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修天道:包容造就開放人生(3)(1 / 3)

社會上,某一個體的自由,必須服從於社會整體的自由和利益,否則,任何自由的實踐,都會導致一個人的自由侵犯另一個人的自由。因此,必須有一種社會控製、解決個體自由與社會整體利益的統一。

薩特說,人是生而要受自由之苦。自由是選擇的自由,這種自由實質上是一種不自由,因為人無法逃避選擇的宿命。人是社會的動物,因而人無可逃避地會去選擇了解,選擇用愛去包容周圍的人,這是生而為人的天性。

6、包容是創造的需要

創造總是有風險的,任何成功的創新都是建立在許多次的失敗基礎上。換句話說,在創新活動中失敗者必然要遠遠多於成功者。以一顆包容心對待這些失敗者,對他們依然尊重如故,是搞好創造的前提保證,因為包容是創造的需要。

勝利常常和創新並存,成功多半與冒險同在。因此,“容忍在創新中的失敗”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品質,它可以使下屬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激發起下屬的創造熱情,幹出一番成就。

世界著名的奈爾頓公司有一條60天規則:在沒有消極後果的情況下,經理可以在主管的單位冒60天的利潤風險,以試驗新的方法。美國3M公司的董事長裏爾極力鼓勵創新。他說:在3M公司內,有堅持到底的自由;有不怕犯錯誤、不畏懼失敗的自由。

這位“探索”出身的企業家認為:一個人從來沒犯錯誤,那多半是因為他毫無建樹。正是有了3M公司領導者的“容忍失敗”的管理風範,才使該公司擁有了持續不衰的創新業績。

“別擔心,隻管去做。”這是美國英特爾公司創始人諾伊斯最常用的口頭禪。該公司把鼓勵嚐試風險作為公司文化的6條基本原則之一,鼓勵員工發掘更多的新事物,嚐試更新的方法,善於從失敗與錯誤中學習。公司甚至規定,對於員工和管理人員,如果在聘用一年內不犯“合理的錯誤”,就要被解雇。正由於此,英特爾公司推陳出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使得競爭對手望塵莫及,從而牢牢地掌握著電腦芯片市場的主動權。

在日本本田公司,員工雖然職務不同,分管工作不一,但要求上下級關係融洽,處理問題要有透明度。公司堅持這樣的原則:下級認為自己的辦法可行,就要堅持;上司也應該坦率地認可。有時雖然有爭議,但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試一試,給員工以機會。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曾告誡說:“即使有某種程度的過激和錯誤,隻要是積極的,隻要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由於幼稚或經驗不足所致的錯誤也是允許的。這是年幼者的特權,不能隨隨便便就丟掉。”明智的總裁認為:“失敗是我們最重要的產品。”聰明的老總不看輕“敗軍之將”。美國的矽穀之所以取得傳奇般的成功,就在於那裏的失敗者不但不會受到歧視,反而常常會得到善待,有機會反敗為勝,走向成功。

諸葛亮說過這樣一句話:“善敗者不亡。”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是在幾千次失敗之後。諾貝爾研製炸藥,不但屢遭失敗,為此還失去親人。卓越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經曆無數的失敗,才摘取成功的花環。創新是一種探索性的實踐,充滿艱難和風險。善待失敗,需冷靜自持,也需理解支持。寬容失敗,一聲問候,一句鼓勵,一把扶持,都能讓人備感慰藉,並給人以自信。建立鼓勵嚐試、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是許多知名企業成功的秘訣。

“失敗也是一種創造。”在一個充滿寬容與理解的社會裏,如果我們都能以這種創新思維去對待那些敢於越雷池、敢於創新的人,人才的隊伍就會越來越壯大,人才的能量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釋放,社會和企業也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科技創新,揭開前人、別人的未知之謎,登臨前人、別人的未及之巔,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總會遇到各種艱險。錢學森在論述科學發展規律時說:“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做台階,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峰。”曆史上,多少科學家以屢敗屢戰、最終取勝的實例證明了失敗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敗之果。

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美國政府在審批科研支持項目時隻要認為這種“好奇心”有價值,它就支持。錢撥下去後,隻關心錢是如何用掉的,至於研究項目最後出了什麼樣的結果則反而不怎樣關注。以癌症研究為例,每年政府在這方麵經費支出不計其數。盡管實際進展其慢無比,但隻要你在這方麵提出任何一個有價值的新想法,政府立刻又會給予大力的經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