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成功之路並沒有那麼容易,大部分人都失敗了;而那些成功者,都有較強的自製能力,他們眼光長遠,不拘囿於眼前的小事,不為眼前的痛苦所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記住一點:我們的人生是自己的,頭腦也是自己的,也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始終把控自己的人生,而不至於迷失自己。
一味地拜金,你最終會墜入深淵
人生在世,我們都有個共同的願望,那就是追求幸福、美滿的人生。大多數人認為,一個人幸福與否,是和擁有多少金錢相關聯的,因為金錢可以買到很多物質類的東西,如吃穿住行都可以通過金錢來改善。誠然,我們每個人都有追求金錢的權利,但一個人如果不控製自己對金錢的欲望,那麼,就容易產生拜金心理。所謂拜金心理,顧名思義,就是崇拜金錢,指的是一個人什麼事都向“錢”看,喜歡金錢以至於不顧一切、變得盲目,是一種極端。
求知上進、有所追求是一件好事,但若是讓欲望占據了內心,便給人生的悲劇拉開了序幕。尼采說,人最終喜愛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能夠控製欲望而不被欲望征服的人,無疑是個智者。被欲望控製的人,在失去理智的同時,往往會葬送自己。難道有錢花就是幸福嗎?當然不是。錢財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一個人一生中真正需要的物質財富是有限的,一味地拜金,你最終會墜入深淵。
貪字頭上一把刀,一旦人的內心被貪欲所吞蝕,那他必將被其毒害……人生如同一條河流,有其源頭,有其流程,當然也有其終點,而不管流程有多長、有多短,終究都會到達終點,流入海洋。既然如此,在我們活著的時候,有什麼欲望是一定要滿足不可的呢?而實際上,我們每天需要的不過上三餐一宿,我們需要的物質財富也不過如此,想通了這一點,我們還會過分追逐那些身外之財嗎?
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經常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人們都說他們情同手足。這天,他們來到房屋附近的一個樹林中散步。
突然,從樹林深處竄出一個和尚,和尚慌慌張張的,兩人便問發生了什麼事。誰知,和尚告訴他們,他在種植小樹苗時,突然發現了所挖的坑中有一壇子黃金。
兩人一聽到是黃金,眼睛裏頓時生出了異樣的光芒,說:“這和尚也太愚蠢了吧,挖出了黃金應該高興才是,怎麼嚇成這樣子,真是太好笑了!”然後,他們問道:“你是在哪裏發現的,告訴我們吧,我們不害怕。”
和尚說:“我看你們還是不要去,這東西會吃人的。”
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怕,你就告訴我們黃金在哪裏吧!”
和尚無奈,隻好告訴了他們黃金的位置,兩人聽完後,就趕緊跑進樹林深處,果然,在一個剛挖出的坑中,有一壇子黃金。打開壇子,這兩人被黃金反射出的光震到了,誰都想將其據為己有。於是,其中一個說“這會兒天還沒完全黑下來,要是把黃金拿回去太不安全了,還是等天黑。這樣吧,現在我留在這裏看著,你先回去拿點飯菜來,我們在這裏吃完飯,等半夜時再把黃金運回去!”
於是,另一個人便按照他的朋友說的回去取飯菜去了。留下的這個人打的主意是:你若回來,我就將你一棒子打死,然後這些黃金就都歸我了。而回去取飯菜的那個人則是這樣打算的——我回去先吃飯,然後在他的飯裏下些毒藥。他一死,黃金不就都歸我了嗎?
於是,接下來的一幕發生了:回去的人提著飯菜剛到樹林裏,就被另一個人從背後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當場斃命了。然後,那個人看到朋友帶來的飯菜,已經饑腸轆轆的他趕緊吃起來,誰知道,吃了幾口,就發現肚子很疼,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前,他想起了僧人的話:“和尚的話真是應驗了,我當初怎麼就沒有明白呢?”
這個故事警醒世人,對於錢財的貪念會把人帶向罪惡的深淵,讓人失去理智。它可以使人相互摧殘,甚至使最好的朋友反目成仇。當生命不複存在的情況下,巨額的財富又有何用呢?
