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突然升溫的友情持謹慎的態度,是為了對這樣的行為保持一分客觀,避免主觀冤枉對方,誤解對方的好意。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他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因為你的言行而對你產生無法抑製的好感,就像男女互相吸引那樣。不過,這種情形不會太多,而你也要盡量避免這種聯想,碰到突然升溫的友情,隻有冷靜待之,保持距離,才不會被心存不良的人利用。
事實上,要分析這種“友情”是否含有“企圖”並不難,首先是看看自己目前的狀況,是否握有資源,例如有權有勢。如果是,那麼這個人有可能對你有企圖,想通過你得到一些好處;如果你無權也無勢,但是有錢,那麼這個人也有可能會向你借錢,甚至騙錢;如果你無權無勢又無錢,沒什麼好讓別人求的,那麼這突然升高熱度的友情基本上沒有危險——但也有可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想利用你這個人來幫他做些事,例如有些人被騙去當勞力,或是重點在你的親戚、朋友、家人,而你隻是他過河的踏腳石。
根據自己本身的狀況檢查這突然升高熱度的友情有沒有“危險”之後,你的態度仍要有所保留,因為這隻是你的主觀認定,並不一定正確。所以麵對這突然升高熱度的友情,你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推不迎
“不推”是不回絕對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經看出對方的企圖也不要立即回絕,否則很可能立即得罪一個人。
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地迎上去,因為這會讓你抽身不得,抽了身又會得罪對方,把自己變得很被動。
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談戀愛,響應得太熱烈,有時會讓自己迷失,若突然斬斷“情絲”,則會惹惱對方。
(2)冷眼以觀
“冷眼”是指不動情,因為一動情就會失去判斷的準確性,此時不如冷靜地觀看他到底想做什麼,並且做好防禦,避免措手不及。
一般來說,對方若對你有所圖,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圖窮匕現”,顯現他的真實目的,他不會跟你長時間耗下去的。
(3)禮尚往來
對這種友情,你要“投桃報李”,他請你吃飯,你送他禮物;他幫你忙,你也要有所回報,否則他若真的對你有所圖,你會“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被他牢牢地控製住。
所以,在生活中要心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意識,一定要注意突然升溫的友情,這樣對自己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9.每日讀書10分鍾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來讀書,這看似很少的時間,但卻能為你今後的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幫助。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們一生的經曆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件事情都通過自己的行動來獲得知識,那麼隻能依靠書籍。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它記錄了人類千百年來的每一點進步,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掌握各個時期、各個方麵的知識,這就是讀書的真諦。一個沒有書籍、雜誌、報紙的家庭,是缺乏動力的,人們隻有通過經常接觸書本,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增長各種各樣的知識,才能不與社會脫節,跟上時代發展的脈搏。
耶魯大學的校長海德雷說:“在各界做事的人,無論是商業界、交通界還是實業界,都這樣向我說,他們最需要的人才是大學學院培養的、能善於選擇書本、能活用書本知識的青年。而這種善用書本、活用書本能力的最初培養,最好是在家庭中,尤其是在那些具備各類書籍的家庭中。”可見,一個家庭的藏書對於自己、對於孩子的未來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位原來隻是做補習班講師的英文教師,後來成為一家著名英文雜誌的發行人。他說他一共買了三套英文百科全書,一套縮寫本隨身攜帶、一套放在家裏、一套放在工作崗位,隨時閱讀。他以隨時隨地提高自己為目的,也慢慢地把自己帶向了成功的方向。
