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修身養性——心中有路天地寬(2 / 3)

這以後,旅行很快結束了。回到家鄉,阿裏懷著好奇心問馬沙:“你為什麼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寫在沙灘上?”

馬沙平靜地回答:“我將永遠感激並永遠記住吉伯救過我的命,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想讓它隨著沙子的運動忘記得一幹二淨。”

忘記是人的天性。一生中,我們要經曆許多事情,要相識相交許多人。而心靈像極了一個篩子,在世事滄桑顛沛變幻之中,會遺漏許多人。不過,對於智者來說,他們忘記的是別人的不足和過錯,他們不會刻意去記恨一個人,而他們記住的卻是別人的好和善,並時時充盈著自己的一顆感恩的心。這樣,他們過的將是一種寬恕和大氣的生活。

迪斯由於好友魯克在自己的公司電腦上做了手腳,使他損失了幾十萬美元,心中一直憤憤不平,盡管迪斯委托律師將魯克送進了牢房,但他還覺得不夠。出獄後,魯克覺得對不起迪斯,幾次打電話向迪斯道歉。但迪斯一聽是魯克的聲音,不容分說立刻將電話掛斷。

迪斯的妻子知道後,數次勸他應該寬宏大量,何況魯克是電腦專家,對他的生意很有幫助。迪斯經過深思,覺得妻子說的有道理,可是每次拿起電話來他心中就想起那幾十萬美元,又想起魯克曾像隻老鼠似的偷盜過那些錢,使他的生意差點垮掉,於是又放下電話,長歎一口氣。

一個多月過去了,迪斯總是處於這種矛盾中,一會兒覺得應該原諒魯克,畢竟他是個電腦專家,曾經幫助過自己;一會兒又想,難道你要原諒傷害過你的人嗎?不,不行。直到一位心理醫生告訴他:“你形成了一種心理障礙,這種障礙不僅會妨礙你與魯克的關係,也會妨礙你與他人的交往,你必須積極地清除它。”

迪斯終於鼓起勇氣,給魯克打了一個電話,告訴魯克明天可以到他辦公室見麵。第二天,他們談得很順利,迪斯還決定再次聘請魯克到公司工作,他對魯克說:“我相信你不會再辜負我。”

後來,魯克對迪斯的公司盡心盡責,使公司的生意越來越紅火,而他和迪斯的友誼也越來越牢固,倆人成了真心的知己。

若朋友未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或有什麼過錯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切不可懷恨在心。因為怨恨不僅會加深朋友間的誤會,影響友情,而且還會擾亂正常的思維,引起急躁情緒。

劉寬是我國漢朝時代的人,為人仁慈寬厚。在南陽當太守時,小吏、老百姓做了錯事,他隻是讓差役用蒲鞭責打,表示羞辱。他的夫人為了試探他是否像人們所說的那樣仁厚,便讓婢女在他和下屬集會辦公的時候捧出肉湯,把肉湯潑在他的官服上,結果劉寬不僅沒發脾氣,反而問婢女:“肉羹湯燙了你的手嗎?”還有一次,有人曾經錯認了他駕車的牛,硬說這牛是他的,劉寬什麼也沒說,叫車夫把牛解下給那人,自己步行回家。後來,那人找到自己的牛,便把牛送還給劉寬,並且向他賠禮道歉,劉寬反而安慰那人,並與那人成為了朋友。

劉寬寬宏的度量不僅避免了一場紛爭,更讓他交到了朋友。他感化了別人,贏得了人心。他對待一般人是這樣,對待朋友更是這樣。原諒一個人有時候是使之再生,對其心靈會造成很大的震撼。寬容需要有一顆博大的心,它可以使自己最大限度地減少麻煩,不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因此我們更不要把朋友之間的怨恨常記心頭,這不僅帶給對方心靈上折磨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痛苦,使自己活在怨恨的影子裏無法自拔。寬容地待人,是做人應該具有的品德。用我心換你心,始相知情深。心靈上的問題隻有用心靈來解決,作為有良知的人在本質上還是向善的,以理解待人,以寬容待人,才是與人溝通的最好途徑。

忘記仇恨和不公,記住給予和幸運,把仇恨的空間留給愛,讓我們的心靈永遠清澈透明,讓生命的裏程碑永遠記載感動和感恩,從此學會去愛別人,學會給別人機會,因為寬大的胸懷能讓我們的路越走越寬。

