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做事有手腕的技巧(1)(1 / 3)

第八章 鍥而不舍,專心做好一件事保持專注之心,專注是成功之匙

專注——成功的神奇之鑰。在將這把鑰匙交給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用處。

它將會打開通往財富之門。

它將會打開通往榮譽之門。

它將會打開通往健康之門。

在很多情況下,它還將會打開通往教育之門,讓你進入所有潛在能力的儲藏之所。

於是,在這把神奇之鑰的幫助下,我們就會一一打開通往世界所有各種偉大發明的秘密寶庫之門了。

每一個獲得巨大成功的人,如卡內基、洛克菲勒、哈裏曼、摩根等人都是在使用了這把鑰匙,擁有了一種神奇的力量之後,變成大富翁的。

除了這些,它還會打開監獄之門,把人類的渣滓變成有用的、有責任感的人。

是的,就是這麼神奇,就是這麼有效,隻要你擁有了這把“神奇之鑰”——專注或者叫做專心。

現在,我們來看應該如何學會專注。

一、切勿分散力量

《成功雜誌》慶祝創刊100周年時,編輯們曾經摘錄了一些早期雜誌中的優秀文章。在這些優秀文章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西奧多·瑞瑟寫的一篇摘錄文章。

以下是他和愛迪生訪談的部分內容。

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

愛迪生:“每個人整天都在做事。假如你早上7點起床,晚上11點睡覺,你做事就做了整整16個小時。其中大多數人肯定一直在做一些事。不同的是,他們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卻隻做一件事。假如你們將這些時間運用在一件事情、一個方向上,那就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把握現在

包括我們在內的大多數人不是略微超前,就是略微落後,可又有誰能準確無誤地把握現在呢?假如他們正在與人交談,他們可能同時回想自己剛才說的話、別人說過的話,甚至一些無關的事情。

我們不妨去從表演藝術中學習寶貴的經驗。在表演藝術中,最好的演員最能融入現在。他們即使把台詞背得滾瓜爛熟,也會對接下來的台詞有著全新的感覺。我們缺乏的就是這一點。

我們也必須融入現在。融入現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必須做到兩個方麵:一是目標,要注意正在發生的事;二是密集度,由於集中所有的力量在一件事情上,也就產生了密集度。

成功學大師奧裏森·馬登曾經問有名的馬戲表演者岡瑟·格貝爾·威廉斯,對繼承他事業即將成為馴獸師的兒子有何建議時,他回答:“我告訴他要在場。”這位世界知名的馴獸師進一步解釋:“當他在馬戲場中與獅子、老虎、豹在一起時,他可不能心在不焉,他的心一定要在馬戲場上,否則就有性命危險。”當然,不光在馬戲場上,心不在焉對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造成災難。

租車專家迪克·比格斯現在可以對那次丟臉的分心經驗一笑了之,可是在當時一點也不好笑。當年可口可樂公司為亞特蘭大第二屆10千米長跑賽提供了巨額讚助。麵對著申請表格、各種媒介、T恤和比賽號碼上等處處所見的可口可樂商標,擔任大會名譽總裁的迪克·比格斯卻在台上說:“我們感謝讚助商百事可樂。”這可惹惱了站在他身後的可口可樂的代表。

“是可口可樂,白癡!”隨之,上千名的參賽者也一起起哄,弄得比格斯頓時下不了台。他後來追悔地說:“我也知道是可口可樂,可是怪我當時失神,從要命的那一天起,我明白了專注比事實更重要。”

三、激發滿溢狀態的潛能

所謂滿溢狀態,行為是發生在精神高度集中之時,由於心智狀態過於專注而忽略其他無關的事物的存在。

作為專精於研究滿溢狀態行為的專家米哈利曾經利用類似競賽的挑戰狀態,成功地激發出滿溢狀態行為。通過試驗證明滿溢狀態最有可能發生在個人處於與任務的難度的約略相當的情況下。一般有兩個方麵:如果任務很難,人會感覺焦躁不安;如果任務太簡單,人反而覺得更無聊。

