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部分 痛風的臨床診斷和治療(1 / 3)

自測題

回答下列問題:

(1)是中老年男性?

(2)平時愛好飲酒和進食高蛋白食物?

(3)會於午夜突然出現單側第一蹠趾關節的劇烈疼痛,不能活動?

(4)血液學檢查有血尿酸增高現象?

(5)X線檢查發現軟骨鄰近關節的骨質有圓形的穿鑿樣或不整齊的蟲蝕樣缺損?

如果有上述3種以上情況出現,請務必認真對待,痛風很可能已經悄悄臨近了。

一、痛風到底是啥病

(一)對於痛風,你知道多少

1.痛風是一種什麼類型的疾病

如果你酒足飯飽之後,正當昏昏欲睡的時候,突然你的腳趾關節劇烈疼痛起來,像被什麼東西猛烈地啃咬,可能一下子連身子都直不起來了,痛得簡直就想把腳剁掉。那麼你就可能遭遇了“痛風”。

痛風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呢?痛風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其標誌是急性關節炎,通常從膝蓋或腳部開始發病。這種疾病的起因是高尿酸血症,即尿酸在血液裏的堆積。當慢性的或嚴重的高尿酸血症引起尿酸鹽結晶堆積在關節內時,會導致炎症反應,即稱為痛風性關節炎。

痛風的最典型的首發症狀是大腳趾關節突然疼痛,也可累及足弓、踝、膝、腕、肘關節等處。因為關節部位一般血液循環比較差,尿酸容易在關節周圍結晶沉積。首發痛風症狀的關節疼痛會持續7~10天,即使不經治療,疼痛也會逐漸消失,關節功能恢複正常。不過很可能複發,在下一次痛風發作前一般仍沒有症狀,反複發作的痛風會導致關節永久性損害,會出現關節畸形。

2.痛風可以分成哪幾類

痛風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1)原發性:

①病因未明,常伴有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糖尿病及甲狀腺功能亢進(大多數)。②遺傳原因導致的體內某些酶的缺陷(少數)。

(2)繼發性:

①繼發於血液病(如白血病)、惡性腫瘤、慢性腎功能不全、某些先天性代謝紊亂疾病(如糖原累積病Ⅰ型)。②某些藥物,如呋塞米(速尿)、乙胺丁醇、水楊酸類(阿司匹林)及煙酸等的副作用。③酗酒、金屬中毒(如鉛中毒)及乳酸中毒等。

當今遺傳學研究進展顯示,目前,對於原發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風是多基因遺傳病這一觀點基本達成共識。醫學專家應用家係連鎖分析方法,對21個台灣土著民族痛風家係共91例病人進行了痛風易感基因染色體定位研究,發現痛風的易感基因定位於染色體4q25區。這是國際上首次應用全基因組掃描方法對痛風易感基因進行染色體定位。

3.人類對痛風的認識從何時開始

痛風是一種曆史悠久的疾病。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痛風的有關特征作了詳細的記載。他是最早描述痛風的醫生。隨後,很多醫生都對痛風有過詳細的報道。但是他們對痛風這個以關節炎和痛風石形成為特點的疾病本質卻一無所知,隻是推測可能與某種有毒物質沉積在關節內有關。到13世紀,開始嚐試用禁欲、針刺、放血、衝涼水或瀉劑來治療。那時候西方人認為患痛風是被魔鬼咬住了腳。大約200年後,經過許多醫生不懈的努力,終於對痛風與尿酸的關係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確知痛風發生的關鍵乃是體內尿酸生成、集聚過多。

4.你知道“痛風”一詞的由來嗎

痛風一詞來源於拉丁文Tophus的音譯形式,該詞最早由希波克拉底的弟子引用,其含義就是“筋瘤”、“灼熱”、“結節腫塊”等,實際就是指痛風結節的意思。大約在1270年,因為當時對痛風的病因尚不清楚,認為是由於某種毒物沉積在關節內及皮下組織,進而導致關節炎和痛風石的發生,所以就采用痛風這個詞作為病名,並沿用至今。

在我國,中醫也有對痛風的描述,最早在元代朱丹溪的《格致餘論》中,提到痛風因為發作時非常疼痛,是關節炎中疼痛最嚴重的一種,有時候甚至連走路都很困難,但在疾病早期即使不治療也會在數天內自然痊愈,“來去如風”,所以,稱之為“痛風”。

