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企業家認為,善待每一天是成功人生的真實寫照。每一天都是描繪成功人生畫卷的一筆,我們必須認真地畫好每一筆。人生也好比一卷長長的膠片,每一格膠片記錄著每天的生活狀態。所謂反省,就是反過來省察自己,檢討自己的言行,看一看有沒有要改進的地方。
人為什麼要經常反省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人不是完美的,總要有個性上的缺陷、智能上的不足,而年輕人更缺乏社會曆練,常常會說錯話、做錯事、得罪人。反省的目的在於建立一種監督自我的暢通的內在反饋機製。通過這種機製,我們可以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時校正不當的人生態度。
孟子曾經說過:“吾日三省吾身。”這是聖賢的修身功夫,凡人不易做得到。但時時提醒自己,檢視一下自己的言行卻不是太難的事。一個人有了不當的意念,或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可能瞞過任何人,但絕對騙不了自己。人之所以會做對不起別人的事,不單是外界的誘惑太大,更多的是自己的欲念太強,理智屈就於本能衝動。一個常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不僅能增強自己的理智感,而且也知道什麼是自己該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該做的。
隻要是反省自己,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建立自我反省機製能夠達到反觀自我的不足、提升自我、健全自我和改善自我的目的。要做到這些,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認識反省、看待反省:
(1)正視人性的弱點,認識反省自我的必要性
毋庸置疑,人的通病都是“長於責人,拙於責己”或以“自我為中心”。反省要求的是“反求諸己”,而不是找他人的不是。反省是一麵心鏡,通過它可以洞觀自己的心垢。如同自己的眼睛一樣可以盡情地看外麵的世界,卻無法看到自己。反省機製的建立將徹底改變這一局限。
(2)反省是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方法
成功學專家羅賓認為:“我們不妨在每天結束時好好問問自己下麵的問題:今天我到底學到些什麼?我有什麼樣的改進?我是否對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如果你每天都能改進自己的能力並且過得很快樂,必然能夠獲得豐富人生。真誠地麵對這些提出的問題就是反省,其目的就是要不斷地突破自我的局限,省察自己,開創成功的生活。
(3)反省的內容就是時時捫心自問
每天進行“心靈盤點”,有益於及時知道自己近期的得與失,思考今後改進的策略。
(4)反省的立足點和取向主要是針對自己
這不僅是自身素質不斷完善的手法,而且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法寶。比如,“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則內心自然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則人之氣亦平”;“自知其短,乃進德之基”;“先問自己付出多少,再問人家給了多少”等,都是很好的反省方法。若我們能時時這樣去反省,就能使自己心平氣和,善結人緣,力求進取,開創豐富幸福的人生。
反省的方式可以靈活多樣,有人寫日記,有人則靜坐冥想,隻在腦海裏把過去的事拿出來檢視一遍。隻要我們都關注自身的發展,我們就無法回避認識自我的問題。“一日三省吾身”,時時叮囑自己:我需要不斷地進步。
11.莫戳他人的隱私和痛處
俗話說得好,“打人不打臉,揭人不揭短”,要想與他人友好相處,真誠是必要的,但也要盡量體諒他人,維護他人的自尊,避開言語“雷區”,千萬不要戳人隱私和痛處。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摯友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以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嚴,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但是,有位朱元璋兒時一塊光屁股長大的好友,千裏迢迢從老家鳳陽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
一見麵,這位好友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可是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長大的,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子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都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兒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麼,不記得啦!”