由於身在滿溢狀態下的人會喪失對時間的感覺,而且在滿溢狀態下,人會完成通常所無法完成的高難度工作,所以滿溢狀態行為被列入時間管理技巧。在《利用右腦》一書中,貝蒂·愛德華描述了可以造成滿溢狀態或類似的經驗技巧,她的方法是根據左腦的機製:語言、分析、符號、理智、數字、邏輯與線型;而右腦的機製則由非語言、組合、非理智、直覺與道德的觀念而來。愛德華對這種經驗有著精妙的描述:“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經驗。當我工作得很順利的時候,我感到自己的工作就如同畫家與手中的作品合二為一,我興奮極了,但極力克製著。那種感覺並不完全是快樂,倒更像是幸福。”

四、狂熱與沉迷

這種技巧像其他技巧一樣未必適合於每個人,有的人很有成就但對沉迷並不那麼感興趣。無論怎麼講,沉迷於事業、工作的人,可以做比平常人更多的事情,並且通常很有效率。《煙草路》與《上帝的小樂園》的作者厄斯金·卡德韋爾,由於總是以事業為重,奉工作為上,導致三次婚姻破裂,而且連親密的朋友也沒有。富卡感慨地說,在過去的歲月裏,除了事業外,他竟毫無其他的樂趣。

作家艾薩克·愛斯莫夫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寫作,竟放棄了度假。他認為,最難做的事是,有人打斷他寫作時,而他還得強顏歡笑。亨利·福特也有同感。“我有的是時間,因為我從來不離開工作崗位;我不認為人可以離開工作,他應該朝思暮想,連做夢也是工作。”這些話讓我們聽來,簡單有點兒不可思議。

有人會認為這些人不該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這些事物上,可他們並不這麼認為。因為在他們眼中,那是樂趣而不是犧牲。李·特裏維特說得好:“我就是愛這種比賽。”我們沒有必要為這些沉迷的人感到難過,雖然其中原因很多,有些是來自無知、天真或沮喪,甚至有的是來自罪惡感。無論怎麼說,我們應為他們那種沉迷的態度而歎服,我們也該沉迷於自己所做的事,豐富我們所接觸的每一件事。

磨練意誌力,做大事需要無堅不摧的意誌沒有意誌力的人永遠不會擁抱成功。因為,人的意誌力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切困難它都可以克服,不論要有多麼長的時間,付出多大的代價,無堅不摧的意誌力終能幫助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裏,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裏痛苦地哀嚎著。

最後,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於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嚎叫得很淒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

當鏟進井裏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麵!

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這隻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很多人把這個故事命名為“一頭驢的意誌”,這個名字很好地概括了這個小故事的最本質的意義。驢子憑借自己對生命的渴望、憑借自己的生存意誌,解救了自己。這是一種偉大的求生力量,更是一種卓越的生命品質。事實上,就如同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裏,會有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憑借頑強的意誌,將身上的“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麵去!

相信,一頭驢能努力做到的,我們也不會落後。

意誌力是一種非常神奇的力量,看不著、摸不著,然而它卻能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爆發,給我們以巨大的力量,幫助我們戰勝困難!尤其是我們在麵對巨大困難的時候。

對自己的意誌力能控製的人,會具有推動社會的偉大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可以實現他的期待,達到他的目標。如果一個人的意誌力像鑽石一樣堅固,並以這種意誌力引導自己奮力向前,那麼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史蒂芬·霍金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麵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他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

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高級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勳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麵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1988年,他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鼠標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五六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

霍金的成功得益於他頑強的意誌,沒有頑強的生命意誌,他成就不了自己的人生。作為局外人,從霍金的經曆,我們也能感受到堅強意誌的神奇效應。如果霍金是一個沒有堅強意誌力的人,那麼,人類將會失去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這將是難以估量的損失。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意誌力呢?

