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技:以即興發揮打動人(1 / 3)

《贈汪倫》reference_book_ids\":[725551251513881704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即興發言,有的也叫即興演說,這也是脫稿講話的一種形式。

所謂的“即興演說”是相對於命題演講而言的,是指演講者在某種特定的景物或某種特定的人物、氣氛的激發下,興之所至,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有感而發的臨時性演講。這種演講話題集中,針對性強。一般是對近期或眼前情況有感而發的,因此話題內容選取角度較小,說明議論要求準、求精、求新。

1984年,緬甸總統吳山友訪問上海,上海市市長在祝酒詞中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大家都知道中緬交界隻有一江之隔,兩岸人民共飲一江水。話語親切,表達了中緬兩國人民之間的情誼,外賓當然十分高興。有一次,一位中央領導訪問朝鮮,在告別宴會上祝酒時,曾引用李白《贈汪倫》詩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詩句來熱情讚譽主人的深情厚誼,贏得了朝鮮人民的認同。

即興發言是領導者常遇到的事情。領導者在參加各種討論會、茶話會、歡迎會以及歡送會時,經常要即興演說。它要求邊想邊說、邊說邊想,所以很能體現人的思維應變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

因地製宜,把握場合說話

第一,根據場合發言時,選好要用的話題。在一場即興發言中,如果有一定的時間,不管是長是短,都要根據現場準備好話題。

第二,根據現場情況,隨時調整話題。你需要隨時注意現場的變化,別人說了什麼,現場觀眾是什麼反應,情緒如何,根據這些及時變更自己的話題。有些話題,可能別人講過了不能用了,有些則需要進一步展開,有些則需要調換順序。隻有這樣,你的話題才能跟得上場合變化,才會是新鮮出爐的,帶著濃鬱的吸引力,真正打動在場者。

第三,根據具體場合,活學活用包袱。一個人大腦中會積累很多的“包袱”,這些包袱是固定的,需要根據現場再加工。否則生搬硬套,就會出現所謂的“冷笑話”“冷場”。任何觀眾對於突然扔出來的一個包袱,第一個反應都會是吃驚和沉默,因為他們的情緒根本還來不及扭轉。所以,在抖包袱之前,你需要活學活用,自己說了什麼,觀眾有什麼反應,因勢利導,再到節骨眼兒抖出包袱,這樣就不會讓人覺得突兀了。

掌握技巧,發言引人注意

即興發言的成功取決於深入的準備工作。確實有一些能迅速吸引人們注意、“引起轟動效應”的發言技巧。下麵就是如何進行即興發言的一些技巧:

一是提煉主題。主題是即興發言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是整個表達的根本依據。講話時每一個層次、每一個段落、每一個句子、每一個詞都反映著一個意思,這些意思都要統帥於主題之下。因此,即興發言要尋找觸點,臨場發揮,及時提煉新穎而典型的主題。

臨場發揮。著眼於臨場某一客觀事物的特點和本質,進行主觀聯想,立即閃現出一種思想,然後把它言表於外。

內心孕育。當開展調研或檢查工作時,從別人講話中得到啟發,萌發一個新的觀點,這時就成了孕育主題的素材。

角度更新。對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表達,使之更加新穎,表達出眾。

二是把握中心。即興發言不是照本宣科,難免帶有水分,有時會插一些題外話,有時會發現已講過的某個問題有點遺漏需要臨時補充,這樣就容易雜亂。作為一個高明的說話者,應時刻把主題牢記在心,不管怎樣加插,不管轉了多少個話題,都不偏離發言的中心。

三是言之有序。即興發言不能靠材料堆積吸引人,而要靠內在的邏輯力量吸引人,這樣才有深度。與寫作相比,說話是口耳相傳的語言活動,沒有過多的時間讓聽眾思考,所以邏輯關係要更為清晰、嚴密。話語的結構要求明了,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觀點和材料的排列,要便於理解、記憶和思考,所以要較多地采用由近及遠、由淺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順序安排。當然,時間順序最好按過去、現在、未來進行安排,這樣容易被聽者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