聰明的學生在學生時代就養成了一種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怎樣從一個汗牛充棟的圖書館中,辨別選擇書籍,以供閱讀。這種能力將對他的一生產生很大的影響,因為掌握了如何在圖書館裏尋找自己需要的書籍、資料,就等於掌握了怎樣學習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就像是一個工人善於選擇工具一樣。
“人,若是能養成每天讀10分鍾書的習慣,20年後,必判若兩人。”一位前任的哈佛校長這樣告誡他的學生。但是,讀書不能不求甚解,對書籍的鑽研是一個人從書本中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
南宋朱熹開創了中國儒學的一個新篇章,他大半生的時間都致力於學術研究和教育工作,成就斐然。
朱熹讀書十分刻苦用心,與他同齡的孩子僅滿足於讀書、識字、背誦相比,他卻更傾向於用心去體會聖人所講的道理。他常常為一句話所含的意義而食不甘味、夜不安寢。一旦他領悟了其中的道理,便又高興得不能自禁。朱熹不僅讀書刻苦,而且非常善於總結學習方法。他喜歡博覽群書,但從不貪多貪快。他認為,讀書不明其中道理,就算讀得再多也沒有用。早年他在讀《周禮》時,聽人說《周禮》的每一句話都仿佛從聖人心中自然流出,但當時他並不理解。後經多年研讀、揣摩,終於豁然開朗。他曾比喻說這就好像以前隻聽說糖是甜的,鹽是鹹的,今天親自嚐到了,才真正明白了何為糖甜、鹽鹹。他還形象地把讀書比作射箭,剛剛練習時,隻要射到箭靶上就行。但經反複訓練,最終要射中靶心,否則也就不能說學會了射箭。朱熹認為,讀書的目的在於弄懂書中的義理,爾後再按照這些義理去做。
朱熹在十七八歲時讀《孟子》,到了二十歲,隻能逐句去理解。以後才明白,書中很多長段是首尾相連的,不能割斷了它們的聯係,隻有把大段的文字綜合起來理解,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諦。
朱熹讀書還十分講究循序漸進的方法。他認為,讀書都有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比如要先讀《論語》,再讀《孟子》;先讀《論語》的“學而”篇,再讀“為政”篇。讀某一本書或某一篇時就要讀到把它弄懂為止,再接著讀下麵的內容。這樣,讀到融會貫通的地步,就可以說把知識學到手了。朱熹不僅愛讀書,而且會讀書。他早年興趣廣泛,禪、道、楚辭、詩、兵法樣樣涉獵。但後來,他又轉向專攻儒家經典研究。這“一博”、“一專”,為朱熹的學術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朱熹的讀書經驗值得後人認真學習。
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麵臨著不同的壓力,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被壓縮的很小,但時間是擠出來的,每天隻拿出10分鍾的時間讀書,應該不是什麼難事。每天堅持做下去,你將會受益無窮。
10.管理錢財的小竅門
俗話: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一世窮。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人生活在社會裏,都應該有一個詳細的經濟計劃,計劃詳細了,錢財才會有清晰的脈絡,才方便自己統籌規劃生活。
“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沒酒喝涼水”,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美國財政預算專家愛爾茜·史塔普裏頓夫人說過:“多數人感到煩惱的並不是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卡耐基也總結過他在貧苦中是怎樣計劃用錢的,他說:“我也有過財政困難,我曾在密蘇裏的玉米田和穀倉做過每天10小時的勞動工作。我辛勤地工作,直至腰酸背痛。我當時所做的那些苦工,並不是一小時一塊美金的工資,也不是5毛錢,也不是10分錢。我那時所拿的是每小時5分錢,每天工作10小時。我知道住在一間沒有浴室、沒有自來水的房子裏一住20年的滋味。我知道睡在一間零下15℃的臥室中,是什麼滋味。我知道徒步數裏遠,以節省一毛錢,以及鞋底穿洞、褲子打補丁的滋味。我也嚐試過在餐廳裏點最便宜的菜,以及把褲子壓在床墊下的滋味,因為我沒錢將它們交給洗衣店。”
“然而,在那段時間裏,我設法從收入中省下幾個銅板。由於這段經驗,我們知道必須和一些公司一樣:必須擬定一個花錢的計劃,然後根據那項計劃來花錢。可惜大多數人都不這樣做。”
現在人們在提倡超前消費,有些年輕人不管自己的經濟狀況如何,貸款買房、貸款買車,一下子就使自己的經濟陷入困難的境地,後半輩子就圍繞著如何還貸款來生活了。
那麼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錢財呢?
