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品味生活,幸福蘊涵於細節中(2 / 3)

其實,夫妻雙方在矛盾衝突時賽輸贏是很愚蠢的,又沒有聽眾和觀眾,無非是為了自尊。是不是“輸”了就被踐踏了自尊呢?仔細想來,並不是。在婚姻上,不是雙贏就是雙輸,一贏一輸,其實是不存在的。當然,這並不是說沒有起碼的是非,而是說,從感情角度而言,企圖分出輸贏是不可能的。家庭生活中,有些事情無法以“是”與“非”論之,而是靠彼此的感情調節。你要贏對方,必然同時也讓對方贏你。你認了輸,對方亦就立刻輸了。從這個意義上說,輸就是贏,雙輸亦就雙贏了。

(4)家也是講“禮”的地方

夫妻一家人還要講客氣?家庭裏還要講“禮儀”嗎?有這樣一個例子,小王新婚燕爾。星期天,小夫妻倆興高采烈,改善生活,煎、炒、烹、炸,不亦樂乎。孰料,小王毛手毛腳,一轉身,將一盤剛炒好的菜碰翻在地,濺了妻子一腳,險些燙傷。怨憤之氣便從妻的心底陡然而生,又見小王毫無歉意、滿不在乎的樣子,更是火上眉頭。於是,一席髒話出口,二人爭吵不迭,結果鬧得烏煙瘴氣。美味還未享受,倒先鬧了一肚子氣。家庭和諧茫然無存,夫妻感情的“光盤”也刻出了幾道抹不去的痕跡。不妨試想一下,假若小王將菜碰翻後,說句對不起,趕緊找抹布去給妻子擦一擦,並表露出極其心疼的樣子,小王妻子嗔上一句:“看你,毛手毛腳的,也不小心一點。”那麼,結果,又是怎樣?

俗語說:家人不拘常禮。在一般人眼裏,一家人天天生活在一起,講禮儀,客客氣氣,未免太繁瑣、太累了。殊不知,家庭也是個小社會,雖談不上法製約束,但也需要禮儀規範。人世間不文明的地方,現代家庭可算一個,這裏的約束機製最薄弱。

一般說來,一個人在社會上的表現也來源於他居家的表現,也有外出是天使,在家變魔鬼;或是在家是天使,出外變魔鬼的“兩麵神”。這與一個健全人格乃至健全家庭的標準和要求相距甚遠。

禮儀失修,家風不純,嚴重的往往造成家庭樂章的不和諧。現實生活中不少家庭有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夫妻關係之間出現“冷冷熱熱”的現象。做婆婆的常歎息:媳婦終究不是自己養的;媳婦呢,也常常恨得“理直氣壯”:婆婆畢竟不是親娘。基於這種認識,家庭矛盾又怎能不愈演愈烈呢?

家庭不講禮儀,受影響最大者,莫過於孩子。君不見,如今的一些小、中、大學生,在日常人際交往中,來不相參、去不叫辭者很多。肆意給老師起綽號、混名,背後對教師直呼其名者也有。夏季,穿著拖鞋,出入一些莊重的公共場合的中小學生不乏其人;至於霸氣、匪氣、流氣、俗氣等不良精神氣質,在一些青少年中也很常見。這些除受外界影響所致外,家庭父母不“為人師表”也難辭其咎。教育理論很看重環境對人的影響、滲透和陶冶功能的,而家庭是一個無可選擇、無可規避的環境。

提倡家庭禮儀,構建家庭禮儀文化,其要旨正是為了營造一種既清純又不失溫馨的氛圍。若分析而論,家庭禮儀“文化”,是特指禮儀對每個家庭成員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家庭濃縮著整個社會。隻有每個細胞都健康,才能有幸福的家庭生活。

4.夫妻間保留點私人空間

有人認為,夫妻之間應當不再有什麼秘密,毫無保留才能證明夫妻感情的真實。但是,事實上,夫妻之間如果能夠把握好私人空間,並不能看做是對愛情的不忠,因為這是夫妻間和睦相處的需要。

