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唯恐自己的才能被人低估,總是迫不及待的替自己宣傳造勢,甚至不惜誇大其辭自賣自誇,這種做人方式是十分愚蠢的,正所謂過尤不及,牛皮吹破之日便是你失敗之時。三國時代的馬謖,就是這樣一個自賣自誇式的人物。
馬謖也並非無能之輩,事實上他的才幹在當時也是一時之選,眾所公認,並因此而得到了一代名臣諸葛亮的重用。可是馬謖還是不知,言辭誇大,以致於劉備評價他說“言過其實”,並在臨死前叮囑諸葛亮不可重用馬謖。
但是諸葛亮還是犯下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最終被馬謖的言辭所迷惑,在一次與魏國司馬懿對陣之時,派了馬謖去守戰略重地街亭,結果馬謖主觀臆斷,死讀兵書,臨陣不知變通,“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把自己的軍隊陷於絕境之中,終致街亭失守,也害得沒有準備的諸葛亮不得不用空城計對付司馬懿的大軍,最終馬謖為自己的大話付出了掉腦袋的代價。
反觀東吳大將呂蒙和陸遜,其為人行事風格恰恰與馬謖相反,他們不是擔心別人不了解他們,而是有意低調隱伏,潛藏起自己的才能不使人知,讓人低估自己而終於取得了成功。
當時呂蒙任漢昌太守,與關羽所管轄的公安、南郡地區邊境相連,而關羽的勇猛如日中天,更是一直有心兼並呂蒙的地盤,隻是因為呂蒙的智計與能力不可小視,所以關羽才遲遲沒有動手,而是分兵攻打曹操所占領的樊城,並留下強有力的兵將守衛公安和南郡。
呂蒙了解到情況之後,就定下計策,假稱自己身體有病,另派了沒有名氣的青年將領陸遜替代呂蒙的職位。而陸遜到任之後,就以後輩的身份寫信給關羽,言辭謙卑,迷惑了關羽。於是關羽更不將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放在眼裏,就將留守公安與南郡的重兵調往樊城,共同攻打曹操。這時候呂蒙卻密帶精兵,扮做客商順江而下,將關羽所設在沿江的哨兵全部擒獲,續而發兵直取公安與南郡,守城的軍將措手不及,連吃敗仗的情形之下,隻好開門投降。
關羽聞報,大吃一驚,急忙率軍風風火火往回趕,卻又在麥城中了呂蒙的埋伏,一代名將,就這樣喪送在最了解自己的對手手下。
在人生的旅途中,所有的事業都是建立在“人不知而不慍”的情形之下,越是“人不知”,就越是有利於有為之士建功立業。
宋高宗年間,東京留守劉錡還未到任,金兵已經撕毀合約南下,並一舉攻陷了東京汴梁,南宋頓時陷於危亡之中。劉錡急忙率兵趕到無險可守的順昌,以不足萬人的兵力對抗金兀術的數十萬大軍。
為了迷惑兀術,劉錡故意使人散布消息,聲稱他不過是一個紈絝子弟,花花公子,即不懂得用兵打仗,也不理會國家興亡,而且隨時都準備投降保命。金兀術聽了這種情形,頓時大意起來,用數十萬大軍團團圍住順昌,並不急於進軍。
劉錡卻在這時候將他的部下五千人分成五隊,並準備好解暑藥和酒肉,把一副盔甲放在太陽下,特地派人用手摸,等到盔甲熱得不能沾手之時,就換一隊士兵來到他麵前,讓軍士們吃飯喝酒,服下解暑藥,然後以短斧做為武器,出門去攻打金兵。過不久再換一隊人馬,就這樣,幾隊人馬進進出出,不停的攻擊金兵。而金兵幾十萬人擠在一起,站起來中間連個縫隙也沒有,被劉錡的士兵衝進人叢中,掀開金兵戰馬身上披的甲,砍斷馬腿,戰馬倒下一匹就壓倒好幾匹,讓數目龐大的金兵竟連還手之力都沒有,終於大敗金兵,並從此使得金人畏懼南朝,再也不敢輕言南下。