這位昔日的好友還在那喋喋不休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麵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當皇帝的臉往哪兒擱。
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朱元璋的這位好友實在有些可憐,盡管他所說的話是真誠的,但情況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假若朱元璋還是個平民,那麼好友說的話再不順耳,也不會有什麼意外。然而,朱元璋已經成為了萬人擁戴的皇帝了,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要的是尊嚴和威信,豈容他人揭穿自己的隱私與痛處。
在待人處事中,場麵話誰都能說,但並不是誰都會說,如果一不小心,也許你就踏進了言語的“雷區”,觸到了對方的隱私和痛處,犯了對方的忌,那麼就會給聽話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亦有所短,待人處事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獎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含沙射影,更不能大做文章。切忌:揭人之短,傷人自尊。
“揭短”,有時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又是無意的,或許是因為自己考慮得不周全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事中揭人之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導致友誼的破裂。因此,為了盡量避免出現揭短的現象,自己在平時要加強修養,並且多向有經驗的人學習。
有這樣一個例子,一群人正在看電視劇,劇中出現了婆媳爭吵的鏡頭。張大嫂便隨口議論道:“我看,現在的兒媳真是不知道好歹,不願意和老人住在一起。也不想想以後自己老了怎麼辦?”話未說完,旁邊的小齊馬上站了起來,怒聲說:“你說話幹淨點,不要找不自在,我最討厭別人指桑罵槐!”原來小齊平素與婆婆關係失和,最近剛從家裏搬出外住。張大嫂由於不了解情況,無意中揭了對方的短而得罪了小齊。所以,在說話前一定要三思,切勿因為自己的實話而犯了他人的忌諱。
有一位年輕的姑娘長得很胖,吃了很多的減肥藥也不見效果,心裏很苦惱,對別人一提到“胖”字,就非常的敏感。有一天,她的同事小張對她說:“你吃了什麼呀,像氣兒吹似的,才幾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兒。”胖姑娘立刻惱羞成怒,“我胖礙著你什麼了?不吃你,不喝你,多管閑事!”小張被弄得很尷尬。在這裏,小張明知對方的短處,卻還要把話題往上趕,這自然就犯了對方的忌諱,對方不找麻煩才怪。
真誠待人並不等於為人處世都實話實說,有些事情該忌諱的,還是要不說為好。
12.不要害怕當眾出醜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再聰明的人也會失蹄,“出醜也能使人變得聰明”。這是許多人都不能理解的事,他們認為出醜隻會是那些被人們稱為“傻瓜”的人才會做的事。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那麼你就要馬上轉變自己的觀念了,因為許多做事成功的人也會當眾“出醜”。
小李讀書時網球打得不好,一直害怕打輸,不敢與人對壘。因此,至今他的網球技術仍然很糟糕。而他的同學小馬的網球打得雖然很差,但他不怕被人打下場,越是輸越打,後來成了令人羨慕的網球高手,成了大學網球隊隊員。
聰明是令人羨慕的,出醜總使人感到難堪。但是聰明是在無數次出醜中練就的。所以說,做人如果不敢出醜,就無法聰明起來。
勇敢做事的人值得人們讚賞,即使有時在眾人麵前出了醜,他們還是灑脫地說:“哦,這沒什麼!”就有這麼一種人,他們還沒學會反手球和正手球,就勇敢地走上網球場;他們還沒學會基本舞步,就走下舞池尋找舞伴;他們甚至沒有學會屈膝或控製滑板,就站上了滑道。僅這一點就很值得那些沒有勇氣去做事的人學習。
下麵這個例子也可以說明不怕當眾出醜是有益於自己的。伊米莉隻會說一點點可憐的法語,卻毅然飛往法國去做一次生意。雖然人們曾告誡她:巴黎人對不會講法語的人是很看不起的,但她堅持在展覽館、在咖啡店、在愛麗榭宮用法語與每個人交談。她不怕結結巴巴,不怕語言出錯露醜嗎?一點也不。因為伊米莉發現,當法國人對她使用的虛擬語氣大為震驚之狀過去後,許多人都熱情地向她伸出手來,由於受到了她對生活熱愛的感染,人們從她對生活的努力態度中得到極大的樂趣。他們為伊米莉喝彩,為所有有勇氣幹一切事情而不怕出醜的人歡呼。