有這樣一個故事,段峰原來認為夫妻之間應該無所保留,可後來經曆了一些事情,他改變了原來的觀點。

那晚,他去參加一個聯誼會,與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相識。也許是聯誼會的氛圍易於使人敞開心扉,他們竟一見如故,無所不談,彼此為結識對方而感到欣喜。

回到家後,他興奮尚未滌盡,便與妻子談及剛才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讚揚那位新結識的女士幾句,當然言辭中絕無過分阿諛之處。他哪裏料想到由此會點燃導火線,炸藥爆炸了——“怪不得這麼晚回家,與新朋友談得熱乎呢!什麼聯誼會!婚姻介紹所!”

“嗬,婚姻介紹所?參加者差不多全是結過婚的人,鼓勵重婚啊?”他故作幽默,盡力不想產生麻煩。

“差不多。”她虎著臉,“再去聯誼聯誼,老婆也用不著了。”

“你!你怎麼把這麼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悅之情開始在他臉上呈現。

“我是庸俗,沒人家高雅,你找高雅去吧。”她說著,麵壁而臥,明顯地表現出生氣。一股無名火倏地從他胸間竄上來。他想:你居然還有權利生氣?仿佛我真的幹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

“是的,你是庸俗,俗物,俗不可耐!”他吼叫了。

於是,一場無法斷定孰是孰非的爭吵拉開了帷幕,兩人都憤怒了,結果兩敗俱傷。

這以後,他很少與她談起其他女性,即便談也十分謹慎,表情淡淡的,語氣平平的。他發現這樣使他們之間激烈的爭吵逐漸消失了,他對自己說:原來有所保留有利於安定團結。這時,他感覺自己似乎成熟了不少。

然而夫妻間的安定團結與社會的一般標準不一樣。自從實行某方麵的“有所保留”後,他竟覺得“無所保留”部分的內涵愈來愈模糊,甚至在被吞噬。他無法妥善地處理好兩者關係。漸漸地,他竟感到差不多所有的生活內容都可以“有所保留”了,因為她對他不保留的那些話題並沒有多少興趣,聽時懶懶的,漫不經心的。於是,他也就經常“懶懶的”了。

他們相安無事,卻過於冷漠。

他嚐試著回到“無所保留的時光”,但失敗了。積累許久的“有所保留”阻礙著他們走回過去。

他忽然又懷疑了——夫妻間真的應該有所保留嗎?

因為眼前的一切與他向往的理想家庭境界相去甚遠,該怎樣改變這一情況呢?他又很茫然。段峰的這種生活經曆其實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在當今的中國家庭裏,特別是年輕的家庭,“過去的戀人”、“別的男人和女人”、“私房錢與小金庫”,應該說是極易引燃夫妻矛盾的“三大地雷區”。這些隻存在於家庭的瑣事,有時弄得夫妻雙方爭吵不迭,沸沸盈盈,甚至家庭的解體。

到底是應該“有所保留”,還是透明無餘?生活的道路上既然有了伴,還可不可以有心靈獨語呢?

恐怕十之八九的新婚者,都會像段峰起初一樣,讚同應該“無所保留”的觀點。他們輕鬆地說:都二位一體了,還需要什麼隱瞞避諱?

可是,話多傷人,“嗑”嘮多了,無意間,夫妻二人便走進矛盾的“雷區”,走進了“猜忌”、“懷疑”的危險地帶。猶如連鎖反應,一枚“地雷”引爆之後,其他“地雷”也蠢蠢欲炸。從此矛盾叢生,使本來和諧美滿的家庭無端增添了煩惱。

其實,說夫妻二人是“二位一體”,莫如說是“獨聯體”更切實際。因為在狹小的二人天地裏,無論怎樣“一體”,仍然是獨立的、活生生的兩個人,長著兩個頭腦,兩副心腸,你願並非全是我願,我樂也並非代表你樂。有些話、有些事,也是該說的則說,不該說的就應緘默不言。夫妻間有所保留,這不能視之為對愛情的不忠,這是一種夫妻相處的藝術。