別讓驕傲擋住了去路

高傲的人隻能讓人厭煩,要知道人外有人,太過驕傲隻能自取其辱。

在每個人的人生曆程中,不僅有失敗的痛苦,還會有成功的喜悅,但如何來對待成功呢?是謙虛謹慎還是驕傲自滿?謙虛謹慎能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取得更大的成功,而驕傲自滿則是我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猶如有色眼鏡一樣,使人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自以為是,最終止步不前。

人們總是不會缺乏驕傲的理由,一件新衣服,一種新發型,都能引起他們的驕傲之情。驕傲和虛榮常常是一對孿生兄弟,虛榮的結果常常是驕傲,但驕傲並不以虛榮為理由,即使人類已經放棄了虛榮心的時候,他仍然是那樣的驕傲。

有成績不能驕傲,做人不能驕傲。驕傲對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它讓所有人都分享到它的“恩澤”,隻是每個人用不同的表現方式和手段來表現它罷了。我們常常批評別人太過驕傲,但是卻看不到自己有同樣的品性:如果你自己沒有驕傲之心,就不會覺得別人的驕傲是種冒犯。

驕傲有很多的害處,但最危險的結果就是讓人變得盲目,變得無知。驕傲會培育並滋長盲目,讓我們看不到眼前一直向前延伸的道路;讓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到達山峰的頂點,再也沒有爬升的餘地,而實際上我們可能正在山腳徘徊。所以說,驕傲是阻礙我們進步的大敵。同情我們敵人的不幸,常常更多的是由於驕傲而非善良,我們之所以對他們表示同情並不是我們出於安慰的好心,而在很大程度上為了顯示我們比他們高一籌。在我們勸導行為不端者時,訴諸他們驕傲要比訴諸他們善良更有效。隻有真正有卓越才能和表現的人才有資格驕傲,但很多人並不具備這些,所以他的驕傲就隻能是偽裝的假驕傲,是一種虛榮的表現。

謙虛是一種美德,一種高尚的情操,所以高尚的人必然謙虛。

19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到瑞士去度假,但他並不是單純地四處遊玩,而是每天仍然背著畫架到各地去寫生。

有一天,貝羅尼正在日內瓦湖邊用心畫畫,來了三位英國女遊客,站在他身邊看他畫畫,還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一個說這兒不好,一個說那兒不對,貝羅尼沒有反駁,都一一修改過來,末了還跟她們說了聲“謝謝”。

第二天,貝羅尼有事到另一個地方去,在車站又遇到昨天那三位女遊客,她們此時正交頭接耳不知在討論些什麼。那三位英國女遊客看到他,便朝他走過來,向他打聽:“先生,我們聽說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所以特地來拜訪他。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貝羅尼朝她們微微彎腰致意,回答說:“不好意思,我就是貝羅尼。”三位英國女遊客大吃一驚,又想起昨天不禮貌的行為,都不好意思地跑掉了。

驕傲是一個人對自己在某個方麵或領域有卓越價值的肯定,是人對自己成績的認知。驕傲是人難免的情緒,但過度的驕傲就是高傲。一個心懷高傲的人,是不會把別人放在眼裏的,他們都認為自己比別人強。但這些人都忘了,高傲的人隻能讓人厭煩,要知道人外有人,太過驕傲隻能自取其辱。

所以說,做人最忌驕傲自滿,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個人的成就中都包含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感謝他人的功勞。否則,隻能讓別人覺得你過於傲慢,最終會因驕傲而封死了前進的道路。

培養越挫越勇的精神

自慚形穢的人,永遠無法成為生活中的強者。

不曾經曆過挫折的人生,根本不算是完整的人生。人類的成長,通常是由許多的挫折組成的。在生活中,如果你沒有被逆境所嚇倒,反而選擇以堅強樂觀的態度,把它們想象成理所當然的,那麼你就極有可能把逆境變成順境的前奏。

生活的路上總是有很多的坎坷和困難,一次次地跌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成功的期待與堅持。更重要的是,一次次摔倒後,你還能不能頑強地爬起來,總結經驗重整旗鼓,繼續堅持下去,直到成功為止。如果受了重擊後便一蹶不振,那麼,你隻好永遠趴在勝利者的腳下。

科學研究證明,世界上的跳高冠軍是跳蚤。跳蚤跳起來的高度是跳蚤身高的100倍以上,因此被稱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動物!

