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reference_book_ids\":[6909003815383469064,7217762746014632964,690640464266658100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是如何能夠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說得圓滿,說到對方的心坎裏,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究其原因,在於說話者沒有抓住說話過程中的細節,忽視了細節的作用。
1.說話時,要開好頭是關鍵
“交談”是人與人之間傳遞信息、交流情感、增進彼此間了解和友誼的一種工具,但是,在交談中想把話說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因此,說話時,一定要開好頭。
大多數情況下,彼此不了解,不熟悉對方,不知道對方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時間的限製,不容許你多做了解或考慮,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話題。這時就地取材、細心觀察是比較簡單和有效的方法,即按照當時的環境尋找話題。
相遇的地點不同,當然說出的話也不相同,比如相遇地點在朋友的家裏,或是在朋友的喜筵上,那麼對方和主人的關係可以作為第一句。
舉一些例子來說:“聽說您和某先生是老同學?”或是說:“您和某先生是同事?”還有一些話聽起來盡管老套,可是能引起其他的話題,如:“今天的客人真不少!”“這種天氣跑生意一定很辛苦吧?”這樣不僅說到了天氣,而且還把一些相關的話題也引出來了,讓人聽了感覺特別的舒服,同時也開啟了一個穩當得體的話題。
有些人害怕說話,更不知道開頭怎麼說。其實,說話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你隻需要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把開頭想好就可以了。
2.不要忽略談話的話題
尋找“話題”看似簡單,卻是複雜的事情。談話雙方如果能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話題,交流起來才能既愉快又有意義。
關於話題,最普遍的誤解是:隻有那些令人興奮刺激的才值得一談。因而便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奇聞、驚心動魄的事跡,或是令人神經錯亂的經驗,以及最不平凡的事情。
這一類話題,一般人聽起來都會產生興趣,如果在談話的過程中,講出了如此動聽的事情,無論聽的人,或者是講的人,都應該是一種滿足。但這類的事情,畢竟不多,有些則是轟動社會的新聞,根本不用等你來講,別人就早已聽過了。
找談話的內容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有些人喜歡與別人談一些哲學理論方麵而且很抽象的話題。如果以這樣一個話題開場,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即便你準備得很充分,也不會受人歡迎。所以,在一般場合下,你也就找不到恰當的談話內容了。
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多加留意,任何題材都可以成為良好的談話資料。比如談足球、籃球和羽毛球;或是談生命、談愛情;談同情心、談責任感、談真理、談光榮;也可以談一些食物、飲料、天氣之類的;可以談到某個人物的意見,同時還可以陳述一下對其某篇論文的觀點。當然這也是一個活的話題,也可以做一下調換。
交際的場合中,想要探出對方的興趣和嗜好,拓展談話的領域,說出來的第一句話,就是要每個人都能了解,每個人都能交流意見。比如:看到了一件雕刻品,指著這件雕刻品說:真像 × × 的作品。或聽見鳥鳴就說很有門德爾鬆音樂的風味。說出這些話的時候要了解對方在這方麵不是一個外行才可以,否則不僅不能討好,還有可能讓人煩。
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不可胡亂問,因為失業的人太多了,自尊心很強的人非常反感,所以像這樣的話題要盡量避免。
很想知道一個人的職業時,可以說:“閣下常常去遊泳嗎?”
他說:“不。”
那你就可以問他:“整天都是很忙嗎?經常去哪兒消遣呢?”
這也是想知道對方職業的一種試探法,這樣就可以試探出對方每天是否有固定的工作。如果他回答說是星期日或每天五點後,不用懷疑是有固定職業的,否則的話,就不必再細問了。
一旦確定了別人在工作,才有資格去問他的職業,如此一來,就可以和他談工作範圍內的事情了。
3.同陌生人交談的小竅門
與自己不認識的人談話,是訓練自己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口語交際中的一大難關,處理得好,可以一見如故,相見恨晚;處理得不好,又可能導致四目相對,局促無言。
與陌生人交談最重要的是尋找雙方的共同點,那麼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和陌生人間的相同點呢?
