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謹慎做事,細節影響你的效率(3 / 3)

如果你參加過頒獎儀式就應該明白,為什麼很多人上台領獎時,開場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很高興!但我要感謝……”其中的含義就在於此。雖然這種感謝隻是發自口頭,缺乏“實質”意義,但聽到這些話的人,會感到很舒服,自然沒有空暇去妒忌你。

(3)謙卑謹慎

“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有些人得了榮譽就沾沾自喜,甚至還會得意忘形。雖然你愉悅的心情可以被理解,但是你卻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別人要承受著你的氣焰,出於情麵又不好說些什麼,因為你正在風頭上。可久而久之,矛盾越積越深,在工作中會有意無意地抵製你,讓你碰釘子。所以,獲得榮耀時,必須更加謙卑,別人看到你如此謙卑,自然不會對你怎麼樣。

會做人的人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獲得的榮耀,榮耀越高,對人越客氣,頭越低,而且不會總在別人麵前提及自己的榮耀,以避免遭到別人的妒忌,招惹麻煩。

“吃獨食”帶來的後果很嚴重,因此在獲得榮耀時,不忘與其他人共同分享成果,去感謝別人、與人分享、謙虛做人,以免遭到別人的攻擊,給自己留條能全身而退的後路。否則,隻會自討苦吃、自食苦果。

10.該放就要毫不吝惜的放

史學家司馬遷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也道出了人們的心聲。當利益擺在你麵前的時候,你是選擇還是放棄,這既是一種取舍的體現,更是一次決斷意識的體現。

1899年,約瑟夫·霍哈出生於波羅的海沿岸一個貧窮的猶太人家庭裏。

由於從小就失去了父親,約瑟夫在很小的時候就跟隨母親來到美國謀生。

置身在美國這樣一個經濟社會裏,他14歲時就開始混跡於紐約股票交易所的露天市場裏,注意當時的金融動態了。

17歲,正是在這個黃金般的年華中,經過3年股市行情的調查和研究,約瑟夫自信有能力獨立開創自己的事業了。他辭去了愛默生留聲機公司的職位,依靠僅有的255美元,開始建構自己的金融基業了。常言道:萬事開頭難,可是在他這裏卻似乎失靈了。作為股票場外的市場經紀人,依靠這僅有的255美元,他居然一帆風順。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竟利用股票差價的買進賣出淨賺16.8萬美元,創造了一個小小的令人羨慕的奇跡。

他為自己購置了一套漂亮的衣服,為受盡苦難的母親買了一座寬大的房子。此時的他,似乎有些被勝利衝昏頭腦了。於是,他不禁沾沾自喜地想到,對於金錢,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能有猶太人那樣的天賦。可是很快,他便嚐到了首次失敗的滋味。

當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約瑟夫不聽別人的勸告,固執地用低廉的價格買下了雷卡瓦那鋼鐵公司,結果由於戰爭迅速結束,雷卡瓦那鋼鐵公司的股票暴跌,他也賠得隻剩下4000美元了。本想做一次聰明的投機生意,不料聰明反被聰明誤,約瑟夫已趨於破產的邊緣了。為找出失敗的原因,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靜心反思。兩天後,他得出了結論:受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股市行情變幻不定,起伏莫測,自己雖然具有一定的股票知識,但缺乏其他方麵的信息和知識。他說:“我犯了很多錯誤,一個人如果說不會犯錯誤,那是在說謊。但是如果我不犯錯誤,我也就沒有辦法找到新的機遇。”

通過這次失敗,他深切地體會到:除非你十分了解內情,否則千萬不要隻圖眼前的利益,去買減價的東西。這是一個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金融家的肺腑之言。他沒有被困難嚇倒,又決定重新白手起家,堅定地走下去。是的,對於金錢,恐怕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能有猶太人那樣的天賦。

1924年,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裏,發現未列入證券交易所買賣的某些股票實際上是有很大利潤可圖的,而這些股票並不被某些金融大亨所看重。而且,買賣這種股票雖然周期略長,但風險卻極小。他幾乎是憑著直覺敏銳的發現,這正是他擺脫目前困境的最佳時機。

於是,他毫無猶豫,立即放棄了證券的場外交易,把精力放在了這些股票的交易行情上,開始做起未列入證券交易所買賣的股票生意。

起初,由於資金不足,他不得不少量購進,做著薄利多銷的經營。經過一年的艱苦努力,他終於開辦了自己的證券公司——霍希哈證券公司。到了1928年,約瑟夫已成為一個成功的股票經紀人了,他的公司每月利潤都達到20萬美元左右。

