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用情商提高影響力——互動關係(1)(3 / 3)

對觀眾感興趣,這就是一位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魔術師成功的秘方。

如果你希望別人喜歡你,就要抓住其中的訣竅:了解對方的興趣,並針對他所喜歡的話題與他聊天。

許多曾經拜訪過羅斯福的人都驚訝於他的博學。不論來訪者是小政客還是大外交家,羅斯福都能針對對方的特長侃侃而談。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當羅斯福知道訪客的特殊興趣後,會研讀這方麵的資料以此作為話題。因為羅斯福知道,抓住人心的最佳方法就是談論對方所感興趣的事情。

對一件事感興趣便是關注,帶有感情的關注便是關切。當然了,對他人的關切必須是誠摯的。關切是一條雙向道,它的施與者和接受者都會受益。

馬汀·金斯柏曾提到,他10歲時,一位護士給予他的關切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

那天是感恩節,我住在一家市立醫院,明天要動一次大手術。我爸爸已經去世,我和媽媽住在一個小公寓裏,靠社會福利費維持生計,而那天媽媽剛好不能來看我。

那天,我完全被寂寞、失望、恐懼的感覺壓倒。我知道媽媽正在家裏為我擔心,而且是孤零零的一個人,沒人陪她吃飯,甚至沒錢吃一頓感恩節晚餐。

眼淚在我的眼眶裏打轉,我把頭埋進了枕頭下麵,暗自哭泣,全身都因痛苦而顫抖著。

一位年輕的實習護士聽到我的哭聲,就過來看。她把枕頭從我頭上拿開,拭去了我的眼淚。她跟我說她也非常寂寞,因為她今天無法跟家人在一起,她問我願不願意和她共進晚餐。

她拿了兩盤東西進來:有火腿片、薯條、草莓醬和冰激淩甜點。她跟我聊天,並試著消除我的恐懼。雖然她本應下午4點就下班的,可她一直陪我到將近晚上11點。她一直跟我玩兒、聊天,等到我睡了才離開。

一生中,我過了許多感恩節,但這個感恩節永遠不會在我的記憶中消失。我清楚地記得,我當時那種沮喪、恐懼、孤寂的感覺因一個陌生人的溫情而全部消失了。

在與人相處時,你要盡量讓對方明白,他是個重要人物。任何一個人,不管是屠夫、麵包師還是國王,無一例外都喜歡那些欣賞和關心他們的人。

在1918年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後,威廉二世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逃往荷蘭,人們對他恨之入骨,不少人想把他碎屍萬段。這時,一個小男孩卻給威廉二世寫了一封簡單而誠摯的信。在信中,小男孩這樣寫道:“不管別人怎樣,我永遠隻喜歡威廉當我的皇帝。”威廉二世被這封信深深地打動了,他特意邀請小男孩同他的母親一起去見他,並重賞了他。

可見,人真的很需要別人對他感興趣。所以,要使別人喜歡你,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拿對方感興趣的事當話題,讓他感覺到自己的重要性。

學會寬容:亮出你的風度

寬容,是人生中的一種哲學,是高情商者的一件法寶。適度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係和保持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隻有寬容才能使不愉快的創傷愈合,隻有寬容才能消除人為的緊張。在短暫的生命曆程中,學會寬容,意味著你的生活將更加快樂。

物換星移中,涓涓細流終彙成大瀑布,峽穀的形成更增添了草原的壯觀與魅力,自然界有著一顆寬容博大的心。但是,感受到這片大地之美的人卻被自身的問題困擾,在別人身上發現的差異使他感到不悅,甚至恐懼。

在學校裏,孩子們都認為艾麗斯是一個嚴厲的老師。在她麵前,學生們很拘謹、很膽怯,甚至不願意與她交談。

其實,艾麗斯自己也不想造成這樣的局麵,她都是出於一片好心。為了讓孩子們好好學習,艾麗斯對他們的要求很嚴格,誰有了錯誤,她都是毫不留情地給予批評,但效果並沒有像她希望的那樣。艾麗斯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垂頭喪氣的失敗者,對自己的工作漸漸失去了信心,生活也顯得很沉悶。

“如果我對他們少一點兒批評,多一點兒寬容呢?”有一天,艾麗斯突然這樣想。於是她決定做一個實驗。上午,她換了一套活潑鮮豔的衣服,來到學校時也沒有忘記把自己臉上的微笑顯現出來。走在通往教室的小路上,艾麗斯還在想著這個實驗。

突然,從後麵飛過來的一個皮球重重地打在了艾麗斯的後背上,嚇了她一跳。她回過頭來,邁克惶恐地從地上撿起球,嚇傻了一般站在她麵前。

如果是以前,艾麗斯肯定會狠狠地訓斥他,但是想到自己今天要做的實驗,艾麗斯聳聳肩,做了一個輕鬆的動作,邁克道了聲“對不起”便跑開了。

在課堂上,艾麗斯沒有挑剔學生們的坐姿是否端正,回答問題是否正確,注意力是否集中。一反常態,她甚至沒有批評未按時交作業的搗蛋鬼保羅,隻是笑著讓他一定補上,一整天她都在用樂觀寬容的心態與大家相處。

