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人最要緊的不是在於別人怎麼看你,重要的是考慮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才能走得更好。千萬不要被別人的思維來左右自己。對侍社會,埋怨自己,敵對別人,仇視社會,隻能中了別人的圈套,被別人利用。那些存心搬弄是非的人,其目的就是要讓你沒有好日子過。
放眼世界我們都能明顯地感到要想使每個人都對自己滿意,這是十分困難且不大可能的。事實上,如果有50%的人對你感到滿意,這就是件令人愉悅的事情了。要知道,在你周圍至少有一半人會對你說的一半以上的話提出不同意見。你隻要看看西方總統的競選就能夠明白:即使獲勝者的選票占壓倒多數也還有40%以上的人投了反對票。因此,對我們大家來講,隻要你提出的意見,有50%的人可能反對,這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能認識到這一點,我們看待他人的反對意見就可以換個角度了。再當有人對你的話提出異議時,你不必因此而感到情緒消沉,去苛責別人或者為了贏得別人的讚許而刻意的改變自己的觀點。相反的你會意識到自己隻是剛巧碰到屬於與你意見不一致的50%中的一個人。隻要明白其實每一種情感、每一個觀點、每一句話或每一件事都總有反對意見,那麼你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立場了。
不能做自我,也就等於失去了平等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人際關係。就像一些政客不被人們所信任,就因為他們是留聲機和傳聲筒,缺少自己的靈魂。這種人往往是“軸承腦袋彈簧腰,頭上插著風向標”。他的人生價值隻取決於頭上的烏紗帽,一旦失去職位,他就會一文不值了。4.不強求福自來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麵有餘;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譯文】
豪奢的人財富再多會覺得不夠用,這怎麼能比得上貧窮但是節儉有盈餘的人呢;有才幹的人心力交瘁反而卻招來大眾怨恨,這又如何比得上愚笨的人安閑無事卻能保全純真本性呢。
【解讀】
陶覺說:“做人須帶一份憨,一份癡;不憨不能犯大難,不癡無以處濁世。凡患得患失之人,正是太聰明耳。”
做人無論是初涉世事,還是位居高官;無論是做大事者,還是一般人際關係,都要有一份憨,一份癡。
一個人迂腐的時候我們就會說這個人不開竅。不開竅固然不好,但開的竅也未必就好?
古代南海的大帝叫像,北海的大帝叫忽,中央的大帝叫混沌。像與忽經常在混沌的家裏相見,混沌也很熱情。於是,象和忽商量怎樣來報答混沌的這份深厚情誼,說:“人人都有七竅,用來視、聽、吃和呼吸,就單單混沌沒有,讓我們試著為他鑿開七竅吧。”於是他們每日鑿出一個孔竅,鑿到第七日混沌就一命嗚呼了。
混沌自己一竅,象和忽好心幫助他開竅,反而害死了混沌,這說明什麼道理呢?
就我做人要“大巧若拙”。為什麼呢?因為有的時候懂得越多,看的越透徹,要求得到回報的欲望就會越高,對社會就會越發的不滿,人生的痛苦就在這裏。知道得越多反而越虛偽,不斷盤算如何把自己生活變成了生意,常常計較得失,這樣一來就會在討價還價中得到樂趣。有時候做人還是要“屈”一點好,“拙”一點好,“訥”一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