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在總裁以及所有的同事同心協力下,我們的公司明天會更好!相信明年這個時候就是我們公司又一次豐收的時刻!
最後,再次謝謝我的領導和今天現場的所有同事!
這則範例的基本思路是:感謝—自豪—行動。這樣的思路簡單、清晰、明了,最重要的是好記。我們也可以把這樣的思路理解成關鍵詞,隻要記住了合適的關鍵詞,在頒獎儀式上用自己的語言組織出來,就不愁自己沒話可說了。
其實,不管你事先有沒有準備,都可以采用關鍵詞提示法完成整個講話。把這樣的思路當成是一種規律性的東西,用這些關鍵詞去提醒自己,我們就能應對頒獎儀式上出現的各種突發情況。
就地取材,當時當地挖掘
就地取材就是要挖掘當時當地的切題素材為演講所用,這樣的就地取材和即席發揮,往往能創造出人意料的效果。
可以就講話情境取材。演講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盡管情境具有相對靜止性,但如果演講者能夠巧借情境即席發揮,化靜為動,讓情境為你所用,就能使演講應情應景、溢彩生輝。
可以就他人的講話取材。如果現場演講、發言的不止一個人,這時,演講者可以從他人的講話內容取材,既能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又能使自己的即席講話顯得自然、鮮活。
可以就演講者自身取材。如果演講者能夠巧妙地以自己的姓名、相貌、愛好等方麵為話題即興發揮,可以使演講別具一格,受到聽眾歡迎。
即興演講是演講者學識和膽略的“亮相”,是對其心理素質、應變能力、講話水平、文化修養等綜合能力的考驗。如果能靈活運用“就地取材”技巧,就能使演講內容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從而為樹立良好的形象打下牢固的基礎。
應急救場,掌握幾種技巧
即興演講時,即使有時間作準備,也總會有一些無法掌控的狀況突發,那麼麵對或善意或惡意的尷尬局麵,演講者應該如何解決才能不影響整場演講的質量呢?以下提供三種應對尷尬場麵的技巧。
順勢牽連。順勢牽連的應急藝術的確能夠有效地幫助演講者走出困境,但必須注意“牽”得要自然,“連”得要巧妙,不能牽強附會,否則會弄巧成拙。在某學校的一次期中總結會上,一位數學老師準備上台發言。他剛走上講台,同學們忽然大笑起來,這讓他感到莫名其妙。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小聲對他說:“老師,您的扣子扣錯了。”他一看,果真第四顆扣子扣在了第五個扣眼裏。局麵有些尷尬,他立刻煞有介事地對學生們說:“老師想心事了,急急忙忙趕著來與你們相會。不過,這也沒什麼好笑的。在這次期中考試裏,就有同學將數學公式‘張冠李戴’,例如……”這位老師先用幽默的語言為自己解了圍,緊接著順勢把這意外事件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聯係起來,借此作比,指出了學生學習中類似的錯誤,既自然,又形象,很快消除了尷尬的局麵。
借題發揮。“借題發揮”運用得好,不僅能將被動變為主動,還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20世紀30年代,美國政要凱升首次在眾議院發表演說時,打扮得土裏土氣。一位議員在他演講時插嘴說:“這位伊利諾伊州來的人,口袋裏一定裝滿了麥子呢!”麵對這樣的諷刺挖苦和台下的哄堂大笑,凱升並沒有麵紅耳赤,也沒有針鋒相對地回敬,而是順著對方的話題,很坦率說:“我不僅口袋裏裝滿了麥子,而且頭發上還藏著許多菜籽呢。我們這些住在西部的人,大多數都是土頭土腦的。”他的坦率和真誠贏得了聽眾的好感。於是,他話鋒一轉,乘勢進行借題發揮說:“不過我們有的雖是麥子和菜籽,卻能長出很好的苗子來!”凱升的語言雖然含蓄,但針對性卻很強。他明確地闡明了自己的觀點,演講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有意岔題。岔題是應付突發事件的有效方法。但要使岔題成功,演講者必須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自然,即岔開的話題要與原來的話題連得上、說得通,也就是說,岔開的話題與原來的話題要有某種聯係,比如兩個詞語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意義相關,或者兩個話題概念相近,或者兩處景物同處一種語境等;二是岔題要及時,即岔題要抓緊時機、找準岔口,盡量在對方話題尚未充分展開之前就以新的話題取而代之,使對方在不知不覺之中離開原來的話題,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新的話題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