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後,西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緊急命人點起烽火,但一個諸侯都沒有趕來,因為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商鞅“立木為信”,一諾千金;周幽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不同的舉動,造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
1.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
誠,即誠實,忠誠老實,忠於事物原本的麵貌,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不撒謊、不作假,不因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騙人。
“以誠感人者,人亦誠而應”,也就是說,你真誠地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對你還以真誠。
記者在采訪一位成功人士時問道:“您認為能力與人際關係哪個比較重要?”
他沉思了一會兒說:“沒有能力,人際關係是搭建不起來的。但是在人際關係中,有一條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誠實,它是人際關係的基礎。”
可見,樹立一個讓人信任的形象,是人脈競爭力產生良性循環的關鍵,如果一個人講的話付諸行動時打了折,那麼他的人脈網絡就會因為不誠信而越來越小,他也會失去更多的機會。
現在很多企業都將誠實作為招聘人才的一大標準。付軒當年應聘的這家廣告公司也是如此。
當時,付軒和高中同學董靜一起到這家公司應聘業務員,她們從幾百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準備接受最後的考核。
付軒和董靜的表現不相上下,都非常優秀。付軒家境很好,雖然大專畢業,但是能力很強。而董靜家境貧寒,父親去世得早,她還要照顧病重的母親,為此高中畢業後就出去打工了。
付軒看著昔日的好友非常心酸,善良的她有意隱藏自己的一些長處,希望將這個機會讓給董靜。
敏銳的麵試官從她們的舉動上似乎看出了什麼,於是問她們:“你們認識嗎?”
付軒正要回答,董靜卻搶先一步說:“不認識,就是剛在大門口聊了幾句。”
麵試官疑惑了地看了看她們,然後讓她們回去等通知。
路上,付軒問:“你為什麼說不認識我?”
董靜說:“因為我的學曆證書是假的,假如我說認識,那就露餡了。”
兩天後,付軒接到了公司通知她去上班的電話,而董靜沒有被聘用。
付軒準時上班了。一次,她無意中和麵試官聊天,問他當時為什麼沒有選董靜,他說:“董靜其實比你更優秀,學曆更高,但是她不誠實,你們麵試那天早晨,我在公司門口看到你們手拉手、有說有笑的,顯然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她卻說不認識。我們公司最注重的員工的品質就是誠實,可惜,她沒有做到。”
誠實是做人之本,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品格,一個秉承誠實美德的人能夠給他人信賴感,讓人樂於接近和接納,在贏得別人信賴的同時,也給自己帶來最大的收益。
人緣好的人大都是誠實的,他們不僅真誠地對待他人,也希望別人誠實地對待自己。因為他們懂得,誠實能夠讓他們在順境時有人助,在逆境時有人扶。
誠實的人終會得到人生的獎賞,而不誠實的人總是遭遇失敗。別人對你的信任,首先來自於你對別人的誠實。
一位客人走進一家汽車修理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司機。他對店主說:“請你在我的賬單上多寫一些零部件的費用,我拿回公司報銷,事後會分給你一些好處。”
店主看了他一眼說:“對不起,我不能這麼做。”
客人一再糾纏說:“這可是筆大買賣,我以後會常來的,而且還會介紹我的同事過來,你一定會大賺一筆。”
店主依然搖搖頭說:“不好意思,我不能這麼做,請您去別的修理店吧。”
客人有些氣急敗壞地大嚷道:“你缺心眼兒啊!其他店都巴不得有這樣的生意,你腦袋進水了吧?”
店主聽了這話也火了,他一把將客人推出門外說:“我不幹這種不道德的事,你說什麼都沒用,請你以後不要再來了!”
沒想到,那位客人咧著嘴笑了起來,他滿懷敬意地握著店主的手說:“我其實不是司機,而是這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信得過的修理店,今天我找到了。”
麵對誘惑,經得起考驗,依然堅守那份誠實,店主的行為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這樣的人,誰不願深交?誰不想放心把事交給他做?