生活中,許多人由於不願成為初學者,就總是拒絕學習新東西。因為害怕“出醜”,寧願錯過難得的機會,限製自己的樂趣,禁錮自己的生活。
的確,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位置,“出醜”有時候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除非你決心在一個地方、一個水平上不動了。不要擔心出醜,否則你就會沒有什麼出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同樣不會心緒平靜、生活舒暢。法國的諺語說得好:“一個從不出醜的人並不是一個他自己想象的聰明人。”大愚若智,積愚成智,生活的哲學就是這樣簡單。
13.得體的行為舉止讓人尊重
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很早就對人的舉止行為作過要求。隨著人類文明的提高,人們對自身行為的認識也日益加深。禮貌的舉止行為既是個人修養,也是人無形的財富。
一個人給他人留下什麼樣的印象,首先是由這個人行為舉止體現出來的。因此,在待人處世的過程中,能否有一個良好的行為舉止,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1)行為舉止及其意義
所謂舉止行為,是指一個人的活動以及在活動中各種身體姿勢的總稱。它主要由躺臥式、曲膝式、直立式及其他一些輔助性姿態與活動組成。人通過身體各種姿勢的變化來完成各項活動,以此展現人所獨具的形體魅力。
行為舉止的好壞、美醜除了對一個人身體的健康有著很大的影響外,對人的心理狀況也有著一定的透視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的行為舉止也是一種語言,它是無聲的,但有時比有聲的語言更富表現力,使許多有聲語言和類語言無法比擬。
同一個人在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身體姿勢,或靜或動,或快或慢;同一種姿勢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麵前也會有極其細小且微妙的差別。這種種變化都代表著寓意各異的信號,向人們傳遞著不同的信息。然而,行為舉止的變化,最終還是由人的心態變化所引起的,任何一種舉止行為都毫無掩飾地反映了人當時的某種心理狀態和一個人的內在素養。
舉止行為是人內心活動的一麵鏡子。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為,就可以推知其有無教養。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往往就來源於對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觀察和概括。在生活中處處故作姿態、裝腔作勢是沒有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但是生活小事,舉止行為,稍有不慎,全盤皆非。生活中,美來自各個地方,優雅、大方的舉止行為是人體動態美和靜態美的造型,它來自人的本身。
(2)幾種常見的人體姿勢
日常生活中人的身體可呈現出多種姿態,如站、躺、臥、曲膝、直立等。一般說來,人在公眾交往場合常常以站、坐、走等姿勢與活動作為自己的各種造型。不同的姿勢有其不同的作用、不同的表現,反映著人的不同心態,同時也會給他人以不同的印象。
第一,站姿
站姿是人的靜態造型動作,是其他人體動態造型的基礎和起點。優美的站姿能顯示個人的自信,並給他人留下美好而雋永的印象。挺胸,雙肩稍向後放平;梗頸、收頦、抬頭;雙臂自然下垂置於身體兩側,或雙手體前相搭放置小腹位。
男人站立時,雙腳可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亦可在後腰處交叉搭放,以體現男性的陽剛之氣,其他部位要求不變。
站立時要防止身體東倒西歪,重心不穩,更不得倚牆靠壁,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另外,雙手不可叉在腰間或環抱在胸前,貌似盛氣淩人,令人難以接受。
第二,坐姿
與站立一樣,端穩、優雅的坐姿也能表現出一個人的靜態美感。
