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口吐蓮花——好口才編織好人脈(1 / 3)

《文心雕龍》reference_book_ids\":[688341486981139969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第十一堂巧說話方能成大事

交際窘事

臨近新年的一天,王先生在家設宴招待他的四位好友。時至中午,還有一位友人遲遲未到,王先生不禁自言自語地說:“該來的怎麼還不來。”

聽到王先生這麼說,其中一位好友不高興地想:“這話啥意思?是不是說我不該來?”於是憤憤起身告辭。

王先生也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於是說:“唉,不該走的走了。”

另一位好友聽後也很不高興地想:“這不就是說我該走了嘛!”於是,也起身離去。

王先生見自己言語不慎,非常不好意思,也十分懊惱,於是拍著桌子辯解說:“我說的不是他們,他們誤會我了。”

聽到這話,剩下的一位好友氣憤地說:“你說的不是他們,那就是我嘍!”說完,也離開了。

卡耐基說:“良好的口才,可以讓人傾心於你,交結更多的朋友,替你開辟人生之路,讓你獲得幸福美滿。”

一個人想要結交更多的朋友,拓展自己的人脈,想從平庸中脫穎而出,成就一番大事,就要會說話、巧說話。

說話人人都會,但是說出來的話結果卻大相徑庭。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我們必須承認,口才在現代交際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現代人才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

有一位教徒到教堂禱告,不一會兒,他犯了煙癮,於是請求神父說:“神父,我可以在祈禱時抽煙嗎?”

神父聽到這話,不但拒絕了他的請求,還將他嗬斥了一頓。他隻好怏怏不快地繼續祈禱。

此時,另一位教徒也犯了煙癮,他也去請求神父說:“神父,我可以在吸煙時祈禱嗎?”

神父聽後,不但沒有嗬斥他,反而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他悠然自得地吸起了煙。

同樣一件事,表達的都是同一種意思,但是由於說話的方式不同,造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神父之所以答應第二個教徒的請求,就是因為他說的話讓神父感到高興,神父覺得他是一位很虔誠的教徒。

很多人都懂得人脈的重要性,人脈對於一個人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想要建立廣泛而牢固的人脈關係需要交流和思想的互動,從而建立起比較穩固的感情基礎。這就需要一個人有良好的表達能力,準確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並且能夠讓對方高高興興地接受。

口才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口才是萬萬不行的。那些口才好的人,總是善於用最準確的語言、最動聽的措辭來打動對方,從而將事情辦得圓滿。而口才較差的人,不懂得說話的藝術,總是讓自己陷入困頓的境地。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

一個不會說話的人是很難獲得成功的。

1.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曾這樣高度評價口才的價值:“一言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春秋時期,毛遂自薦出使楚國,從而迫使楚王歃血為盟;戰國時期,蘇秦遊說各國諸侯,使得六國合縱抗秦;三國時期,諸葛亮出使東吳,舌戰群儒,使得孫權聯劉抗曹,取得赤壁大捷。

古往今來,很多名人都有精彩的口才遺世,並留下了讓人敬佩不已的故事,世代傳頌。

好口才展示了一個人的才華與智慧,體現了一個人的氣質與風度,使得聽者如沐春風;好口才能幫助一個人戰勝對敵、說服對手,並且贏得別人的尊重;好口才能夠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達到心與心的交流。

在人際交往更加頻繁的現代社會中,口才的作用顯得更為重要,口才好的人口吐蓮花、巧舌如簧,能夠左右逢源,使人心悅誠服;笨嘴拙舌的人總是詞不達意,四處碰壁,無論在平常生活中還是職場中,都寸步難行。

趙冉所在的公司雖不大,但是有著很強的發展潛力。她一畢業就進入了這家公司,三年過去了,她的工作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也積累了不少工作經驗,但是三年以來,眼見著同事升職加薪,自己卻原地踏步。為此,趙冉非常納悶:自己到底哪裏做得不好?

