,這屬於軍事機密,羅斯福知道自己決不能透露出去。隻見他四處張望,看到沒人後壓低聲音對朋友說道:“你能保守秘密麼?”對方答道:“當然能。”羅斯福笑著說:“我也能。”朋友聽後哈哈大笑,再也沒有詢問相關的事情。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可能我們會想,我們與朋友之間的關係那麼好,如果對他說這是軍事機密不能告訴他,可能他會不高興。而告訴了,則是泄露機密,影響巨大。羅斯福巧妙地拒絕,沒有讓朋友陷入尷尬的境地,讓對方有一個合適的台階可下,使得對方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朋友於是沒有繼續為難他。他既沒有泄露軍事機密,也沒有傷害到朋友之間的友情。
很多時候,別人並不是因為我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而不高興,而是他們覺得自己的麵子受到了損害,心中產生了不滿情緒,感覺有些“下不來台”。這就要求我們在拒絕別人的同時注意保全對方的麵子,如果能讓對方體麵地接受我們的拒絕,那麼結果可能就會大不相同。
三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華歆,他為人孝順而且富有才能,曹操聽說之後,就請皇帝召他進京,準備重用他。聽說他要到京城接受皇帝的召見,親友們送給了他許多金銀財物作為賀禮。華歆為人十分廉潔,他不想收受親友們的饋贈,但他想如果當麵謝絕禮物肯定會掃大家的興,於是他暫時收下了所有禮物,不過他暗中在各份禮物上記下了送禮人的名字。
起程之際,華歆設宴款待諸位賓朋。酒宴即將結束之時,華歆站起來對朋友們說:“承蒙各位的好意饋贈,我原本不想拒絕。然而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我此行去京城路途遙遠,身帶如此多的財物,大家想想看我是不是會有危險呢?”
大家明白華歆這是借故推脫,不想收禮物,但大家心中都十分敬佩華歆,他沒有當麵拒收禮物,讓自己麵子上難堪。當華歆把禮物按照名字一一還給眾人的時候,大家也就再沒有為難他,各自帶回了自己的禮物。
華歆隻用了幾句話,便退還了大家的禮物,既沒有傷害大家的感情,還贏得了眾人的欽佩,這都是他善於“拒絕”的結果。他沒有坦言拒收朋友的禮物,而是找了一個對自己人身安全不利的理由,雖然朋友們知道他這是在故意推辭,但華歆委婉地保全了他們的麵子,他們也便不以此為意了。
如何才能巧妙地拒絕別人呢?我們可以適當地運用一些技巧,請人代為轉告就是一種很不錯的方法。這種方法在我們不好當麵拒絕別人的請求,或是自己親口拒絕不合適的時候比較有效。比如你的一個朋友邀請你參加他的生日宴會,而你也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當你得知他同時還請了一個非常討厭的人的時候,你想拒絕參加宴會,又擔心朋友會因此不快,那麼你便可以尋找一個你們共同的朋友,將你的禮物讓他代為轉交。你可以尋找一個不錯的借口,讓這個共同的朋友幫忙解釋一下並代為轉達自己不能到場的歉意。
盡量不要直接拒絕對方的請求,可以尋找一些合理的借口來推脫,即便這個借口帶有欺騙的成分,隻要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朋友請你吃飯,可能在席間,他會提出請你幫一些忙。你對此無能為力,可是畢竟吃了人家的飯,欠了人家的情。你可以適當地解釋一下,“真抱歉,最近公司裏人事調動比較頻繁,我認識的人調到別的地方去了,恐怕幫不了你。”這樣對方既明白了你拒絕的意思,也不會覺得太尷尬。
直接地拒絕容易讓對方誤以為你不尊重他,傷害對方的自尊。有些時候,盡管我們無法滿足對方的要求,但我們可以適當地提出其他解決方案,轉移對方的注意力。比如周末,你的朋友想讓你和他一起去玩電子遊戲,你不喜歡去那種遊樂場所,不妨建議他:“今天的天氣這麼好,我們去打籃球吧,鍛煉一下。”這樣你不僅巧妙地拒絕了對方,而且對方並不會覺得你是在拒絕他。
也許在某些情況下,你必須當麵作出回應,直接地拒絕可能傷害對方,那麼可以采取拖延的方式,讓對方感覺到你在拒絕,從而主動打消他原本的想法。比如朋友說:“明天我們一起吃飯吧。”可是你不想欠朋友人情,想要拒絕。如果直接說“我不想去”,朋友肯定很難堪,下不來台,你可以說“我最近有些忙,下次吧”,這樣的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