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和睦共處好人緣(2 / 3)

一個旅行者在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那時,驕陽似火,又沒有飲水,他實在是酷熱難耐,饑渴難忍,總感覺死亡在向他一步一步逼近。

他在心裏暗暗地提醒自己:水!水!一定要堅持到最後一刻,找到水源。憑著一股強烈的求生本能,他在沙漠中艱難地跋涉著。找啊找啊,他終於發現了一塊小石板。在小石板旁邊,他又發現了一個汲水機。於是,他迫不及待,使勁兒地抽水,卻怎麼也抽不上來。

正在他心灰意冷、懊喪不已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旁邊還有一隻水壺,壺上蓋著塞。當他拿起水壺準備一飲而盡的時候,看到了上麵寫著這樣幾行字:“旅行者,在你發現這個水壺時,它也許隻剩下半壺水了。你把這半壺水灌進汲水機中,井裏才能打出水來。記住,走之前把水壺灌滿。”

他小心地拔開塞子,果然看到半壺清水。望著水,他猶豫起來,是馬上倒進幹渴的喉嚨,還是照紙上所寫倒進汲水機?如果倒進汲水機而打不出水來,自己豈不渴死?最終,他果斷地拿起水壺,倒進了汲水機。然後,他打出了清冽的泉水。

旅行者痛快地喝了個夠,一種由衷的幸福從心裏洋溢開來。他休息了一會兒,接著把水壺裝滿水,蓋上塞子。然後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隻有先舍得半壺水,才能打出滿壺的水來。

給予和接受存在於人際關係中的所有內容中。給予產生接受,接受又產生給予。上升之物必會降落,輸出的也必定會回歸。我們都知道每一顆種子都蘊涵著千木成林的諾言,但是不能把種子儲存起來,必須還之於肥沃的土地。你給予越多,你獲得的就越多。

很多女人常常這樣抱怨:“為什麼我身邊從來沒有一個可值得依賴的朋友?”“為什麼最親近的家人都對我避而遠之?”“為什麼我總是覺得自己如此孤單寂寞”……原因很簡單,因為你在一味地索取,總是自私貪婪地想要更多,卻從來沒有想到過給予別人什麼,這也正是低情商女人的表現。

有一個女人一生都生活在痛苦中,死了以後,她想搞清這是為什麼,於是她來到上帝的麵前討教怎樣才能獲得快樂。上帝對她說:“來,我帶你去看一個地方。”他們進入了一個門上寫著“地獄”兩個字的房間,看到許多人正圍著一桌豐盛的食物坐著,他們骨瘦如柴,但眼睛裏卻充滿貪婪和焦急。他們每個人手上都綁著一把勺子,隻因為勺子太長,所以食物沒法送到自己的嘴裏。他們的互相爭搶更增加了吃飯的難度。

“來,現在我帶你去看另一個地方。”上帝又帶她進入了一個門上寫著“天堂”的房間。這個房間也有一大群人圍著一桌豐盛的食物坐著,他們的勺子跟剛才的那群人的一樣長。所不同的是,這裏的人滿臉幸福的微笑,他們又吃又喝,有說有笑。原來他們是互相喂對方吃的。

這個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活在世上要學會分享與給予,養成互愛互助的行為。那群地獄裏的吝嗇鬼寧願餓死,也不願去喂對方。而天堂裏的人們卻知道“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道理。

也許你覺得自己身上沒有什麼能給予別人的,但是隻要你用心去找,努力去做,你照樣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富翁做更多的事。

有一個盲人在夜晚走路時,手裏總是提著一個明亮的燈籠。別人看了很好奇,就問他:“既然您什麼也看不見,為何挑一盞燈籠呢?”那個盲人說:“在黑夜裏,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見,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哦,原來您是為了給別人照路呀。”盲人又接著說:“不,也是為我自己。我手裏提上燈籠,既給別人照亮了道路,也讓別人容易看到我,這樣他們就不會撞到我身上,我也就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了。”

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給予了別人,自己同樣有所獲得。隻想“借光”,而不挑燈,那麼,你的人生將永遠在黑暗中穿行。

練習給予法則易如反掌:如果你需要快樂,就給予別人快樂;如果你需要愛,就學會付出愛;如果你需要別人的關注和欣賞,就先學會對別人關注和欣賞……總之一句話,如果你想幸福地擁有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東西,那就先學會祝福每個人都如意吧。

常懷感恩的心,記住別人的好處

不懂得感謝的女人是低情商的女人,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女人,不論她多麼會微笑,人們都會疏遠她。而高情商的女人則不同,她們更懂得感恩,在別人的眼裏,她們總是顯得那麼善良美麗。這樣的女人,當然也會得到別人的喜歡。