科學家用跳蚤進行試驗:他們在跳蚤的頭上罩上一個玻璃罩,然後使跳蚤跳動。跳蚤第一次起跳就碰到了玻璃罩。連續多次以後,跳蚤調整了自己能夠跳起的高度來適應新的環境,此後每次跳起的高度總保持在罩頂以下。科學家們逐漸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又經過數次碰壁之後主動調整了高度。最後,玻璃罩接近桌麵,跳蚤無法再跳了,隻好在桌子上爬行。經過一段時間,科學家把玻璃罩拿走後,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會跳,“跳蚤”變成“爬蟲”了。“跳蚤”變成“爬蟲”,不是因為已經失去了跳躍的能力,而是一次次遭受挫折之後學乖了,習慣了,最後麻木了!

最可悲的是:雖然玻璃罩已經不存在,跳蚤卻連“再試一次”的勇氣都沒有。玻璃罩的限製已經深深地刻在它那十分有限的潛意識裏,反映在它的心靈上——不是沒跳高的能力,而是沒有跳高的勇氣。

動物是這樣,人也是這樣。很多人的經曆與此極為相似。有的人就因為自己受到挫折,稱自己是過來人,在工作中害怕承擔責任、不思進取、不敢拚搏,他們對失敗習以為常,逐漸喪失了信心和勇氣。

愛迪生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發明大王,並不因為一生下來就是天才,而是因為他不怕困難,勇於麵對困難,有著越挫越勇的精神。

愛迪生出生於勞動人民家庭,由於出身低微、生活貧困,愛迪生隻讀了三個月的書。他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麵說他是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麼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非凡的勇氣、才智和自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

有一次,愛迪生在火車上做實驗,因不小心,化學物品倒在地上遇到空氣導致火車起火,火車司機給了他一個耳光,把他的耳朵打聾了,並把他的化學物品全扔了,但他並不放棄發明,克服重重困難之後,愛迪生最終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他發明了電報機,發電機、留聲機;實驗並改進了電燈(白熾燈)和電話機。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項新發明,他因此而被譽為“發明大王”。

古人說過:“人生逆境十之八九。”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難以事事如意,挫折總是伴隨著人們,小至無端遭人譏諷,受到批評,夫妻拌嘴,大至高考落榜,初戀失敗,婚姻破裂,事業挫折等等。其實,遭受挫折並不可怕,關鍵是用積極的行為方式去自我調節,從消極的挫折心理中得以解脫。

成功與失敗往往就是一步之遙,堅持到最後就是成功,一遇見困難就放棄肯定是要失敗的。相似的故事似乎並不少見,我們也總能清晰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可真輪到自己,又是那麼的沉不住氣。不能堅守,乃是由於我們不自信。我們在本該放手一搏的時候,卻猶豫彷徨。我們不願意再試一下,是因為沒有信心。

因此,我們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或困難,不應被嚇倒,而要考慮如何從挫折中解脫出來。在遇到挫折時,如果你認為自己被打倒了,那麼你就是真正地被打倒了。如果你認為自己仍屹立不倒,那你就真的屹立不倒。如果你想贏,但又認為自己沒有實力,那你一定不會贏。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你必敗無疑。如果你自慚形穢,那你就不會成為一個強者。

忍辱負重是成事之本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成功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自古以來,都把忍辱負重稱為擔當大任的美德。縱觀古今成功人士之道,無不是忍而成就事業的。忍辱負重,是忍受屈辱、承擔重任的意思。忍辱負重是成就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能在各種困境中忍受屈辱是一種能力,而能在忍受屈辱中負重拚搏更是一種本領。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隻要看一個人的涵養和行事的風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因此要成為非凡的人,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還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一個人的涵養來源於他的修養,有修養之人都懂得控製情緒。遇事不能冷靜,並且以某種極端手段處之的人,絕不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不能顧全大局,隻在小事上爭長論短的人,絕不是一個能成大器的人。