奧裏森·馬登指出,堅強的意誌不是一夜間突然產生的,它在逐漸積累的過程中一步步地形成。中間還會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和失敗,必須找出使自己鬥誌渙散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解決。

當然,磨煉意誌也有最簡單的方法。早在1915年,心理學家博伊德·巴雷特曾經提出一套鍛煉意誌的方法。其中包括從椅子上起身和坐下30次,把一盒火柴全部倒出來,然後一根一根地裝回盒子裏。他認為,這些練習可以增強意誌力,以便日後去麵對更嚴重更困難的挑戰。巴雷特的具體建議似乎有些過時,但他的思路卻給人以啟發。例如,你可以事先安排星期天上午要幹的事情,並下決心不辦好就不吃午飯;你可以計劃用一個星期的業餘時間讀完一本書,讀不完就不睡覺;你可以堅持每天早晨6點鍾準時起床,如果有一次做不到就在炎炎的烈日下罰站自己30分鍾或者圍繞樓棟跑十圈等等。實踐證明,每一次成功都將會使意誌力進一步增強,如果你用頑強的意誌克服了一種不良習慣,那麼就能獲取與另一次挑戰獲勝的信心。

永不放棄,做事一定要有鍥而不舍的毅力隻有一種人是永遠失去了改變自己人生的機會的人,那就是——死人。所以,隻要自己還活著,有什麼事情不能解決呢?

堅定地朝目標前進,從不妥協,從不灰心,永不放棄,在人類社會當中,沒有那種品質比這種品質更值得人們尊敬了。

鮑比是某時尚雜誌的總編輯。他才華洋溢,個性非常豁達、開朗,因為他的生活哲學是:“生活,簡單、快樂就好!”

但是,如此放得開的人,卻不幸地遇上了可怕的病魔。

有一天早上,43歲的鮑比突然因腦中風倒下,而他的人生,也在此時發生了重大的轉折。

死裏逃生的鮑比,經過幾個星期的搶救,終於度過了危險期。但是,病魔仍然奪走他身上的許多東西,他癱瘓了,不能言語也不能行動,甚至連呼吸也要依靠輔助。

不過,他卻仍然樂觀地告訴自己:“還好,我還能思考!”

他靠著還能靈巧活動的左眼與外界溝通。這隻深綠色的眼睛,時而眯著,時而閉上,時而瞪大,他努力地用這幾個簡單動作,傳遞自己生命的活力與訊息。

鮑比利用這隻眼睛,努力地與醫生溝通。當醫生拿著字母反複朗讀時,會仔細觀察鮑比的左眼,隻要他眨一次眼睛,便表示“是”,眨兩次便代表“不是”,然後醫生會記錄下鮑比所選擇的字母。

兩個人居然就在這個“眨眼”的動作中,完成了一本書,名叫《潛水鍾和蝴蝶》。

該書出版後更是引起一陣熱烈的討論,因為,每個人都被這個不可思議的寫作方式感動,並感到震撼。

當厄運降臨時,鮑比仍能靠著自己樂觀的意誌力,爬出命運的深穀,並重新展翅在燦爛的陽光下,實踐他“快樂生活”的人生態度。那麼我們這些四肢健全、頭腦發達的正常人呢?是不是應該有更多快樂生活的理由?

生活可以用很多方式表現,隻要還能呼吸,我們就有很多事情可以繼續。即使是失去了一條腿的青蛙,也還能靠著水流,到達它夢想的天地。

我們又豈能因一點點的不幸而失去對生活的希望?

“菲亞特”是“意大利都靈汽車製造廠”的縮寫,菲亞特曆經90年艱辛坎坷的創業,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際靠的就是堅韌不拔的精神。

20世紀7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爆發了能源危機,汽車工業首當其衝,受影響最大。創辦者阿涅利在嚴峻的現實麵前,勇於開拓進取,千方百計降低生產成本,研製低油耗車,菲亞特最終以競爭性的價格贏得了勝利。

當阿涅利集團丟掉“病入膏盲”的阿爾法羅密歐汽車公司的包袱時,福特汽車公司準備全部購買,乘機侵入意大利市場。為了“拒狼於門外”,阿涅利適時地拋出一套全麵拯救羅密歐的計劃,這一舉動一下子轟動了當時的歐美世界,卻也因此遭到許多嘲諷和譏笑,但阿涅利毫不顧及,下定決心、毫不動搖,在意大利政界及各派勢力的協助下,阿涅利戰勝了強敵,使“帝國”的版圖得以擴大。