所幸的是,段峰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步入了“無所保留”的誤區,走進了“有所保留”的新境地,備感欣慰的是成果不小,安定了家庭團結,使自己也更成熟了。然而不幸的是,他又步入了另一個誤區:無所不留。雖然相安無事,生活卻過於冷淡,從一種煩惱走入了另一種煩惱。

其實段峰完全可以避免這種“茫然”,完全可以尋回夫妻間從前歡樂的“影子”,那就是投其所好,尋找二人感興趣的共同話題。諸如,持家理財,教兒育女及其他能夠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愛”便會重新“火熱”,家庭會重新成為有情有趣的“安樂窩”。

實際上,夫妻之間最好是要親密“有間”。讓夫妻各自保留心中的一塊自由活動的綠地,誰也不要試圖挖空心思地去改造對方,而是要設法適應對方,讓對方有獨立的人格、獨特的個性和適度自由的生活圈。

欣賞一幅油畫,太近了看著並不像畫,太遠了像畫又看不清楚,隻有不遠不近,恰到好處,才能看出“效果”。夫妻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生活中,夫妻間彼此要保持一個距離。有距離才有吸引,但是,千萬不要太遠。特別是當對方在痛苦或迷惘中沉淪的時候,你要主動去牽住對方的手!

5.耐心處理愛中的矛盾

愛情中產生的矛盾,有許多原因。而其中一方不能理解另一方,致使雙方的溝通出現障礙,感情出現裂痕,則是最常見的一種因素。所以,愛的過程要盡可能多理解對方,了解對方的性格特點、心理傾向等。同時還要把握好解決矛盾的分寸和技巧,問題就會從容地解決了。

戀人之間常常會產生一方要把另一方改變成完美愛人的傾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交往的過程中,有時往往不合實際地要求對方擯除以往的習慣和言行,以適合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

殊不知,這種情況是很難變成現實的,一個人的好多習性都是在多年的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不可能因為一場愛情整個人便脫胎換骨、煥然一新。

人都有這樣的心理,希望被欣賞而不願意被改造,因此,你要學著多欣賞對方,少挑剔對方,把對方看成一件“藝術品”,而不是“半成品”。

沒有完美的愛,要想維持愛情,避免矛盾,就要多些欣賞,少些挑剔。千萬不要忽略這一細節,否則,吃苦的隻能是自己。

真愛是發自內心的,為愛付出也應是自發的、心甘情願的,要想真正加深彼此之間的感情,絕對不要強迫對方為自己付出什麼,那樣無異於拔苗助長。感情沒有到位,做了也是虛假的行為,可能還會使對方產生厭煩的心理。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如果為了使雙方感情不受影響,一味地遷就、忍讓,長期下去積怨就會累加,矛盾也可能激化,最後還是避免不了產生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正確的方法幫對方改正缺點,從而有效避免矛盾的發生。

但是,幫助對方改正缺點,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你把握好方式與尺度,拿捏好分寸。

(1)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如果對方的缺點是天性,直接要求對方改正,勢必會使對方難堪,甚至生氣。假如采取委婉的表達方式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較容易使對方接受並改正。

(2)與對方傾心交談

製止或糾正對方的某些缺點,有時需要用合情合理的方式與對方進行傾心交談。這個時候對方的想法可能存在著謬誤,做法摻雜著任性,盡管這樣,隻要能與對方進行傾心的交談,隻要立場占理,對方就會聽從你的意見。

有時候,我們千方百計地避免產生矛盾,但矛盾還是會產生的。這時你可以保持沉默,以靜製動。

對於無理取鬧的人,你越是耐心地勸解或討好,對方鬧得越是凶,如果你確認對方是在無理取鬧,那麼,最好的辦法是不予理睬,任其發展。你最好既不勸說也不製止,對方就會漸漸覺得興致索然,麵對你的沉默,無理取鬧者的頭腦會逐漸冷靜下來,並進行自我反省,主動與你講和;其次要亡羊補牢、巧獻殷勤。

