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察言觀色——與領導相處的藝術(2 / 3)

龔遂果然不負重望,經過幾年的治理,渤海一帶非常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龔遂也因此名聲大振。此事很快傳到了漢宣帝耳中,於是漢宣帝召龔遂回朝。

龔遂手下有個屬吏王先生,他一再請求與龔遂一起回京,並且告訴龔遂:“我會對你有好處的。”

很多人都勸龔遂說:“這個人嗜酒如命,還愛吹牛,還是別帶他去了。”龔遂說:“他想去就去吧。”

回京後,王先生依然沉浸在醉鄉中。一天,他聽說龔遂要進宮覲見皇帝。於是,他到龔遂的住處,問:“天子如果問大人如何治理渤海的,您將如何回答?”

龔遂說:“實話實說,任用賢才,使得人們各盡其能,嚴格執法,賞罰分明。”王先生說:“這樣說不好,這是自誇,您應該說‘這不是小臣的功勞,而是被天子的神威所感化的’。”

龔遂接受了王先生的建議,漢宣帝聽後龍顏大悅,便將龔遂留在身邊,還給他封了顯要又清閑的職位。

對於上司被下屬比下去是一件很令人惱怒的事,如果你的功勞超過了上司,又不肯把功勞讓給他,後果會很嚴重。

很多人都愛聽奉承話,領導也是如此。有功歸上就是最好的恭維,如果我們要討好上司,把“紅花”讓給上司戴是上上之策。

許玉娟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平麵設計。一次,在她的頂頭上司唐經理的推薦下,許玉娟參加了一個平麵設計大賽,唐經理還把筆記本電腦借給許玉娟使用。

許玉娟也不負眾望,她的設計得了大賽的二等獎。為此,公司特意為她舉辦了一個慶祝晚宴。

宴會上,公司領導讓許玉娟說兩句話,她滿懷感激地說:“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績,就是因為唐經理的幫助與鼓勵,如果不是他給我這個機會,並幫我拿主意,我根本就不會得獎。”

大家聽後,轉而給唐經理送去最熱烈的掌聲。公司領導也對唐經理說:“你真是待人有方啊,繼續努力。”

唐經理非常開心,此後有什麼重要任務都願意交給許玉娟。

其實唐經理隻是借給許玉娟一台電腦,給了她一個機會,許玉娟之所以得獎,最大的原因在於她超強的工作能力和個人才華,毫無疑問,“紅花”應該屬於許玉娟。

但是,許玉娟利用公司舉辦宴會的機會,當著公司領導與同事的麵,將“紅花”戴在了頂頭上司身上,讓他風光了一把,而她也得到了上司的青睞。

我們在取得成績時,往往會先說這樣一段套話:成績的取得,是領導指導有方。這種套話雖然很乏味,卻有很大的妙用:顯得你謙虛謹慎,從而減少別人的忌恨,還能和好地奉承領導。

作為下屬,在上司麵前一定要低調做人、高調做事,主動把功勞讓給上司,這樣上司也會更加信任你。

另外,作為職場中人,我們要謹記:讓功之事不可張揚,否則還不如不讓,假如傳到上司耳朵裏,就會有邀功請賞、對上司不尊重的嫌疑。所以,做善事就要做到底,不要讓人覺得你讓功是虛偽的。

第二十三堂距離適當才能進退自如

交際窘事

付淩和頂頭女上司程嫣然非常要好。工作中,她們配合得天衣無縫,生活中,她們也有著很多相同的愛好:她們喜歡同一類型的電影,喜歡同一種品牌的化妝品,喜歡同一種風格的衣服,甚至喜歡同一種類型的男人……

一次,兩個人相約網購了兩條性感十足的短裙,並一起到洗手間試穿。穿上後,兩個人看著鏡子中的對方,不禁大笑起來,並且開始嬉鬧,付淩開玩笑說:“你瞧瞧你,像個老妖精,裝嫩呢!”

程嫣然給了付淩後背一巴掌,毫不在意地說:“你這個小妖精,穿成這樣,去勾引良家婦男啊?”