縱觀曆史成敗得失,舉凡偉大的事業,都是最低調的人生所成就的,所以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急於讓別人承認自己,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有一種“不受重視”的失落感覺,越是你的才能得不到承認,就越是磨礪你的誌向,養成你的個性,彌補你的缺陷和不足的最好時機。
謙虛謹慎,不要讓他人相形見絀
低調做人,就不能讓自己表現得太過強勢。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對自我做一介紹的時候,需要有謙謙君子的心態,學會安撫他人的心靈,也就是說,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
一位女士的寶貝女兒,從劍橋畢業回國之後,在特區一家金融機構供職,每月數萬港元薪水。這位女士當然相當自豪,她麵對親朋好友時,言必稱女兒的風光,語必道女兒的薪俸。偶然被女兒發覺,極力製止母親,說總誇自己的女兒,突出自家好,人家會有什麼感受,不要因此傷害了他人。
女兒的話在情在理。可見在敘述自我時,要防止過分突出自己,切勿使別人心理失衡,產生不快,以至影響了相互之間的關係。
有位朋友,講了這樣的故事。
說有兩位要好的女友,甲靚、乙平平。她們一起去參加舞會,舞場上的許多男士頻頻與甲共舞,卻在不知不覺中冷落了乙。甲下意識地感覺不妥,於是托辭身體不適,奉勸朋友們邀請乙,男士們尊重了奉告,乙被男士們卷入了舞池,乙的快樂是不言而喻的。
甲以友情為重,不想女友被忽視,於是機智采取一種平衡手段,使乙的心靈得到撫慰,這必定會使他們的友誼更加深一層。
英格麗·褒曼在獲得了兩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後,又因在《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精湛演技獲得最佳女配角獎。然而,在她領獎時,她一再稱讚與她角逐最佳女配角獎的弗淪汀娜·克蒂斯,認為真正獲獎的應該是這位落選者,並由衷地說:“原諒我,弗論汀娜,我事先並沒有打算獲獎。”
褒曼作為獲獎者,沒有喋喋不休地敘述自己的成就與輝煌,而是對自己的對手推崇備至,極力維護了對手落選的麵子。無論誰是這位對手,都會十分感激褒曼,會認定她是傾心的朋友。一個人能在獲得榮譽的時刻,如此善待競爭的對手,如此與夥伴貼心,實在是一種文明典雅的風度。
以上故事告訴我們,你的一言一行都要為對方的感受著想,學會安撫對方的心靈,不可以使對方產生相形見絀的感覺。與此同時,自己的心靈也會因安然自慰,而有一個極好的心情。
經常可以看見一些人大談自己的得意之事,這是不好的。對方不僅不會認為你是“了不起”的,你甚至會被對方認為是不成熟的、賣弄過去好時光的人等等,所以,盡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
然而,每個人都想被評價得高一點。明知不可談得意之事,但卻情不自禁地大談特談,這是人性中比較麻煩的一麵。所以,完全不談得意之事當然不可能,但同樣是談得意之事,不妨注意一下談的方式。
注意之一是,至少在別人未談得意之事之前,自己也不要談。也就是說,單方麵大談得意之事不雅,所以先讓對方發表演講之後,那種壞印象也就淡薄了。所以聰明的人就先煽動對方:“您的見聞廣博”,促使對方發表得意之事,然後若無其事地說:“我也知道這樣的事”。如此這般,穿插自己的得意之事。
