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下“架子”有人氣——樂善好施,惠人悅己(1 / 3)

——人的“架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重要,時刻端著“架子”的人,隻會使自己的事業之路越走越窄。反之,放下“架子”,懂得以大局為重,能夠給你帶來更多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放下傲慢,低調謙恭

在古希臘德爾斐的一個古神廟前,豎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鐫刻著一句象征著最高智能的“阿波羅神諭”:認識你自己。

人要想正確地認識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傲慢自負,低調謙恭地做人。

生活中,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每一個人的能力都十分有限,沒有一個人樣樣精通。於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會發現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正所謂學業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人就算能力再強,也一定不要自命清高,狂傲自負,不然,成功將與他無緣。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淬火效應”,“淬火效應”來源於金屬加熱過程中的一個現象:金屬工件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後,就浸入冷卻劑中,經過冷卻處理後金屬性能會更好。“淬火效應”提示我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對於長期被表揚、被讚揚包圍的人不妨自己設置一點小小的障礙,經曆一下“淬火”,這樣會讓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強;另外,對於麻煩事或者已經發生的矛盾不妨也經曆一下“淬火”,放置一段時間,這樣思考才能更加完善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才會更加穩妥。

傲慢自負的人通常恃才放曠,表現得很有自信且目中無人,所以他們常常對人傲慢無禮,對形勢估計不足而招人記恨。因為太過驕傲,他們失去了為人處世的準繩,結果往往是在驕傲中毀了自己。

禰衡很有才華,但性情高傲,總是看不起別人。當時,許都是新建的京城,賢人達士從四麵八方向這裏彙集。有人向禰衡說:“你何不去許都,同名人陳長文、司馬伯達結交呀?”禰衡說:“我怎麼能去同賣肉打酒的小夥計們混在一起呢?”又有人問他:“荀文若、越稚長將軍又怎麼樣呢?”禰衡說:“荀文若外貌長得還可以,讓他替人吊喪還行;越稚長嘛,肚子大,很能吃,可以讓他去監廚。”

禰衡和魯國公孔融及楊修關係比較好,常常稱讚他們,但那稱讚卻也傲得可以:“大兒孔文舉,小兒楊祖德,其餘的都是庸碌之輩,不值一提。”禰衡稱孔融為大兒,其實他比孔融小了將近一半的年齡。

孔融很器重禰衡之才,除了上表向朝廷推薦之外,還多次在曹操麵前誇獎他。曹操便很想見見禰衡,但禰衡自稱有狂疾,不但不肯去見曹操,反而說了許多難聽的話。曹操十分惱怒,但念他頗有才氣,又不願貿然殺他。後來,禰衡因屢次侮辱曹操及其手下官員,最終被殺。

可見,傲慢自負、盛氣淩人雖然能逞一時口舌之快,但最終隻能是自己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自食其果。

有一個成語叫“虛懷若穀”,意思是說,胸懷要像山穀一樣寬廣,形容為人謙虛。隻有空,才能容得下東西;而自滿,容不下任何東西,最終隻能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謙恭有禮、尊重別人能使我們在與人交往時彼此打開心扉,化解矛盾,互相體諒。它是人立身處世的“法寶”,是人際關係和諧的“利器”。謙恭有禮的人能以其君子之量贏得別人的好感做人要有一顆平常心,永葆赤子之心,功成名就時也不氣焰囂張,苛責別人。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如果放縱自己的傲慢任其擴張,就會像決口的河堤一樣,越開越大,最終侵蝕整個看似雄偉的河堤。過於抬高自己,不客觀地審視自己過分自我膨脹,會踏上危險的懸崖,走向墜亡。

在職場上,真正聰明的人,懂得先放低身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從小事做起,循序漸進,在實際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為今後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某出版社新招了幾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做編輯。這些年輕人文筆都不錯,在業務方麵上手很快。恰逢出版社正在策劃一套叢書,由於周期長,人手不夠,編輯部的人也常被派到打印部業務部幫忙,新招進來的這批年輕人也要全部跟著其他部門幹活,每個人都被分配了很多任務,忙得頭昏腦漲。

編輯部大部分老編輯去了一兩次就開始抗議了,他們說:“我們是編輯,不是來打雜的!”然後就回到了編輯部。於是新來的年輕人大多跟著這些老編輯端起“架子”來,紛紛回到編輯部整個編輯部隻有一個年輕人自願接受別的部門和領導的差遣,無論別人要求他做什麼與編輯不相幹的事情,他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其他人笑話這個年輕人很傻,說他這是自己看低了自己。

聽到這樣的話,這個年輕人卻隻是笑笑說:“吃虧就是占便宜嘛!”依然樂嗬嗬地去幫忙,絲毫沒有怨言。

在大家眼裏,這個“傻小子”真是白費力氣,他整天都要幫忙包書、送書,還得去業務部參與銷售工作,就連取稿費、跑印刷廠、郵寄等事他也樂得去做。編輯部的其他人都是高高在上“文化人”的模樣,他卻像一個苦力一樣為出版社出力出汗,但是也不見比其他人多拿一分錢。