趙冉性格外向,很喜歡和人打交道。一天,李姐穿了一條很流行的日係風格的碎花長裙,趙冉剛進入辦公室就看到了,她對李姐說:“李姐今天好漂亮啊,不過你的胸太大了,我都替你覺得喘不上氣,你的上半身就像包得緊緊的粽子。”結果,引得辦公室其他同事上下打量李姐,讓李姐覺得好不自在。

午飯間,同事們約好下班去KTV唱歌,可是小劉推脫有事不能去,趙冉又說:“我還不知道你嘛,怕老婆怕得要死,你是怕回家晚了罰跪搓衣板吧?”這話使得所有同事你一言我一語地開始議論小劉,把小劉弄得麵紅耳赤。

下午,部門領導萬經理對趙冉說:“你記得明天把我讓你做的方案交給我。”趙冉說:“瞧您對我不放心的,我還用您親自叮囑啊,我在這裏幹了三年了,什麼不知道啊。”這話讓萬經理聽後一萬個不高興。

類似這樣的事時常發生在趙冉身上,結果趙冉貌似玩笑的話總是招來很多的不快與白眼,但是趙冉自己渾然不覺、樂此不疲。

按理說,趙冉如此開朗、爽快的性格應該有很好的人緣,但是趙冉發現,很多同事在慢慢疏遠她,領導也不太重視她,她想過跳槽,但是畢竟在這裏幹了三年,多少有些舍不得。

其實,從趙冉的說話方式上我們不難推斷出,她在事業發展上不順利,原因就是她的人際關係太差,不懂得如何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而罪魁禍首就是她那張不知道如何將話說得好聽、到位的嘴。

口才不是決定成功的唯一因素,但是擁有良好的口才,可以贏得更多的機會。有位哲人說:“世間有一種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假如趙冉換一種說話方式,效果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她可以對李姐說:“您的裙子非常漂亮,讓您顯得更加年輕了,如果再稍微寬鬆一點,會更加完美。”她可以對小劉說:“沒有你在,多遺憾啊,不過新婚燕爾,還是回家多陪陪老婆吧。”對自己的領導說:“您放心,保證完成任務。”

如果趙冉能夠這樣說話,她得到的不會是“白眼”,而是“眉開眼笑”,隨之而來的還有好人緣和升遷的機會。

會說話的人總是讓人心情愉悅,而好心情也有利於交流,所以,如果想要達到某種目的,在與人交往中,要充分注意說話的方式,把話說得好聽一些,讓對方開心一些。

20世紀40年代,美國人就把“口才、金錢、原子彈”看作是在世界上生存和發展的三大法寶;60年代以後,又把“口才、金錢、電腦”看成是最有力的三大法寶。人們對於口才如此重視,足以看出口才的作用和價值。

2.如何練就好口才

中國有句古話“一言以興邦,一言以滅國”,這是我們的老祖先對於能言善辯的人給予的最高讚譽。

現如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重要,是否會說話,能否說對話,決定了人們的溝通是否順暢,甚至決定了一個人的成敗。

由此可見,無論古今中外,口才都是優秀人才的一種必備武器。一個人從求職到升遷,從戀愛到結婚,從推銷到談判……無不需要說話的技巧與能力。話說得好,小可以討人喜,大可以保身;說得不好,小可以樹敵,大可以慘敗。因此有人將會說話作為現代人的生存之本。

說話的好處顯而易見,人人都期望自己有能言善辯的好口才,但總是力不從心,自己掌管不了自己的嘴。很多人在與朋友、親人、愛人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滔滔不絕,說話機智幽默,但是當他們麵對陌生人或者談判的時候,立馬變得語無倫次、詞不達意。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怎樣說話才能廣交五湖四海之友,輕鬆自如地解決矛盾與糾紛,獲得陌生人的讚譽、同事的讚美、朋友的讚賞和老板的青睞呢?