生活中,同事、愛人、家人之間出現矛盾是常有的事。有些時候,為了顧全大局,會冷落了戀人,對方很可能為此生氣。

這個時候女友可能會問:“工作和我,哪一個對你重要?”或者“你媽媽和我,你到底要哪一個?”這時,你不必正麵回答她的問題,而是采取亡羊補牢的方法,通過獻殷勤來彌補對她的欠缺,隻要她的委屈得到了化解,心理得到了平衡,那麼,雙方的矛盾也就化解了。

世界是由矛盾構成的,愛中的矛盾更是不可避免的,但這一矛盾卻是不容忽視的。每個人都有必要學會減少矛盾發生的幾率,並有效地化解矛盾,使愛情變得更順利、更美好。

6.開玩笑要有一定的分寸

玩笑是生活的調味品。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有開過玩笑的經曆。但開玩笑並不是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它需要把握一個尺度,掌握一定的分寸,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生活中,開個得體的玩笑,既可以鬆弛神經,活躍氣氛,同時也可以創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正因為這樣,詼諧幽默的人常能受到周圍人的喜愛。但是,開玩笑開得如果不恰當,則會適得其反,使人處於尷尬的境地,傷害彼此的感情,甚至會惹上大麻煩。因此,開玩笑要掌握好分寸,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

(1)要注意場合、時機和環境

一般來說,莊嚴、肅穆的場合是不適宜開玩笑的。另外,在工作的時間也不能開玩笑,在公共場合和大庭廣眾之下,也要少開玩笑。如果人和事處在非常時期,則不能拿非常之事開玩笑,對於在媒體上開玩笑更要謹慎為之。

有一次,美國前總統裏根在國會開會前,試麥克風的時候,張口便說:“女士們、先生們請注意,幾分鍾之後,我將宣布對蘇聯進行作戰。”一語既出,眾議員嘩然。裏根在錯誤的場合、時間裏,開了一個極為不負責任和荒唐的玩笑。為這個玩笑,蘇聯政府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2)要注意對象

人的脾氣、性格、愛好不同。所以,開玩笑要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開玩笑要注意長幼關係。長者對幼者開玩笑,長者要保持莊重的態度,使幼者產生尊敬長者的意識。而幼者對長者開玩笑,首先必須尊敬長者。

開玩笑要注意男女有別。男性對語言情境並不是很在乎,一般的玩笑男性都會接受;女性對語言情境比較敏感,不得體的玩笑會使女性難以接受,甚至使她們處於很尷尬的境地。

開玩笑還要注意親疏的差異。與比較親近、熟悉的朋友在一起,即便開比較重的玩笑,也不會影響彼此之間的關係。但與比較陌生的人在一起,開玩笑就要小心了。因為你對對方的個性、經曆、情趣不了解,如果貿然地開玩笑有可能引起對方的反感,影響今後的互相了解和友誼的發展。

一般情況下,對於性格外向、寬容厚道的人開玩笑則不會有什麼意外,也會得到諒解。對於性格內向、喜歡琢磨別人的言外之意的人,開玩笑就需要仔細考慮了。無論哪種性格的人,在他傷心的時候,就不能隨便與他開玩笑了。

(3)不要揭人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比如在生理上、心理上、行為或能力上等。如果把別人的缺點當做笑料來開玩笑,揭人短處,別人就會厭惡你。有些人最害怕別人揭自己的傷疤,一旦有人觸動了他那根敏感的神經,自尊心會讓他產生很不理智的行為,做出異樣的舉動。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隱私,沒有誰會願意讓別人觸及自己的隱私,更不必說讓人拿來開玩笑了。如果誰敢於拿別人的隱私開玩笑,誰就是一個自尋沒趣的人。

另外,開玩笑要適可而止,平常開開玩笑,一兩句話說過就可以了,千萬不能一直盯著一個人說事。

詼諧而不下流的語句,能給人以快樂,同時也能讓人產生思考,這是智慧型的幽默。如果你能把握開玩笑的分寸,就可以獲得更多人的信賴與欽佩,並因此獲得更多的朋友,令生活充滿陽光。