這一年,他剛滿28歲。初出茅廬的他,在當時美國的金融界已經有了令人羨慕的一方領地。約瑟夫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夠在貌似平靜、實則殺機暗藏的危機關頭懸崖勒馬。

紐約的股票交易變化之快,就像六月的天,陰晴不定。

第二年春天,股票交易轟轟烈烈,一浪高過一浪,股價也像瘋了一樣愈炒愈高。人們都瘋狂地跑去做股票生意,似乎人人都看到了一個遍地黃金的大好時機。

本來約瑟夫也準備用50萬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一席單,但經過深思熟慮,他突然決定放棄了這個念頭。事後,他回憶道:“當你發現連醫生都停業而去做股票投機生意的時候,那麼,一切都已經亂了。大戶買進公益事業股票,然後又把它們抬高價碼拋出,這真令人害怕。所以,我在8月份就把全部股票拋出,結果在它們大幅降價之前淨賺了400萬美元。”就這樣,約瑟夫堅定不移地在世界金融市場中開拓前進,最終成了世界金融領域的驕子。

別人都賠得一塌糊塗,而他卻賺了400萬美元,這當然是了不起的奇跡。

但是,這樣的奇跡卻是在約瑟夫失敗後創造出來的。正是在失敗後,約瑟夫並沒有垂頭喪氣。相反,他以痛定思痛的冷靜和理智不斷思索,終於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以此從挫折中擺脫出來,果斷作出相應的決策,最終不為當前利益所誘,毫不猶豫地放棄了眼前的東西,成就了自己。

11.抓大放小,別讓小事所累

有些人因為一些應該丟開和忘記的小事而心煩。回顧自己的一生,你將發現,自己很少會因為做了某事而感到遺憾。恰恰相反,正是那些你沒有做成的事情,才會使你耿耿於懷。請記住:使你疲憊的可能不是遠方的路,而是你鞋裏的沙子。

一些人常常被困在有名和無名的憂煩之中。煩惱出現,人生的歡樂便不翼而飛,生活中仿佛不再是晴朗的天空,而是烏雲密布。被困著可能會吃飯不香,喝酒沒味,幹工作沒勁,幹事業沒心,玩沒意思。其實,生命短促,何必去顧及太多的小事。

荷馬·克羅伊是一位寫過好幾本書的作家。以前他寫作的時候,常常被紐約公寓熱水燈的響聲吵得心煩不寧。蒸氣會砰然作響,然後又是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音,這些噪音使他深惡痛絕環境的惡劣。

“後來,”荷馬·克羅伊說,“有一次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宿營,當我聽到木柴燒得劈啪作響時,我突然想到:這些聲音多像熱水燈的響聲,為什麼我會喜歡這個聲音,而討厭那個聲音呢?我回到家以後,跟自己說:‘火堆裏木頭的爆裂聲,是一種很好聽的聲音,和熱水燈的聲音差不多,我該埋頭大睡,不去理會這些噪音。’結果,我果然做到了:頭幾天我還會注意熱水燈的聲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們整個給忘了。”“很多其他的小憂慮也是一樣,人們不喜歡它們,結果弄得整個人很頹喪,其實那隻不過是自找麻煩,誇大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狄士雷裏說過:“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隻顧小事。”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雜誌裏也說:“我的經驗告訴我,許多人常常使自己因為一些小事情、一些應該不屑一顧和忘了的小事情而煩心……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隻有短短的幾十年,而我們將許多時間都浪費在那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上。不要這樣,讓我們把生活用在值得做的事情和感覺上,去運用偉大的思維,去經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須做的事情。因為生命太短促了,不該再顧及那些小事。”

幾年前,莫桑去了懷俄明州的提頓國家公園,和他一起去的是懷俄明州的一位學者查爾斯·西費德,還有其他幾位朋友。他們本來要一起參觀洛克菲勒建在公園裏的那棟房子,可是莫桑坐的那部車子轉錯了一個彎,迷了路。等到抵達那座房子的時候,已經比其他人晚了一個小時。西費德先生沒有開公園大門的鑰匙,所以隻能等莫桑來了以後才能進園。當時,他們身處一個又熱、蚊子又多的森林裏,其他人都急躁地用衣服驅趕蚊子。可那些能令聖人發瘋的蚊子,並沒有辦法贏過查爾斯·西費德。在等待莫桑期間,他折下一段白楊樹枝,一心一意地製作著笛子,當莫桑趕到時,不禁被他的舉動驚呆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他不是忙著趕蚊子,而是在做笛子。後來,莫桑請求西費德將那個製作好的笛子,當做禮物送給他留作紀念,紀念一個不被小事所累的人。

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會經曆無數次狂風暴雨的洗禮和閃電的打擊,卻可以挺過來,但是竟然會被生活中的一些繁雜的小事而牽絆住你,使你停滯不前,疲憊不堪。試想,一個被小事所困的人,如何去成就大事呢?