當你意識到自己笨嘴拙舌,甚至先天口才不佳時,也無須懊惱,隻要積極地進行口才方麵的練習,假以時日,你也可以練就“金口玉言”,也可以編織一張人脈的大網。很多能言善辯、口若懸河的雄辯家和演講家,無一不是通過刻苦的訓練而獲得成功的。

美國前總統林肯為了練就好口才,每天徒步30英裏去一個法院聽律師辯護,看他們如何論辯、做手勢。他一邊傾聽一邊模仿,還總是對著樹木、成行的玉米鍛煉口才。

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小時候口吃,但他沒有被先天的不足打垮,為了改掉這個毛病,他時常朗誦文章。為了矯正發音,他每天對著鏡子糾正嘴和舌的部位,日複一日、堅持不懈地練習。

肖楚女是我國早期的革命家和演講家,他更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才練就了不凡的口才。他教書時,除了備課、上課之外,每天天不亮就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個僻靜的地方,把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演講。

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練就好口才,不僅要刻苦,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科學的方法更能讓你事半功倍。

(1)速讀法

顧名思義,速讀就是快速朗讀,目的是讓你的口齒伶俐、吐字清晰和語音準確。

你可以找一篇優美的散文或者氣勢磅礴的演講辭,首先將文章中的陌生字和拿不準的字查找清楚,然後再朗讀。開始讀的時候要慢,然後逐漸加快速度。

讀的過程中要發音準確,吐字清晰,發聲完整。假如你無法把每個字音都完整地說出來,當速度加快後,就不容易讓人聽清楚你在說什麼,就像周傑倫所唱的歌,雖然美妙動聽,但就是聽不清楚、聽不懂。

中央電視台著名的體育解說員宋世雄,他說話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快而不亂,人們能聽清楚他說的每個字。

(2)背誦法

背誦並不是要求你將文章完整地背下來,一是要背,二是要誦。這樣既培養了記憶力,又培養了你的口頭表達能力。

背誦不在“快”,而在“準”,也就是不但背誦的內容要準確,吐字和發音也要準確無誤。

(3)練聲法

我們都喜歡聽一些悅耳動聽的聲音,曼妙的音樂,不喜歡那些幹癟而沙啞的聲音,所以好嗓音對於口才來說也很重要。首先要練氣,練好呼氣與吸氣,再就是練聲。

(4)複述法

即將別人的話複述一遍。你可以讀一篇文章,然後不看它,將裏麵的內容,按自己所想、所記的複述下來,之後對比原文,看你複述正確了多少,按照此方法,不斷重複。假如能麵對眾人複述,那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複述的同時還鍛煉你的膽量。

(5)模仿法

小時候,我們很喜歡模仿大人說話、做事,模仿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現在,我們可以向口才比較好的人模仿,長期的模仿也可以讓你的口語表達能力不斷提高。

我們可以找一些專人模仿,比如電台、電視台的主持人、播音員,演員等。還可以進行專題模仿,比如模仿別人講一段幽默、輕鬆的故事。

(6)描述法

就是將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事情和所看到的景象描述出來。比如在上班的公交車上,有兩個人發生了口角,到單位後,你可以描述給同事聽;看過一部很好的電影,你可以在聚會時描述給朋友聽;旅遊時對某個景點印象深刻,回家後描述給父母聽……

(7)角色扮演法

也就是借用電影、電視劇中的台詞,對劇中某個角色進行扮演,和自己的家人、朋友在閑暇時適當演練。

當然,除了以上方法,我們還要多多動腦筋思考,在說話時,想方設法將話說得得體、到位、好聽,讓別人樂於聽,願意接受。

第十二堂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交際窘事

從前有個李秀才,非常喜歡賣弄文采,說話經常咬文嚼字,鬧出不少笑話。

一個夏天的晚上,李秀才在苦讀詩書的時候被蠍子咬得看不下書,於是拿腔捏調地對妻子說:“賢妻,迅燃銀燈,爾夫為毒蟲所襲!”李秀才的妻子大字不識一個,聽到這話更是不明白什麼意思,於是就沒搭理他。秀才被咬得實在難受,生氣地大喊道:“老婆子,我被蠍子咬了,你趕緊把燈點上。”妻子聽後,這才去拿燈。