這裏總結了管理財富的六條規則,可以借鑒:
(1)把事實記在紙上
亞諾·班尼特50年前到倫敦,立誌做一名小說家,當時他很窮,生活壓力大。所以他把每便士的用途記錄下來。他難道想知道錢怎麼花掉了?不是的。他隻想做到心裏有數,他十分欣賞這個方法,不停地保持這樣的記錄,甚至在成為世界聞名的作家、富翁,擁有一艘私人遊艇之後,還保持這個習慣。
每個人都必須去弄個本子來,開始記錄並記錄一輩子嗎?不,不需要。預算專家建議我們,至少在最初一個月把所花的每分錢做準確的記錄,如果可能的話,可做3個月的記錄。這隻是提供一個正確的記錄,使我們知道錢花到哪兒了,然後還可依次做一下預算。
(2)找出一個適合你的錢財預算方法
預算的意義,並不是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真正的意義在於安排生活。依據預算來生活的人,比較快樂。
首先,你應該把所有的開支列成一張表,然後把所有的收入也列成一張表,對照之後,你就知道該怎樣花錢了。
其次,你應該谘詢投資公司,讓專家為你理財。
(3)學會如何花錢
會花錢的人能夠用最少的錢辦最多的事,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東西。
有兩位女士收入都一樣,可是,有位總是穿著入時,而且不多花錢;而另一位,整天買衣服,卻沒有一件衣服入時得體,錢卻沒少花,每月入不敷出,原因就是不會花錢。會花錢就是能夠使錢的價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每一分錢都花得值。
(4)不要為你的收入增加煩惱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為自己的收入煩惱、痛苦,有人因為收入低,有人因為花費高,還有人因為收入提高了欲望也增加了。
按預算花錢,收入多可以多花,收入少就要少花。超前消費,你背上債務,就沒有快樂了。
(5)如果你要借錢,一定要想辦法去銀行貸款
現在有些人借錢,去找朋友,為此常常就會失去朋友。有些人就會去找放高利貸的人去借錢,這樣就陷入了痛苦之中。去銀行貸款你就不會上當吃虧,銀行不會宰人。
(6)有錢可以投點醫療、火災以及緊急開銷的保險
現在我國的保險業還不是很發達,人們的保險意識也不強。其實,有錢可以投一點保險,預防意外。
有個年輕人掙了一筆錢,投了筆健康保險,誰也沒想到過了一年,就得了一場大病,保險公司給付了一大筆醫療費。如果沒有保險,那麼他當年辛苦掙的錢就全花光了。
財富是沒有止境的,擁有多少也不夠花。保持一個平常心態,過平常人的生活,你才能享受生活的快樂。不要對自己提出過高的要求,夠吃夠用就應該滿足了。
11.居家生活,儲蓄必不可少
今天,理財漸漸成為了人們的一種時尚、一種追求。但不論怎樣,要想更好地理財、更好地打理自己一生的財富,必須注意一個理財的細節,那就是要學會如何儲蓄,盡管儲蓄的利潤不高。
清人曹庭棟在《老老恒言》裏說: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財利一關,似難打破。亦念去日已長,來日已短,雖堆金積玉,將安用之?然使恣意耗費,反致奉身匱乏,有待經營,此又最苦事。故“儲蓄”二字,始終不可忘。
曹庭棟這段話的意思是說:金錢財富似一道“關口”,一般人都好像闖不過去。人到老時,想想歲月已過去很多,未來的日子不多了,這時就是有堆金積玉的財產,又哪用得了呢?但如果財產多了就隨意花銷,反使得自己連生活都維持不了,又要去想辦法掙錢,這將是最苦的事情。因此,儲蓄二字,人一生都不可忘記。
曹庭棟講的是極簡單又極深刻的人生經驗。俗話說:“天怕起秋旱,人怕老來貧。”年輕時大手大腳不注意儲蓄,到老時就會為手頭困窘而懊悔。
儲蓄也會有助於預防意外情況的發生。有一個民間故事,講一家人,兒媳婦每次舀米做飯時,婆婆都會走過來,從中舀出一小碗米拿走。兒媳婦則覺得婆婆太小氣了。
這年,發生了旱災,莊稼顆粒無收,眼看著全家人要挨餓了,這時婆婆叫兒媳婦到她屋裏去拿米。兒媳婦去了,見了滿滿一囤米,這都是婆婆一碗一碗攢下來的。這個故事告訴人一個道理:要養成儲蓄的習慣。
今天,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比以往豐富多了。在這種情況下,越要養成儲蓄的習慣。有些人認為“儲蓄”好像是老祖母的事,對他們已不那麼有用了。這種看法其實是不對的,儲蓄至少有四點好處。
(1)儲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把錢財放在銀行裏總比放在口袋裏好。
(2)儲蓄有益於我們道德的修養,使我們能在物欲的誘惑麵前懂得克製,從而不會墮落為貪得無厭的人。
(3)儲蓄也有益於我們的身體健康。它使我們的飲食簡單合理即可,而不是暴飲暴食引起肥胖症。
(4)儲蓄也是致富的妙方之一,事業成功的法寶之一。
一個人如果在某一項消費上花費多,那麼也就需要在另一項消費上節約。例如,如果在飲食上花費多,那麼在衣著上就應該節約;如果在住房上花費多,那麼在購汽車時就應該節約,諸如此類。因為凡是在所有的消費上都花費多的人,都難免衰敗。
通常,減少零星的花銷,學會儲蓄,並非屈尊以獲小利便不受人尊重。對於一旦開始就要繼續下去的費用,在開始的時候就要謹慎。但在那些隻有一次的消費上,則不妨大方一些。
這裏有位“吝嗇專家”省錢致富的小秘訣可作為參考。他是加拿大人,叫尼克森,他辦有一份報紙,教人節儉過日子。
尼克森在他的報紙裏提供了10項節儉小秘訣:
(1)不斷從薪水中撥出部分來存入銀行,5%、10%、25%都可以,反正一定要存。
(2)搞清楚你的錢每天、每周、每月流向哪裏,也就是要詳細列出預算與支出表。
(3)檢查、核對所有的收據,看看商家有沒有多收費。
(4)信用卡隻保留一張,能夠證明身份就夠了,欠賬每月絕對還清。
(5)自帶飯菜上班,這樣可節省午餐費。
(6)與人合乘或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節省停車費、汽油費以及找停車位的時間。
