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培養高雅的情趣
【原文】
讀易鬆間,談經竹下讀易曉窗,丹砂研鬆間之露;談經午索,寶馨宣竹下之風。
【譯文】
清晨,靜靜地於坐窗前精讀《易經》,用鬆樹滴下來的露水來研朱砂圈點書中的精義;中午時刻在書桌上談論《佛經》,輕輕敲擊那木魚,讓那清脆的聲音隨風飄蕩,擴散於竹林之間。
【解讀】
天微亮的時候,天一片蔚藍,雲一派緋紅,山一脈青綠,湖一灣清靜。有一讀書人坐在窗前靜靜地研究《易經》,好一派超凡脫俗的境界,更叫人羨慕的是他所用與眾不同的筆墨,是采集鬆樹滴下來的露水加上朱砂研製而成的。
在中午的時候,溫暖的陽光把光芒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地,伴著輕微的風,讀書人又在輕輕地敲打木魚,低頌著佛經,木魚聲聲隨著清風飄散,真是一幅飄飄欲仙的神態。
《周易》,是聖人說明天地妙理的書。在露天的窗子下,天將大亮的時候讀它,一麵用丹砂來研磨鬆樹間的露水,圈點著逗句,注明了要點,這些清雅之事,都是超脫世外的高人隱士所做的。
現實生活中,有這種雅趣的人還有多少?這與世人熙熙攘攘追求名利,時時刻刻忙於顯擺,實在有天壤之別?
然而生活中確有這樣一些不“雅”的人:
先看飯局上:菜剛上來有些人伸長了胳膊,舞刀弄筷,東翻翻,西攪攪,照到自己中意的那一片菜;宴畢,則大張了口,將一副大板牙剔得坦坦蕩蕩,唯恐別人不曉得他十分講究衛生。
再說舉止:站著則扭頭曳頸,坐下則四仰八叉;召見下級時,他的下頜一抬再抬,似乎在問別人他的頸脖是否有資格參加選美比賽,繼而獲上個亞軍季軍;晉見上級時,他的腰一彎再彎,恨不得叫秘書用量角器來度量一番,這腰是否達到了九十度。
最後說言語:除了平庸,除了威勢,除了鸚鵡學舌,除了套裝陳詞,除了粗鄙濫俗,除了淫褻下流,你還真說不出他有什麼個性,什麼特色。
一些人隻知道把麻將搓得翻天想,或者把黃段子講得滿口生津,或者沉溺於燈紅酒綠,看看肥皂劇,如此,高雅的情趣怎能形成?
宋代大詩人陸遊有詩寫道:“汝今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好的習慣,好的性情,好的言談舉止,是靠平時養成的,或日在業餘生活中練就的。要提高自己的品位,關鍵是用心修養。比如靜靜地聽聽藝術音樂,或是拉拉二胡吹吹簫,比如動動文房四寶,寫寫字兒,練練畫兒,再比如摸摸瓦盆拎拎噴壺,親近親近花花草草,在自家陽台上營造一抹四季春色。更何況,今天,知識與技術飛快更新,業餘時間正是“春宵一刻值千金”,正好用來擴充自己知識與技能的美好時光,又為何不可多讀幾頁書,多考慮一點事,多操練一下電腦呢?
蘇東坡說:“才知源海文始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的心靈和人的氣質是相輔相成的。不知不覺中,精神世界豐富了,談吐文雅了,舉止儒雅了,氣宇軒昂了、風度翩翩了,麵貌鮮亮了。
總而言之,像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就要多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審美觀,盡量培養一些高雅的情趣。不論是對己、對人、還是對社會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