做人靈活,不僅要懂得做人不僅不可強出頭,而且與別人在一起時,不可讓別人相形見絀,要時時處處為他人著想。
低調做人的根本在於保持生活的簡樸一個人的好名聲,是靠其個人的修養、品質、業績和成就換來的,而不是靠奢侈的消費、誇張的行為。真正有品質、業績和成就且甘於低調的人,絕不會刻意追求架子,他們在生活上往往保持著簡樸的風格。
在科學領域,愛因斯坦絕對算得上是一個超級大腕,也有資格擺架子,但據說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著裝和修飾非常簡樸,日常生活不修邊幅,以至有一次去參加演講時,負責接待工作的人把他的司機當成了他本人,而把他當成了司機。這雖說是個笑話,可也反映了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不擺架子、低調做人的姿態。
愛因斯坦從不擺世界名人的架子。他吃東西非常隨便,外出時常坐二三等車,推導和演算公式常利用來信信紙的背麵。並且,他還經常穿著涼鞋和運動衣登上大學講壇,或出入上流社會的交際場合。有一次,總統接見他,他居然忘記了穿襪子,但這並不影響他在總統和人民心目中的偉大形象。
愛因斯坦初到紐約時,身穿一件破舊的大衣。一位熟人勸他換件新的,他卻十分坦然地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沒有一個人認識我。”
過了幾年之後,愛因斯坦已成了無人不曉的大名人,這位熟人又遇到了愛因斯坦,發現他身上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便又勸他換件好的。誰知愛因斯坦卻說:“這又何必呢?在紐約,反正大家都認識我。”
可見,一個人的名聲,並不是穿件漂亮的衣服就能得來的,隻要你為社會、為人民做出了貢獻,就會贏得大家的愛戴,贏得好的口碑。
康熙十六年,於成龍被擢任福建按察使,主管一省司法。去福建上任前,他囑人買了數百斤蘿卜放在船上。有的人不解地問他:蘿卜又不值錢,買這麼多幹什麼?他回答道:“沿途供饌,得賴此青黃不接的時候,以用糠雜米野菜為粥。”即使有客人來了,也和他一同吃薄粥。他對客人說:“我這樣做,可留些餘米賑濟災民,如若上下都和我一樣行事,更多的災民會渡過難關,存活下來。”江南、江西的百姓因為於成龍自奉簡陋,每天隻吃青菜佐食,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於青菜”,以示親切景仰。於成龍喜歡飲茶,考慮到茶價很貴,他不願意多破費,便以槐葉代茶。他讓仆人每天從衙門後麵的槐樹上采幾片葉子回來,一年下來,把那棵樹都快采禿了。
於成龍身體力行,使愛好奢侈豔麗的江南民俗大為改變,人們摒棄綢緞,以穿布衣為榮。一些平日魚肉百姓的地方官,因知道於成龍好微服私訪,每遇見白發偉軀者便膽戰心驚,以為是於成龍,不得不有所收斂。
康熙二十三年,於成龍病死在兩江總督任上。僚吏來到他的居室,見這位總督大臣的遺物少得可憐,而且都不值錢。床頭上放著個舊箱子,裏麵隻有一襲官袍和一雙靴子,大家忍不住唏噓流涕。
於成龍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江寧城中罷市聚哭,家家繪像祭奠。出殯那一天,江寧數萬名百姓,步行20裏,哭聲震天,竟淹沒了江濤的聲音。
當年,康熙帝巡視江南,沿途所延訪的官吏,無不對於成龍嘖嘖稱讚。康熙帝不無感慨地對隨行的人員說:“朕博采輿論,敢稱於成龍實天下廉吏第一,於成龍真百姓之父母,朕肱股之臣啊!”