(1)察言觀色
察言觀色就是要尋找與陌生人的共同點,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都或多或少會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麵有所表現,隻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
一位退伍軍人乘車時同一陌生人相遇,其位置正好在駕駛員後麵。汽車上路後不久就拋錨了,駕駛員車上車下忙了一通之後,還沒有修好。
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他的這一絕活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
於是試探道:“你在部隊呆過吧?”“嗯,呆了六七年。”“噢,算來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裏?”……於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後來他們還成了好朋友。這就是在察言觀色之後,找到了雙方的共同點的結果。
很顯然,這察言觀色發現的東西,當然還要與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這個也很感興趣,這樣的話才有可能打破沉寂的氣氛。否則,即便是發現了相同點,也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同時也會給對方帶來一些尷尬。
(2)用話語進行試探,找出共同點
如果兩個陌生人要相處很久,一直保持著沉默就會感到無聊。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麵,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探;有的借火吸煙,這樣也可以發現對方的特點,找出雙方共同點。
兩個年輕人從某縣城上車,坐在一條長椅上。其中一人問對方“在什麼地方下車?”“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麼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有事,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從南京來走親戚的。”
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走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兩個人發現雙方共同點後談得很投機,下車後還互邀對方到家裏做客。
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非常偶然,實際上也有原因:“火力偵察”,發現了共同點。
(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去朋友家串門的時候,突然遇到朋友家裏有生人在座,作為對於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當然會很快出麵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以及愛好等,這樣從主人的介紹當中就能夠了解到自己與對方有何相同之處。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位縣中學教師與縣物價局的一位科長,在一個朋友家裏見麵了,主人為這對陌生人做了一番介紹後,他們找到了彼此之間的共同點都是主人的同學,他們就以“同學”為話題,這樣進行了談話,相互認識了,並了解了,最後也變得熟悉起來。他們能夠相互熟悉也是因為在聽介紹的時候,仔細地對對方進行了一下分析,一旦了解了相同點以後,以此為話題進行交談,再進行更深一步的探討,這樣就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了。
(4)領會談話,探索共同之處
陌生人之間雖說有共同點,但是為了能夠進一步發展,這個時候就需要留心分析、加以揣摩與對方談話時的一些話語,從而發現一些共同的特點。
在廣州的某百貨商店裏,一位顧客對服務員說:“請你把那個東西拿給我看看。”還把“我”說成字典裏查不到的地道的蘇北土語,而在他身邊的一位顧客也是蘇北人,在廣州某陸軍部隊服役。聽了前者這句話的時候,他就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字裏行間都滲透蘇北鄉土氣息的話。使這兩位陌生人相視一笑,買了各自想要買的東西後,就走出了商店,開始談了起來。從自己的老家談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幾年來走過的路,並介紹著將來的打算。