2.不要透支你的“信用”
信,即講信用,守信譽,信守承諾,忠於自己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答應了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
信用好比我們在人生銀行的存款,我們必須先存入資金,才能有資格和條件使用它,如果我們隻想使用和受惠,不想存入,遲早會透支。
愛耶伯勞說:“信用仿佛一條細線。一時斷了,想要再接起來,難上加難。”所以,我們在使用信用這筆“存款”的時候,千萬不要透支,當我們的信用為負數時,就會變成一個無人理睬的“窮光蛋”。
李斌和方碩是高中同學,也是無話不談的鐵哥們。兩人大學畢業後,李斌就職於一家大型國企,而方碩自己開了公司,當上了老板。
端著“鐵飯碗”的李斌工作順風順水,還交了一個情投意合的女朋友。兩年後,感情一向很穩定的他們準備買房結婚。兩個人轉了很多天才看上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接下來就是籌錢了。
經過雙方家庭的“資助”,首付算是湊齊了。就在此時,方碩的公司接了一筆大買賣,但是由於資金周轉不靈而擱淺。
於是,方碩東借西湊,最後找到了李斌。李斌左右為難,一邊是哥們遇到了困難,理應出手相助,一邊是眼見著要交首付,手裏握著的可是兩家人的血汗錢,鬧不好還影響兩個人的感情。
得知李斌的難處和交首付的日期後,方碩拍著胸脯打保票說:“不是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嘛,你放心,一個月後,等這筆買賣做完了,我就能還給你,並且還能付給你一部分利息,保證不耽誤事。”
見方碩如此胸有成竹,李斌就背著兩家人和女朋友把錢借給了他。
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眼見著交首付的日子一天天臨近,方碩卻遲遲不提還錢的事。
無奈的李斌隻好登門拜訪,不料方碩很不高興地說:“還哥們兒呢,就這麼幾十萬,你跟催命似的,過兩天我一定還你!”
但是十天過去了,第二天就要交首付,方碩卻一點動靜也沒有,而且此事也被李斌的女朋友知道了,兩個人為此大吵了一架。李斌還通過其他朋友得知,方碩不是沒有錢,而是將錢投入了另一筆生意當中。
憤怒的李斌直接找到了方碩的公司,兩個人不歡而散,方碩還上錢後,李斌再也沒有和他聯係過。
或許你認為,大家都是朋友、親人,一次沒有信守承諾沒什麼,但是天長日久後,你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一次信約,切忌因大失小。人與人之間假如不能彼此信任,就無法建立互助的關係。一個人如果總是失信,就會落得像那位喊“狼來了”的放羊孩子一樣的下場,到你真正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沒有一個人相信你,更沒有人願意幫助你。
東漢末年,範式和張召力一起在洛陽讀書,由於情投意合,兩個人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離開洛陽時,張召力戀戀不舍地對範式說:“今日一別,不知何時再能見範兄一麵?”說著,竟然還流下了眼淚。
範式見張召力如此傷心,不知道如何安慰,於是說:“張兄不必傷感,兩年之後的秋天,我一定登門拜訪令堂,並且跟你會合。”
春去秋來,兩年很快就過去了,張召力看著滿地落葉不免又思念起範式,天天期盼著範式的到來。他對母親說:“秋天了,範兄就要來看我們了,我們準備一下吧。”
母親卻憂心忡忡地說:“他家離我們這裏有一千多裏地,也許他當時隻是為了安慰你隨口說說罷了,不要當真,人家不會說來就一定來的。”
但是張召力堅定地說:“範式一定會來的,他為人誠懇,非常講信用。”
盡管母親不相信,但是怕兒子難過,依然說:“好的,他能來,我去準備一下。”
約定的日子到了,範式果然出現在了張召力麵前。舊友重逢,兩人自然相見甚歡。張召力的母親更是激動地落下了眼淚,她不禁感歎說:“我兒能交接到這樣一個講信用的朋友,是他一生的福分啊!”
