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要想成功定要吃苦
【原文】
一苦一樂相磨煉,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
【譯文】
人的一生總是徘徊在痛苦與快樂之間,這樣來的幸福才會長遠。
【解讀】
中國有一句俗話:“隻有能吃苦的人才會成為有成就的人”。這就是說學習讀書一定要專心,要能吃苦。明代宋濂求學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宋濂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裏很有名氣的大學問家,散文出自他的手非常的生動。不知道底細的人,也一定認為他大概有很好的學習條件,其實不是這樣,他幼年時家中很窮,但他想方設法地為自己創造學習條件,他的老師卻是著名的古文家吳萊、掀貫、黃縉等人。
宋濂從小就好學習、愛鑽研。那時候宋濂家裏很窮,沒錢買書,就隻好到有書的人家裏去借,借來以後,就抓緊時間抄寫,因為書還要按時送回去。
天氣非常寒冷的時候,硯台裏的墨汁都凍成了冰,宋濂的手也凍得彎不過來,但他還是趕著抄寫,不敢有浪費一點時間。抄寫完了,總是趕快把書送還給人家,絕對不敢稍稍錯過還書的時間,因為見宋濂守信用,所以好多人家都肯把書借給宋濂看,正因為如此,他看了很多的書
等他長大時候,宋濂就更加羨慕學者們的成就和品德,想學到更多的東西,但苦於沒有好的老師作指導,也沒有可相互研究的知名朋友往來。因此,隻好趕到百裏之外,去找有名望的老師請教。
宋濂向百裏外宋濂要翻山躍嶺的尋找老師。有時候天氣寒冷,又刮著大風,飄著大雪,腳下的積雪有好幾尺深,腳上凍了老大的裂口,宋濂也不知道疼痛。等趕到老師的家裏,凍得四肢僵直,簡直動彈不得了,老師家裏的人給宋濂端來熱水燙洗,又給宋濂身上蒙上被子,暖和過來要需要很久。
宋濂因為窮所以就和一個與自己一樣的店主吃住在一起;一天隻吃兩頓飯,更談不上有什麼魚、肉可吃。和宋濂一起學習的人,都是穿著繡花的綾羅綢緞,戴著鑲嵌著明珠珍寶的帽子,腰裏係著白玉環,左邊佩帶著寶刀,右邊備有香囊,打扮得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似的。隻有宋濂卻穿著破爛的衣服,夾雜在這些闊學生中間,但自己從來沒羨慕過他們,因為宋濂有自己得到了知識的極大樂趣,至於吃什麼穿什麼他並不在意。
十年寒窗苦讀。辛苦磨煉,終成正果。明太祖起用他做翰林學士,當時朝廷上的重要文章都是他寫的,他編修過《元史》,著有《宋學士集》七十五卷,那時候人們給他封了個封號“開國文臣之首”。
宋濂求學的例子說明:豐富的知識並不代表富有的生活,生活的貧困並不意味著學識、水平的貧困,關鍵在於能否苦讀。那些和宋濂一起讀書的富家子弟,穿金戴銀,可學得並不好。所以凡有大成就的人都以知識為樂,而不以財富為樂。隻有堅強的毅力,艱苦的磨礪,最終才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