兩個人的親熱勁,不知情的人無論怎麼也不會相信是由於揣摩對方一句家鄉話而引起的。顯而易見,細心揣摩對方的談話內容的確可以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還可能發展成為好朋友。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發現一些相同點是很容易的,這也是談話初級階段的需要。隨著交談內容的繼續,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於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層的共同點,才能如願以償。
一個度假的大學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誌,在一個朋友家聚餐。經過主人介紹認識之後,兩個人就談了起來,慢慢地二人都發現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有相似的看法,不知不覺中展開了討論。
他們從令人深惡痛絕的社會現象,談到產生土壤沙化的根源,從民主與法製的作用,談到對黨和國家的期望。越談越深入,越談雙方關係越親密,越談雙方的共同點越多。
如此一來雙方都認為這次的交談對大學生認識社會,對法院同誌了解外麵的信息和群眾的要求,均有一定的益處。
另外,尋找一些相同點還有其他方法,例如麵臨共同的生活環境,共同的工作任務,共同的行路方向,共同的生活習慣等。一旦發現了彼此之間的共同點後,陌生人之間無話可講的局麵是不難打破的。
4.抓住對方的性格心理說話
人的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行為舉止,而善於說話的人正是抓住了人的這一特點,針對不同性格心理的人采取不同的說服方法,不用費力,就能夠達到成功說服他人的目的。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善於用不同的方法說服不同的人。例如,針對張飛和關羽不同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說服方法:針對張飛暴烈、倔強的性格特點,往往使用“激將法”比較容易說服,做事怕他不行或怕他喝酒誤事,激他立下“軍令狀”,而不用費很多口舌去說服;針對對關羽自負的性格,諸葛亮則常使用“推崇法”。如關羽提出要從荊州到四川與馬超比武,諸葛亮便給他寫了一封信進行說服:馬超隻能與張飛等人為伍,怎能與你“美髯公”相比呢?再說,你擔當鎮守荊州的重任,如若有失,罪莫大焉!關羽看了信後說:“孔明知我心也。”就不再堅持要比武了。
諸葛亮在說服關羽時,實際上是激起對方的自尊心,讓對方的自尊心得到滿足,他就願意接受你的觀點。
而說服孫權與劉備聯手抗擊曹操一事,更充分地體現了諸葛亮的這種說服技巧。
當時,劉備兵敗樊口,無力反擊,要與曹軍抗衡,則必須與孫權聯手。於是派諸葛亮去江東說服孫權。
為了請求對方的援軍,如果是一般的使者,一定會低聲下氣。但是諸葛亮卻相反,而是擺出一副強硬的態度,以打動孫權的心:“將軍您是否也要權衡自己的力量,以處置目前情勢。如果您的軍力足以和曹軍抗衡,則應該早早和曹操斷交才好;若是無法與曹軍相抗衡,則應盡快解除武裝,臣服於曹操才是上策。”
年輕氣盛的孫權自尊心果然受到了觸動:“照你的說法,劉備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
諸葛亮便說:“你知道田橫的故事嗎?他是齊國的壯士,忠義可嘉,為了不願事二主而自我了斷。更何況我主劉備乃堂堂漢室之後,欽慕劉君之英邁資質而投到他旗下的優秀人才不計其數,不論事成或不成,都隻能說是天命,怎可向曹賊投降?”
此時,孫權的自尊心被諸葛亮充分激發起來,他激動地表示:“我擁有江東全土以及十萬精兵,能受他支配嗎?我意已決。”
劉備能在“赤壁之戰”中反敗為勝,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諸葛亮說服孫權的功勞。
由此可見,在說服他人時,要抓住對方的心理,打動對方的自尊心是第一要訣,這也是說服他人的一大技巧。
激將法是一種說服人的方法與技巧。使用激將法往往能夠使被說服者衝動,從而去做一件他在正常情況下不可能做的事情,激將法還可以激起對手的憤怒、羞恥感、自卑感、嫉妒感或羨慕感等。在這種情況下,處於激動之中的對象,也許不會想到上了激將者的當。
5.語言表達的注意事項
人們在口頭表達能力方麵是有差異的,有的長於談吐,有的怯於啟齒,僅這一點差異對人的生活、事業方麵的影響就非常大。
有些人在工作中被推上了與人交往的前台,講話、交談的對象多了,那麼層次就複雜了,要求就高了,怎樣提高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成了重要的課題。那麼該如何提高自己的口才呢?
