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離不開職場,職場是人生活動的重要舞台。在這裏,既有約定俗成的遊戲規則,也有深奧的處世學問。隻有掌握了它們,你才能在職場上揮灑自如,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而要實現職場的目標,最簡單、最直接的途徑就是抓住、領悟職場中的每一個細節。
1.留點空間給上司
工作中,留點空間給上司,給他一些“幫助”、“指點”你的機會,這看似是非常小的問題,但對於職場中的你很重要。
一般來說,與上司相處,各人有各人的門道,各人有各人的方式、方法,說實話在工作中留一點空間給上司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每個人工作的目的不外乎生活的需求或體現自我價值,當上司的也不例外,你怕被“冰凍”,怕丟工作,怕被“刮胡子”,怕不受信任,上司的心情其實和你完全相同,隻不過他怕的和你怕的有一些不同而已。因為他還要帶領屬下,而屬下就是他怕的原因之一:如果你的能力不夠,他怕事情做不好就要承擔後果;如果你能力強,做起事來完美無瑕,他又怕管不住你,動搖了他的領導地位,更怕你搶了他的“差事”。這個時候,當上司的為了“安全”,也為了他的江山,他就有可能不斷地打擊你,挑你的毛病,擱置你的計劃,阻斷你向上溝通的渠道,甚至惡意地挑撥你和其他同事的關係,或者使出其他惡劣的手法來壓製你。
總之,如果你的上司受到他的主管的支持,那麼他要找你的毛病總是有辦法的。如果你根本沒有取他而代之的野心,被這樣對待就很冤枉、很不值。
所以,要記住,留一點空間給你的上司是非常必要的。具體做起來就是:
(1)時時向上司“請教”
明明你懂得比他還多,你還是要尊重他的職位,和他討論某項計劃,請他給你一些“指點”。上司看了你的這種行為,當然就放心了。不過,如果“請教”了之後,你一個“指教”都沒有采納,那麼會得到相反效果。因此,你的計劃多多少少都要有上司的一些意見,因為他對這很在乎。
(2)事情不要做得十全十美
別以為十全十美會得到上司的讚美,有時候那是“禍水”。但也不能做得亂七八糟,因為這樣你就要卷鋪蓋走路了。最好在不很重要的地方犯個小錯,或留下一點缺憾,好讓你的上司來“指點”一番。能找出毛病來“指點”,表示上司的能力還是高過你,那麼他就放心了。
(3)不要忘記稱讚你的上司
這和拍馬屁不同,員工需要上司稱讚,上司其實也需要屬下稱讚,尤其是在上司的主管也在的場合。你的稱讚一是表現了你的服從,再者就是間接替你的上司做了公關,他不高興才怪。
但不管你怎麼做,切忌目中無人,尤其是當你的能力很強的時候。
2.接受任務時不要把話說得太滿
在接受任務的時候,要看任務的實際情況,不要把話說得太滿,這既是給上司留下信任的空間,也是為自己留了條退路。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處長把一項采購工作交給一位男同事,而這件采購工作是有相當難度的。處長問他:“有沒有問題?”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包你滿意!”過了三天,沒有任何動靜。處長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不如想象中那麼簡單!”雖然處長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對他的“拍胸脯”已有些反感。
這就是因為把話說得太滿而給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
把話說得太滿就像把杯子倒滿了水,再也滴不進一滴水,再滴就溢出來了一樣。當然,也有人把話說得很滿,而且也做得到,並且也做得很好。不過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發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滿,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杯子留有空間就不會因加進其他物體而溢出來。人說話留有空間,便不會因為“意外”的出現而下不了台,從而可以從容地轉身。