講信用是贏得別人信任的基礎,在與人交往中,隻有說到做到,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信義度。
信守承諾是一種美德,它能夠讓別人對你信任有加。因此,要使自己的人脈網不斷拓展,就要說到做到。一個不講信用的人,永遠不能獲得真正的友誼,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一個出爾反爾的人相處。
第十堂虛心人萬事可成,自滿人十是九空
交際窘事
有一位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了那裏學曆最高的人。所以,他總是感到自己見識高,與同事沒有話題可談,對待同事更是趾高氣昂、指手畫腳。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一個同事願意和他交往,他的人際關係很差。
一天,他到單位後麵的一個池塘釣魚,恰好正副所長和幾個科室的同事也在場。同事們紛紛和所長打招呼,但是博士不以為然地想:“兩個所長都是本科生,也不知道怎麼被提拔的?有什麼好拍馬屁的?”想到這裏,他隻是朝領導點了點頭。
一個小時過去了,正所長放下魚竿伸伸懶腰,突然站起來,“蹭蹭蹭”地從水麵上飛一樣地跑到對麵的廁所去了。
博士看傻了眼:“不會吧?所長還會輕功?怎麼可能?”
不一會兒,正所長又飛速地從水上走了過來,若無其事地依然坐在那裏悠然自得地釣魚。博士很想問問所長這是怎麼回事,但是轉念一想:“我可是博士,向他請教多丟人現眼!”
於是滿臉狐疑地忍了下來。
又過了一個小時,副所長也站了起來,像正所長一樣“飛過”水麵上廁所,然後又“飛”了回來。
博士這次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天啊,所裏的人都是武功蓋世嗎?到底是怎麼回事?”
博士按捺不住好奇心,正要站起來問問原因,可是又一想:“絕對不能問,我可是博士。”
時間又過去了一個小時,博士也內急,但是如果繞路到對麵的廁所需要二十分鍾的時間,回單位上廁所更遠,怎麼辦?
博士依然不想問兩位所長。實在憋不住時,他想:“兩個本科生都能從水麵上過去,這能難住我博士生嗎?”
想罷,他縱身一跳,隻聽“撲通”一聲,博士一頭栽進了水裏,成了一隻“落湯雞”。
兩位所長手忙腳亂地將他拉上來,開玩笑似的說:“博士還有輕生的時候呀?”
博士漲紅了臉說:“不是,我想上廁所。為什麼你們能從水麵上過去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說:“因為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這兩天下大雨,樁子被淹在了水下麵,我們知道樁子的位置,所以能夠踩著樁子過去。你第一次來這裏不了解情況,但是你為什麼不問問我們呢?”
有諺語說:“虛心人萬事可成,自滿人十是九空。”越是謙虛的人越能夠成大事,而那些驕傲自滿的人,往往什麼事都幹不成。
現實生活中,驕傲自大的人往往不受歡迎,這種人在與他人合作的過程中更是不被認可。驕傲的人往往會將自己的優點放大,將別人的缺點放大。隻有謙虛下來,才能看到自己的短處,找出別人的強項。因為別人在你不知道的領域很可能是一位專家,因此你必須保持足夠的謙虛。
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年輕時非常驕傲,言行舉止總是咄咄逼人、不可一世,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裏。但是,此後的兩件事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改過,成了偉大的政治家、科學家,留下無數豐功偉績。
第一件事是:
一次,富蘭克林到一位前輩家做客,當他準備從小門進入時,因為門框太低,他被狠狠地撞了一下。
前輩說:“疼嗎?但是這將是你這次拜訪的最大收獲。如果你想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想平安無事地活在世上,你必須學會低頭,切記!”