兩年之後,老總準備提拔這個年輕人做主管,他卻提出辭職,離開了出版社,自己成立了一家文化公司。

人的“架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重要,時刻都端著“架子”的人,隻會使自己的事業之路越走越窄。因為人擺“架子”,就會去計較自己一時的得失,無形之中就會為自己畫上了一個圈,限製了自己的手腳。反之,放下“架子”,懂得以大局為重,能夠給你帶來更多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所以,當你的工作和事業有了特別的表現時,要記著不要居功自傲;如果你在事業上取得了暫時的成功或者賺了大錢,也不要把所有的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在依靠自己優勢發展自我的時候,千萬不要讓自信變成了自負,被讚譽聲弄暈了頭。

要知道,自信不代表狂妄,傲慢自負可以讓自己得意一時,但不能讓自己進步,反而可能成為讓自己止步不前的羈絆。

要記住:謙虛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修養。

控製私欲,堅定操守

人有一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本能欲望—自私。人要生存,就必須從自然界獲取食物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這就是最初的欲望,也是私欲最原始的表現,因此“私欲”的原始動力實際上來源於人的生存需要。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自私之心成了貪欲的原動力,它使貪欲變得無邊無際,無限製地擴展。但很多人對“自私”是有控製的,並不讓它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從前,兩個很要好的人決定一起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兩人背上行囊,風塵仆仆地上路,誓言不達目的地,絕不回頭。

兩個人走啊走,走了兩個多星期,遇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老者看到這兩人如此千裏迢迢地趕路,十分感動地告訴他們:“從這裏距離你們要去的地方還有十天的腳程,但是很遺憾,我在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們分手了,而在分手之前,我想送你們每人一件禮物!不過你們當中一個要先許願,他的願望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則可以得到第一個人願望的兩倍。”

其中一個人心想:“太好了,我已經想好我要許什麼願了,但我不能先許,那樣的話太吃虧了,應該讓他先許。”而另一個人也有著同樣的想法:“我怎麼可以先許,讓他獲得兩倍的禮物?”於是,兩個人就開始假裝客氣地推讓起來。“你先許!”“你比我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人彼此推來讓去。最後兩人都不耐煩了,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

“你幹嗎呀?”“你先許啊!”“為什麼你不先許而讓我先許?

我才不先許呢!”到最後,其中一個氣呼呼地大聲嚷道:“喂,你真不知好歹,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打斷你的腿,掐死你!”

另外一個見對方居然和自己變臉,還恐嚇自己,於是想:你無情來我無意,我沒法子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他幹脆把心一橫,狠狠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很快,這個人的一隻眼睛瞎掉了,而與此同時,他的朋友的雙眼也立即瞎掉了!

這本可以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卻因為兩人的自私而釀成了悲劇。自私的人妄圖比別人占有更多,結果卻輸掉了一切本應屬於他的東西,深受其害,自討苦吃,這都是自私惹的禍!

人生路上,有些人一路走一路撿拾著物質財富,不管什麼都放在袋子裏,漸漸地私心越來越重,他們感到一切都需要,一切都應該歸自己所有。得不到,就要想方設法弄到手。漸漸地,他們漠視了最真摯的感情,違背了做人的道義,誠信、廉恥、互愛、無私等美德都被他們丟棄在腦後。他們可能得到的越來越多,但是,他們在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東西的同時,也被這些沉重的東西壓彎了脊梁,腐蝕了最美好的靈魂。

所以,在為了區區小利和朋友斤斤計較時,不妨先想想你可能得到的錢財和你可能為此失去的情誼孰輕孰重,權衡一下利弊,也許你就不會做出不明智之舉了。

安妮是一位中年婦女,曾在紐約一所大學攻讀文學學位。

安妮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過得很清苦。她被介紹給一位職業作家,說她可以幫助這位作家編輯他已經撰寫的一係列小故事。

這位作家見到安妮以後,決定讓她試一試編輯的工作,作家同意三個短篇小說付給安妮8000 美元。

跟作家在一塊兒工作,編輯完一篇小說之後,安妮內心開始琢磨也許她付出的勞動太便宜了。她想多掙錢,她建議將按件算錢改成按時算錢。作家說,假如安妮能夠精確地記錄自己的工作時間,他就答應這樣做,並且每小時付給她25 美元。安妮很高興,因為她每小時的工作從未得到過這麼多的錢。

安妮開始伏案編輯另一篇小說。不久,她便意識到扣除自己生活起居和幹一些雜事的時間,她一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隻有10 個小時。這樣算來,每篇小說掙的錢比原來的計件工資少多了她發現自己隻不過是在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於是又想與作家重新談判。她衝著作家生氣地嚷道,她吃虧了,她覺得這樣不公平可作家不能原諒她的自私,最終終止了合作。

隻想到自己的一己之利而不會想到別人、不會感恩的人,最終會自食其果。因此,切不可把外物看得太重,不可妄圖占盡一切便宜,要懂得情意比貪欲更加重要,這樣才能不為利欲所捆綁,避免墜入貪欲的“墳墓”之中。快樂永遠屬於那些知道感恩、善於分享的人。

“一念之欲不能製,而禍患流於滔天”,一個人如果駕馭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會一步步走向災禍。自古以來道德修養高的人,都不會為金錢名利所動。他們恪守本分,修德向善,戒除各種私欲貪念,始終保持清淨的心境。

明朝的兩淮鹽運司耿九疇淡泊名利,為官清廉,凡是有請托辦的私事和禮物,一概回絕。他平素不結交權貴,公事之餘就焚香讀書。他說:“為官者最親近的是百姓,若按官場請托的辦,百姓則會受害。凡事有是非曲直,豈能以私心而廢棄了公理?”

耿九疇的廉潔之名,婦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