事實上,不僅為官要簡樸,即使在普通人的普通生活中,也應該盡量簡樸些、低調些,這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上下的交口稱譽。
第二章 做人活一點,要懂得方圓機變之道學會忍耐,成功需要耐心等待
成功是需要忍耐的,在成功麵前,急躁是最大的弊病!成功的女神為何遲遲不來?或許成功的女神早已來臨,隻是你沒有發現。想一想,你會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麵是成功的。或許你對於成功抱有一種急切的心情,導致了一種浮躁心態,這樣反而會阻礙你的成功,無論何事都需要一個過程,況且,很多人都是大器晚成的。
盡管眼下大學生就業形勢並不讓人樂觀,但還是有不少將要跨出校門的和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對此缺乏應有的心理準備,有的大學生甚至認為月工資低於2000元的工作不值得去做。但令人憂慮的是,雖然這些學生對待遇的要求很高,可是實際工作能力卻並不出色,有的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業績平庸,有的根本就拿不出手。這是一些大學生急於成功的浮躁心態在作怪。
一位大學教授曾深有感觸地說:“現在不少年輕學子已很難平靜地聽完老師和家長的話,難以看完一本名著或欣賞完一首名曲;他們堅持不了聽完最後一堂課;他們對基礎理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這些學生忘記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道理,他們希望立杆就能見到影,他們甚至渴望科學家們能發明“知識注射液”,在數秒鍾內使自己成為天才,這都源於浮躁的驅動,源於年輕人急於求成、渴望結果的超常迫切心態。長此以往,很容易漸變為一種病態的人格。
你也許會看到,有人即使很有耐心地努力了一輩子也沒有成功過。不過,你倒是可以百分之百確定一點:如果沒有耐心,不努力,你絕對不會有收獲。為此,心理學家一再告誡人們:成就某事的動機水平和壓力程度以適度為宜。任何事情都有其規律和順序,人生宏大的目標應當以累積諸多小目標為基礎。成功不是一天造就的,一切都有賴於下功夫才行,當獲得一些小成功時,大成功也就在門外了。
在成功的道路上,耐心是你前進行囊中必備的行李。如果你沒有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你就隻好用一生的時間去麵對失敗。
有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曾在許多行業創造了輝煌的成績,但隨著年齡增長,他要退出自己的職業生涯。無數人盛情相邀,他答應做一場演說。
大師演說的日子到來了,全場上座無虛席,人們焦急地等待著,盼望一睹推銷大師的風采。講台的大幕徐徐拉開,人們看到舞台的正中央有一個高大的鐵架,鐵架上吊著一隻巨大的鐵球。一位老者在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他站到了鐵架的旁邊。人們感到奇怪的是,他身著紅色運動服,穿一雙白色運動鞋,完全不是西裝革履報告者的模樣。
人們不知他要做什麼,都好奇地看著。工作人員拿來一個大鐵錘放到了老者麵前。主持人請來了兩名身體強壯的小夥子到台上來,推銷大師請他們用鐵錘去敲打那個大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兩個小夥子抬起大鐵錘用力向那吊著的大鐵球砸去,有震耳欲聾的響亮聲音傳來,但鐵球紋絲不動。他們又用大鐵錘連續砸下去,很快小夥子累得氣喘籲籲,但鐵球仍舊沒有動。
會場上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麼回事,隻是靜靜看著,這時,推銷大師從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個小錘,開始對著大鐵球連續敲打,一下又一下。敲一下,便傳出“咚”的一聲,一個短短的停頓,接著又是一聲。
人們仍奇怪地看著,而老人全神貫注地認真敲著那個球,持續不斷的“咚咚”聲不停響起。10分鍾過去了,20分鍾過去了,30分鍾過去了,會場上的人已等得不耐煩,開始騷動。他們扭動著身子或出聲抗議表示不滿。老人入定一般,一小錘一個停頓地敲著,對於場下人們的反應像是根本沒有看見。許多人憤憤地離開了,會場上空出了許多座位。
40分鍾了,坐在前排的人忽然叫道“球動了!”喧鬧的會場又一下子寂靜下來,人們又把目光緊緊盯在了鐵球上。那個鐵球開始緩緩擺動,幅度很小,不細看難以察覺。大師仍保持著那個姿勢,一小錘一小錘敲著,不時有咚咚的聲音傳來,人們默默聽著。
鐵球開始越蕩越高,甚至拉動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就是那個小夥子用大鐵錘也沒有打動的大鐵球,在大師一小錘一小錘的敲打中劇烈地蕩起了秋千,終於,場上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而那位推銷大師,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合適的契機,有如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小錘一小錘的敲擊,看似微不足道的力量,但隻要持之以恒,卻可以晃動那巨大的鐵球。聚沙成塔,聚腋成裘,全都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都可能遇到不順。當你碰壁的時刻來臨時,你就像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甚至用大鐵錘猛力去砸,都無法使它移動分毫。你感到沮喪並開始懷疑,也許晃動那鐵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於是你放棄,鐵球仍安然地停在那裏。你就這樣輕易遠離了成功,而有耐心的人,懂得堅持,他們牢記著自己的目標,並告訴自己:“值得為這個目標努力,再試試看。”就用一隻小錘撼動了成功。
那位推銷大師的話讓我們深思,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耐心是不可能成功的事,沒有耐心等待成功,那隻有用耐心來麵對失敗了,而麵對失敗,要你付出更大的耐心,因為那是一生的事。權衡利弊,你願意付出哪種耐心?