阿涅利以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使菲亞特成為歐美各界聞名遐邇的大公司。

所以當你盡了最大努力還是沒有成功的時候也不要放棄,隻要開始另一個計劃就行了。拿破侖·希爾和他的朋友,合作開發一種產品,雖然產品成功地開發出來了,但是卻賣不出去,希爾幸運地退出了,而他的朋友卻損失了很多錢。但是他的朋友卻說:“我並不怕失去金錢,使我真的害怕的是失敗讓我變成—個怯懦的人,如果是那樣的話,我就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了。”

美國柯立茲總統曾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世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取代毅力,才幹也辦不到。一事無成的天才非常普遍,學無所用的人比比皆是。隻有毅力和決心使你百戰不殆。”

在一個人的體內,有一種任何失敗和挫折都無法將其擊垮的東西,一種能夠克服任何失敗和挫折所造成的磨難的東西。如果能意識到這一點,你就已經在自己偉大的生命中打開了新的資源寶庫,你就能利用一種新的從未被利用過的力量。當人們在前無去路、後有追兵的時候,當人們陷入絕望境地的時候,這種力量就會在人的身上表現出來。如果他們此時此刻仍然帶著一種永不屈服的堅定決心,拒絕承認失敗並屹立不倒的話,他們的經曆中就會留下一些值得自豪的東西。他們不會為過去感到羞愧,他們會對未來充滿自豪感,對重新開始生活充滿自信心,利用從過去的失誤中得到的智慧來創造一個新的未來。

切忌拖延,準確並且迅速地行動

做事時,若能準確而迅速地作出判斷並付之於行動,你成功的機會就要比那些猶豫不決,模棱兩可的人大得多,也往往能做到先為可勝的境界。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躊躊滿誌,下定決心要做一翻大事業,而且也以莫大的勇氣去做了,可往往沒有取得成功,其原因就在於做事缺乏準確性和迅速性。

目前,社會上最受歡迎的是那些有巨大創造力與非凡經營能力的人。

也唯有那些有獨創性、肯研究問題、善經營管理、有準確判斷力的人才能夠成就偉大的事業。

一個能迅速而又準確地對事物作出判斷的人,比那些猶豫不決、模棱兩可的人的發展機會人多得多。所以,請盡快拋棄那些不良習性吧!它隻會浪費你的精力。

一個希望能取得成功的年青人,一定要有堅強的意誌。在工作之前,必須要確信自己的主意,即使遇到任何困難與阻力,發生任何錯誤,也不可輕易放棄。我們處理事情時,應該事先仔細地分析考慮,對事情本身及其環境作一個正確的判斷,然後再製定決策;而一旦付諸實施,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

判斷力不準確和缺乏判斷力的人通常很難決定真正開始做一件事,即使決定開始做了,也往往很難收場。他們的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消耗在猶豫和遲疑當中,這種人即便具備其他獲得成功的條件,也不會真正獲得成功。

大凡成大事者須當機立斷,把握時機。一旦對事情考察清楚,並製定了周密計劃後,他們就不再猶豫、不再懷疑,而能勇敢果斷地立刻去做。

因此,他們對任何事情往往都能做到駕輕就熟,馬到成功。

造船廠裏有一種力量強大的機器,能把一些破爛的鋼鐵毫不費力地壓成堅固的鋼板。善於做大事的人就與這部機器一般,他們做事異常敏捷,隻要他們決心去做,怎樣複雜困難的問題到了他們手裏都會迎刃而解。

如果一個人目標明確、胸有成竹,那麼他絕不會把自己的計劃拿來與人反複商議,除非他遇到了在見識、能力等各方麵都高過他的人。一個頭腦清晰、判斷力很強的人,一定會有自己堅定的主張,他們決不會糊裏糊塗,更不會投機取巧,他們也不會猶豫不前,不會一遇到挫折便賭氣退出,隻要作出決策、計劃好的事情,他們一定會勇往直前。

