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可靠比有能力更重要(1 / 1)

22.可靠比有能力更重要

【原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麵奴用事矣,幾何不魍慧魍魎狂。

【譯文】

才學的主人是品德,才學不過是品德的奴隸。一個人假如隻有才幹學識卻沒有品德修養,就等於一個家庭沒有主人而奴隸當家了,家中的鬼怪哪能不肆意侵害呢?

【解讀】

當一個人的事業不斷壯大發展,事業愈來愈大的時候,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親自料理,當然也不應事必躬親,這時需要委托自己信得過的人來協助或代為自己去處理。然而,怎樣才能找到靠得住、信得過的人才呢?

靠得住涵蓋兩個內容:一是他是否勝任,是否有承擔這項任務的能力,是否有代為總經理處理這樣事的能力。二是這個人是否具備有保障的品德,是否忠心耿耿,是否願意出力。

這裏涉及到一個選擇人才的標準,到底是品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

當然,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德才兼備的下手,畢竟誰都想“魚和熊掌”兼得,但萬一“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時,該如何做出決斷。

三國一代梟雄曹操首先提出了選才標準:唯才是舉。曹操曾經多次下令,公開向全國求賢。他針對東漢選官的積弊,以無畏的膽略,把“德行”、“名節”、“門第”等迂腐無用的選才標準一一掃除,提出了隻要是人才就可以被推舉的選人標準,十分有效。

他要求各級官吏,不要拘於貴賤,不要拘於品行,不要護短,把那些具有真才實學的人統統推薦上來。

秉著人無完人、慎無苛求的思想,才重一技、用其所長的思想,隻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曹操實踐了他對人才的重視和愛惜,並把這些思想推向頂峰。

應該說,曹操更注重“才”。

而在現代,我們一般把人分為四等,依次為:有德有才、有德無才、無德有才、無德無才。中國傳統的“德本才末”的觀點被體現出來,換句話說:“可靠比有能力更重要”。

這兩種觀點標準截然不同,現代人一般重視“德”勝於“才”。尤其是其選擇心腹時,更加注意重視“德”,即看他是否忠誠,若是不忠,不管他有無能力,他也不能給你幫什麼忙,甚至會幫倒忙。因此總經理應注重“德”而不是“才”。

一位商場上的朋友說:“用錯人更可怕還是沒有人用更可怕?”沒有人可用,會造成人員的欠缺,影響工作的進程,確實可怕;但是用錯了人,把工作的過程弄錯,使結果一團糟,甚至留下一大堆後遺症,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