7.警惕小借口誤大事

有些人在做事的時候,經常會埋怨這、埋怨那,或者喜歡為自己找借口,而不是馬上去做。結果他們擔心的一切,隻會繼續拖下去,生活也會因“借口”而變得暗淡。

湯姆和傑克遜是鄰居。他們的家坐落在離小村二裏遠的山坡上,那裏空氣清新,景色怡人,而且每到春夏交替的那段日子,山花與鬆葉所散發的清香就會迷漫整個山穀,愜意極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通往他們兩家的路上,有一棵胡楊樹擋在路中,每次開車路過時,他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繞過它。

一天湯姆和傑克遜在路上相遇了,他們商量要把這棵樹砍掉,以免麻煩的蔓延,最好明天就動手。

“可是……可是我明天要到明尼蘇達去,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務!”湯姆說。

“那麼就過幾天好了,我想我們會幹得很好的!”傑克遜聳了聳肩說。然而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傑克遜所預想的那樣。幾乎每次談到這件事,他們都會有一些意外的事情要去處理。就這樣,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一年、兩年、五年、十年、二十年……當他們已是須發斑白的時候,一天,兩個老人再次在樹旁相遇了。

“老夥計,我們真的應該把它砍掉了,要不然琳達和凱森會在這出事兒的。看,這家夥的體形越來越大了,占據了半條路的空間。”傑克遜望著已經長得粗壯如柱的胡楊樹說。

“是啊,這麼久了,我們還是沒有砍掉它,這回我們該用鋸子鋸嘍!”湯姆邊說邊蹣跚著向家裏走去,他決心用那把小鋼鋸鋸斷它。

可是,由於他們已老邁,根本拉不動那把小鋼鋸了!

現實生活中,為一點點小理由而放棄今天要做的事比比皆是,要知道,那些由“但是”而找出來的理由,隻會讓人們失去處理問題最佳時機,除此以外,不會帶來其他任何好處。

“我很想辭職,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但是……”一位性格內向的朋友苦惱地告訴邁克,她的工作令她如何筋疲力盡。

邁克細心地聽著她的苦惱,忍不住打斷她,問:“既然這個工作令你這樣痛苦,那你想改變它嗎?”

“改變?你是什麼意思?”朋友迷惘地問著。

“辭了這份工作,去做令自己能發揮的工作。”邁克肯定地說著。朋友咽了一下唾沫,吞吞吐吐地說:“但是……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而且工作那麼難找,我還得養家。”

“問題是你不喜歡這個工作,何必令自己痛苦?生命不該是這樣的!”邁克說。

“但是我得生活啊,生活是很無奈的,為了生活總得做一些自己並不想做的犧牲。”朋友愁苦地說著。

“我倒認為能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才能發揮所長。”邁克告訴朋友有關於他的意見。

朋友狠狠地說:“你不同啊!你當然可以這樣說,說得這樣輕鬆,有幾個人能像你這樣幸運,做自己想做的事還能賺錢!我也想啊,但是……”

邁克沒有再和這個朋友說下去,因為她總在為自己找借口。其實,邁克並沒有像這個人說的那樣幸運,在能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前,邁克也做了許多他並不喜歡的工作。

邁克在努力的過程中同樣是辛苦的,這些辛苦她沒看見,卻把自己的不努力,怪罪在別人太幸運裏,這樣的人,活在自我設限的生活中太久,也太習慣了。她要的不是改變,而是一些認同,要別人去認同她自己也無法認同的事,來安慰軟弱的自己。總說“但是”的人很可憐,但這種可憐是自找的。

聰明的人,不會總為自己找借口,而是努力接受現實,為自己創造快樂。

8.仔細思量“升溫”的友情

生活中,如果與某人隻是一起吃過飯或隻與他見過一次麵,那麼他算不上你的好朋友,充其量隻是普通朋友。或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時間未聯絡,感情似乎已經淡了……如果這樣的人突然對你熱情起來,那麼你應該有所警覺,因為這種行為表示他可能對你有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