想解除憂慮與煩惱的最好辦法是:不要讓自己因為一些應該丟開和忘記的小事煩心。因無聊的小事而停滯不前的人,更是不應該,要知道不行動永遠不會有出路。

12.能屈能伸,絕不義氣用事

中國有句古話:“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講的就是要人們在某種特殊情形下,不能一味地莽撞行事,而應冷靜思考,縱觀全局,適時忍耐,透析以退為進的大道理。

忍耐是大智者所為,它是一種生存智慧。在中國曆史上大凡有智慧的人在麵臨危險時,都能從大局考慮,以忍化解險情,求得生存,然後再伺機而動,取得勝利。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最終報仇雪恥就是鮮明的一例。越國與吳國交戰,越王兵敗被吳王擒獲。當時,勾踐是越國國王,而吳王夫差剛好繼位。為了替父報仇,夫差立誌使吳強大起來,蓄勢向越進攻。兩年的精心準備後,吳王向越發起了進攻,一舉打敗了越國。勾踐走投無路,他對自己目前的狀況非常清楚,要想日後東山再起,就必須把自己的心思偽裝起來,忍辱負重。否則,不要說東山再起,恐怕連命都保不住。勾踐和他的妻子到吳國做奴仆,與之隨行的還有大夫範蠡。

為了替父報仇,夫差對勾踐百般羞辱,令他們在父親的墳旁養馬。主仆三人從此便過上了忍辱負重的日子,他們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粗布單衣,住的是一座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籠的破爛石屋,每天都一身土、兩手糞,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三年。夫差出門坐車時,為了羞辱勾踐,他總是要求勾踐在車前為他領馬。每當從人群中走過,就會遭到他人的譏笑:“看,堂堂一個國王現在淪落成馬夫,這樣還活著,要是我啊,早就死了算了。”勾踐每每聽到這樣的譏笑時,心在滴血,但他臉上仍然表現得笑容可掬,裝作不在意的樣子。他知道,一旦他不能將自己所有的情緒偽裝好,自己東山再起的心思就會被夫差識破,到時候要忍受的就不隻這些了。所以,勾踐忍受了權勢、地位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巨大痛苦,忍受了夫差的奴役。一次夫差病了,勾踐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在伯的引導下去探望夫差,恰巧趕上夫差大便。待吳王出恭後,勾踐嚐了嚐吳王的糞便後,便恭喜吳王說他的病即將痊愈,請夫差放寬心。

正是因為這件事改變了夫差對勾踐的看法,因而也轉變了勾踐的命運。或許勾踐真的精通醫道;或許勾踐是在奉承吳王;或許是上天給勾踐東山再起的機會。總之,夫差在勾踐探望過後,病情真的好轉了,而且很快就痊愈了。夫差見勾踐對自己忠心耿耿,經過這三年的磨難已經放棄了複興越國的想法,便決定將他放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遇到的困難或挫折,有哪一件能比肩負富國強民的任務更重呢?又有誰能像勾踐一樣,在近乎於殘忍的羞辱上忍辱負重呢?也許這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情。

縱觀這一時期勾踐的忍,可以說成是順從。之所以他會這樣做,無非是為了盡快回到自己的國土,再次卷土重來。而他的這種忍耐正是他高明之處所在。他深知,要逃離夫差的掌控,隻有用忍耐來偽裝自己的心思。否則,很可能會斷送性命。

忍耐與“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士可殺不可辱”這種做人態度似乎有些背道而馳。人們的內心深處早已經給英雄下了一個定義:大丈夫就應該具備“士可殺不可辱”、“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豪情,隻有這樣才不愧人們那句英雄的讚語,而那些忍辱的人卻被扣上了懦弱而無能的帽子。就此看來,人們的這種思想似乎有些偏激。忍耐也要分清狀況,但是這裏所說的忍耐是為了更好地隱藏,以便尋找東山再起的機會,而不是要人們向困難、權貴永遠地低頭。正所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是忍辱負重的最好詮釋。

與勾踐形成鮮明對比的、也正是人們一直稱之為英雄的西楚霸王項羽,他的結局難道不能給人們一個深刻的啟示嗎?