從此之後,兩個人就以“妖精”相稱,上司沒個上司樣,下屬也沒下屬樣。兩個人經常形影不離,嘻嘻哈哈,也被其他同事看在眼裏,並且傳出了很多不好的議論。

為此,程嫣然隻好慢慢疏遠付淩,下班付淩叫她一起走,她就謊稱說要加班,周末付淩約她一起去逛街,她就說約了客戶……

一個周五的下午,程嫣然正在辦公室接待一位很重要的客戶,付淩連門都沒敲,推開門就說:“老妖精,明天有空嗎?我弄了兩張演唱會的門票……”

程嫣然當時臉色就變了,然後沒好氣地說:“現在是辦公時間,沒看到我這裏有客人嗎?以後有事進來先敲門,現在請你出去。”

付淩這才發現,程嫣然辦公桌對麵的沙發上坐著一個中年男人正吃驚地看著自己。之後,付淩無緣無故地被調到了其他部門,與程嫣然見麵的機會更少了。

相對於付淩來說,宋娜在程嫣然眼裏就是個隱形人,她的名字並不難記,可是兩個月後,程嫣然竟然稱呼她“宋佳”。

宋娜畢業於知名大學,人很踏實,工作能力很強,但是她總是害怕與領導接觸,尤其是聽朋友說“女領導最難相處,都心眼兒小,假如命不好碰到了女領導,那最好躲得遠遠的,她不認得你才好”。

於是,宋娜上班看到程嫣然總是躲著走,程嫣然請下屬吃飯,她也找各種借口讓其他同事幫自己請假,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的問題需要請示,她從來不找程嫣然。

宋娜在程嫣然部門工作了整整兩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但是眼見其他同事升職加薪,她也隻有把苦水咽到自己肚子裏。

某人力資源部門曾經做過一項關於“員工與上司關係”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有47.7%的人與上司關係一般;36.7%的人與上司界限分明,敬而遠之;和上司保持親密無間的人占4.8%,還有10.8%的人對上司采取的是“兩麵政策”,表麵上與上司走得很近,私下卻總是抱怨。

對此,職業顧問認為,大多數人知道自己與上司的身份不同,所以可以保持一定的距離,但這些人往往得不到領導的重視;與上司關係好盡管不是壞事,但是關係過於親密勢必招來是非,甚至會觸犯上司的尊嚴,搞不好還會失去工作;“兩麵派”的行為看似沒什麼問題,但是時間一長,就會引火燒身。

有些人或許會問:“那怎麼與上司相處呢?與上司走得太近,就會遭人議論,還會惹來不少的麻煩;與上司走得太遠,又會被領導打入‘冷宮’。”

工作中,每個人都要與自己的上司朝夕相處,正確而得當的處理方法就是與上司保持適當的距離,不能與上司走得太近,也不能不入上司的“法眼”。

1.別與上司走得太近

身處職場,每個人都希望能得到上司的賞識,還有些人覺得與上司像朋友一樣相處,會對自己的職業前途大有幫助。事實上,這是人們對員工與上司之間的關係的認識誤差。

與上司相處密切,可以讓他全麵地了解自己,這是一個人升遷的關鍵。但是,上司畢竟是上司,即使他和你的關係非同一般,也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沒有距離。上司之所以是上司,是因為你和他的地位本身就不同。

對於上司而言,下屬與自己過分密切,甚至觸及自己的隱私,就會讓他感到有危險。如果你觸犯了上司的尊嚴,更讓他不能容忍。

對於同事而言,你與領導走得太近,他們就會將你當做自己的敵人,假如某個秘密被人傳到了上司的耳朵裏,同事就會首先把你當做“叛徒”,招來嫉恨不說,還會讓同事漸漸疏遠你。

因此,無論你與上司的關係如何不一般,你也要對他表示敬畏,以防阻礙自己的職業發展。

就像故事開頭中的付淩,她一直沒有料到,自己與上司走得這麼近,還會“被貶”。所以,與上司親密的關係有時候不僅不是自己的“保護傘”,還會變成一顆巨大的“定時炸彈”。與上司走得太近有以下弊端:

弊端一:上司的隱私是禍水。

何嘉欣和自己的上司杜文住在同一個小區,所以兩個人上下班總是結伴而行,如果遇到杜文不加班,何嘉欣還能“蹭”到杜文的車坐。由於相處的時間比其他同事要多,兩個人交流的自然也多,慢慢地兩個人熟悉了起來。

一天下班後,何嘉欣坐在杜文的車上,見杜文一臉的不高興,於是關心地問:“杜總,工作不順利嗎?我看你臉色不太好。”

杜文歎了口氣說:“咱倆相處這麼久了,我也不瞞你,就給你叨咕幾句吧。”

原來,杜文因為與妻子關係不和,正在鬧離婚,說著說著,杜文情緒有些激動:“我實在受不了這個女人了,我每天辛辛苦苦掙錢養家,她不但對我漠不關心,還花錢如流水,甚至與一些小白臉勾勾搭搭……”

何嘉欣安慰了杜文一番,然後兩個人就分開了。

但是一個星期之後,何嘉欣發現杜文對自己的態度有了非常大的轉變,不僅躲著她,不與她一起上下班,而且還總是找各種借口給她製造麻煩。

何嘉欣一直搞不懂自己與上司的關係為何弄成這樣,幾天後,她才從另一個要好的同事那裏知道了原因,原來杜文與妻子要離婚的消息在公司傳得沸沸揚揚,杜文以為是何嘉欣說了出去。不僅如此,公司還傳言,是因為何嘉欣破壞了杜文的婚姻,她是那個可惡的“第三者”。

有的員工認為,知道了上司的隱私,等於抓住了上司的“小辮子”,上司會把他當作心腹,或者偏袒他。其實,這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如果你讓上司感到不利,他們就會遭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對於你來說,他們當然是先處之而後快。

假如我們對上司的一切,包括他的私生活都了如指掌,就會給他造成威脅,一旦事情出現了差錯,或者有人從中作梗,自己也會深受其害。所以上司的隱私是禍水,我們切莫飲,最好繞道而行。

弊端二:人事變動,牽一發動全身。

每個單位都會有人事變動,你的上司不止一個,或許今天是他,明天就變成了別人,上司的變動,無法避免地影響到下屬。如果你與上個領導關係非常密切,新上司上任之後,就會對你嚴加防範,甚至隨便找個借口,讓你卷鋪蓋走人。

廖春蘭到公司兩年後就做到了經理的職位,兩年期間,由於公司業務遲遲不見好轉,總經理也頻繁地變動。每次新總經理上任,總會有一些人被“遣散”,而廖春蘭是最穩固的那一個,對此她說:“同事都喜歡和領導打成一片,我覺得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才是明智之舉,所以,無論誰當總經理,我隻把他當上司,不當朋友。”

弊端三:自己的優缺點暴露無遺。與上司走得太近,你的優缺點慢慢地暴露在他眼中,如果他發現你這個人“膽小”,提拔員工時,他就會想到你“魄力不足”;如果你太過聰明,他會認為你正在威脅他的地位……

一個善於交際的人,時常記得自己與上司的差別,即使非常受上司賞識,也盡量與上司保持距離,相處和諧但不親近。在與領導相處中你切記以下幾點:

(1)盡量減少與領導單獨相處的時間,比如逛街、吃飯等。

(2)少與上司開玩笑。

(3)躲開上司的私生活與隱私。

(4)工作期間,與上司溝通的時間盡量縮短。

(5)不要讓別人認為你與異性上司存在某種不可告人的關係。

(6)對上司的想法和行蹤不要太過於關心。

(7)不要和上司有較為親昵的舉動。

2.怎樣才能入上司的“法眼”

與上司走得太近,固然壞處多多,但是如果因為這個原因而杜絕與領導相處,總是將領導當成“菩薩”供起來,這樣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也非常不利。所以,與領導保持距離沒錯,但是距離過遠,就會入不了上司的“法眼”,如果有升職或者加薪的機會,他自然也不會想到你。在與上司保持距離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得到領導的賞識。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引起上司的注意呢?

