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修心靈:包容造就慈愛人生(1)(1 / 3)

1、包容造就王者的風範

包容,更多的是在展示一種胸襟。一個擁有包容心的人,他更能展示王者的風範。

邱吉爾,二戰結束後不久,在一次大選中,他落選了。他是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對於他來說,落選當然是件極狼狽的事,但他卻極坦然。

當時,他正在自家的遊泳池裏遊泳,秘書氣喘籲籲地跑了來告訴他:“不好!邱吉爾先生,您落選了!”不料邱吉爾卻爽然一笑說:“好極了!這說明我們勝利了!我們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勝利了,難道不值得慶賀?朋友勞駕,把毛巾遞給我,我該上來了!”真佩服邱吉爾,那麼從容,那麼理智,隻一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一種對世事豁達大度寬厚的王者風範!

還有一次,在一次酒會上,一個女政敵高舉酒杯走向邱吉爾,並指了指邱吉爾的酒杯,說:“我恨你,如果我是您的夫人,我一定會在您的酒裏投毒!”顯然,這是一句滿懷仇恨的挑釁,但邱吉爾笑了笑,挺友好地說:“您放心,如果我是您的先生,我一定把它一飲而盡!”妙!果然是從容不迫。不是嗎?既然您的那句話是假定,我也就不妨再來個假定。於是就這麼一個假定,也就給了對方一個極寬容的印象,並給了人們一個極重要的啟示——原來,你死我活的廝殺既可做刀光劍影狀,更可以做滿麵春風狀。

這就是包容!這就是王者!有句老話: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為它極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壯觀的遼闊與豪邁!

包容在曆史的長空放飛。一個個鮮活的曆史人物,帶著他們的音容笑貌,一步一步向我們走來。那被時空隔絕太久的話語,讓我們這些現代人聽來,雖然悠遠,但格外淳厚;雖然生疏,但分外綿長。

曹操,這位被褒貶最多的曆史人物,別的暫且不說,僅就他那豁達的性格,大度的心胸,就讓後人讚為英雄。罵過他的人,在自己處於困難時,那時與敵人書信來往,想給自己留一條後路的部下,甚至想殺害他的人,他不但不計前嫌,還給予信任,給予重用。正是他有這樣的胸懷的氣度,終使他成為“挾天子以令諸侯”,叱吒風雲的一代梟雄。讓他成為一個擁抱曆史和偉大的人。

公元197年,盤踞在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的張繡向曹操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就獲得了南征的勝利,不免有些飄飄然,行為也不檢點,舉措也不推敲。他強納張繡的嬸嬸(張濟之妻)為妾,讓張繡感到屈辱;拉攏張繡的貼身部將胡車兒,使張繡感到威脅。於是,張繡用謀士賈詡之計,突然反叛,在曹操猝不及防的情況下把他打得落花流水。長子曹昂(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猛將典韋(曹操最貼心的親兵隊長),還有一個侄子曹安民,均在戰鬥中身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傷。麵對這次慘敗,曹操並未委過於人,更沒有追究主張接受張繡投降的人,而是自己承擔了責任。他對諸將說,我已經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我下回再也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199年,曹操再次南征張繡,出師不利,困於穰城(今河南省鄧縣),他又對軍師荀攸說,不聽先生的話,以至於此。

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大獲全勝。回師的路上,走到冀州時,天寒地凍,荒無人煙,連續行軍二百裏不見滴水,軍糧也所剩無幾,“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回到鄴城後,曹操下令徹查當初勸諫他不要征討烏桓的人,並一一予以封賞。曹操說,我這場勝利,完全是僥幸。諸君的勸阻,才是萬全之策。因此我要感謝諸位,懇請諸位以後還是有什麼說什麼,該怎麼講還是怎麼講。也就是在這一年,曹操發布《封功臣令》,說我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已十九年了,戰必勝,攻必克,征必服,難道是我的功勞?全仗各位賢士大夫之力啊!

打了敗仗檢討自己(盡管檢討得並不到位,失敗的原因也沒有真正找到),打了勝仗感謝別人,而且感謝那些勸他不要打這一仗的人。正是這種非凡的氣度和超人的膽識,使他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和對手,凝聚了一個又一個勇將和謀臣,就連曾經背叛過他的張繡,也於199年再次向他投降。

胸懷天下,當然沒什麼不可以包容的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而要爭取人心,就必須有一個寬宏大量的氣度和一個既往不咎的政策,哪怕是裝,也要裝得像回事。這就需要有一個典型,一個樣板,一個榜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比說多少好話都管用。張繡就恰恰是一個做榜樣當典型的最好材料。他和曹操有過多次交手,而且每次都把曹操打得落荒而逃。他同曹操有著深仇大恨,而且是投降了又叛變的人。這樣的人,都能為曹操所容,還有什麼人不能容呢?這樣的人,都能為曹操所信任,還有什麼人不能信任呢?正是由於如此的包容和大度,才使得曹操在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站在包容對立麵的是褊狹,它是包容的孿生兄弟。曆史不知是偶然,還是開了一個太大的玩笑,與曹操生活在同一時代,一個站在長江北岸,另一個是站在長江南岸的東吳元帥周瑜。這位風流年少,才華橫溢的少年英雄,上帝偏偏賦予他心胸窄,氣量狹小的稟性。連自己的朋友,與他攜手共同抗敵的蜀軍軍師諸葛亮,也容納不下。多次設計想殺死他。其原因是那麼可歎又可笑,就因為諸葛亮比自己才能大。終於,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歎中,氣得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