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別跟自己過不去——自知者明,自知者清(2 / 3)

那位年輕女郎臉上親切的微笑對這些憤怒的顧客產生了良好的影響。他們剛來到她麵前時個個咆哮怒吼,但當他們離開時卻個個溫順柔和,他們之中的某些人離開時臉上甚至露出羞怯的神情,因為這位年輕女郎的自製力已使他們對自己的行為感到慚愧。

在這些投訴的顧客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櫃台後的這位年輕女郎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不滿的顧客,態度和藹,未表現出任何憎惡。

年輕女郎臉上帶著微笑,指導他們前往相應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表現出了高度的自製力。原來,站在櫃台後麵麵帶微笑聆聽顧客抱怨的這位年輕女郎是個聾子。站在她背後的一位年輕女郎在一些紙條上寫下一些字,然後把紙條交給站在前麵的那位年輕女郎。這些紙條很簡要地記下婦女們抱怨的內容,但省略了這些顧客原有的尖酸而憤怒的語言。

這家百貨公司的經理說,他之所以挑選一名耳聾的人擔任公司中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夠自製力的人來擔任這項工作。

古今中外,成大器者無不具有很強的自製力,他們能耐住寂寞,正視壓力。古語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在“苦心智”、“勞筋骨”階段,更需要自製力。

人如果沒有自製力,情緒不穩定,失敗的結局就不可避免。

世界台球冠軍爭奪賽在紐約舉行。路易斯·福克斯的得分一路遙遙領先,隻要再得幾分便可穩拿冠軍了。就在這個時候,他發現一隻蒼蠅落在了主球上,他揮手將蒼蠅趕走了。

可是,當他俯身擊球的時候,那隻蒼蠅又飛回到主球上,他在觀眾的笑聲中再一次起身驅趕蒼蠅。這隻討厭的蒼蠅破壞了他的情緒,而且更為糟糕的是,蒼蠅好像是有意跟他作對,他一回到球台,它就又飛回到主球上來,引得觀眾哈哈大笑。

路易斯·福克斯的情緒惡劣到了極點,他終於失去了理智,憤怒地用球杆去擊蒼蠅,球杆碰到了主球,裁判判他擊球,他因此丟失了一輪發球的機會。

路易斯·福克斯方寸大亂,連連失利,而他的對手約翰·迪瑞則越戰越勇,趕上並超過了他,最後摘走了桂冠。

這就是所謂的“約翰遜效應”。“約翰遜效應”得名於一個叫約翰遜的運動員。約翰遜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真正的體育大賽上卻時常失利。因此人們把那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缺乏應有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而導致競技場上失敗的現象稱為“約翰遜效應”。

一般而言,人的情緒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響,要走出“約翰遜效應”的怪圈,必須用高度的自製力訓練自己主動克服心理的不良因素,比如患得患失、憤怒、恐懼、悲觀等,其中,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保持一顆平常心。

如果環境幹擾我們的情緒,用自製力戰勝不良心態,就要對壓力和障礙加以適應,這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但可以從一次次的心態磨礪中實現從量到質的轉變,提高對外界壓力的適應能力,保持一顆平常心,擁有更多的正能量。

缺乏自製力的人,心靈的天平會失去平衡而失控,這樣的例子在比賽中不勝枚舉。所有比賽爭的是輸贏,比的是實力,較量的是心態。隻有用自製力製怒,才能讓自己心無雜念地在靜默中沉思,也才能激發出自己最大的潛能。所以,人們常說:有自製力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那麼,人要如何學會自製,並提高自己的自製力呢?

一是要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進而控製自己不好的想法和欲望,這樣才能控製自己不做錯事。

沒有頑強意誌力的支撐,自製力就是一紙空文。也許一個人有了自製的意識或者願望,但行為表現出的卻與自製所要求的不相稱,那麼,就需要頑強的意誌力作“助推劑”,勇於挑戰自我控製憤怒,將內心的意識變為行動。

二是要從小事做起,注意從細節上加強自律。自古以來,律己的人都是注重小節的。如果對小的失誤任其發展,不加控製那麼它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造成嚴重失誤。

患得患失是精神“枷鎖”

美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鋼索表演藝術家,名叫瓦倫達,他演技高超,從來沒有失誤過。一次,當需要為一個重要的客人獻技時,為保證演出萬無一失,瓦倫達成了不二人選。

瓦倫達自己很清楚這次演出的重要性:全場都是美國知名人物,這一次成功不僅僅將奠定自己在演技界的地位,而且還會給演技團隊帶來極好的評價和巨大的經濟效益。

為了保證自己的良好狀態,瓦倫達從前一天開始就一直在仔細琢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都想了無數次,對於這次演出,瓦倫達自己感覺胸有成竹了。