(1)提高“出鏡率”

提高“出鏡率”的秘訣就是:讓上司知道我們在幹什麼。

雖然上司時常與下屬接觸,但他們很少有時間問下屬“你做什麼工作”,大多數上司其實並不知道下屬在做什麼。因此,讓上司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非常重要。

我們要經常出現在領導麵前,向他彙報自己的工作進度以及關於工作上的想法,多多征求領導的意見。隻有這樣,領導才會時常想起你。

(2)對工作負責

對工作負責任的表現首先就是不遲到、不早退,其次就是善於學習,再就是任勞任怨,最後還要與同事搞好關係。

(3)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首先,穿著要得體,盡量與上司的穿衣風格保持一致,但不能一模一樣;其次是精神狀態好,沒有一個上司喜歡無精打采的下屬,他們喜歡鬥誌昂揚、樂觀向上的人;再次就是在辦公室不要坐沒坐相、站沒站相,還要多一些微笑;最後,一定要讓自己的辦公桌保持整潔。

(4)做好本職工作

俗話說:“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不要一味地巴結上司而懈怠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得到上司的賞識,重中之重就是要把工作做好,用業績說話,這樣才有說服力,才會有地位有高薪。

(5)該出手時再出手

很多人剛到一個新單位,就急於得到上司的認可,在不了解新工作、新環境的情況下,就開始提意見、說想法,結果總是文不對題、驢唇不對馬嘴,不但得不到上司的誇獎,反而給他一種愛挑毛病的壞印象。有個部門領導這樣評價他手下的一個員工:“初出茅廬什麼都不懂,還誇誇其談,顯得自己多有能力、多有水平,但是他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實施起來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簡單,站著說話不腰疼,讀了幾天書就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6)適當表現自己

很多員工不善於表現自己,遇事不愛出頭,尤其是在比較大的公司中,很多員工很難被上司發現。此時,我們要善於包裝、表達自己,但是一定要言之有物,所表達的要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

(7)善於利用聚會場合

馮建安所在的銷售部門有幾十號人,他雖然業績平平,但有著很強的領導能力,上司卻對他沒有任何印象。

一次年底,單位舉辦年會,馮建安瞅準了機會,見上司的鄰座去別的地方敬酒,他就裝作若無其事地湊了過去,與喜歡喝酒的上司頻頻舉杯,從此,上司就格外關注起他來。

善於利用聚會場合,適當出現在上司眼中,也是接近領導的好方法。

第二十四堂自我約束,藏匿鋒芒

交際窘事

秦奮和趙昂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兩個人進入同一家報社、同一個部門做記者。秦奮活潑開朗、外向健談,在報社為新員工舉辦的歡迎會上,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做了詳盡的闡述,一再表示自己對事業的追求與忠誠,博得了在場領導和一些老員工的一致好評。

趙昂性格比較內向、做人低調,話也不多,輪到他講話的時候,他隻是簡單介紹了自己的經曆,更多的是將重點放在在以後的工作中向領導和前輩們多多學習。

秦奮之所以如此自信地表達自己,很大原因在於,從高中到大學他一直是校報的主編,對新聞有著天生的敏銳感覺,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此後的工作中,秦奮的好強天性暴露無遺。記者經常接到一些突發性的消息,在交通事故、重大火災等突發事件中,秦奮不等主編下達任務,就私自趕往現場,取得第一手資料,並在最快的時間把新聞稿交到主編手中。

一次,公安機關在全城內進行了一次秘密的掃黃打非行動,秦奮就利用有親戚在公安局就職的便利,對此事件進行了全程報道,使得自己的報社成了最早報道此新聞的媒體。不到一年的時間,秦奮就成了報社的骨幹記者。然而,他卻無意中發現,主編似乎更喜歡趙昂,盡管有幾次主編在會議上讚揚了自己,但也對自己未經請示就私自趕往現場的行為進行了較為含蓄的批評。