(1)表達要流暢、清晰、準確
這是口頭表達的基礎。這一點,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夠達到的。一些人,很有才華和見解,但一開口,卻語塞言滯,滿腹經綸難以說清,說者費勁,聽者著急;也有的人講起話來口頭禪很多,打亂了正常語流;有的抑揚不明、頓挫無序。這些,都妨礙了思想的準確表達,使講話效果大打折扣。
在糾正語病的時候,要提高表達的能力,隻要下一番功夫,就可以辦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英國首相丘吉爾曾以雄辯的口才,勸服美國總統羅斯福提供援助。就是這位偉人,原來講話時總是結結巴巴的,而且口齒不清。
他曾因口才不濟,第一次在下院演講時,隻講了一半就敗下陣來。而他卻毫不氣餒,潛心研究演講訣竅,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並總結出演講“節奏、措詞、比擬和中心”四要素。工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丘吉爾終於成為世界級的演說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和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步入政壇之後,為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演講技巧,都做了不懈的努力。撒切爾夫人還特意請來教師,指導自己發聲,使講話更加悅耳、更富有魅力。
(2)要言簡意賅,勿冗長繁雜
有這樣一種說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某某來講話。”反映了人們對“逢會必講,一講就長,沒完沒了,空洞無物”的某些講話者的厭煩。
有人認為,說話時,如果“分量”不重,就不易引起重視。因此,為了加重“分量”,講出效果,反反複複,多次強調,不厭其煩地一一列舉,說起了“車軲轆話”,開起了“中藥鋪”。殊不知過猶不及,冗音贅語,淹沒了重點和主題;邏輯混亂,往往使聽者抓不到要領。特別是有幾種情況,講話萬萬長不得。聯歡、慶祝、娛樂、禮儀性活動的開場白,在場者的興奮點不在於聽人說教,絕不可不合時宜地發表長篇大論。
露天集會,群眾精力不易集中,滔滔不絕,隻能適得其反;臨近午、晚,時間很緊,要理解別人心情,盡力精煉壓縮談話內容;座談、對話、了解群眾意見,更要講短話,少講多聽,讓別人有更多表達意見的時間和機會。話在實而不在長,語言在精而不在多。
要努力提高講話的提煉能力和概括能力,增強講話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層次性,善於運用凝縮性很強的哲理、成語。在“時間就是效率”的今天,使自己的口語更簡潔精煉、詳略得體、語短意豐,對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是大有益處的。
(3)講話應該要注意場合、情境和對象
黑格爾說過這樣一句話:“既然要產生一種好的實踐效果,首先演說家要充分地考慮到演講的場合和聽眾理解能力和一般性格,否則語調就會由於時間、地點和聽眾多而不能表達到所向往的實踐效果。”講話的目的是讓人接受,一定要講究因時、因地、因人製宜。
(4)言從己出
唐代的大詩人白居易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動人心者莫先乎情。”言為心聲,情真才能詞切。大部分的演講詞都是由演講者自己去寫的,動人心者莫先乎情,強調一個“情”字。隻有演講者自己動情,才能打動聽眾。這是由於每一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心理特征、行為方式,每一個都是獨特的、舉世無雙的。
美國前總統尼克鬆是位傑出的演講家,他從政28年,做過無數次成功的演講,他成功的秘訣之一是每次演講前都做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寫演講稿。
1954年,為了歡迎英國首相丘吉爾,他花費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準備了一份隻講一分鍾的歡迎詞。
演講者麵對公眾發表演講,其目的在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所以演講者必須有“自我”思想的閃光,以影響和感染他人。
(5)得體表達
有些人在講話時表現得過急、過衝,容易給人咄咄逼人的感覺。
因此,要特別注意擺正自己和工作對象的關係。給人一種平等、謙遜之感。
口才,其實是一個人的知識、氣質、性格乃至思想觀念的綜合反映。一個人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拓展眼界和知識,並且加深學識和生活積累,才能使口才與才幹成為事業騰飛的雙翼。
6.關鍵時刻以妙語對之
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往往會遇到一些令自己處於尷尬境地的時候。這時運用幽默的語言,把思維的潛在能量充分發揮出來,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但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冷靜、樂觀、豁達,使精神處於一種自由、活躍的狀態。如此,才能說出機智而又幽默的語言,擺脫尷尬的境地,並把事情處理好。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桌上有一枝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說:“請問總理閣下,你們中國人,為何要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