①痛風之“痛”——說來就來。

痛風痛得很有特點,發作之前沒有什麼征兆,一旦痛起來卻又非常厲害,可以說是關節炎症中最痛的一種。很多人半夜痛醒,感覺就像刀割一樣,隻要周圍有輕微的風流動,痛得就更厲害了,如果稍微活動關節,立刻哇哇亂叫。再看痛的地方,關節明顯腫脹、充血,皮膚變紅,還發燙。此外,有的人還有發麻、針刺感、灼熱感、跳動感等感覺。所以很多病人沒辦法忍受,隻能靠止痛藥硬把痛感壓下去,晚上睡覺還不能蓋被子,非得把腳或手伸在外麵,挺遭罪的。

痛從何來?這是人體內的一種叫做嘌呤的物質代謝出了問題。它的代謝產物——尿酸在體內過多地沉積,結果在關節內形成結晶,引發了炎症。痛風剛開始發病,隻“侵犯”一個關節,大多是腳趾關節。後來漸漸就發展到全身關節,指、趾、腕、踝、膝關節,都不放過。痛風雖然表現在關節,卻屬於全身性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痛風的進一步發展還會影響到其他內髒器官。比較常見的是腎髒。人體每天的尿酸有2/3是由腎髒排泄的,尿酸含量增高,就會加重腎髒的負擔。此外,尿酸的結晶不僅會沉積在關節中,也會沉積在腎髒裏,形成腎結石,最終導致不可逆轉的腎功能損害,連腎功能衰竭都有可能發生呢。

②痛風之“風”——來去如風。

雖然痛風痛起來如山倒,但就算不治療,一般也會在數天或數周內自動消失,“來去如風”。這種症狀就是痛風的急性發作,在臨床稱為“自限性”。痛風來得快,去得也快。但是,這絕不是說痛風能不治而愈。一次痛過之後,關節隻是炎症消除了,看上去和正常人一樣。但實際上,尿酸的結晶並沒有消失。幾次急性發作以後,結晶不斷沉積,慢慢地形成了結石一樣的“痛風石”。它會破壞周圍的軟組織和骨質,造成關節的永久性畸形,給病人帶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極大痛苦。

所以,我們要小心痛風在一開始的時候表現為急性的關節炎發作,因為這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病程可長達數十年。關鍵要抓住早期治療的時機,晚了,一些不可逆轉的破壞已經形成,連症狀的發展都會很難控製。痛風病人不發作時,一切如正常人一樣,其實隻是間歇期,放鬆不得。因此痛風的治療是一項終身性的治療,對於痛風,病人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

5.痛風的發病率如何

自古以來,痛風都是歐洲和北美洲的一種常見病,主要多見於白種人,而在亞洲及非洲地區很少見。20世紀50年代以前,痛風在東方民族中被認為是少見病。二戰後,痛風的發病率在亞洲、非洲及澳洲地區均呈上升趨勢。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蛋白質食品的成倍增加以及營養過剩,使痛風大為盛行,其發病率達0.5%。在我國1958年以前隻報道了25例痛風。20世紀80年代以後,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食物中高蛋白、高嘌呤、高脂肪的攝入量增多,工作節奏加快以及運動減少,促使了痛風發病率逐年升高,估計將超過0.2%,尤其沿海城市發病率更高。目前,痛風已成為一種世界流行的疾病,幾乎在全世界都可以發現痛風病人。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同一國家的不同地區,患痛風的人數有顯著性差異。越是經濟發達、生活水平高的國家或地區,痛風的發病率越高;貧窮落後的國家和地區,痛風的發病率相對較低。

總的來說,目前世界上,痛風仍以歐、美國家的發病率最高。

6.哪些人易患痛風

痛風的發病可受先天和後天兩方麵因素的影響。這是一種遺傳缺陷性疾病,具有遺傳傾向,因此對於家族中有痛風病人的人來說,患痛風的可能性就大,可以說,先天因素——遺傳,是患痛風的主要因素。另外一些後天的內外因素,對痛風的發生也有影響。

痛風多見於男性,尤其是肥胖者,通常在中年以後發病。在一些不愛運動、進食蛋白質較多、營養過剩的人群中尤為多見。女性常在絕經後發病。有痛風家族史的人患該病的可能性更大。有些疾病可增加痛風的危險性,包括糖尿病、腎髒疾病以及肥胖症。在服用某些藥物如利尿劑(減少機體水分的藥物),或在手術及較輕的關節損傷後都可能引起痛風發作。飲酒、高蛋白飲食或應激也會增加痛風的危險性。此外,肥胖、營養過剩、男性中年齡較大、喜食葷腥者,比瘦者、營養一般、年齡較輕、喜食素食者更易患痛風。