(7)多讀些有關打理、投資致富的實用手冊,最好從圖書館借,或從因特網上下載,省錢。
(8)簡化生活,房子不用太大,買二手汽車,到廉價商店或拍賣場等處購物。
(9)買東西時別忘了想想“花這錢值不值得”。便宜貨不見得劃得來,貴也不一定能保證質量。
(10)絕對要砍價。你不提出,店家絕不會主動降價賣給你東西。
12.千萬不要忽視了身體健康
“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生命在於運動,人若不動,也就不能生存,更不能成為有思維有感情的高級動物。現代社會,人們為了生活、工作,往往不辭辛苦地忙碌,很少參加運動。甚至健康出了小毛病也不在乎,最後雖然取得了成績,但健康的天平卻永遠無法平衡了。
運動對身體健康是重要的,但運動必須合乎科學,按照科學規律去運動,才能達到健身的目的。一個人如果不按科學規律去運動,盲目地做一些不適合於自己身心的運動,那就不僅得不到健身的效果,反而會損害健康。
堅持科學的健身鍛煉。科學的適度的體育鍛煉是延長最佳年華、增強體質的最好方法。健身鍛煉應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每天抽出15分鍾慢跑或20分鍾步行,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卡耐基說:“我發現,煩惱的最佳‘解毒劑’就是運動。當你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袋,其結果將會令你驚訝不已。這種方法對我極為有效——當我開始運動,煩惱也就消失了。”不管怎樣,體育活動可使人精神為之一振。
“運動是健身的法寶。”這是古往今來仁人誌士、養生者、長壽者已取得的共識。因此,很早以前,體育運動就被作為健身延年、預防疾病的重要手段。經常參加運動的人,其死亡率比同齡不參加運動的人低。美國學者巴芬勃格爾,研究有關參與運動和死亡危幾率的關係,結論是:時常做適量運動的人,其死亡率比沒有參加運動的人,男性低30%,女性低50%,可見適量運動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人類社會中所有的美和激情都是運動的衍生物,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選擇一項運動、一項適合我們自己的運動呢?有專家為我們提供了一些運動法,不妨試一試。
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簡單又易行的運動方法,運動的量不大,但健身效果卻很明顯,而且不受年齡、體質、性別、場地等條件限製。人常說:“飯後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百練不如一走”,足以說明散步在保健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一些長壽老人,都把散步作為延年益壽的手段。如革命前輩徐特立,年近九旬時,仍堅持日行五百步;革命家朱德同誌,在暮年每天還散步三次,每次三裏。當然,散步的關鍵不在於形式,而在於能否持之以恒。
冬泳,可以降低體溫,延年益壽。冬泳活動,早在建國初就有人進行,但是,作為一項群眾性的運動,是從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通過對冬泳者體質與健康的研究發現,冬泳對健康確實有益。
太極拳,太極拳巧妙地融合了氣功與拳術的長處,動靜結合,在全身運動的基礎上,尤側重腰脊及下肢的鍛煉。它運動量適中,老少皆宜。既適用於強健者增強體質,又適用於多病者康複鍛煉,尤其適用於中老年人強身抗衰,故成為中老年人的黃金項目。許多研究報告表明,長期進行太極拳鍛煉,不僅對骨關節、肌肉、神經、血管等運動係統有益,而且對內髒,尤其是心血管係統也都有良好的作用。
此外還有簡便易學的保健功十六法、養生十六宜、自我保健按摩、自我健美按摩等。當然對於行動不便者,可以嚐試一下靜坐。靜坐可使人血平和,陰陽平衡,還可以祛病強身,增強耐寒和消化能力,也可潤澤肌膚,達到美容的功效。
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同,不可能從事多種運動,隻能在自己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一項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對一般人來講,運動就是為了強身健體,而不是為了奪冠。所以,選擇一項適合於自己的運動項目是沒有什麼困難的,也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設計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
運動,關鍵是要能夠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就會見到效果,它不僅培養了自己的身體素質,而且,也培養了自己的意誌和毅力。如果一個人一直堅持一項運動項目,就有可能成為這一方麵的強手和高手,也可能因此而獲得比賽的獎杯。
選擇一項適合我們自己的運動,因為隻有運動我們才會更健康。所以健康專家認為:“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調理健康,生命在運動調理中求得平衡。”我們既然認為運動能調理健康,而且是首選方案,那麼就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狀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因為運動是我們健康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