第二件事是:
因為富蘭克林過於自傲,他的一位好朋友很誠懇地和他進行了一次交談,對他說:“你從不肯尊重他人,事事自以為是,別人受了幾次難堪後,誰還願聽你誇耀的言論?你的朋友將一個個遠離你,你再也不能從別人那裏獲得學識與經驗,而你現在所知道的事情,老實說,還是太有限了。”
通過以上兩件事,富蘭克林深受啟發,並且決心改過。從此之後他把“謙虛”列入一生的生活方針之中,他處處注意,盡量讓自己的言語和行為謙虛和藹,以防損害了別人的尊嚴和麵子。
沒多久,富蘭克林就從一個被人敵視、沒有人願意與之交往的人,變成了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成功人士。
一個從來不重視別人的想法和意見、一意孤行的人,即使他才華橫溢,也不會受人歡迎。而富蘭克林就是因為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將謙虛作為座右銘,才擁有了好人緣,成為美國一位偉大的領袖。
1.謙虛日久人人愛,驕傲日久成孤人
“謙虛日久人人愛,驕傲日久成孤人”,意思是說一個時時保持謙虛之心的人時間長了大家都喜歡他;而一個驕傲自大的人時間長了大家都討厭他,最終成為孤家寡人。
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會虛懷若穀、謙虛謹慎,不學無術、一知半解的人往往驕傲自大、自以為是、好為人師。
謙虛是一種美德,是獲得好人緣的必要前提,是尊重別人的一種方式,是對自己一種更加客觀的認識。
有一位學者滿腹經綸,為了進一步了解禪學的奧妙,他不遠萬裏到一座寺廟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
禪師接見了他,兩人促膝而坐,禪師還備了茶水招待他,然後開始給他講解佛學的精義。
這位學者聽了不一會兒,就覺得禪師講的並非什麼高深的理論,於是暗自想:“這是什麼禪師,不過是浪得虛名而已,凡夫俗子罷了,枉我不遠萬裏慕名而來。”
學者越想越坐不住,越聽越煩躁,不但在禪師講述的時候插話,甚至還輕蔑地說:“這個我早就知道了。”
禪師沒有指責他的出言不遜,而是拿起茶壺為他倒茶。倒著倒著,眼見茶杯滿了,但是禪師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茶水慢慢溢了出來。
學者見狀,連忙提醒道:“別倒了,已經滿了,裝不下了。”
禪師這才停下,不慌不忙地說:“如果你不把原來的茶水倒掉,怎麼能品嚐到我現在給你倒的新茶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沒有驕傲的理由,相對於這個世界而言,人是渺小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一定要用一顆謙卑的心來對待他人和看待人生。
古語說:“謙受益,滿招損。”在人際交往中,謙虛的人總是處處受歡迎,總能贏得更多成功的機會,而那些大肆張揚、傲慢無禮的人通常是遭人反感、厭惡,最終在交往中使自己到處碰壁,處處受阻。謙虛不僅是人們應該具備的美德,從某種意義上說,謙虛也是獲勝的力量。當你以謙遜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就能減少一些衝突,觀點也容易被他人接受。
特裏是一位銷售人員,他剛入行時的工作是賣窗戶。當時他剛從學校畢業,一點工作經驗也沒有,就連向自己的奶奶推銷假牙都不會。而他的同事個個都經驗豐富、巧舌如簧,甚至能說動愛斯基摩人買他們的雪。
他上班的第一天,領導就交給他一項很重要的任務,讓他到富人區推銷雙層玻璃窗。
特裏緊張壞了,當他敲開客戶的門時,心砰砰亂跳,雙手不停地抖動。一位女士開了門,特裏吞吞吐吐地作了自我介紹,對方竟然讓他進去了。
特裏和那位女士談了將近三個小時,喝了將近十杯水,那位女士終於買下了價值一萬多美元的玻璃窗。
而在這之前,這位女士已經打發走了特裏的十位同事,而且他們給出的價格比特裏的還要低。
那麼,這位女士為什麼要買特裏的東西呢?她說:“我喜歡這個小夥子,因為他很謙虛,我很信任他。”
特裏靠的不是口若懸河的口才,而是用人格魅力征服了客戶,他給客戶留下了謙虛的良好印象。這正是他成功的原因。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才華橫溢、智慧超人,每當有人誇讚他的時候,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
牛頓被人稱為“力學之父”,他的科學貢獻令世界人驚歎,但是他同樣非常謙遜。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說:“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緣故。”他還對人說:“我隻像一個海濱玩耍的小孩子,有時很高興地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兒,真理的大海還是沒有發現。”