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自己成功、擁有更多的財富。可當這一切都實現的時候,你真的快樂了嗎?微創(中國)董事長兼CEO唐駿曾對成功標準、幸福指數等內容進行了闡述。唐駿表示,如果把所有的人生目標都放在財富上麵,純粹是為了“金錢”兩個字,這樣的人生並不精彩。唐駿認為,並不是財富擁有得多,幸福指數就變高,財富不等於快樂。那麼,什麼是成功?你擁有了財富、擁有了地位、擁有了大家的尊重,算不算成功?這當然是成功的一些標誌,但如果你還想做一個快樂的人,你就必須懂得的舍得的智慧,看淡財富,甚至需要舍得金錢,這樣你才會真正獲得快樂。
事實上,“家有黃金萬兩,每日不過三頓;縱有大廈千座,每晚隻占一間”。我們每個人對於物質財富的需要都是一定的,如果我們能看輕金錢,那麼,我們就能放下很多苦惱,而最為重要的是,在學會自控之後,我們的人生境界必定得到提高,人生必甚暢意。
生活中,絕大多數人為了生存而拚命的工作,隻為養家糊口。而有些人卻能輕易地或者不擇手段地得到所謂的幸福——錢財,這樣的幸福,實在令人不敢苟同。比如,有的貪官聚斂錢財,不擇手段,腰包愈來愈鼓,膽子愈來愈大。這種人覺得鈔票越多越幸福,乃至幸福得已經麻木了。直到走上被告席,才知道拿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換來的幸福一文不值,卻已然悔之晚矣。
君子愛財應該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因此,千萬不要為了幾個小錢而去偷盜,千萬別為了積累財富而傷天害理。
總之,一個人的人生坐標定在什麼位置,他就有什麼樣的幸福。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好好活著,珍惜今天,珍惜當下。人生在世,會經曆許多事情,坎坎坷坷,酸甜苦辣,人皆有之。一帆風順,隻是祝福語,隻是一種願望。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是要我們去尋找和創造的。遵守法律和道德帶來的幸福感,我們要好好珍惜;反之,離得越遠越好。
多看一步,不要被眼前小事影響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老人說:“做事之前就要想到後麵四步。”其實,向前每走一步,我們都需要相應對的方法,如果不能看得那麼遠,至少我們需要看見下一步。這就是一種遠見。的確,我們做事情,不僅需要穩當、周全,而且,不能急於求成,更不能被眼前的小事所累。在時機未成熟之前,我們一定要把持住自己。一個成大事的人,眼光總是比身邊的人看得稍遠一點。著名的美孚公司曾做了一次賠本買賣,可是,從最後的結果來看,它雖然放棄了眼前的利益,卻收獲了長遠的發展機會,小利變大利、利滾利、利翻利,先前看似賠本的買賣,最終卻帶來了高額的利潤。這是一種商業中的計謀,也是每一個人需要的智慧。有時候,我們之所以需要學會自控,不要被眼前小事影響,其實是為了以後更長遠地發展。
我們先來看下麵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宋、齊、晉、衛等十二國聯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國君慌了,急忙向十二國中最大的晉國求和。晉國同意後,其餘十一國也就停止了進攻。鄭國為了表示感謝,給晉國送去了大批禮物,其中有著名樂師三人、配齊甲兵的成套兵車共一百輛、歌女十六人,還有許多鍾磬之類的樂器。
晉國的國君晉悼公見了這麼多的禮物,非常高興,將八個歌女分贈給他的功臣魏絳,說:“你這幾年為我出謀劃策,事情辦得都很順利,我們好比奏樂一樣和諧合拍,真是太好了。現在讓咱倆一同來享受吧!”可是,魏絳謝絕了晉悼公的分贈,並且勸告晉悼公說:“咱們國家的事情之所以辦得順利,首先應歸功於您的才能,其次是靠同僚們齊心協力,我個人有什麼貢獻可言呢?但願您在享受安樂的同時,能想到國家還有許多事情要辦。古人雲,‘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現謹以此話規勸主公!”
魏絳這番既有遠見卓識而又語重心長的話,使晉悼公聽了很受感動,高興地接受了魏絳的意見,從此對他更加敬重。這個故事中,魏絳就是個有遠見卓識的人。正是因為他懂得從全局考慮,對晉悼公說了一番忠言,才贏得了晉悼公的敬重。
在現實工作中,小到一個職員,大到一個公司,都需要有長遠的打算,如果你隻著眼於眼前的小恩小惠,那遲早有一天你將被利益所吞噬,職場生涯同時也宣告結束。其實,即便是工作也不能含糊,它也需要我們的謀算,將自己的眼光放得更長一些,不為眼前的小事所累,把持住自己,這樣我們的職場之路才會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