正因為有這樣的意識,很多政府官員在麵對記者的詢問時,都偏愛用這些字眼。諸如:“可能、盡量、或許、研究、考慮、評估、征詢各方意見……”這些都不是肯定的字眼,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留一點空間好容納“意外”,否則一下子把事情說絕對了,結果事與願違,那不是很難堪嗎?有一位朋友和同事鬧不愉快,他向同事說:“從今天起,我們斷絕所有關係,彼此毫無瓜葛……”說完此話還不到兩個月,這位同事成為他的上司。這朋友因講過重話,隻好辭職另謀出路。當然,一個有責任心的職員是不會把話說得太滿的,以下的狀況是你在說話時應該注意的:
(1)對別人的請求可以答應接受,但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
(2)上級交辦的事當然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話。這是為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後路,而這樣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審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事一旦沒做好,也不會責怪你。
(3)與人交惡,不要口出惡言,更不要說出“誓不兩立”之類的話,除非有“殺父奪妻”之仇。不管誰對誰錯,最好是閉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攜手合作時還有“麵子”。
(4)對人不要太早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的語言,這屬於“蓋棺論定”的話,最好不要說。人一輩子很長,變化很多。也不要一下子評斷“這個人前途無量”或“這個人能力高強”。總之,應多用“是……不過……如果”之類的話語。
當然,應注意的情況並不隻這幾個。有時把話說滿也有實際上的需要,但除非必要,還是保留一點空間的好,既不得罪人,也不會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3.越級報告打不得
越級報告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同時這種行為也破壞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即使理由再充分,也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
李林是個富有才識的小夥子,大學剛剛畢業就被分配到一家報社的編輯部工作,職務是副刊編輯。
他畢業於名牌大學的大眾傳播係,理論基礎非常紮實,而且才思敏銳,創意獨特。在該報社任職期間,發表了不少作品,其中一部分還被國內多種文摘類報刊轉載。他那出類拔萃的才能引起了報社人的注意,而且,在自身的努力下,編輯部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隨著李林影響的逐漸擴大,在單位的地位也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該部門的主管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位子即將不保,所以采取了排擠李林的行動,對他的合理化建議不加理睬,故意推諉。
時間長了,李林對主管產生了意見,隨著二人關係的慢慢變化,二人中間出現了一條無形的鴻溝。
李林在事業上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他的許多獨特建議在部門主管那裏都無法得以實施。於是,他幹脆越過部門主管直接去和總編談,把自己的計劃、設想彙報給總編,希望能得到總編的支持。
但是結果卻令李林有些失望,總編不但沒有支持他,反而將建議交到了部門主管的手裏。
越級報告失敗以後,李林與主管的關係徹底破裂了,致使他的工作陷入了更加被動的狀態。無奈之下,他向報社提出了辭職申請。
實際上,打越級報告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即使你的理由再充分、計劃再新穎也不會產生好的結果,到最後吃虧的可能還是自己。任何一個上司都不喜歡自己的員工越過自己打越級報告,而頂頭上司也會對這樣的報告采取“退回原級處理”。因此,你的意見或建議仍然沒有機會被采納,反而還有可能傷害到你與直屬上司之間的關係。
4.與領導相處,把握好分寸
領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在某個時期的命運、前途。因此,與領導相處要特別的細心,一旦出了錯,勢必會影響你今後的發展。正因為這樣,在與領導相處時應該把握其中的一些細節,做到萬無一失。
