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謹慎做事,細節影響你的效率(1 / 3)

“一粒沙裏看世界,半句話中辟乾坤。”辦事需要小心謹慎,你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都會給對方以觸動,影響到對方給你的判斷和決定。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不注意小細節而踩到對方的雷區,最後得不償失。

1.不要揭開別人的隱私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有時難免做一些不適當的事,甚至是錯誤的事。而每個人又都不願自己的錯誤或隱私在公眾麵前被揭開,因此,在指出對方錯誤時,要把握好分寸,既要指出錯誤,又要給人留麵子。

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的敏感區,避免使對方當眾出醜。

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的錯處或隱私,給他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須點到為止。

在一家星級酒店,一位外賓吃完一道茶點後,順手把精美的景泰藍食筷悄悄地“插入”自己的西裝內衣口袋裏。

這一切被服務小姐看在眼裏,她不露聲色地迎上前去,雙手擎著一隻裝有一雙景泰藍食筷的綢麵小匣子說:“我發現先生在用餐時,對我國景泰藍食筷愛不釋手。非常感謝您對這種精細工藝品的賞識。為了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經餐廳主管批準,我代表本店,將這雙圖案最為精美並且經嚴格消毒處理的景泰藍食筷送給您,並按照大酒店的‘優惠價格’記在您的賬簿上,您看好嗎?”

外賓當然明白這些話的弦外之音,當即表示了謝意後,隨即解釋道:自己多喝了幾杯酒,頭有點暈,誤將食筷放入內衣袋裏。並借此“台階”說:“既然這種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舊換新’吧!”說著取出內衣口袋裏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過服務小姐給他的小匣,不失風度地向付賬處走去。

這位服務小姐做得可謂恰到好處,既給對方留了麵子,又把事情圓滿解決了。

另外,當對方自己由於某種原因處於尷尬境地的時候,同樣你也可以為對方留足麵子。既能使當事者體麵地“下台階”,又盡量不使在場的旁人覺察,這才是最巧妙的辦事智慧。

有時遇到意外情況使對方陷入尷尬境地,這時,你在給對方提供“台階”的同時,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時為對方麵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那是最好不過的了,會使對方更加感激你。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找到一份工作是很困難的。有位小女孩幸運地在一家高級珠寶店找到了一份銷售珠寶的工作。

一天,珠寶店裏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青年人,那人滿臉悲愁,雙眼緊盯著櫃台裏的那些寶石首飾。

這時,電話鈴響了,女孩去接電話,一不小心,碰翻了一個碟子,有六枚寶石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拾起其中五枚,但第六枚怎麼也找不到。

此時,她看到那位青年正惶恐地向門口走去。頓時,她意識到那第六枚戒指在哪兒了。當那青年走到門口時,女孩叫住他,說:“對不起,先生!”

那青年轉過身來,問道:“什麼事?”

女孩看著他微紅的臉,一聲不吭。

那青年又補問了一句:“什麼事?”

女孩這才神色黯然地說:“先生,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現在找工作很難,是不是?”

那位青年很緊張地看了女孩一眼,變紅的臉才浮出—絲笑意,回答說:“是的,的確如此。”

女孩說:“如果把我換成你,你在這裏會幹得很不錯。”

終於,那位青年退了回來,把手伸給她,說:“我可以祝福你嗎?”

女孩也立即伸出手來,兩隻手握在了一起。女孩仍以十分柔和的聲音說:“也祝你好運!”

那青年轉身離去了。女孩走向櫃台,把手中握著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處。

毫無疑問,這是一起盜竊案,在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人不外乎大叫抓偷竊者或報警。

但是,這位女孩卻巧妙地運用了暗示,既沒驚慌也沒聲張,使小偷歸還了偷竊物,那小偷也沒有當眾出醜,體麵地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假如那女孩大喊大叫,說不定她還會受到傷害。

暗示是一種既溫和婉轉又能清晰明確地表達思想的談話藝術,是運用迂回曲折的語言含蓄地表達本意的方法。

說話者特意說些與本意相關的話語,以表達本來要說的意思。這是處理事情中的一種緩衝方法,它能使本來也許困難的交往,變得順利起來,讓聽者在比較舒適的氛圍中領悟到真正的含義。

暗示的顯著特點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能夠誘導對方去領會你的話,去思考那言外之意。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委婉暗示的話,不論是提出自己的看法還是勸說對方,都能比較適應對方心理上的自尊感,使對方容易讚同,接受你的說法,進而也就達到了溝通的目的。

