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無商不奸。這隻是看到了事情的一麵,而沒有看到商人賺錢的努力和傾注於每個細節的辛勤汗水。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開始投身商海,準備大幹一場。但是,從商並不意味著夢想馬上成真,這需要一個過程,金錢、時間、人情等各方麵因素決定最終的結果。
1.周到的服務是出售產品的一部分
用心去思考、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對待每一個顧客的需求,把優質的產品和最細致入微的服務呈現給每一位顧客,是經營者在經營過程中能夠取得顧客青睞的重要法寶。
王永慶視信譽為生命,更把它當做自己做人的基本要求。他認為信用不僅是商業來往的一個砝碼,還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質。
王永慶說,做人與做生意是分不開的,人的一生道路很長,要守信譽才行。
早年的王永慶因家境貧寒,讀不起書,不得不輟學打工,做小買賣。
1932年,王永慶在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他僅16歲。那時,嘉義已經有二十多家米店,競爭非常激烈。
由於僅有200元資金,王永慶隻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裏租一個很小的鋪麵。
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而且地理位置很不好,沒有任何優勢。在剛開張的一段日子裏,生意冷冷清清,很少有人到他的店買米。
那時周圍大的市場都被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占據了,而王永慶的米店規模小、資金少,想做大宗買賣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他也曾想過專門搞零售,但是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做零售,沒有人願意到他這一偏僻的米店買米。為了改變窘況,王永慶還曾背著米袋挨家挨戶去賣,但收效甚微。
一番努力後,王永慶意識到要想讓米店在市場上立足,使生意做起來,就必須獨具優勢。經過細心觀察對比之後,王永慶認為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是最根本的方法。
在當時的台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穀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後。農民把稻穀收割後鋪放在馬路上曬幹,然後脫粒,這樣,一些沙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不可避免地摻雜在裏麵。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還要挑揀沙子,用起來很不方便,對這種現象,買賣雙方都習以為常,不把它當一回事。
然而,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細節現象中找到轉折點。他和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裏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後再出售。
這樣一個小細節的變化,就使王永慶米店的米比同行其他店的米在質量上高出一個檔次,由此深受顧客好評,從此他的米店一改往日的冷清,漸漸地紅火起來。
當看到提高米質初見成效時,王永慶加快前進的腳步,又在服務的細節上下了功夫。
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到米店買米,自己搬送回家。對於年輕人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些老年人來說,由於腿腳不方便,就非常地困難了。
當時年輕人整天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去買米,所以,買米的任務都是由老年人來承擔。
王永慶抓住了這一點,認為這也是擴大其生意的有效途徑,於是他決定主動送貨上門。他的這一行為受到顧客的普遍歡迎。
當時盡管有許多米店,但是卻沒有送貨上門的,王永慶增加這一服務項目在當時算是一項創舉。不僅如此,王永慶的服務還是細致周到的,每次給新顧客送米,他都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家有多少人吃飯,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
到了相應的時間,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用戶家裏。然後他還幫用戶將米倒進米缸裏。如果米缸裏有舊米,他就將舊米倒出,擦幹淨缸,將新米放到下麵,舊米放在上層。如此,陳米就不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獨到的細心服務令顧客深受感動。
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了解到,當地居民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並不富裕。有時貨到卻收不上款,大家都很尷尬。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采取按時送米,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極大地方便了用戶,深受用戶的歡迎,而那些接受服務的用戶,漸漸地都成了王永慶的忠實客戶。他的米店,也隨之生意興隆,蒸蒸日上。