領導也是人,但唯一不同的是,他是領導。所以,在與領導相處的時候,必須認識到這一點,要做到以下幾方麵:
(1)要不卑不亢
對每個人都應該持尊重的態度,對領導也是如此。既然能夠做領導,一般情況下,自然有強過他人的地方,比如才幹,或者經驗豐富。所以,對領導要做到有禮貌、謙遜,既是尊重的需要,也是學習的需要。但是,尊重絕不等於低三下四的態度。要知道,那些有見識、品格高尚的領導,對於一味奉承、隨聲附和的人,是不會重視和欣賞的。作為下屬,應當保持獨立的人格,采取不卑不亢的態度來對待每一個領導。無論是開會還是在其他的場合,隻要你是從工作出發,擺事實、講道理,你就可以勇敢地表示自己的不同觀點,領導一般是會予以考慮的,並不會責備你。
一般來說,領導都善於維護自己的麵子,下屬在溝通時若盡量遷就領導,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過分地遷就或吹捧,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結果,相反,領導還會對你產生反感。
(2)不要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在職場上,有一部分人在與領導溝通時,常常標榜自己而刻意貶低別人,認為這樣可以得到領導的青睞。事實上,這種褒己貶人的做法,領導也許當麵不說什麼,但他在心裏必然會對你的人品產生懷疑。在與領導溝通的時候,應當少考慮自己,突出領導的地位,這樣就會得到領導的尊重。如果要表達自己的不滿,就要遵循這樣的原則:你所說的話對“事”不對“人”。不要一味地指責對方做得如何不好,而是要分析哪些方麵做得還不夠。這樣溝通以後,領導才會賞識你。
(3)切忌恃才傲物
無論你多麼聰明,多麼有才華,但是在上司麵前,你千萬不要表露出“我比你能力強”的意向。最好是以謙虛的請教的語氣來表達你的意見。如果你恃才傲物,必將因小失大。
有這樣一個例子,公司舉行會議,討論一個計劃方案。輪到小許發言的時候,他說:“我認為,還應該加入這樣一個重點……”對於小許的這個發言,上司並沒有深入的分析,隻是象征性地表示了一下。而小李在發言的時候,他是這樣說的:“對於這個方案,我已經從多個方麵做了考慮,認為有些地方並不太完善。現在我提出來,如果有什麼不妥當的話,希望各位領導批評指正……”對於小李的發言,上司做了正麵響應。從這次會議以後,公司裏的事,常常有人征求他的意見。
小李為什麼會得到支持,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恃才傲物,能夠掌握上司的心理,懂得怎樣去維護上司的尊嚴。
(4)不能過分謙虛
與領導溝通,表示謙虛是必要的,但不能過分謙虛。當公司要執行某個項目的時候,你就應該積極地表示服從,願意參加,而不是等到領導點上你的名時,你才去幹。假如你以為這是謙虛的表現,那你肯定是錯了。因為你這種不積極的行為,惺惺作態的謙虛在領導看來,就是無能的表現。
另外,當公司在你和同事之間有晉升機會的時候,別忘了自己給自己投一票。這個時候如果你再表示謙遜、推讓,自己都不重視自己,想等待別人來抬舉你,是愚蠢至極的表現。要知道,你謙虛,但別人不會像你那樣謙虛。你一旦放棄了努力的機會,別人就會捷足先登,到時你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5)談話前做好準備
不打無準備的仗,不說無準備的話。在談話之前,必須充分了解自己說話的要點,弄清每個細節,力爭做到簡練、扼要、明確地向領導彙報。如果有些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自己心中應有兩個以上的方案,而且要熟練掌握各個方案的利弊,這樣做才有利於領導做決斷,從而避免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6)維護老板的麵子
有這樣一個故事,足以說明維護老板的麵子是很必要的。慈禧太後喜愛看京戲,每看完一場戲後,都會賜藝人一點東西。
有一次,她去看著名演員楊小樓的戲。散場後,她將楊小樓叫到麵前說:“桌子上的這些糕點賞賜給你了,你可以帶回去。”
楊小樓得到慈禧太後賞賜後,跪在地上叩頭謝恩。可是,他想要的並不是這些糕點,於是便壯著膽子說:“多謝老佛爺的大恩,這些尊貴之物,奴才不敢領,敢請老佛爺賞賜奴才點兒其他的東西。”
慈禧太後由於還沒有盡興,所以並沒有因楊小樓的請求而發怒,而是溫和地說:“你想要什麼?”
楊小樓又叩頭說:“老佛爺洪福齊天,可不可以賜個‘字’給奴才呢?”
