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種善恩得善果
【原文】
為善不見其益,如革裏東瓜,自應暗長;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譯文】
一個時常做好事的人,雖說不會在表麵上看出有什麼好處,但是善人就像一個在草叢中生長的冬瓜,自然會暗自一天天長大;一個時常做壞事的人,雖說不會在表麵上看出有什麼壞處,但惡人就像院子裏春天的積雪,隻要被陽光一照射自然就會融化消失。
【解讀】
給人好處,別人也將還給你好處。人得意的時候要好好對待他人,因為在失勢時你會遇到他。
佛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所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善與惡有時不是馬上可以見到結果的,但多行不義必自斃。善人不是隻做一件善事,壞人也不實隻作一件壞事,但量變一定會引起質變。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人世間的事情,總是輪回反複,投之以李,報之以桃。有了付出才有回報。沒有無回報的付出,也沒有無付出的回報。
1933年,整個美洲大陸籠罩在經濟危機。大小企業紛紛破產,許多曾經威風一時的老板都加入到靠領取救濟金度日的行列中。那些尚在運行著的企業也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個決策,唯恐出現一點小的紕漏,而導致整個企業的破產。
在這種危機四伏的時候,一起大火災襲擊了哈理遜紡織公司,整個廠區淪為一片廢墟。這對哈理遜公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到家裏,絕望地等待著老板宣布公司破產和失業厄運的來臨。
他們在不安的漫長的等待中,終於收到了老板發來的一封信。信裏隻是告訴工人們在每月發薪水的那天,照常去公司領取這個月的工資。
在整個一片蕭條的世界,人人都在自保,不管他人死活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員工們喜出望外,他們紛紛寫信或打電話向老板表示真誠的感謝。老板亞倫·傅斯告訴他們:公司雖然損失慘重,但員工們更苦,沒有工資他們無法生活。所以,即是他弄到一分錢,也要發給員工。
3000名員工一個月的薪水不是一筆小數目,更何況紡織公司已經被大火燒成一片廢墟。別說是處在經濟蕭條期,就是在經濟上升期也很難恢複元氣。既然恢複無望,還要掏自己的腰包給停職在家的工人發工資,老板不是糊塗透頂就是瘋了!
令人驚奇的是,一個月後,正當員工們為下個月的生計犯愁時,他們又收到老板的第二封信,信上說將支付員工們一個月的工資。
3000名員工接到信後情不自禁淚流滿麵。在失業席卷全國,人人生計無著,上班都拿不到工資的時候,能得到如此的照顧,對於老板的仁慈與寬帶誰能不感念呢??
老板的善舉終於得到回報了。第二天,員工們紛紛走進公司,自發地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聯係中斷的貨源,尋求好的合作夥伴。
不過用了三個月,哈理遜公司就重整旗鼓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員工們忘我工作、日夜奮鬥的努力才產生了這個奇跡。
當初曾經有人勸說亞倫·傅斯領取保險公司的賠款後一走了之;見他傻乎乎地用錢給工人發工資,批評他感情用事,嘲諷他糊塗。而到這時那些人才真正理解了他的經商之道,明白了他的精明所在。
亞倫·傅斯用他寬容待人的管理精神,使自己的事業獲得了成功。
從亞倫·傅斯的經曆中我們可以知道,舍得施恩,就會有回報,而且會是出乎意料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