終於到了演出的日子。站在舞台上,瓦倫達很自信,這一次他甚至沒有用保險繩,因為許多年來他沒有出過失誤,他有100%的把握不會出錯。

但是,意外總是以人們無法想象的方式發生:瓦倫達剛剛走到鋼索中間,僅僅做了兩個難度並不大的動作之後,就從10 米高的空中摔了下來,雖然經過現場緊張的搶救,但他還是沒有醒過來。

為什麼瓦倫達會發生這樣的意外?最後,還是他的妻子揭開了謎底:“越是擔心的事越是真實地發生了。因為他在出場前就這樣不斷地說:‘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敗。’在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隻是想著走好鋼索這事本身,不去管這件事可能帶來的一切。”這一次,瓦倫達太想成功,太專注於事情本身太患得患失了。正常情況下,憑瓦倫達的技能和經驗,他是不會出事的,但意外最後卻發生了。

當一個運動員比賽前一再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失誤”時,他患得患失的情緒會影響他的行動,結果往往不是心想事成,而是事與願違,這時候,他多半會因失誤而生氣,因生氣而失敗有些人常常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別人,他們認為,成功的人都是一帆風順,而自己失敗全是因為命運不濟。所以,他們除了怨天尤人外,什麼也不做;或者在行動有望成功時又患得患失這些人年複一年地按照失敗者的生活模式過日子,卻不知道自己的遭遇恰恰是他們自暴自棄造成的。他們看不到自己應負的責任,隻是責怪別人,責怪自己的運氣不好,責怪社會,由此,產生許多莫名其妙的怨氣。

其實這些人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是由於自己患得患失以致無所作為,最終一事無成。

世界五光十色,吸引人眼球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很多人總是看見什麼就喜歡上什麼,看見什麼就渴望擁有什麼,卻忘了靜下心來,問一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長此以往,他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患得患失,遇到困難就感到絕望無助。很多時候,人們無助、絕望的患得患失感是一種自己給自己設置的障礙。

有句話說:“如果你想品嚐我的茶,請你先倒空你的杯。”是的如果一個人心裏裝了太多的東西,想得太多,渴望得到的太多,他就無法去享受過程和品嚐愉悅。就像喝杯茶,如果心思不在茶上麵,又怎能細細品味出它的甘醇。一個人要想成功,就應該先抖落內心的不切實際的渴求,“清空”自己的內心,叩問自己的心:自己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想擁有一條什麼樣的人生道路,然後再踏步邁向前方,走穩自己的人生之路。

學生問老師:“人們都怕寒冬酷暑,請問如何才能回避寒暑的到來?”

老師說:“很簡單,到沒有寒暑的地方去。”

學生急忙問:“哪裏才是沒有寒暑的地方呢?”

老師答道:“冷時冷死你,熱時熱死你。”

學生迷茫不解。

這件事流傳開來,另外一個學生也不懂,就去問一個智者:“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智者平靜地答道:“滅卻心頭火自涼。”

寒暑是人自身對外界的反應,全世界找不到一個完全沒有寒暑之別的地方。人隻要內心平和,即使處於酷暑也會覺得涼風習習;人隻要內心平和,即使處於寒冬也會覺得溫暖如春。

有人常抱怨工作壓力大,命運不公平,內心煩躁,難以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生活,這樣做實在很難享受到人生的樂趣。

心靜自然涼。若一個人的心先靜下來,不再患得患失,那他看一切就會看得“順眼”。心態決定一切,擁有一份恬靜的心情,一份樂觀的心態,一份豁達的情懷,那再大的壓力對你來說都是享受而不是壓力;同樣,你眼中的世界就不全是負麵的而大多是正麵的,你也不會再那麼患得患失了。

有人成天“名韁利鎖”纏身,何來快樂?有人成天陷入你爭我奪的境地,快樂從何而言?還有人成天心事重重,陰霾不散快樂又在哪裏?有人小肚雞腸,心胸如豆,無法開闊,快樂又何處去尋?