慈禧聽了,一時高興,命人拿來筆墨紙硯,當即揮筆寫了一個“福”字。
誰知慈禧太後把“福”多加了一點,‘示’字旁寫成了‘衣’字旁。楊小樓一看,這字寫錯了。心中不免十分著急,拿回去一定會遭他人議論,如果不拿回去,又有欺君之罪。因此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急得他冷汗直冒。
慈禧太後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過失,對此也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既不想讓楊小樓拿走錯字,又不好意思再要過來,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這時候,李蓮英腦子一動,笑著對慈禧太後說:“老佛爺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點’呀!”聰明的楊小樓一聽,連忙應和著李蓮英的說法,道:“老佛爺福多,這萬人之上之福,此等大的福氣奴才怎敢領呢!”慈禧太後正為不好下台而發愁,經他們這麼一說,就順水推舟,笑著說:“好吧,隔天再賜你吧。”一場尷尬就這樣被化解了。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酷愛麵子,視尊嚴為珍寶。作為老板,他需要在員工麵前樹立起威信,如果在他做錯了決定或說錯話後,直接指出他的錯誤,這種做法顯然是欠考慮的。如果當麵指出他的錯誤,無疑是在向他的權威挑戰,即使一個寬宏大量的老板也無法忍受。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出錯的時候,做老板的也不例外。所以,當老板出現錯誤的時候,就需要你給老板適時地創造一個台階,這樣既維護了他的尊嚴,又可以拉近自己和老板之間的感情。
5.辦公室交往要注意的事項
交往是人最基本的社會需求之一。但是交往需要掌握分寸,盡量做到恰到好處。否則,很容易失度,從而影響人際交往以及自身的形象。
作為辦公室一族,如何把握好一個“度”呢?下麵幾點建議可供借鑒。
(1)辦公室內切忌拉幫結派,形成小圈子
這樣的行為容易引發圈外人的對立情緒。更不應該的是在圈內圈外散布小道消息,充當消息靈通人士,這樣永遠不會得到他人的真心對待,隻會對你唯恐避之不及。
(2)忌情緒不佳,牢騷滿腹
工作時應該保持高昂的情緒狀態,即使遇到挫折、飽受委屈、得不到領導的信任,也不要牢騷滿腹、怨氣衝天。這樣做的結果,隻會適得其反,要麼招人嫌,要麼被人瞧不起。
(3)要光明正大,不要人前人後兩張麵孔
領導麵前充分表現自己,辦事積極主動,極盡溜拍功夫;同事或下屬麵前,推三阻四,愛理不理,一副給人恩惠的臉孔。長此以往,你的處境就不妙了。
(4)切忌故作姿態,舉止怪異
辦公室內不要給人新新人類的感覺,畢竟這是正式場合。無論穿衣,還是舉止言談,切忌太過前衛,給人風騷或怪異的印象,這樣會招致辦公室內同事的恥笑。同時,別人也會認定你沒有實際工作能力,是個吊兒郎當、行為怪異的人。
(5)改掉多嘴多舌的壞毛病
辦公室裏的流言蜚語都是多嘴多舌惹出來的事端,如果你的嘴不夠嚴,就不會有人再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告訴你,那麼你在辦公室可能就會成為最後知道新消息的人。切忌逢人訴苦,把痛苦的經曆當做一談再談、永遠不變的談資,這會讓人避讓三舍。忘記過去的傷心事,把注意力放到充滿希望的未來,做一個生活的強者。這時,人們會對你投以敬佩多於憐憫的目光。
(6)不要推過於人
工作的事情都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分配好的,如果事情沒有做好,而你又不願意承擔自己的責任,把責任推脫到同事或搭檔的身上。這樣幾次,同事就會對你產生失望情緒,以後就不會願意再和你一起做事情。如果別人看到你刻苦勤快,又不油嘴滑舌,那麼就會對你的工作持肯定態度,即使你的工作有一定的疏忽,你所做出的努力也會得到認可的。
(7)不要不分時間
辦公室是辦公的地方,如果把自己的私事帶到辦公室處理,或者打私人電話都是不應該的。如果在本該辦公的時候和同事聊天,會讓領導覺得你是一個不專心工作的人,那麼就會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同時,在辦公室濃妝豔抹,或者穿得太過暴露也是不恰當的。
(8)不要不懂裝懂
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滔滔不絕地告訴別人你知道的事。開始的時候別人可能會耐著性子聽你說完,但是隨後他可能就會厭煩,覺得這樣的人缺乏自知之明。假裝有知識的唯我主義者會使人對他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