王永慶注重米質、誠實守信、細致入微的優質服務方法,讓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裏,有一個賣好米並送貨上門的王永慶。
由於口碑好,王永慶的生意很快壯大起來。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的支持,王永慶為了擴大規模,便自己辦了一個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以優質、守信的良好品質,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慢慢地打開了通往台灣首富的大門。
2.不要因為小錯而毀了信譽
在生意場上,有時做錯了事是很正常的。這時候,聰明的做法並不是竭力地挽回錯誤,而是不妨一直“錯”下去,也許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信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一天,一位年輕的女顧客來到一家商店閑逛,突然她的眼裏迸發出興奮的光芒,於是本不想買東西的她,立刻喊來了售貨小姐,要買一架德國製的正宗名牌鋼琴。
售貨小姐看了看價牌,竟然不敢賣。這時,女顧客毫不相讓。售貨小姐無奈之下,請來了值班經理,他了解了緣由和真相後,也婉謝了,表示不賣。最後驚動了總經理,他了解事情原委後,總經理當場定奪:賣!而且要按照標價賣!並且送貨上門,免費調音,直到滿意為止。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那架價值數千美元的名牌鋼琴,標價偏偏少了一個零,這顯然是製作標價牌的工作人員粗心大意所致。
消息傳出,商店鋼琴及其他貨物被購買一空……
標價錯了,而這位總經理就繼續“錯”下去,以最低“價格”做了一幅最好的廣告。
那位總經理清醒地意識到,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竭力去挽回眼前的錯誤,不僅會失去眼前的顧客,而且也會失去商店的“賣方”信用。在這競爭激烈的商界中,如果不能懷揣“信用目光”,就會自我扼殺興隆的前景。而“錯”下去,使他嚐到了用芝麻換西瓜的欣喜。
錯誤是一種損失,但同時又是一次難得的機遇,“錯”下去能夠帶來意外甚至超常的收獲。
出錯是一種損失,但有時比正確更具一分可愛,更有一分意義。而能巧妙地“錯”下去,既是對世事的達觀,又是對人情的洞察。“錯”下去,不是重蹈覆轍,而是另辟蹊徑。“錯”下去,也不是錯誤的重疊,而是“錯”質的遷移變化,正如“真理再跨出一步,便是謬誤”一樣。
有位成功的生意人經曆過多次錯誤後,總結出這樣的行事準則:你不會水,如果不幸坐到漏船中,那就跳下水,也許你能學到更好的遊水本領。當你出錯時,千萬不要慌,要首先定下心分析錯誤的性質和對象,若有悖公理傷害於他人或社會,那麼公開承認你的錯誤,並想方設法彌補和爭取他人的寬恕;若錯在自身,那麼就仔細權衡一下你的“出錯”成本與“錯誤”背後給你帶來的潛在利益孰高孰低,不妨“錯”下去,讓“錯誤”跨過與真理的臨界點,走向正確,走向更大的收獲。
3.把時間用在最有價值的地方
一寸光陰一寸金。盡管時間是無形的,但是,時間的價值絕不是用金錢可以來衡量的。精明的商人,不僅善於利用時間,而且善於駕禦時間,他們能把零散的時間充分地統籌規劃起來,讓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時,第一個月僅掙了160美元。他仔細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後,發現他的80%收益來自20%的客戶,但是他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的時間。於是,他把最不活躍的36個客戶重新分派給其他銷售員,而自己則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身上。
效果很快顯現出來,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從此,穆爾就沒有放棄這一原則。重視時間的價值,把時間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這使他最終成為了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主席。
杜拉克說:“認識你的時間,是每個人隻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和許多成功者的實踐經驗,駕馭時間、提高效率的方法可以概括為下列幾個方麵:
(1)善於集中時間
切忌平均分配時間。要把自己有限的時間集中在處理最重要的事情上,切忌每樣事情都做。要有勇氣並機智地拒絕不必要的事、次要的事。一件事情來了,首先要問:“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絕不能遇到事情就做,更不能因為反正做了事,沒有偷懶,就心安理得。
(2)善於把握時機
時機是事物轉折的關鍵時刻。抓住時機可以牽一發而動全局,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效果,促進事物的轉化,推動事物向前發展。錯過了時機,往往會使到手的成果付諸東流,造成“一招不慎,全盤皆輸”的後果。所以,從商的人必須善於審時度勢、捕捉時機,把握“關節”、恰到“火候”,才能贏得商機。
(3)善於處理兩類時間
對於一名商人來說,存在著兩類時間:一類是屬於自己控製的時間,稱做“自由時間”;另一類是屬於對他人他事的反應時間,不由自己支配,稱做“應對時間”。