每個人對人、對物、對世界都有自己的看法,善美還是惡醜快樂還是痛苦,完全取決於一個人的心境。事實上,如果你不在意,誰能讓你生氣?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使你陷入痛苦。

所以,無論多麼險惡的環境,無論多麼艱難的選擇,隻要我們的內心足夠強大,就能不患得患失,就不會在消極等待中耗費自己的青春,而能夠擺脫精神的枷鎖,以快樂的心追求幸福別跟自己過不去

有個中年女士,丈夫對她體貼入微,孩子聽話,家裏吃喝不愁。這看起來很讓人羨慕,可她總覺別人大富大貴、事業有成,而不覺得自己的幸福長久,自己的生活快樂,因此煩惱不斷。

她對什麼都沒有興趣,她感覺沒有什麼高興的事,成天無精打采,提不起情緒,沒有朝氣和活力,遠不如同齡人看起來有激情,還動不動就發脾氣、生悶氣。

這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自己給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嗎?

心理學上把自己為難自己的情緒作為一種負麵心理傾向,是指人很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感覺的偏差,忽視自己的幸福。

女孩大都希望自己有傾城的美貌,對於自己容貌上的缺陷總是想方設法地遮掩。有這樣一個女孩,她的嘴很大,牙齒很暴露,但是她很喜歡舞台,喜歡唱歌,從小就夢想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名歌唱家。後來,她到新澤西州的一家夜總會裏表演,每一次公開演唱的時候,她都想把上嘴唇拉下來蓋住她的牙。

她想表演得“很美”,可是她唱歌時的怪模樣讓她大出“洋相”。

她很難過,覺得自己的夢想是無法實現了。

可是,在夜總會聽歌的人中,有一個人覺得這個女孩非常有天分。“我跟你說,”他很直率地說,“我一直在看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藏的是什麼,你覺得你的牙長得很難看。”這麼坦率的話讓女孩覺得很難為情,不過那個人又繼續說道:“這是怎麼回事?

難道說長了齙牙就罪大惡極嗎?不要去遮掩,張開你的嘴,觀眾欣賞的是你的歌聲。再說,那些你想遮起來的牙齒,說不定還會帶給你好運呢。”

女孩聽了,覺得心裏舒服多了,她接受了那人的忠告。從那時開始,她隻想到她的觀眾,不再去注意自己暴露的牙齒,她張大了嘴巴,熱情而高興地歌唱。後來,她成為電影界和廣播界的一流紅星。她的名字叫凱絲·達莉。

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讓人滿意,其實缺憾也是一種美,就如同那斷臂的維納斯。隻要你把“缺陷”、“不足”

這塊堵在心門上的石頭放下來,不要過分地去關注它,它就不會成為你的障礙了。

人在各個年齡段,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會有所差異。隨著歲月累積,人會有新的感悟與心得,沒有苛求的人生才豁達。

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愛自己的生活吧,不要太苛求自己更不要自尋煩惱,多給自己一點寬容,你會有更多的快樂和更大的幸福空間。

有一個人年過不惑,經受了諸多磨難,他雖無一官半職,卻對自己的一切十分滿意。在一次閑聊中,他說:“人生隻有短短幾十年,何必太計較得失進退?一切看開一些,少些欲望,也就少些失望,多些滿足。你看我雖然地位低微,不也活得很好?

心態好身體好,何樂而不為呢?”

這個人並非無奈而故作輕鬆,他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待人熱情大方,邁過了無數磨難的門檻,才進入如此豁達的境界。

人生在世,坦然接受自己至關重要!“不苛求”說起來輕鬆,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無論在哪兒,都有不公平,不公平的事落到誰頭上,誰都會心理不平衡。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人生在世,看開一些,不用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也沒有必要為自己的錯誤而懊惱,更沒有必要為別人的錯誤而生氣,生氣除了讓自己難受,其他人不會有任何影響。心態放開一些,灑脫一些會更好。

有位女士是個非常“忙碌”的人,她有時候忙得甚至都忘了自己是誰,直到一次偶然的聚會,才徹底改變了自己像車輪一樣的生活。

有一次,她出差結識了一位女士。這位比她大好幾歲的女士皮膚光亮,一頭秀發清新可人,看起來反而比她還年輕。對比之下,這位女士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酸楚。回想她自從毅然走上經商之路後,在商海裏苦苦掙紮,經常忙得一天都顧不上吃一口飯,有時為了趕時間,隻用清水抹一把臉,連鏡子都顧不上照一照,常常是累了一天回來就上床睡了,熬夜更是家常便飯。

久而久之,隨著歲月流逝,昔日的楚楚俏婦變成了半老徐娘。

這位女士說:“我總在為家事,為生意,為生活,甚至為別人操勞費心、生氣鬱悶……細細算下來,我現在在別人眼裏已經有點像嘮嘮叨叨、凡事較真、動則生氣的半老徐娘。我這不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嗎?”

人可以適當追求名利,但不應該為不值得的事情過度操心、傷身或勞神,這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