在唐朝第三個皇帝高宗即位後,一直受到皇後武則天的限製。有一次,高宗在巡幸途中,遇到一個好幾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卻沒有任何風波,十分和睦,這在當時實屬少見。因此,高宗特地去拜訪了這個家庭,向他們請教家族和睦的秘訣。

於是族長取來紙和筆,一連寫了一百多個“忍”字,意即大家族和樂的秘訣除了“忍”字以外別無他法。高宗看後深有同感,賜給這家族莫大褒賞。

由此可見,“忍”功是天下修養第一功。無論你位有多高,權有多大,都必須學會忍讓。切不可因一時之怒氣而毀掉你的大好前程。

三國時的諸葛亮輔佐劉備,立誌要收複中原。他六出祁山,攻打魏國。但是魏國大都督司馬懿多謀善變,遇事極為冷靜,從不為自己的情緒左右。一次,諸葛亮出兵伐魏,進軍至五丈原。司馬懿率軍渡過渭水,築壘抵禦。當時,蜀國大軍出動,糧草有限,利在速戰,司馬懿則堅守不出,以待時機。為了激怒司馬懿出戰,諸葛亮心生一計,派人給他送去了婦女的服飾,以侮辱他。諷刺他膽小如女人。

但司馬懿看到後隻是佯裝惱怒,卻始終按兵不動。諸葛亮用盡了各種手段來羞辱司馬懿,但是司馬懿總是置之不理,時常是他的部下都難以忍受了,他卻依然裝做兩耳不聞,令諸葛亮無可奈何,每次都是無功而返,諸葛亮也就沒有辦法了。最後,諸葛亮見同魏軍長期相持,難以取勝,心力交瘁,加之過度操勞,病死在了五丈原軍營中,蜀軍隻好退走。後來,唐朝的大詩人杜甫也為他惋惜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司馬懿能夠忍,所以在國家大計上,沒有被一代儒將諸葛亮打敗。

生活中,麵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對手,有時候采用何種手段已不太關鍵,而如何保持好自己的情緒才至關重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而情緒是一種很滑溜的東西,有時滑溜得讓人捉摸不到,但是,不管怎麼滑溜,你都要想辦法將它捏得緊緊的。因為這關係到你能否在社會上遊刃有餘地生存。

有許多人能把情緒收放自如,這個時候,情緒已不僅是一種感情上的表達,而是成了攻防中使用的武器。有時候,掌控不住情緒,不管三七二十一發泄一通,結果搞得場麵十分難堪。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會碰到這種擦槍走火的狀況。但是,聰明人有將不良的情緒馬上收回的本事。情緒處理得好,可以將阻力化為助力,可以幫你解危化險。

韓信在投奔劉邦之前非常潦倒,常常是寄人籬下,甚至乞討為生。有一天他身佩長劍來到一個集市,突然有一群青年攔阻了他的去路,其中一人對韓信說:“我看你長得人高馬大,還佩帶長劍,好像是個英雄好漢,其實你隻是一個膽小鬼而已。”眾人聽了哈哈大笑,那人更加來勁了,纏住韓信不讓他走,還堅持說:“你相信不相信我說的話?不相信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殺了誰,如果你膽小不想和我比武又不想死,就從我褲襠下爬過去。”韓信注視著那人,心想:我要殺了他,簡直易如反掌,但是殺這樣一個無賴不但不能證明我的才能,反而有損我的清白,而且一旦殺了他,他的同夥肯定要纏住我不放,萬一再被官府抓起來,那麼這一輩子就完了,我不能和他一般見識,和他鬥這口氣。想到這裏,韓信就伏下身從那人褲襠下爬過去了。

這就是曆史上關於韓信受“胯下之辱”的傳說。

對一般人來說,忍耐是一種美德,對成功者來說,忍耐卻是必須具備的品格。

宋代著名大文學家蘇東坡在評論楚漢之爭時曾說:“漢高祖劉邦所以能勝,楚霸王項羽所以失敗,關鍵在於能忍不能忍。項羽不能忍,白白浪費自己百戰百勝的勇猛;劉邦能忍,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直攻項羽要害,最後奪取勝利。劉項之爭,從多方麵說明了這一點。劉邦之所以成大業是他懂得忍下人之言,忍個人享樂,忍一時失敗,忍個人意氣;而項羽氣大,什麼都難忍難容,不懂得‘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大業未成身先亡,可悲可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