烏江岸邊,烏江亭長熱情地招呼他說:“江東雖小,足可夠大王稱王稱霸,請大王速速過江。”而項羽是那種寧折不彎的人,對烏江亭長的勸說怎麼能聽得進去?最後隻好自刎於烏江岸邊。

假設一下,如果當時項羽忍耐一下,聽從烏江亭長的勸說過江,結果有可能會是另一番景象,一統天下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雖然這些隻是猜測,但是也不能否認機會的存在。

寧折不彎雖然是做人的一個原則,但是,忍辱負重卻是為人處事的一種智謀,結果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回頭看句踐滅吳這件事,句踐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取決於他的忍。當然,忍也要有一定的度,一味的忍耐不是具備大智慧的表現,而是懦弱的象征。

用忍耐應對不利的局麵是高明的辦法,當人們遇到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以忍耐應對當前的屈辱與刁難是最理想的方法。很多人都無法體會到忍耐的好處,取而代之的是衝動、過激的行為,其實,適時地忍耐一下,以退為進,可以改變局勢,轉敗為勝。

13.把花環戴在別人頭上

任何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被他人搶走,可是在與人打交道時,尤其是與職位高於你的人交往時,必須要注意不要總守著自己的榮譽不放手。要學得精明些,在激烈競爭時,有時需要把花環戴在職位比你高的人頭上,雖然犧牲了自己的榮耀,但卻不會招來怨恨。

大凡成就大事的聰明者,他們獲得最終勝利的原因不完全取決於外界因素,大部分原因要取決於自己的做人方法。一旦小有成就便會為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興奮,貪功的想法自然會有,這是人的本性使然。可是,不知大家是否想過,雖然功勞屬於你,等待你的將會是什麼呢?聰明人懂得在關鍵時刻將“花環”戴在別人頭上,即使內心不願意,也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大方地將榮耀交到別人手上。接受榮耀的人自然會記得你這份人情,日後你需要他的時候可能會助你一臂之力。

現實中有這樣一種情況:功高蓋主。自古以來人們就特別注意這一點,不論做任何事,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分,絕不能獨霸榮譽,避免功高蓋主。否則,輕則招致別人的怨恨,重則惹來不可預知的禍患。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事例,那些能在關鍵時刻與人分享甚至能在關鍵時刻把榮譽讓給別人的人,都會全身而退,有個好結局。同樣對那些可能有損別人名譽的事,主動承擔一些,引咎自責,具備這種涵養的人是懂得做人的人。

漢代晁錯自認為其才智超過文帝,朝廷中的大臣也遠遠不及他,他屢次向文帝暗示自己完全可以擔任佐命大臣,想讓文帝將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全部交給他。晁錯的這一行為正是欲功高蓋主的表現。

提起韓信無人不知,他沒有適時地將功勞放在別人頭上,導致功高蓋主,最終以悲慘結局收場。韓信從項梁、項羽起義時,就被任命為郎中。為其主屢獻良策,可是卻屢不被采用,自認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後來便投奔劉邦,被蕭何薦為大將。

楚漢戰爭時期,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出奇製勝一舉攻下關中。後來,劉邦與項羽相持於滎陽、成皋間,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左丞相,帶領兵馬攻打魏、平定趙、齊,而後被封為齊王。在韓信的協助下,劉邦很快建立了漢朝。後來有人誣陷韓信,說他要舉兵造反,被劉邦降職為淮陰侯。陳豨叛亂時,有人誣陷韓信與其同謀,欲起兵長安,最後被呂後設計殺害於未央宮。

保全自己、避免功高蓋主時必須謹記以下幾點:

(1)遵守規定

曆史記載表明,遵守法規是保全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司馬遷在《史記·循吏列傳》中提出的循吏,正是遵循法規的意思。能嚴守法規依此行事者,才是識大體的人。後來,人們將循吏解釋為慈愛、仁厚、和善、愉快。認為能夠用仁義治理國家的官員才稱得上“循吏”,其實這樣的解釋是錯誤的,正確的解釋應該是遵守法令,嚴格地約束自己。

(2)公私分明

意思是告訴人們不要將個人利益與工作混淆。換句話說,就是不要以權謀私。一旦把自己的私利參與在公事之中,是很難用廉潔一詞形容的,即使能獲一時之利,但是最終可能會遭他人唾棄。

(3)功成身退

古語有雲:“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栗栗危懼,若將殞於深淵。”就是告訴人們不要居功自傲,要懂得謙讓。功成名就時適當地將榮耀分給其他人一些,免得遭受他人嫉恨,產生不必要的麻煩而不得善終。

把花環戴在別人頭上的這種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不僅不容易被人接受,也會被別人認為是溜須拍馬,落下拉籠人、虛偽的惡名。要知道,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及時地把花環戴在他人頭上,是明哲保身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