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技:以營造氣氛帶動人(1 / 1)

脫稿講話時,想要讓聽眾一直集中注意力是件富有挑戰性的事情。領導要善於運用調動聽眾情緒的手法,形成講者與聽眾間的互動和共振,借此營造出一種演講所需要的現場氣氛。

同時,“營造氣氛”,必須從講話的主題出發,結合現場的具體情景,針對聽眾此時此刻的心態和情緒,靈活地調動種種語言手段。隻有這樣,才能與聽眾形成某種情緒上的互動和共鳴,才有可能營造出合適的現場氣氛。

渲染氣氛,營造奪人氣勢

為了闡述自己對某種事物、事件的深刻見解,可以根據講話主題的需要,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麵對該事物或事件進行鋪陳渲染,以造成一種“先聲奪人”的氣勢,把聽眾的思緒引入特定的會場氛圍。在此基礎上,再闡述自己的思想觀點,對聽眾進行宣傳鼓動,就會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羅斯福在第四次就任總統的“就職演說”中,沉穩地說:今天我站在這裏,在我的同胞麵前,在上帝麵前,莊嚴地宣誓就職。我知道,美國的目標就是:永不言敗!

這樣的宣告,這樣的誓言,同當時莊嚴的場合相吻合,反過來又影響到現場氣氛,自然便營造出一種肅穆的氛圍來,給聽眾強烈的心靈震撼,也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一種崇高的情懷。

類似這樣的宣誓性演講,一是要注意當時的環境和場合,隻有內容與場合吻合了,才有可能製造出莊嚴的氣氛;二是要注意句式的選擇,多用“我在……麵前宣誓”“麵對……我宣誓”之類的宣誓性句式,以提示聽眾,這樣才能激發他們內心潛在的崇高情懷,達到烘托氣氛的目的。

讚美聽眾,激發心靈共鳴

領導者即興講話時,如果忽略了聽眾,自然會出現冷場。此時,領導者應當注意采用恰當的方式,拉近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貼近聽眾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發自內心地讚美聽眾,用中情中理的話語撥動聽眾的心弦,激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重新對講話產生濃厚的興趣。

吸引參與,進行互動回應

有時講話時,造成冷場的原因之一,就是領導者單向地陳述問題,而聽眾被動地接受信息。要改變這種尷尬局麵,可以從此處入手。比如,我們可以向聽眾提出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可以調動聽眾參與演講活動的熱情,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是整個演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樣就會有效地避免冷場和打破冷場。

一位領導正在麵向群眾進行普法意義的演講,由於話題具有一定的專業性,聽眾的注意力出現了分散,進而不少人開始交頭接耳。這時,這位領導者及時提出了這樣一個話題:“請開小差的同誌們想一想,如果我們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害,我們又將怎樣來尋求法律的幫助呢?”這樣一來,交頭接耳的聽眾也就能重新將注意力轉移過來了。

有一篇《我願做一支燃燒的蠟燭》的演講中,就有一段撩撥情感的話:“有位郭老師在上課時經常跑廁所,直到醫院通知學校,大家才得知他患膀胱癌已到晚期。臨死時他說:‘我不能請假啊!大家都忙,我落下的課,什麼時候補啊!’”

聽了這段話,聽眾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心悅誠服地聽演講人說下去,並把情緒體驗投射到下麵的議論裏:

“沒有一句豪言壯語。郭老師不是黨員,也不是勞模,死後沒有也不可能追授任何稱號,然而他卻盡到了一個教師的責任,為了自己的追求,他做出了最大的奉獻。”

聽眾的情感世界包含著親情、愛情、故鄉之情、對醜惡的憤怒之情……人們都有喜怒哀樂的情感經曆,甚至備嚐大喜大悲、生離死別的情味。在某種社會背景下或在某些事件上,大眾會有情感上的共同性。隻要觸動聽眾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鳴,增強氣氛,並使聽眾在投入感情之後,其理智也隨之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