英國當代著名軍人基欽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位沉默寡言、態度嚴肅的軍人勇猛如獅、出師必勝。他一旦製定好計劃,確定了作戰方案,就會集中心思運用他那驚人的才幹,鎮定指揮。他決不會再三心二意地去與人討論、向人谘詢。在著名的南非之戰中,基欽納率領他的駐軍出發時,除了他的參謀長外誰也不知道要開赴哪裏。他隻下令,要預備一輛火車、一隊衛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欽納聲色不動、滴水不漏,更沒有拍電報通知沿線各地。那麼,他究竟要去哪裏呢?士兵們也不知道。戰爭開始後,有一天早晨六點鍾,他忽然神秘地出現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館裏,他打開這家旅館的旅客名單,發現幾個本該在值夜班的軍官的名字。他走進那些違反軍紀的軍官的房間,一言不發地遞給他們一張紙條,上麵簽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十點,專車赴前線;下午四點,乘船返回倫敦。”基欽納不聽軍官們的解釋和辯白,更不聽他們的求饒,隻用這樣一張小紙條,就給所有的軍官下了一個警告,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

基欽納將軍有無比堅定的意誌和異常鎮靜的態度,但他深知自己在戰時所負有的重大使命。因此,他為人處世嚴謹而端正,公正無私,指揮部下時也從不偏袒,做任何事情不成功就決不罷手。從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基欽納將軍的偉大魄力和遠大抱負。

這位馳騁沙場、百戰百勝的名將非常自信,做起事來專心致誌,富有創意和魄力,也極富判斷力,行動果斷,為人機警,反應敏捷,每遇機會都能牢牢把握、充分利用。他是向往獲得全麵成功者的最好典範!

執著堅定,成功屬於矢誌不移的人對做事成功最有益的性格是執著與堅定。輕易得到的會輕易失去,刻骨銘心的記憶來自於刻骨銘心的追求。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是那麼艱難吃力,難遂人願。成功不會隨便屈服於你的選擇,而隻要我們學會執著,堅定地追求我們的目標,我們才可能成功。

一個農場主在巡視自家的糧倉時,不小心將一隻非常名貴的金表掉了。農場主獨自一個人在糧倉裏找了很久,卻一無所獲,最後他隻好在門口貼了一張公告,請周圍的人們來幫忙尋找,如果找到將有重金相報。

麵對賞金的誘惑,農場周圍的人們都來幫忙尋找。可是,糧倉實在太大了,糧倉裏的糧食堆積成山,要想從裏尋出金表簡直太難了!

幫忙的人們忙了一整天,都一無所獲地離開了糧倉,大家還一路抱怨糧倉太大了,金表太小了。最後,隻剩下了一個穿著破舊衣服的小男孩在糧倉裏努力尋找。此時,他已經一天沒有吃飯。天黑了,小男孩依舊在糧倉中搜尋那塊金表。

寂靜的糧倉中隻有小男孩和堆積如山的糧食。寂靜中,小男孩突然聽到了微弱的“滴答、滴答”聲。“滴答”聲在寂靜的糧倉中顯得格外清晰。最後,小男孩尋著滴答聲找到了金表,也得到農場主承諾的重賞。

成功其實很簡單,隻要比別人多一點執著的精神,當別人放棄時,成功者依然堅持著,直到最後成功。而成功就像是遺失在糧倉中金表,它已經存在,我們也知道的存在,隻是有的人執著地尋找下去,而有人放棄了。放棄了尋找,我們就永遠找不到成功;而選擇了繼續尋找,我們終會聽到那寂靜中清晰的“滴答”聲。想獲得成功並不難,隻要——執著一點!與小男孩一樣,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也是憑借自己執著的性格贏得成功的。以下是林肯的部分簡曆:22歲,生意失敗;

23歲,競選州議員失敗;

24歲,生意再次失敗;

25歲,當選州議員;

29歲,競選州議長失敗;

34歲,競選國會議員失敗;

37歲,當選國會議員;

39歲,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46歲,競選參議員失敗;

47歲,競選副總統失敗;

49歲,競選參議員再次失敗;

51歲,當選美國總統。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他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他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第二年,即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症。1838年他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