還有一次,家裏沒柴火,妻子讓李秀才到大街上去買點柴。他出門後,遠遠看到有一個賣柴的人,於是大叫:“荷薪者過來!”賣柴人很莫名其妙,但是聽懂了“過來”,於是走了過來。

劉秀才問:“其價幾何?”賣柴人又是一怔,但是幸虧聽懂了“價”,於是告之價格。秀才又問:“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人聽了這句文縐縐的話,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挑起擔子就走了。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這是人們在長期交際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我們在講話時,一定要弄清楚對方是什麼人,在什麼樣的場合下,然後再說話,否則不僅會錯誤百出,還會得罪不少人,讓雙方都顏麵盡失。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場合,說話就要“恰到好處”。

曹操不僅疑心重,還嫉妒胸懷大略的人。

一天,他與劉備煮酒論英雄。席間,曹操用手指了指劉備和自己說:“以後的天下屬於你我二人。”

劉備聽罷大吃一驚,手一哆嗦,筷子掉在了地上。

當時正下著大雨,在筷子從劉備手中脫落的一刻,正好打了一個驚天雷。於是,劉備從容地撿起筷子說:“這雷真大,嚇死我了!”

曹操大笑說:“像你這樣的英雄還怕雷?”

劉備說:“即使是聖人也怕迅雷啊,何況是我這個無名小卒呢?”

就這樣,劉備一句話,把因為聽到曹操的話而受到震驚掉筷子的事巧妙地掩蓋了。

曹操原本就把劉備當做心腹大患,總是想找機會除掉他,所以想趁機試探劉備。劉備十分了解曹操,也知道這頓酒的利害之處,於是他韜光養晦,用天氣變化轉移了曹操的注意力。讓曹操誤認為他“如此膽小,如何成大事”,從而避免了殺身之禍,最終成就了一番偉業。

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脾氣秉性,不同的場合需要用不同的說話方式,隻有這樣,我們才能說話得體,說出的話讓人高興,符合場合的要求和氣氛,從而增加自己的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1.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古人說:“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也就是說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有些人並不主張如此,有人認為一是一,二是二,心中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但是在現實中,這根本行不通,就像那位李秀才一樣,對著不識字的妻子和沒讀過多少書的賣柴人咬文嚼字,勢必會鬧出笑話。

從現在起,你隻要了解一下你周圍的人,你就能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的心理特點、性格、脾氣等各不相同。也正是因為如此,決定了他們說話的方式不盡相同。因此,我們不能用統一的說話方式與他們交流。

遇到一般的人時,說話要樸素;遇到知識淵博的人,說話應高雅。語言要對上能服老者,對下也能悅孩童。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聰明伶俐的處世“哲學”。

有個人逗猩猩玩,他向猩猩敬禮,猩猩也向他敬禮,他向猩猩招手,猩猩也朝他招手。接著,他又向猩猩扒眼皮,猩猩卻沒有模仿,而是給了他一巴掌。

他非常不解,於是向飼養員詢問原因,飼養員說:“猩猩認為扒眼皮是‘傻瓜’的意思。”

畢竟是被打了一巴掌,他就想報複,在讓猩猩又模仿了幾個動作之後,他突然拿起棍子敲自己的腦袋。

然而,猩猩沒有這麼做,而是朝他扒眼皮。

不同類者很難有共同語言。在交往中,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有時候是適應環境的妙“招”,生存的絕“招”,活下去的好“招”。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與人交往的秘訣之一,是了解別人,同樣也得到別人認可的一種說話藝術與技巧,是一個人社交能力、學識修養、處世態度的具體體現。

熊建軍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名冠有“無冕之王”之稱的記者,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重點大學新聞係。畢業後,能說會道的熊建軍被國內一家知名報社聘為記者。熊建軍算是非常幸運的人,夢想對於他來說近在咫尺。

在報社工作了幾天後,主任見他工作能力強,且口才很好,於是交給他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采訪一位剛從國外拿過大獎回來的女企業家。

第二天,熊建軍帶著無比愉快與興奮的心情上路了,但是采訪卻進行得非常不順利,最後女企業家委婉地拒絕了他的采訪。這其中的緣由是什麼呢?

