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不要在乎流言蜚語(1 / 1)

11.不要在乎流言蜚語

【原文】

耳根似飆穀投音,過而不留,則是非俱謝;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則物我兩忘。

【譯文】

耳根假如能像大風吹過山穀一般,一陣呼嘯之後不留下什麼,這樣所有流言蜚語就都不起作用;心靈假如能像水中的月亮一般,月亮既不在水中,水中也不留月亮,那麼心中自然也就一片空明而沒有外物與自我的區分。

【解讀】

佛教講究“六根清淨”。這是什麼意思呢?一方麵是指耳不聽令人厭惡的聲音,另一方麵指心不想令人厭惡的事,不讓任何印象留在眼、耳、鼻、舌、身、意六者上才行。

能做到耳不聽惡聲的人是真正修養深厚、莊矜自重的人。他們不在乎別人的流言蜚語,因為他們把自身的優勢,向內是一種人格涵養,向外變則是一種不屑計較的態度。

富弼是宋代的宰相。年輕時,有人告訴他:某某罵你。富弼說:恐怕是罵別人吧。這個又說:叫著你的姓名罵的,怎麼是罵別人呢?富弼說:恐怕是罵與我同名字的人。據說,那位罵他的人,聽到這事以後,自己慚愧得不得了。為什麼慚愧呢?因為富弼人格表現上莊矜自重的優勢令他自慚形穢。

一個人,隻有無動於衷於別人的評價和各種流言蜚語的時候,才算修煉到家了。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從生活中獲到更多的快樂。

現實中,別人的評論常常左右著我們,因別人的閑言碎語而自己苦惱。其實,大可不必。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同,我們不必遺憾歎惜沒有得到理解。

當然,被人無端責難、誤解、誣陷,有時難受於遭到明火執仗的刀砍斧剁。特別是當內心的委屈、憤懣、悲傷無人訴說,有口難辯時,更是苦不堪言。有的人就是這樣,更因為“人言可畏”像阮玲玉一樣走上了自我毀滅,一了百了的不歸之路。

正如俗語說得:“坐下來說人,站起來被人說。”評價人和被人評價都是一種正常的生活現象,哪個人沒有被人背後說長道短,哪個人在人後不說人是非?“謠言止於智者。”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如何說你,你大可不必太在意、太認真,更不要去理睬,舌頭長在別人嘴裏,說什麼是他們的自由,該怎樣做是你的權利。即使讓他們罵個口水連天又能改變你什麼?

所以,人最要緊的不是在乎別人怎麼看你,而是要考慮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怎麼走才能走得更好。千萬不要被別人的思維牽著鼻子走,對侍社會,什麼鳴冤叫屈、埋怨自己、怨天尤人,敵對別人,仇視社會,隻能上了別人的當,中了別人的圈套。讓你沒有好日子過,就是那些存心搬弄是非人的目的。

所以,耳根要像飆穀投音,過而不留,這樣所有流言蜚語就都失去了作用。“過而不留”是高度的自信、高度的自尊的表現,是在人格價值上超越對方、壓倒對方的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