相對於秦奮來說,趙昂總是虛心向主編請教,事事服從安排,盡管他由於行動遲緩錯過了好幾次采訪的最佳時機,卻總是得到主編更多的褒獎。

在報社一年一度的優秀員工評選中,秦奮的部門分到一個名額。如果按工作能力、業績和敬業程度來說,非秦奮莫屬。

然而,當部門舉行投票選舉時,一向不顯山露水的趙昂的票數比秦奮多出了整整一倍。

秦奮為此感到非常鬱悶:頂頭上司為什麼就是看不上我?

下屬身上什麼特性最能刺傷上司?鋒芒畢露首當其衝!

仔細觀察周圍的同事,你會發現,他們大都深藏不露,個個都像是庸才,但他們的才能或許超過你很多倍;他們好像不善言談,但是遇事就會一下變成“演說家”;他們仿佛胸無大誌,但無意中你會發現他們胸懷天下……盡管很多人才高八鬥、學富五車,他們不顯山露水,原因何在?

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因為他們懂得鋒芒畢露必招禍端,尤其是在上司麵前,如果不能自我約束、隨心所欲,甚至不把上司放在眼裏,認為自己的才能高過上司,那麼,就會給自己招致更多的麻煩。秦奮之所以得不到主編的重視,就是因為他在上司那裏鋒芒畢露。很多剛從學校出來的人眼高手低、狂妄自大,步入職場後,在語言表達和行為舉止上鋒芒太露,這樣不但無法與同事順利相處,也無法得到上司的青睞。

楊帆自認為有三大寶:筆頭寫得過人、舌頭說得過人、拳頭打得過人。上學時,楊帆就有些自命不凡,以為每個同學,甚至是老師都不及自己。大學畢業後,他更是鋒芒畢露,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尤其總是得罪上司。

工作幾年之後,聰明的楊帆終於覺悟,並且“洗心革麵”,由於鋒芒太露刺傷人後,楊帆開始“負荊請罪”,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諒解。但是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一時難改,為此他也遇到了不少挫折。

俗語說“久病亦如醫”,在楊帆得到了太多的教訓之後,他才知道自己的“三大寶”變成了“三大害”,鋒芒畢露太不利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了,為了避免“無心之過”,他隻好學著三緘其口,就算要說話,也先再三掂量,做事更是“三思而後行”。

也許你會說:“如果總是這樣,那麼我們如何展現自己的才華呢?一直這樣下去不是被埋沒了嗎?”

其實,工作中有很多可以表現自己的機會,隻要你好好把握,圓滿完成工作,做出突出的業績,上司自然會賞識你。易經有言:“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如果無“器”則罷,如果有“器”,要在適當的時候運用。

鋒芒對於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就像是額頭上長出的角,很容易觸傷別人,假如你不想方設法磨平,別人就會將其折斷,其傷害對你而言是難以想象的。

1.低調內斂,不搶風頭

那些鋒芒畢露的人,總是喜歡高調做人、高調做事,還喜歡跟上司搶風頭,殊不知,這是與上司相處中的大忌。

一次,韓信與劉邦一起出門打仗,在閑聊之際,韓信對劉邦說:“韓信帶兵,多多益善;陛下帶兵,不過十萬。”

劉邦聽後有些不悅,韓信很聰明地補了一句:“陛下不善將兵,而善將將。”意思就是,韓信擅長帶兵,而劉邦善於帶將。

盡管韓信露出鋒芒後又巧妙地收了起來,但說出的話潑出去的水,雖然劉邦表麵上沒對他怎樣,內心卻有些忌妒他的才能。這也許正是劉邦誅殺韓信的導火索。

吳航是職場新人,由於他工作努力,業績突出,部門經理屢次在會議和各種聚會上對他大加稱讚,這讓吳航漸漸地有些飄飄然。有一個月,他的銷售額達到了全公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