放學時,一向羞澀的瓊斯對她說:“老師,您今天真漂亮!”艾麗斯感到,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愉快和有信心,學生們似乎也可愛極了,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反應敏捷,注意力集中。

毫無疑問,艾麗斯的這個實驗是成功的,她從中知道了生活中的一個道理:學會寬容。

寬容可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讓人們更好地溝通,彼此多一些體貼和關懷。同時,寬容也可以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讓生活中的許多難題迎刃而解。

寬容是一種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間的喜怒哀樂;寬容是一種境界,它能使人踏上光明磊落的坦途。寬容是人生難得的佳境,一種需要操練、需要修行才能達到的境界。法國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原諒是一種風格,寬容是一種風度,寬恕是一種風範。穿梭於茫茫人海中,麵對一個小小的過失,常常一個淡淡的微笑、一句輕輕的話語就能彼此諒解,這就是寬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一件小事、一句不經意的話而使自己不被理解或不被信任,但不要苛求任何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這也是寬容。

人們常常在自己腦子裏預畫一個圈兒,如果有人越過這個圈兒,就會引起他們的怨恨。其實,別人可能對你設置的規定置之不理,那麼你去怨恨,不是很可笑嗎?

大多數人一直以為,隻要不原諒對方,就可以讓對方得到一些教訓,即“隻要我不原諒你,你就沒有好日子過”。其實,真正倒黴的人卻是自己:生一肚子窩囊氣不說,甚至連覺也睡不好。

當你覺得怨恨的時候,不妨閉上眼睛,體會一下你的感覺,你就會發現,讓別人自覺有罪,你也不會快樂。

一個人愛怎麼做就怎麼做,你要不要讓他感到愧疚,對他沒太大影響,但是卻會破壞你的生活。生活中不會事事由人,台風帶來暴雨,你家的地下室變成一片汪洋,你能說“我永遠也不原諒天氣”嗎?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怨恨別人呢?

我們沒有權力控製風雨,也同樣無權控製他人。上天不是靠怪罪人類來運作世界的,所有對別人的埋怨、責備都是人自己造出來的。

處處寬容別人絕不是軟弱,也不是麵對現實的無可奈何,寬容不是軟弱的象征。寬恕別人將帶給自己重獲新生的勇氣,讓自己去直麵人生中的另一個幸福時刻。

◇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為他人的錯誤而懲罰自己

大量事實證明,過於苛求別人或自己的人,必定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之中。而一旦寬恕別人之後,心理上便會經過一次巨大的轉變和淨化過程,使人際關係出現新的轉機,諸多憂愁煩悶便可得以避免或消除。

寬容對待你的敵人、對手,在非原則的問題上以大局為重,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化幹戈為玉帛的喜悅、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喜悅。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走著屬於自己的生命之路,但紛紛攘攘,難免有碰撞和衝突,如果冤冤相報,非但撫平不了心中的創傷,而且隻能給受傷的心再撒上一把鹽。

◇寬容,意味著你不會再患得患失

寬容,首先包括對自己的寬容。隻有對自己寬容的人,才有可能對別人也寬容。在人的所有煩惱中,有一半是源於自己的,即所謂畫地為牢、作繭自縛。寬容地對待自己,就是心平氣和地工作、生活。這種心境是生存的良好狀態。

真正的寬容應該是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長。對才能超過自己者,也不嫉妒,唯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熱心舉賢,甘做人梯,這種精神將被世人稱道。

寬容的過程也是互補的過程。別人有了過失,若能予以正視,並以適當的方法給予批評和幫助,便可避免大錯;自己有了過失,亦不必灰心喪氣、一蹶不振,同樣也應該寬容和接納自己,並努力從中吸取教訓,引以為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重新揚起工作和生活的風帆。

◇寬容,意味著你有良好的心理外殼

寬容,對人對己,都可成為一種無須投資便能獲得的精神補品。學會寬容不僅有益於身心健康,而且對贏得友誼,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滿,乃至取得事業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人人都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往往折射出一個人為人處世的經驗、待人的藝術,以及做人的涵養。學會寬容,需要自己吸收多方麵的營養,需要時常把視線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結構和心理素質上。

讓自己表現得謙虛一些

衝突一般是由消極情緒引起的,它會在人的內心深處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跡,甚至還會成為人際交往的障礙。對話是拒絕衝突和改善關係的關鍵。對話就是進行語言交流,它具有這樣一個框架:了解自己的觀點——探究他人的觀點——平衡雙方的觀點——建立良好的溝通。