生活中有很多尷尬的事情發生,如果直截了當,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加複雜,甚至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此時,不妨巧妙地旁敲側擊,用暗示的方式重擊他的“隱痛”,將會起到明顯的效果,既解決了問題又不會傷了和氣。

2.讚揚是成功的敲門磚

求人辦事,很多時候必須在他人身上細思量、狠下功夫,做到細致入微。而讚揚他人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默殼集團公司承包了一項建築工程,預定於一個特定日期之前,在費城建立一幢高大的辦公大廈,一切都照原定計劃進行得很順利。大廈接近完工階段時,突然,負責供應大廈內部銅器裝飾的承包商宣稱,他無法如期交貨。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整幢大廈都不能如期交工,公司將承受巨額罰金。

長途電話、爭執、不愉快的會談,許多努力都沒效果。於是傑克奉命前往紐約,要當麵說服銅器承包商。出發前,他仔細考慮了如何順利完成任務的相關細節。

“你知道嗎?在布魯克林區,用你這個姓名的,隻有你一個人。”傑克先生走進那家公司董事長的辦公室之後,立刻就這麼說。

董事長有點吃驚:“不,我並不知道。”

“哦,”傑克先生說,“今天早上,我下了火車之後,就查閱電話簿找你的地址,在布魯克林的電話簿上,姓你這個姓的,隻有你一人。”

“我一直不知道。”董事長說。他很有興趣地查閱電話簿。“嗯,這是一個很不平常的姓,”他驕傲地說,“我這個家族從荷蘭移居紐約,幾乎有二百年了。”

一連幾分鍾,他繼續說到他的家族及祖先。當他說完之後,傑克就恭維他擁有一家很大的工廠,傑克先生說他以前也拜訪過許多同一性質的工廠,但跟他這家工廠比起來就差得太多了。

“我從未見過這麼幹淨整潔的銅器工廠。”傑克如此說。

“我花了一生的心血建立了這個事業,”董事長說,“我對它十分驕傲。你願不願意到工廠各處去參觀一下?”

傑克爽快地答應了。在參觀過程中,傑克恭維他的組織製度健全,並告訴他為什麼他的工廠看起來比其他的競爭者高級,以及好處在什麼地方。

傑克還對一些不尋常的機器表示讚賞,這位董事長就宣稱是他發明的。他花了不少時間,向傑克先生說明那些機器如何操作,以及它們的工作效率多麼良好。他堅持請傑克吃午飯。

到這時為止,你也一定注意到,傑克一句話也沒有提到此次訪問的真正目的。

吃完中午飯後,董事長說:“現在,我們談談正事吧。我知道你這次來的目的。我沒有想到我們的相會竟是如此愉快。你可以帶著我的保證回到費城去,我保證你們所有的材料都將如期運到,即使其他的生意會因此延誤也無所謂。”

傑克先生甚至未開口要求,就得到了他想要得到的東西。由於那些器材及時運到,大廈就在契約期限屆滿的那一天完工了。

用讚揚對方的方式開始,就好像牙醫用麻醉劑一樣,病人仍然要受鑽牙之苦,但麻醉卻能消除苦痛。要想改變一個人而不傷感情,不引起憎恨的話,應該學會從稱讚和滿足對方入手。

3.處處留心,才能把事辦好

一個人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須時時刻刻向別人學習,學習他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這就要求每個人必須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做到處處留心,不放過身邊每個細節。

有這樣一個故事:

小秦和李明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大型農貿市場,二人開始幹的都是一樣的工作,從最底層幹起。但不久後,小秦好像受到總經理的特別青睞,一再被提升,實現了職場的三級跳,從職員到領班最後直到部門經理。李明卻一直在最底層混,而且也沒有被提升的跡象。李明始終不明白,自己工作並不比小秦弱,可是為什麼呢?他在反問自己。終於有一天他忍無可忍,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表達了對總經理的強烈不滿,抱怨說辛勤工作的人不提拔,倒提拔那些吹牛拍馬的人。

總經理耐心地聽著,他了解李明這個人,工作肯吃苦是毫無疑問的,但似乎還缺了點什麼,缺什麼呢?一時還講不清楚,憑口說他也不服。這時,總經理忽然有了個主意,這也許能夠讓李明知道他為什麼不被提拔了。

“李明,”總經理說,“現在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市場上有什麼賣的。”