貝多芬作為偉大的音樂家,也自嘲:“我隻學會了幾個音符而已。”
科學巨匠愛因斯坦也謙遜地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這些偉大的人之所以取得偉大的成就,和他們的謙虛精神是分不開的。謙虛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謙虛的人能讓人看到自己的誠摯。
2.“謙遜”要把握好“度”
謙虛可以讓人把自己放在學習的位置上,並且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更好地提高自己。但是,謙虛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客套與虛偽,不是遇到困難時的推諉與退縮,更不是韜光養晦、深藏不露。
適當的心理距離是成功交際的必要條件,謙虛可以拉近彼此間的距離,但是也會“過猶不及”。一個過於謙虛的人反而會讓人感到他是在故意隱藏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法國作家拉伯雷說:“外表態度上的禮節,隻要稍具有知識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現出內在的道德品行,則必須具備更多的氣質。”從言辭到行動總是畢恭畢敬的人,很難贏得別人的尊重,也會葬送自己的發展機會。
馬克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就被父母灌輸謙虛謹慎的做人態度,但這也讓他在某些事上表現得不夠積極。
在上大學一年級時,因為學習成績出色,他被老師推薦為學生會主席的候選人,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
馬克很高興,信心十足。選舉前,校方找到馬克談話,問他有沒有信心勝任這一職位。馬克謙虛地說:“我做好了失敗的準備,因為它對我來說的確是挑戰。”
馬克認為自己的回答會很讓校長滿意,他覺得人們總是喜歡像他這樣謙虛的人,可是結果恰恰相反,他與這個職位擦肩而過。後來校方告訴他,他的謙虛讓人覺得不夠自信。
盡管畢業後的馬克被惠普公司錄取,但是他依舊為此事感到懊惱,他反思後總結出一個結論——自己被所謂的“謙遜”迷惑,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之後,由於馬克出色的工作能力,董事們有意讓他接任CEO一職,他們問馬克:“你有信心把惠普做得更好嗎?”
馬克聽到這個問題,立即想到了當年被校方問同樣問題的情景,他說:“這是毫無疑問的,至少我保證,情況不會像現在這麼糟糕!”
結果,馬克不但成功擔任了CEO,他還使得惠普順利渡過難關。
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主持人問:“有人說,你的形象是儒雅、知性、睿智、謙遜的。你怎麼看?”
馬克說:“不恰當的‘謙遜’是把雙刃劍,會斷送‘謙遜者’的發展之路。”
於此同時,馬克還告誡人們,要做到謙遜,一定要先弄清楚以下三點:
第一,謙遜不是自我否定,自我否定隻會讓我們與機會擦肩而過,並留下深深的遺憾;
第二,謙遜是把話說到我們的能力以下,比如你能考90分,先肯定自己能考88分;
第三,謙遜不是在我們遭遇否定後說“是的,我做不到”,而是要懂得抓住機會,在取得成功時再說“這沒什麼大不了,隻要努力,你也可以做到”。
在實際交往中,我們常常見到這樣的人,他們總是低聲下氣,始終用一種謙虛的態度和讚美的口氣說話,以一種很低調的姿態做人,將所有的欲望、衝動和情緒壓在內心最深處。
然而,壓抑久了勢必要爆發,他們當然也明白這一點,為了掩飾,他們會啟用反作用的心理防衛措施,對人更加謙恭。也就是說,這類以令人難以忍受的過分謙恭的態度對待他人的人,內心深處往往積聚著對他人的強烈攻擊欲。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沒有必要過分謙虛,如果有人用過分謙虛的言語時,很可能在表示敵意、輕蔑、嫉妒、戒備等。
謙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和老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做一個謙虛的孩子,我們也牢記那句話: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但是,過度的謙虛毫無意義,李開複在上海交大演講時說:“自信過大了不好,謙虛過了也不好。”
所以,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謙遜這把雙刃劍,該謙虛的時候謙虛,不該謙虛的時候就將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