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人活著要有骨氣
【原文】
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毋容貪冒,變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
【譯文】
萬物生長的根源是那一點不忍心的想法;一段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氣節,是一個人頂天立地的支撐,正直的人生活在這世界上,一蟲一蟻不忍心傷害,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一縷一絲不去理睬,這樣的骨氣無愧於天地。
【解讀】
大男人做事最能體現出他的浩然正氣。何謂“氣節”?“氣節”是為人所必需的誌氣和節操。
尊嚴和崇高的情操是由浩然正氣它體現出來的。“氣節”不像個人的事業文章那樣,往往隨著個人生命的自然終結而終結;也不像個人的功名富貴那樣,往往隨著時勢的不同而有所轉移。英雄的正氣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代代的相傳下去。
三國時期,孤竹國的皇帝有兩個兒子伯夷、叔齊,皇帝讓叔齊繼位,叔齊謙虛讓給伯夷。伯夷認為父命不能違抗,第一個逃走;叔齊不久也跟著逃跑了。
二個人聽說周文王招賢納士,前去試試。還沒等他們到,文王就過死了,武王用車裝著周文王的牌位東進伐紂。伯夷、叔齊上前攔馬勸諫:“父親去世不馬上下葬,還去打仗,這叫孝順嗎?大臣殺皇帝,這仁義嗎?”旁邊的人想殺了兄弟倆。薑太公說:“這人非常仗義,”讓手下扶持二人離去。武王滅商以後,天下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