李明點頭應是,迅速跑了出去。他很快就從市場回來了,說道:剛才集市上隻有一個菜農拉了一車白菜在賣。

“那車白菜大約有多少袋,多少斤?”總經理問。

“這個……我還沒有問。”說完,李明又跑去,回來後說有40袋。

“價格是多少?”李明還是不知道,無奈再次跑到市場上。

李明回來後,總經理望著跑得氣喘籲籲的他說:“你先休息一會吧,看看同樣的一件事情,小秦是怎麼做的。”說完叫來小秦對他說:“小秦,你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麼賣的。”

小秦也很快從集市回來了,他向經理說:“市場很冷清,到現在為止隻有一個菜農在賣白菜,有40袋,價格適中,質量還不錯,我帶回兩棵白菜讓總經理看看。另外,這個農民告訴我,過一會兒,他還將拉來幾箱西紅柿,據我看價格還比較合理,我還留了那個菜農的電話,什麼時候要貨可以給他打電話。”

這時,總經理看了看臉紅的李明,認真地對他說:“職位的升遷不僅是要靠肯吃苦,而且還要靠能力,靠工作中的細節。眼下你最好再學一段時間,看看別人都是怎麼做的,你就會進步了。”

通過這則故事我們發現,在以能論職的同時,要想提高自己的能力,必須關注工作中的每個細節,並且要善於向他人學習。

生活中,很多人在訓斥別人不會辦事時,常說這樣的話:“沒吃過肥羊肉,還沒看過肥羊走嗎?別人辦事為什麼那麼好,你不會,難道還不會學嗎?”說這樣話的人,雖然有點自以為是,但卻清楚地點明了一個簡明而實用的道理:那就是通過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可以學到很多辦事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

話還得說回來,一個人辦事是否周全、細致、圓滑,固然與他的天生素質有關係,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事實上,那些受人歡迎,辦事能力強的人,有很多東西都是經過後天的學習、培養、鍛煉出來的,絕非天生的。

俗話說,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中、工作中,每個人身邊都有能說會道,辦事幹練的人,這些人的言行舉止都是我們應仔細注意觀察和學習的。學習他們如何與領導說話,如何求同事幫忙等細節。然後,動動腦筋分析一下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看看他們這樣做達到了什麼樣的效果。這樣,時間長了,你也就能成為會辦事的人了。

舞蹈家馮某對北京某大酒店的一位門廳服務員,就曾做過細心的觀察。當他第一次來到該酒店的時候,這位服務員向他微笑致意:“您好!歡迎您光臨我們酒店。”時隔不久,當他第二次來到該店的時候,這位服務員馬上就認出他來,邊行禮邊說:“馮先生,歡迎您再次到來,請裏邊走。”隨即陪同馮先生上了樓。幾個月後,當馮先生第三次來到該酒店大門時,那位服務員笑容滿麵:“歡迎您又一次光臨。”馮先生十分高興地對他的朋友說:“不呆板,不機械,很靈活,工作很仔細!”

這位服務員應當受如此表揚。他不僅能夠根據實際情境的變化運用不同的客套話,而且觀察仔細,充分展示了他對工作的熱愛和說話的藝術。

在平常的生活中,每個人觀察和學習他人的機會很多,親自鍛煉的機會也不少,這時就要仔細一些,認真一點。比如,在家裏,來了客人,在應酬客人的時候,要注意哪些細節問題;在單位裏,看客戶怎樣與領導洽談,掌握其中的細微變化。隻要做個處處留心的人,認真觀察學習,就能提高我們的辦事能力。

4.辦事時,注意運用禮貌語

談吐有禮貌,可以增進人們之間的相互了解,融洽彼此的感情。不要小看說話的用語問題,一般來講,一個辦事比較順的人,談吐都是很講究的,因為他們懂得良好的談吐可以為他們增光添彩。

辦事重視細節的人往往善於說話,而這些善於說話的人也很容易辦成事。因此要想順利辦事,必須培養良好的談吐。

人類用來溝通的工具或媒介是多種多樣的,既包括語言和文字,也有態度、表情和姿態等。而其中最普遍、最有效的工具則是語言,人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溝通都是由語言來完成的。由此可見,良好的談吐對一個人來講是多麼的重要。

有位名叫亞諾·本奈的小說家曾說:“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衝突都起因於惱人的聲音、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如果你是個細心的人,你就會發現身邊人的許多問題,都是由於談吐的缺陷導致個人事業的不幸或危害所服務機構的榮譽與利益,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導致父子不和、夫妻離異、兄弟反目乃至人際關係的緊張惡化。