正確坐姿的基本要領應為:上體直挺,勿彎腰駝背,也不可前貼桌邊後靠椅背,上體與桌、椅均應保持一拳左右的距離;雙膝並攏,不可兩腿分開;雙腳自然垂地,不可交叉地伸在前,或腿一前一後伸出,甚至呈內八字狀。雙手應掌心向下相疊或兩手相握,放於身體的一邊或膝蓋之上,頭、額、頸保持站立時的樣子不變。坐著談話時上體與兩腿應同時轉向對方,雙目正視說話者。
男人就座時,雙腳可平踏於地,雙膝亦可略微分開,雙手可分置左右膝蓋之上。另外,男人還可雙腿交叉相疊而坐,但搭在上麵的腿和腳不可向上翹“二郎腿”。就座時,下意識地隨意抖腿在任何時間都是不雅的行為。
第三,步態
如果站姿和坐姿被稱作是人體的靜態造型的話,那麼,步態則是人體的動態造型。步態,即行走的姿勢,它產生的是運動之美。走路,我們每個人都會,但如果走出風度、走出優雅、走出美來,則要靠平時的練習與注意。
古人說:“行如風”,要求人們走起路來像風一樣輕盈,就是應做到:兩眼平視前方;抬頭含頦梗脖;上體正直,收腹、挺胸、伸腰;身體重心落於足的中央,不可偏斜。邁步前進時,重心應從足的中間移到足的前部;雙臂靠近身體隨步伐前後自然擺動;手指自然彎曲朝向身體。行走路線盡可能保持平直,步幅適中,兩步的間距以自己一隻腳的長度為宜。
第四,其他動作姿態
①低處拾物
當你拾揀掉落的東西或取放低處物品時,最好走近物品,上體正直,單腿下蹲。這樣既可輕鬆自如地達到目的,又能展示你優美的體態。那種直腿下腰翹臀或雙腿下蹲的取揀物姿勢都是不可取的。
②上下樓梯
上樓或下樓時,上體均應保持直挺,且靠右行,勿低頭看梯,雙眼應平視正前方。落腳要輕,重心一般位於前腳的腳前部,以求平穩。
③搭乘轎車
要進車內時,一定要先側身坐於車座上,爾後將雙腿、腳同時挪入車門,再將身體調整好,安坐待行。下車時,亦應將雙腿先行移出,再側身出來。錯誤而且極不雅的姿勢莫過於先低頭鑽進車內,彎腰翹臀,然後雙腳輪流跨入,如同爬行;下車時也是先探頭後鑽身出車。
上述這些不正確的動作姿態從個人禮儀角度分析,會影響到一個人自身形象的美醜以及別人對他的總體評價。總之,對個人來說,保持良好的人體姿勢將受益終身。
(3)個人舉止行為禁忌
這裏所說的禁忌行為,是被常人稱之為“小節”的動作舉止。“小節”雖小,但它們不僅是影響個體整體形象的主要因素,而且是構成個人公德觀念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不可將這些視為毫末小事,而應給以足夠的重視。
第一,在眾人之中,應力求避免從身體內發出的各種異常的聲音,如咳嗽、打噴嚏、打哈欠等均應側身掩口再為之。
第二,公共場合不得用手抓撓身體的任何部位。文雅起見,最好不要當眾抓耳搔腮、挖耳鼻、揉眼、搓泥垢,也不可隨意剔牙、修剪指甲、梳理頭發。若身體不適非做不可,則應去洗手間完成。
第三,公開露麵前,須把衣褲整理好。尤其是出洗手間時,你的樣子最好與進去時保持一樣,或更好才行,邊走邊扣扣子、邊拉拉鏈、擦手甩水都是失禮的。
第四,參加正式活動前,不宜吃帶有強烈刺激性氣味的食物(如蔥、蒜、韭菜、洋蔥等),以免因口腔異味而引起交往對象的不悅甚至反感。
第五,在公共場所裏,高聲談笑、大呼小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應避免。在人群集中的地方特別要求交談者加倍地低聲細語,聲音的大小以不引起他人注意為宜。
第六,對陌生人不要盯視或評頭論足。當他人做私人談話時,不可接近之。他人需要自己幫助時,要盡力而為。見別人有不幸之事,不可有嘲笑、起哄之舉動。自己的行動妨礙了他人應致歉,得到別人的幫助應立即道謝。
第七,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最好不要吃東西,更不要出於友好而逼著在場的人非嚐一嚐你吃的東西不可,愛吃零食者,在公共場所為了維護自己的美好形象,一定要有所克製。
第八,感冒或其他傳染病患者應避免參加各種公共場所的活動,以免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影響他人的身體健康。
第九,對一切公共活動場所的規則都應無條件地遵守與服從,這是最起碼的公德觀念。不隨地吐痰,不隨手亂扔煙頭及其他廢物。非吐非扔不可,那就必須等找到汙物桶後再行動。
第十,在大庭廣眾之下,不要趴在或坐在桌上,也不要在他人麵前躺在沙發裏。走路腳步要放輕,不要走得咚咚作響,遇到急事時,不要急不擇路,慌張奔跑。
以上這些不良的行為舉止,除了令人望而生厭外,還從根本上與良好的個人禮儀相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應等閑視之,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