常常有人會這樣說:“老師教課,他得到了工資,這是他的職責,沒什麼好感謝的。”“我看病掛號交費了,還要什麼感謝。”“兩個朋友互相幫助了,好處對等,就不要互相感謝了,那樣太虛偽了”等等。這些人錯誤地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商品交換關係。當他們這樣想時,他們就會很自然地這樣對待別人,於是別人也自然這樣對待他,人際關係就因此而變得無情、冷漠。老師教課不僅在於掙錢,他對學生還有思想和感情的交流;醫生治病時,更會有對病人的關心,人們對此應該感謝;朋友幫助你時,也許有他自己的目的,但是他隻要幫助你,你就應該感謝,這才是朋友。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難免有點以自我為中心,因此有些女性會想:我記住別人的好處,不記他們的壞處,這不是吃虧了嗎?實際上,你並不吃虧。因為當你想到別人的好處時,你的心情是愉快的;當你想起別人的壞處時,你內心是氣憤的,不愉快的。

他是一個孤兒,曾經先後被三戶人家收養。

第一戶人家從五歲到八歲共養了他三年,後來他們因為有了自己的兒子,便將他送了人。他不肯走,結果被養父母打得渾身是傷。實在挨不過了,痛不過了,才斷了回去的念頭。

第二戶人家養了他五年,到十三歲那年,還是被狠心的養父母送了人,原因是他們收養了自己親戚家的一個兒子,好過這個沒有一點血緣關係的人。

他還是不想走,哭著喊著叫:“爸爸媽媽,你們別趕我走,我一定會聽話的,我會做很多事來養活自己的,隻求你們別趕我走。”

可最終他還是沒有被留下來,又去了第三戶人家。

第三戶人家隻養了他一年,就因為不願意拿錢供他上學,而將他趕出了家門。

已經習慣了被人拋棄的他,居然再也沒有了哀求的欲望,隻想早點逃出牢籠。才十四歲,他就成了街頭的一名流浪兒。

剛開始,他隻能從垃圾桶裏揀些剩飯吃,後來他結識了一些流浪兒,於是便跟著他們一起賣花,給人擦皮鞋,還四處撿破爛。困了就睡在下班的商店門口,第二天天不亮便被商店的主人用腳踢醒。

過了六年流浪生活後,他去了一家建築公司當泥水工,算是有了一份正當工作。他用那點可憐的收入報考了夜校,獲得自考文憑的那年他已經22歲,順利進入一家公司當起了推銷員。

還有什麼苦他沒有吃過呢?正是由於他能吃苦,他的業績很快便排在了所有推銷員的前麵。他當上了銷售部經理。

再後來,他開起了公司,當上了老板。有了錢,也就有了房子、車子,凡是應該有的也都有了。

他什麼也不缺了,唯一缺少的就是父母親情。他決定將他的三對養父母都接來與他同住,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完全能夠住下來。他還叫他們爸爸媽媽,給他們好吃好住。

他的助理,也是曾經跟他一起流浪過的朋友說:“你瘋了,你的養父母曾經那樣對你,你還想給他們養老送終啊?他們拋棄你、虐待你的事情,難道你都忘記了嗎?”

他說:“是的,我都忘記了,我為什麼要記住呢?我的苦難已經夠多的了,我不想全都記在心裏。”

他接著說:“我隻知道,他們曾經給過我一口飯吃,給過我睡覺的地方,我才沒有被餓死凍死。如果沒有他們,我很難活到今天!”

看過之後,你的心被感動了嗎?一個人情商的高低決定了其成就的高低。如果隻記住別人的壞,而全部忘記別人的好,那麼必定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這樣的人做什麼事情都放不開,錙銖必較必定一事無成!我們應該感恩於活在這個世上,感恩於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感恩於這個世上有那麼多的人對我們的關心,因為有了他們的存在而使我們不再孤單,不再無助,才會有快樂常在身邊伴隨。這種愛心需要我們不斷地傳遞下去,我們也同樣應該付出自己的關懷和愛心去給予別人,讓每一個人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在這個世上。

其實,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向別人表示自己的感激更多的是需要一種習慣,隻要你嚐試著去做,就一定能養成這個習慣。

(1)要多想想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和好處。最好每周一次,專門抽時間想想都有誰曾幫助過自己。

(2)你可以在其他朋友處談論這個幫助過自己的人,盡可能談得詳細。這比在內心感謝影響要大很多,講出來會使你心裏增加感動之情。

(3)可以直接向自己的朋友表達自己的感謝。“人喜歡自己幫助過的人超過幫助過自己的人”,這話絕對是真理,唯一的條件是被幫助者懂得感謝。表達感謝要具體,一定要講出對方的幫助對你有什麼意義。

(4)要養成感謝的習慣。在感謝別人時,誠懇的態度是很重要的。感謝要發自內心,要不卑不亢。友誼和愛的付出應該得到真誠的感謝,這種感謝既不是低三下四,也不是奉承。

感恩不但是一種禮節,更是一個高情商女人具有涵養的基本體現。要想受他人歡迎,就要把別人的好時刻記在心間,用一顆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對他人感興趣,讓對方感受到重要性似乎每個女人或多或少的都患有“公主病”,總是喜歡在別人麵前表現自己,恨不得所有人都圍著她轉。如果你真是這樣的人,那你將永遠也不會擁有誠摯的朋友。真正的朋友不是以這種方式來交往的。