7.性別對痛風的發生有影響嗎

性別對痛風的發生有明顯的影響。男性可能因為喜飲酒,喜食富含嘌呤、蛋白質的食物,使體內尿酸增加,排泄減少;而女性可能與卵巢功能的變化及性激素分泌的改變有一定的關係,故女性的高發年齡在絕經期後。雌激素對腎髒排泄尿酸有促進作用,並有抑製關節炎發作的作用,絕經期後體內雌激素水平急劇下降,易發生高尿酸血症與痛風。

8.年輕人是否也會患痛風

痛風主要見於中老年人,但並不是說年輕人就不會發生痛風。臨床研究發現,痛風可見於任何年齡。據統計,痛風起病的平均年齡是45歲,大多數在40~50歲之間,年齡最大的可超過70歲。青少年痛風約占全部痛風的1%。

由於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飲食結構的變化,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大量攝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痛風的發病年齡逐漸趨於年輕化,40歲以前發病已很常見,這一現象值得引起社會的廣泛重視。

9.痛風是終身性疾病嗎

痛風和糖尿病一樣,是一種終身性代謝性疾病,目前尚不能徹底根治。目前國內外尚未找到完全根治痛風的方法,病史長達幾十年的病人很常見。痛風雖然無法根治,但其間歇性發作的特點,決定了它並不像糖尿病那樣在短期內出現各種嚴重的並發症。但是隨著病程的增長,如不及時治療,發作的間歇會越來越短,累及的關節越來越多,甚至出現痛風結石,關節功能受到影響,腎髒功能受到損害。

痛風雖然不能根治,若經藥物治療,輔以適當的飲食,調暢情誌,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外傷,則發作程度可減輕,間歇可延長,甚至15年或更長時間不發作。

10.為什麼說痛風是一種“富貴病”

痛風早年多為帝王將相和富貴者所患,因此又稱為“帝王病”、“富貴病”。痛風的發生與多食美味佳肴,致使營養過剩有關。一般來說,生活條件較優越的人比生活條件較差的人更容易患痛風,即營養條件好的人比營養條件較差的人易患痛風。所以說,痛風是一種“富貴病”。

近期我們在臨床調查中發現,痛風病人以幹部、經理、銷售員、高級知識分子、商業界人士居多。可見在現代,痛風病人的職業也有一種“富貴”的趨向。當然,很多生活條件好的人也未患過痛風。不是說富貴之人必患痛風。

在痛風的發病原因中,遺傳因素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遺傳是基礎,而營養過剩是促發疾病的條件,兩者結合,就會促使痛風的必然發生。

(二)尿酸和高尿酸血症是怎麼回事

痛風,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過去曾因為無藥可治而被稱為“疾病之王”。痛風病人多較肥胖,並常患有高甘油三酯症、高血壓、糖尿病、心髒病,甚至有人統計認為,尿酸高的人,大多是有較高的智慧和成就或具有領導個性者,所以,痛風又被稱為“富貴病”。

痛風為高尿酸血症所造成,但高尿酸血症卻不一定都會引起痛風。很多人健康檢查的時候,一切都正常,唯獨尿酸偏高,就誤以為得了痛風;有些人痛風發作許多次,卻仍不知道痛風是因為血中尿酸濃度太高,沉積在關節內,而引發的一連串發炎反應所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對尿酸過高做出明確的定義。

1.什麼是尿酸

一根小小的尿酸針狀結晶,肉眼看不到,必須放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它的廬山真麵目,但它卻能讓人痛不欲生。許多人聽到痛風,就會病急亂投醫,事實上,痛風並不可怕,胡亂治療才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後果。現代醫學的進步,對於痛風的病因、致病機理、並發症都有全麵的認識;不管病人處在痛風的任何時期,都有比較理想的防治方法。

簡單來說,尿酸是嘌呤體的代謝產物。健康成人體內的尿酸總量是固定的,大約1200毫克。而其中有一半製造出來後就會被排泄掉,每天都會有更新。製造尿酸的主要髒器是肝髒。體內產生尿酸的途徑,包括由食物攝取與在體內合成兩種。由食物攝取至體內的量,一天為100~150毫克;而由身體核酸所製造的量,一天為550~600毫克。

體內經常蓄積1200毫克的尿酸,而不斷蓄積的尿酸,稱為尿酸池。也就是說,尿酸一天的產出量為700毫克,其中,由飲食直接送入的尿酸約1/7而已,而體內合成者則占6/7。接下來,我們來探討尿酸的排泄。大約有3/4的尿酸由腎髒排泄至尿中,剩下的1/4,則包括在膽汁等消化液中,通過腸而隨著糞便排泄出來。

2.影響尿酸值變化的因素

人體內尿酸的水平不是恒定不變的。即使是健康的人,其血液的尿酸值也會因以下因素而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