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談吐習慣,不僅能夠受到人們的歡迎,而且辦事也比別人更易於成功。反之一個人如果談吐有障礙或者表達能力不足,則會給人留下不良的印象,甚至被人低估了能力。

你也許會發現,辦事注意細節的人平常說話有許多口頭的“敬語”,可以用來表示對人尊重之意。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敬語,它們會給說話的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請問”有如下說法:借問、動問、敢問、請教、借光、指教、見教、討教、賜教等;“打擾”有如下詞彙:勞駕、勞神、費心、煩勞、麻煩、辛苦、難為、費神、偏勞等等委婉的用詞。如果你在辦事的過程中,經常使用這些詞彙,那麼相互間定可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摩擦和口角。

當你在和人相見的時候,道一聲“你好”,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了。可不要小瞧這聲問候,它傳遞了你的豐富信息,表達了你的尊重、親切和友情,顯示了你的禮貌、教養和風度。

在國際上,日本人說話的時候,善於說“謝謝”。有人曾經做過統計,一個在百貨公司工作的日本職員,最高一天平均要說571次謝謝,如果不是這樣,就可能被認為不是一個好職員。這個數字或許有些誇張,但有一點須承認,顧客如果買了東西,營業員對他說聲“謝謝,歡迎再來”,顧客自然很高興;如果顧客不買東西,隻是逛了一圈,你仍對他說聲“謝謝,歡迎光臨”,那麼顧客再買東西的時候,當然願意來這樣的場所買。

美國人說話則愛說“請”。說話、寫信、打電報都用,如請坐、請講、請轉告。美國人即使在打電報時,寧可多付點電報費,也絕不省掉“請”字。正因為這樣,美國電話總局每年從請字上就可多收入一千萬美元。

在歐洲,英國人說話少不了“對不起”這句話,凡是請人幫助的事情,他們開口總少不了對不起。比如,對不起,我要下車了;對不起,請給我一杯水;對不起,占用了您的時間。更讓人值得學習的是,英國警察對違章司機就地處理時,先要說聲“對不起,先生,您的車速超過規定”。如果一旦發生兩車相撞的事故,雙方都先彼此說對不起。在這樣的氣氛下,雙方發生爭吵的幾率自然降低了。

與歐美一些國家相比,我們發現我們自己似乎還欠缺了點,有些人做得還不夠。比如馬路上,騎車者碰倒了行人,有的騎車者會先發難:“長眼沒有!你怎麼不閃開?”而被撞者是受害方,自然不會讓步。於是,雙方開始謾罵,甚至於發生廝打的事情。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假如騎車人開始真誠地說聲“對不起,您沒傷著吧”,被撞者再大度一些,一場爭吵也許就避免了。

人們說,一滴甜蜜糖比一斤苦汁能捕獲到更多的蒼蠅,的確不錯。良好的談吐,會令人心花怒放,洋溢著和諧的氣氛。

語言溝通與個人的人格特質關係密切。人格是一個人恒常固定的行為模式。要想改善語言的溝通辦事能力,可以參照以下建議:

學會讚揚別人。讚揚別人要對事讚揚,並表示真誠的意願,而非做作;

盡量避免爭辯,因為它是傷害人際關係和友誼的毒箭,任何事情都要以商量和協調為第一選項;

說話不可任意下斷言,也不說掃興話。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也不要借嘲弄來諷刺別人;

說話的時候,語氣要溫和客氣,即便自己不滿和憤怒,也要用客氣的語氣來處理,頂撞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避免采取教訓別人的態度對待人,或者為了麵子而勉強接受他人的意見,那對彼此都無好處。要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的本身,對事而非對人;

要學會聆聽別人說話,欣賞別人的意見,仔細分析他人說話的意思。要常常提醒自己,任何難題都會解決;

當你被他人激怒的時候,應該控製自己,對自己說“讓我想想”,爭取十幾秒鍾的時間,讓自己不說話。這樣,你的情緒就會得到很好的控製,過激的語言也就不致脫口而出。

今天,說話在辦事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顯得重要,它對個人的成長和工作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因此,辦事過程中把握住良好的談吐細節,會使你事半功倍。

5.善於了解、精於觀察

一個善於習慣性地了解、觀察他人的人,就會比其他人更能獲得寶貴的社會經驗財富,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成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