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想迅速走進某個人的內心,最好的一個方法就是你要讓對方知道你是重視他的,他是無可取代的。

與人交談中,如果你總是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談論你過去的輝煌成績,談論你未來的偉大理想,我想所有與你談話的人都會離你遠去,有誰會真正有興趣聽你的過去和將來呢?就像誇誇其談的你一樣,每個談話者也希望談到自己,談到跟自己有關的事物。一個具有高情商的女人,溝通的過程中不會把自己始終擺在第一位,相反,她會照顧到別人的想法,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很重要。

已故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亞德勒,他在一本叫做《人生對你的意識》的書中說道:“不對別人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難最多,對別人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父母帶著小約翰到餐館吃飯,父親對侍者說:“我們要一份魚、一份咖喱雞、一盤青菜,再來一份水果色拉、一份黃油麵包,最後來兩瓶啤酒……就這樣吧!”

母親說:“我還想要一份雞翅,油煎的!”

小約翰在一旁安靜地坐著,眼睛看著菜單又連忙收回去,最後害羞地低下了頭。

“哦,好的,我會盡快把你們想要的送過來。”侍者微笑著說,“還有你!帥氣的男孩,你不需要特別要點什麼嗎?”

小約翰似乎吃了一驚:“你是在說我嗎?”

“對呀!你想來點什麼喜歡吃的呢?我知道像你這個年齡的小孩都喜歡吃炸薯條,價格也不貴!”

“是的,我也很喜歡……”孩子看了看坐在對麵的父親。

“我們點的已經足夠我們吃的了,約翰!”母親轉身對侍者說,“快點上菜就是了,不要在他身上花時間了……”

“炸薯條,炸薯條……”小約翰小聲地嘀咕著。

“炸薯條!好的!馬上就上來!”侍者沒有走,微笑著對他說,“你是我重要的客人!”

小約翰聽後激動地衝自己的父母說:“我是重要的!我是重要的!

她當我是存在的!”

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尚且因為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而欣喜,可見每個人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己是重要的。

心理學家杜威曾經說過:“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是希望自己具有重要性。”就想想你自己吧,你一定在心裏認為自己比遇見的任何一個人都有可取之處,至少是某些方麵有優秀的地方。和人交往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讓別人覺得他自己重要。

大多數人都喜歡自我表現,喜歡誇大吹噓自己,他們之所以這樣無非就是想證明自己有一定價值,是重要的,他們殷切地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肯定。如果你剛好“迎合”了人們的這種心理,那麼你無疑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女人。

所以,要使別人喜歡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對方感興趣的事當話題,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準確叫出對方的名字就是最好的讚美人們有個普遍的心理,就是特別在意自己的名字,希望別人都能尊重自己的名字,如果有誰把自己的名字弄錯了或者拿自己的名字開玩笑,心裏就會特別窩火,甚至心懷不滿。就像在大街上被一個魯莽的人認錯了一樣,既尷尬又惹人惱火。另外,人們還有一種傾向,都渴望自己名揚後世、永垂不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雁過留聲,人過留名”。

從這些人性的弱點看來,人之愛名、好名可見一斑。如果你能準確地說出對方的名字,對那個人來說,無疑是語言中最甜美、重要的聲音了,因為他覺得受到了你的重視。而這也是一個高情商女人在人際交往中具體的表現。

大多數人都沒有記住別人名字的習慣,除非自己有求於別人。很多人的借口是:“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我的工作太忙!”

但他們大概不會比羅斯福更忙,羅斯福甚至對所接觸過的機械師的名字也花工夫去記憶追想。對羅斯福來說,他知道一種最簡單、最明顯、最重要的獲得好感的辦法,那就是記住他人的姓名,使他人感覺自己對於別人很重要。但我們中有多少人會這樣做呢?

很多時候,我們被介紹給一位陌生人,談幾分鍾,但在臨別的時候,卻連那人姓什麼都不記得。

名字是一個人的記號,代表著一個人的一切,榮與辱,成與敗,高貴與卑賤……對於一個人來說,名字在所有語言中最突出。記住對方的名字,用最動聽的聲音,清清楚楚地把它叫出來,等於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讚美。誰若是把他的名字忘了或寫錯了,就會處於非常不利的地位。

記住對方姓名的手段在事業與交際上的重要性,和在政治上差不多同等重要。

恩特·卡耐基雖然被稱為鋼鐵大王,但他自己對鋼鐵製造懂得很少。因為他有千百人替他工作,他們懂的鋼鐵知識要比他多得多。但他知道如何與這些人相處——那就是使他致富的原因。

在早年他已顯示出超越的組織本領和領導才能。當他十歲的時候,就發現了人們對自己的姓名非常重視。有了這個發現後,他就加以利用。

在他童年時曾經獲得一隻母兔子。這隻母兔很快地生下一窩小兔來。可是,找不到可以喂小兔吃的東西。於是他想出一個聰明的主意來。他跟鄰近的那些小孩子說,如果誰去采小兔吃的東西,這隻小兔就用誰的名字。後來這些小兔有了足夠吃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