這兩類時間都是客觀存在的,也都是必要的。沒有“自由時間”,就完全處於被動、應付狀態,就不能自己支配時間,也不是一名有效的領導者。但是,要完全控製自己的時間在客觀上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沒有“應對時間”,都想變為“自由時間”,那麼實際上也就侵犯了別人的時間,而個人的完全自由必然會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4)善於利用零散時間
時間不可能很集中,往往出現很多零散的時間。要珍惜並充分利用大大小小的零散時間,把零散時間,用來做零碎的事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辦事效率。
(5)防範時間的竊賊
要精明地利用時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是大大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說到底,失去的東西再也無法利用了。切斯特菲爾德說:“我建議你們利用好小段時間,這樣大段時間自然就會有了。”
商業活動規劃的同時,更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時間的規劃,懂得如何規劃時間可以使你的商業計劃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
生活中,有這樣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善於把複雜的事務簡單化,辦事又快又好;另一種是把簡單的事務複雜化,使事情越辦越糟。正因為存在這樣的情況,我們應當提倡掌握化繁為簡的時間統籌藝術。
化繁為簡的時間統籌藝術,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麵的內容:
(1)抓住主要矛盾
必須善於在紛繁複雜的事務中,抓住主要環節不放,“快刀斬亂麻”,使紛繁複雜的狀況變得脈絡清晰,從而使問題易於得到解決。另外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從它的反麵講,就是要善於排除工作中的主要障礙。主要障礙就像瓶頸堵塞一樣,必須打通,否則工作就會“卡殼”,耗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2)立體統籌
進行時間上的立體統籌,也就是巧排事序的最優方案,是領導者時間運籌藝術中的一大高招。進行時間統籌,首先應具有立體化安排時間的意識。立體公路的車流量大,高層建築的空間利用率高。同樣道理,立體結構的時間安排也能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在當今科學技術、知識更新、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用簡化的方法提高效率,統籌規劃時間,加速商業交往的步伐,對於生意人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4.從點滴信息裏挖掘商機
商業上的競爭能否取勝,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及時準確地掌握市場信息。事實上,信息隨時都會產生。但是,一般人常常抓不住有價值的信息,隻是因為他們沒有商人那種洞察點滴信息價值的眼光。
美國企業家亞默爾公司的創始人菲利浦·亞默爾就是因為具有驚人的敏銳目光,善於抓住重要的市場信息,曾經獲得了絕好的商機。
美國南北戰爭快要結束時,市麵上的豬肉價格十分昂貴。亞默爾深知,這都是戰爭造成的,一旦戰爭結束,肉價就會猛跌。
亞默爾向來有讀報的習慣。一天,他拿起一份當天的報紙,看到一則極普通的新聞報道:一個神父在南軍李將軍的管區遇到一群兒童,他們是李將軍下屬軍官的孩子。孩子們抱怨說:“他們已有好些天沒有吃到麵包了,父親帶回來的馬肉很難下咽。”亞默爾看完後,立即得出如下判斷:李將軍已到了宰殺戰馬充饑的境地,戰爭不會再打下去了。
於是,亞默爾立即與當地銷售商簽訂了以較低的價格售出一批豬肉的銷售合同。條件是,交貨時間推遲幾天。不久,戰爭果然迅速結束了,豬肉的價格暴跌,亞默爾從這筆交易中輕鬆地賺了100萬美元。
還有一件事情,1875年春天的一個周末,亞默爾同夫人商量好外出郊遊,突然報紙上一則看來並不重要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消息報道了墨西哥的一種牲畜病例,而那種病好像是由一種瘟疫引起的。
當時,亞默爾已開始經營肉類生意。他的目光停留在那條消息上,腦子飛快地轉動著。他想,要是墨西哥真的發生了家畜瘟疫,那麼美國鄰近的兩個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勢必將受到傳染。而這兩個州是美國肉類食品的供應中心,一旦發生瘟疫,整個美國的肉類供應必將嚴重短缺。經過一番盤算,他一把抓起電話,撥通了家庭醫生的號碼,問對方想不想去墨西哥做一次旅行。這個突如其來的建議使醫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亞默爾不容醫生多想,便請醫生放下手頭的一切,立即趕到他在郊外野餐的地點當麵商量。
當醫生趕到郊外的時候,亞默爾已經遊興索然,他的整個身心早已被大生意占據了。他請醫生立即趕到墨西哥去,實地查明一下那裏是不是真的發生了瘟疫。醫生第二天到了那裏,迅速把所了解的情況告知了亞默爾,證實了他根據報紙的消息做出的判斷準確無誤。
亞默爾掌握了這一情報後,便迅速行動起來,他集中了全部能夠動用的資金在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收購了大批肉牛和生豬,把它們運到美國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