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痛風的臨床診斷和治療(2 / 3)

(1)年齡:

從出生到青春期為止,人體內尿酸的水平一直比成人要低,過了青春期後人體內尿酸的水平就開始增高。此外,高齡者由於腎功能減退,所以其尿酸值也有日漸升高的趨勢。

(2)性別:

通常成年男性比成年女性尿酸值高1~2毫克/分升。女性過了更年期後,其尿酸值便與男性非常接近。男性的尿酸值之所以較女性為高,是因為女性的激素具有提高尿酸排泄的作用。

(3)熱量:

不隻是食物的種類,整個飲食的總攝取熱量增多時,尿酸值也會上升。也就是說,蛋白質、脂質、糖類等任何一營養素攝取過多,都會使尿酸值上升,所以說肥胖也是人體內尿酸水平增高的常見原因。

(4)食物的種類:

吃了含有很多尿酸原料——嘌呤體的食品、酒喝得過多等,都會使尿酸值上升。酒類中,啤酒嘌呤含量最多。

(5)飲酒:

酒類會在體內促進尿酸的合成,抑製尿酸的排泄,使血中的尿酸值上升。事實上,喝酒後容易引發痛風病,而連續飲酒則會導致尿酸值升高。

(6)劇烈的肌肉運動及精神的壓力:

因促進肌肉及腦細胞的新陳代謝,細胞被破壞,釋放出很多核酸使尿酸值上升。所以,一定要避免過度運動和壓力。

(7)服用某種藥物時,也會使尿酸值上升:

具有代表性的藥物,如治療高血壓病和腎髒病所使用的噻嗪類降壓利尿劑:氫氯噻嗪(英文簡寫DHCT)等。

3.哪些體質易引起尿酸升高

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1)喜歡吃含嘌呤較多的食物:如肉類,動物內髒等。

(2)喜歡喝酒。

(3)非常罕見的遺傳性疾病:雷休奈漢綜合征:會出現重症痛風及包含自傷行為在內的中樞神經症狀。

(4)其他因素:使得血中的尿酸值持續增加,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及痛風,包括高血壓、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過度的劇烈運動等。

4.高尿酸血症——“痛風的溫床”

尿酸過高,是指成年男性血中尿酸值超過7毫克/分升;停經前女性血中尿酸值超過6毫克/分升。血液檢查時發現尿酸值比正常參考值更高,就是所謂的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是由於體質的遺傳、飲食,尤其是嘌呤體攝取過多,或者是酗酒、壓力等其中兩種以上原因組合而產生的。高尿酸血症如果放任不管,除了癌症外,幾乎和糖尿病、高血壓、肥胖或者高膽固醇血症等所有成人病有密切關係。也可能會導致腎功能受損、動脈硬化、腦中風、心髒病等嚴重疾病,因此是非常重大的代謝異常症狀。

5.發現高尿酸血症就是患了痛風嗎

高尿酸血症不見得會引起痛風,但一般罹患高尿酸血症10年後,多數人會發生痛風。這就是上麵所說患高尿酸血症——“痛風的溫床”。

簡單來說,高尿酸血症除了血液中尿酸值檢查較高外,本身並無任何異常的症狀出現。當高尿酸血症病人體內的尿酸成為結晶,引起腫脹產生劇烈的關節痛時,就是痛風的發作。但是,即使截至目前,沒有任何痛風發作的現象,事實上也可能擁有各種並發症。而這些並發症,對於日後的健康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

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內,引發急性關節炎,即為痛風發作;若沉積在腎髒,則會造成腎結石、尿路結石,引發劇烈腰痛。總之,尿酸值越高越易罹患痛風這是毋庸置疑的。

(三)痛風有哪些不舒服的表現

痛風不隻是關節的疼痛,如果疏忽治療,也可能會並發各種成人病。

1.常見的症狀

(1)典型急性痛風:

夜深人靜,急診室出現一位中年肥胖男性,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由家人扶著,右腳一直不敢落地;腫脹的大拇指,泛紅發亮。最有可能的診斷是急性痛風,確定診斷,可抽取關節液,觀察是否有尿酸鹽針狀結晶;但因病人疼痛厲害,於是抽血檢查尿酸作為參考,但應注意腳上是否有傷口或香港腳,以排除細菌感染的可能性。

(2)尿酸腎結石:

深夜時分,一位中年男性,腰痛如絞,出現在急診室。病人小便紅色和陣陣腹絞痛,經用X線檢查,並沒有看到腎結石;尿液檢查顯示,有大量紅血球。經過消炎止痛治療後,症狀緩解。接著,門診B超檢查發現有腎結石;血液檢查的尿酸值為10.5毫克/分升。少數高尿酸血症的病人,以腎結石為第一臨床表現。由於尿酸結石會透光,所以照腹部X線,看不到腎結石,必須用B超檢查才能看清腎結石。

(3)痛風石:

急診室躺著一位昏迷的病人,他的血糖、腦CT、電解質均正常,沒有癲癇病史,隻有一顆顆大小不一、奇形怪狀的腫塊,散布在他全身的關節中,甚至耳郭上也可見白色的痛風石。根據家屬描述,他已經罹患痛風十幾年了,一直服用止痛藥治療,直到身上逐漸長出這些怪異的腫塊;不僅關節變形,行動也越來越困難。起初疼痛還可以用止痛藥控製,最近卻越痛越厲害,整天躺在床上呻吟、發熱,吃不下食物,並逐漸不省人事。經做血液檢查尿酸13毫克/分升;X線照射後顯示,關節和骨頭都已經被破壞而變形了。

2.認識痛風症狀

痛風的症狀表現,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侵犯關節、侵犯腎髒。

(1)侵犯關節的臨床症狀:

可分為急性關節炎和慢性變形性關節炎。痛風病人,完全不治療,或是急性關節疼痛時才服用止痛藥,隻作暫時處理,那麼,痛風的自然過程典型的會經曆4個臨床時期。

①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

②病人產生急性痛風性關節炎,通常在此時才會就醫治療。

③進入另一個無症狀時期,稱為休眠期。這個時期不代表痛風已治愈,此時的症狀,痛風就像休眠的火山隨時都有可能爆發,若不治療,病人會慢慢長出痛風石,逐漸侵蝕韌帶和關節,甚至啃噬骨頭,造成全身關節破壞和變形,導致殘廢。

④臨床上稱為慢性痛風石關節炎。

(2)高尿酸血症與痛風的關係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①單純高尿酸血症。血液中的尿酸值因性別、年齡的差別,飲食和運動的影響,會在一天當中產生變化,或因季節而產生變動。不要因為一次的檢查不正常就感到不安,一定要多檢測幾次。

關於成人尿酸水平,一般是以下列數值為正常值(皆為每1000克血液中的含量)。

成年男子4.0~7.0毫克,平均約5.5毫克。

成年女子3.0~5.5毫克,平均約4.5毫克。

②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時期。影響痛風的因素有:肥胖、高脂血症、腎髒疾病、高血壓病、藥物造成尿酸值的上升等,當出現一項或數項時,血液中的尿酸值會升高,但是卻完全沒有痛風發作或腎髒結石等臨床症狀的時期。這個時期因為無特殊的自覺症狀,因此稱為“無症候性高尿酸血症”。此時期會持續5~10年。但在無症狀的高尿酸血症期間,腎髒早已受損。腎髒的損傷,包括尿中出現紅細胞或白細胞、尿蛋白,腎髒濃縮尿的力量減退,這是因高尿酸血症,使排泄至尿中的尿酸太多,不易溶解而形成結晶,從而損傷了腎髒組織。

③痛風發作與高尿酸血症。

會引起痛風發作的原因是:①高尿酸血症的程度(尿酸值的高低)。②高尿酸血症持續期間。③尿酸濃度的波動。

二、確定痛風要有根據

(一)診斷痛風的標準

1977年美國風濕病協會的擬診標準:

①多為中老年肥胖男性,少數見於絕經後女性,男女之比為20∶1。

②主要侵犯周圍單一關節,常反複發作。首次發作多為第一蹠趾關節,此後可累及踝、膝、指、腕關節等,呈遊走性。

③起病突然,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一天內達高峰,日輕夜重。

④反複發作,關節肥厚、畸形、僵硬。

⑤在耳郭,關節附近骨骼中、腱鞘、軟骨內、皮下組織等處有可疑或證實的痛風結節。

⑥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大於416微摩爾/升。

⑦發作可自行終止。

⑧對秋水仙堿治療反應特別好。

⑨X線檢查:關節附近的骨質中有不整齊的穿鑿樣圓形缺損。

(二)哪些情況要考慮可能患有痛風

①中年以上男性。

②有高嘌呤飲食習慣(高蛋白飲食,喜飲啤酒等)。

③發作性單關節腫痛,尤其是足趾關節(以大拇指最有特殊性),反複發作,可自行緩解。

④疼痛以夜間發作或加劇。

⑤關節周圍皮下或耳郭處有結節。

⑥有痛風家族史。

痛風診斷的兩種誤區

①痛風的診斷。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或尿酸排泄減少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臨床表現經曆四個階段,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形成及痛風性腎病。其中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是痛風最常見的臨床表現,也往往是此類病人能就診的一個階段,是尿酸鈉微體在關節周圍組織沉積引起的急性炎症反應,對於一個中年男性或體態偏肥胖者或嗜食海鮮有飲酒史者等出現突然發作的急性單一關節炎時首先應考慮到痛風病的可能,其第一蹠趾關節(約占90%)、足背、踝、膝、指關節的劇烈的突然發作的疼痛往往是第一時間的臨床表現,且其發作特點為突然發作,多經2~3天後可自行緩解,來去如風,反複發作且發作間期正常,經過一個漫長過程可遺留關節畸形,由於缺乏對痛風性關節炎的認識常被誤診為下列疾病:急性化膿性關節炎、外傷性關節炎、淋病性關節炎、銀屑性關節炎、蜂窩織炎、急性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其他結晶性關節炎。

在臨床實踐中我們認為醫生認真詢問病史,掌握痛風的易感人群、流行病學特點及發病誘因、相關輔助檢查,熟悉痛風性關節炎發作的臨床特點,做到早期診斷是不困難的。

②尿酸與痛風的關係。正常血尿酸濃度男150~380微摩爾/升,女100~300微摩爾/升,當超過時稱為高尿酸血症。當男性>420微摩爾/升,女性>350微摩爾/升時,可析出尿酸鈉沉積在關節、滑膜、軟骨、骨周圍軟組織引起炎症過程即發病,但是高尿酸血症並不等於痛風,隻有5%~12%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最終發展為痛風。實踐證明血尿酸濃度越高,持續時間越長,發展為痛風的概率就越大,當然已經發展為痛風的病人的血尿酸水平也未必都是高於正常水平的,如果高尿酸血症無關節炎症狀發作,我們隻能認為是無症狀高尿酸血症階段,可能是痛風早期的臨床表現。

三、痛風是可治之病

“痛風能根治麼?”這是痛風病人最感興趣也是最期盼的一個問題,然而答案是否定的。痛風與糖尿病一樣,屬於終身性疾病,就目前的醫學發展水平而言,痛風還不能徹底根治。事實上,痛風是一種可能被良好控製的疾病,關鍵是做到堅持不懈地自我保養,輔以合理的藥物治療,使血尿酸保持在正常範圍,並將痛風發作次數減少到最低限度,盡量延長痛風的間歇期,做到帶病延年,享受正常人一樣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一)痛風治療分兩個階段

一般來說,治療痛風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止痛消炎,解除病人的疼痛;第二階段是降低尿酸。唯有降低尿酸才是治療痛風的根本辦法。當血中尿酸濃度降到5毫克/分升以下,再配合大量喝水,不但可以預防痛風石的產生,而且對已經侵蝕到骨頭內的痛風石,都可以逐漸溶解而排出體外。

痛風治療首先必須趕緊抑製難以忍受的強烈關節痛,通常會使用止痛藥。但即使對發作放任不管,一周左右症狀也會減輕。

其次,不單對關節疼痛症狀,還要對成為疼痛原因的高尿酸血症進行基本治療。故需要利用食物療法與尿酸控製劑。其標準數值,則是指血中的尿酸隻能保持在正常範圍4~6.5毫克/分升以內。如此一來,痛風便不易發作,也能防止高尿酸血症不斷地進展而造成腎髒疾病。此外,尚需一並治療肥胖和高血壓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血尿酸水平越高,年發作率越高,每次發作的治療費用也越高。痛風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症,在病人急性發作控製後必須積極尋找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原因,並進行長期的降尿酸治療,目的是預防尿酸鹽進一步沉積所引起的關節及器官損害,並促進已沉積的尿酸鹽晶體溶解。預防痛風急性發作,目標是將血尿酸降至

嚴格控製痛風病人血尿酸水平可顯著減少痛風發作的發生,並顯著降低相關的衛生保健費用。但必須強調的是,降尿酸治療是連續、長期的,甚至需終身接受治療。

(二)維持正常的尿酸值是治療的目標

①維持血清尿酸值的正常範圍(4~6毫克/分升)。

②關節炎發作的消失。

③痛風結節(皮下結節)的消失。

④尿路結石發作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