起初,女企業家熱情地將熊建軍迎入自己的辦公室,兩個人坐定後,采訪開始了。

“您看上去很累,臉色蠟黃,還有黑眼圈,一定是沒有休息好吧?”熊建軍以很體貼的口氣問道。

“是的,由於剛從國外回來,時差還沒有倒回來。”女企業家笑笑說。

“那要注意休息了,您快五十歲了吧?這個年齡的女人可要注意保養。”熊建軍又接茬說。

女企業家聽到他的話,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了,不高興地說:“我今年隻有四十歲。”

熊建軍尷尬異常,機靈的他趕緊換了一個話題:“對不起,您之前讀的是哪所大學?”

“我沒讀過大學,初中畢業就開始出來闖蕩了。”女企業家盡量壓製內心的不快,回答道。

熊建軍再次碰了釘子,場麵很尷尬。他繼續問道:“像您這麼成功的女性,怎麼權衡事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的呢?”

“我這一生都在為事業拚搏,直到現在還沒有結婚。”女企業家的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

兩個人沒說幾句話,女企業家就推托說有個重要的客人要接待,將熊建軍請出了門外。

熊建軍的第一次采訪任務以失敗告終,回報社後,還被主任訓了一頓。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是一種修養,有些人語言能力很強,但是就是不會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熊建軍的失敗就在於此。

可以設身處地地想一下,我們與一個九十歲的眼瞎耳聾的老太太講網路、講流行服飾,將會發生什麼事呢?她一定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還認為你是個“外星人”。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前提是先了解這個人,尤其是第一次與人見麵,更要做足“功課”。熊建軍之所以在采訪中屢屢踩上“地雷”,就是因為在采訪之前,他沒有對采訪對象作一個充分的了解,才說了別人不想聽的話,問了令人不快的問題。

因此,在交談前,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對方,把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類研究,並將這些作為交談的基礎。

我們一定要充分了解談話的對象,從他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心情處境、文化水平、個人背景等入手,使得自己的話讓對方愛聽,能接受。

陳穎是某公司的推銷員,公司有個很大的客戶姓嚴,但是這個人工作繁忙且很難接近。但是陳穎還是決定“會會他”,在去之前,有同事提醒她說:“這可是個難啃的骨頭,如果你占用了他五分鍾以上的時間,你就等死吧。”

這天晚上,陳穎查找了一些關於嚴總的背景資料。第二天,她就來到了嚴總的辦公室。當時嚴總正在忙著手頭上的一個文件,並未在意她的到來。陳穎也沒打擾他,而是靜靜地站在門口等待,順便觀察他的辦公室。

十分鍾後,嚴總抬起頭看到了陳穎,問道:“您有什麼事嗎?”

陳穎作了最簡單的自我介紹後,並沒有著急談生意,而是說:“嚴總,剛才我看了一下您的辦公室,這是我所有的客戶中裝修得最為精致的辦公室。”

嚴總聽後高興地說:“是嗎?我差點忘記了,這是我親自裝修的。”

陳穎接著說:“您坐的那把椅子是紫檀木的吧?雕工太好了!”

嚴總拍了拍椅子說:“是啊,這你也懂啊?”

接著,陳穎和嚴總兩個人談了很多裝修上的事,直到陳穎離開,兩個人談了將近兩個小時,也沒有談及生意上的事。

但是兩天後,陳穎就接到了嚴總的電話,她拿到了工作以來最大的一筆訂單。

假如陳穎一進門就談生意,十之八九會被趕出來,但是她巧妙地了解到了她的談判對象,並且讚揚了對方的成就,談及了對方感興趣的事情。這讓對方的自尊心得到了最大的滿足,把她當成朋友,當然放心把生意交給她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