還有,許多成功者都是大器晚成的人。
北宋大文學家蘇洵做秘書省校書郎的時候已年過50歲了。明朝的李贄,從小家境貧寒,青年時代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立誌著書時已54歲了,他的名著《焚書》和《藏書》是在他60歲後完成的。近代畫壇巨匠齊白石30歲才開始學畫,後來成了蜚聲海內外的大畫家。這些名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大器晚成。
所以說,學會忍耐,成功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降臨!
能屈能伸,表麵上的弱者可以做
有的人看上去很平凡,甚至還給人“窩囊”不中用的弱者感覺,但這樣的人並不能小看。有時候,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在胸中隱藏著遠大的誌向,而這種外表的“無能”正是其心高氣不傲、富有忍耐力和成大事講策略的表現。這種人往往能伸能屈、能上能下,具有普通人所沒有的遠見卓識和深厚城府。
劉備一生有“三低”最著名,也正是這“三低”成就了他的蜀漢王國。
一低是桃園結義。與他在桃園結拜的人,一個是酒販屠戶張飛;另一個是在逃的殺人犯關羽。而他,劉備,皇親國戚,後被皇上認為皇叔,卻肯與他們結為異姓兄弟。他這一“低”,五虎上將張翼德、儒將武聖關雲長兩條浩瀚的大河向他奔湧而來。劉備的事業,由這兩條大河開始彙成汪洋。
二低是三顧茅廬。劉備為一個未出茅廬的後生小子前後三次登門拜見。不說身份地位,隻論年齡,劉備差不多可以稱得上是長輩,可這長輩卻連喝兩碗那晚輩精心調製的閉門羹卻毫無怨言,一點都不覺得丟臉。這一低,便又有一條更寬闊的河流彙入他事業的汪洋,也求得了一張宏偉的建國藍圖,一個千古名相。
三低是禮遇張鬆。益州別駕張鬆本來是想把西川地圖獻給曹操,可曹操自從破了馬超之後,誌得意滿,驕人慢士,數日不見張鬆,見麵就要問罪。後又向他耀武揚威,引起對方譏笑,又差點將其處死。而劉備派趙雲、關雲長迎候於境外,自己親迎於境內,宴飲三日,淚別長亭,甚至要為他牽馬相送。張鬆深受感動,終於把本打算送給曹操的西川地圖獻給了劉備。這再一低,蜀漢王國最終確立。
一個人,不管你是否已取得成功,其實都應該謹慎謙和,禮賢下士,更不能得意忘形、狂態盡露。心氣決定著你的形態,形態影響著你的事業,學會做弱者,才能成為最終的強者。
在古代,聰明的將軍即使可以一舉把敵人擊潰,但是隻要聽說禦駕要親征,就常常按兵不動,一定等著皇帝來,再打著皇帝的旗子把敵人消滅。
這按兵不動,可能會貽誤戰機,讓敵人緩口氣,因而造成很大的損失。那麼為什麼不一鼓作氣把敵人消滅呢?
此外,禦駕親征,勞師動眾,要消耗多少錢財?何不免掉皇帝的麻煩,這樣不更好嗎?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了,錯得可能有一天莫名其妙地被貶了職,甚至掉了腦袋。
你想一想,皇帝禦駕親征是為什麼?他不是“親征”,而是親自來“拿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