對話能發展人際關係,卸掉雙方衝突的雷管,並能使兩者的情緒相互產生影響,從而達成共同的目標而展開合作。人們通過對話尋求理解,發現內心潛伏的擔憂和恐懼——對開誠布公的恐懼、對誠實的恐懼、對說出心裏話的恐懼,以及對發現他人真實意願是什麼的恐懼。

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話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它能運用情感智力阻止消極情緒變成有效交流的障礙。

◇運用對話的第一步是公開你的感覺和需要

那些能夠很好地運用自己的情感智力的人,經常會對他人開誠布公,公開自己的感覺和需要。隻有這樣,各自的觀點才能進行交換,雙方的解決方案才能得到公開的討論,衝突才能得以解決,因為他們對存在的差異性擁有足夠的認識。

◇運用對話的第二步是退後一步,先向對方認錯

在亞洲的一些偏遠地區,為捕捉到猴子,獵人通常會在叢林的地上固定住一個小柳條籠子。籠子的口很小,僅僅允許猴子空著手伸進去並抽出來。

獵人在籠子裏放上一兩根香蕉,當猴子看見時,就會把手伸進去取香蕉,但是當它手上拿著香蕉時,手就抽不出來了。於是,猴子就很容易被獵人捕獲。

其實,人和猴子沒有什麼不同——人們緊緊地抓住其“情緒香蕉”不肯鬆手,感覺失去它們就會有威脅。

人類常見的“情緒香蕉”包括:對身份地位的渴望、需要得到他人的愛和尊重、對控製欲的需要、對認可和讚美的渴望,以及對不舒適的逃避等。

你所攫取的“情緒香蕉”越少,被情緒劫持的可能性就越小。當你告訴自己,你必須擁有某種東西時,就失去了對它的情緒控製力;當你告訴自己,別人給你這些,你願意收下,但是你並非必須擁有它,這樣你就重新獲得了對“情緒香蕉”的控製力。

解決衝突就這麼簡單。退後一步,先向對方認錯,就會緩解交往中的緊張氣氛,協調雙方的情感,因而就有了成功的溝通。在此,情商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當富蘭克林·羅斯福入主白宮的時候,向公眾承認,如果他的決策能夠達到75%的正確率,那就達到了他預期的最高水準了。像羅斯福這麼一位傑出人物的最高希望尚且如此,可見普通人在平時犯下的錯誤會有多少。

卡耐基因此說:“你如果先承認自己也許弄錯了,別人才可能和你一樣寬容大度,認為他有錯。”這就像拳頭出擊一樣,隻有將拳頭縮回來再打出去才有力度。

美國政治家、科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的一個顯著優點就是懂得從心理上退一步,改掉自己傲慢的個性。

富蘭克林曾立下一條規矩,絕不正麵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他甚至不準許自己措辭太肯定。富蘭克林不說“當然”“無”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設”“我想象”或者“目前我看來如此”等。

當別人發表對一件事的看法時,富蘭克林絕不立刻駁斥對方,或立即指出對方的錯誤。他會說:“在某些條件和情況下,這種意見沒有錯,但就目前的狀況來說,好像稍有不妥。”

富蘭克林很快就體會到了改變態度的收獲:凡是他參與的談話,氣氛都很融洽。他以謙虛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見,不但容易被接受,而且減少了衝突。他發現自己有錯時,不會出現難堪的場麵;而他正確的時候,對方也不會固執己見,而會轉而讚同他。

剛開始時,富蘭克林並不習慣這套規矩,覺得這和他的本性相衝突,但不久就變得容易起來,並感覺愈來愈像自己的習慣了。幾十年來,從沒有人聽他講過一句太武斷的話。

在新法案修訂等重大問題上,富蘭克林也沒有堅持己見,他總是退後一步,謙虛地聽取大家的意見,最終他的意見反而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退一步是為了前進,富蘭克林無疑是一位情感智力高手。

承認自己也許弄錯了,這樣就避免了所有的爭執,對方見你退了一步,不想跟你過不去,也會以禮相待,寬宏大度,並承認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弄錯了。雙方在一種和諧謙讓的氣氛中解決問題,便可大大提高達成協議的可能性。

記住別人的名字

一個最簡單、最好用、最重要的得到別人好感的方法,就是記住別人的姓名,使別人覺得受到尊重。人最重視、最愛聽,同時也是最希望他人尊重的就是自己的姓名。

記住別人的名字很重要,記住對方的名字,並把它叫出來,等於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讚美。若是把他的名字忘了,或寫錯了,在交往中會對你非常不利。

安德魯·卡內基被稱為“鋼鐵大王”,但在創業之初,他對鋼鐵製造業知之甚少,手下好幾百人都比他了解鋼鐵。當時,卡內基可能記不住各類鋼材的型號,但他能記住不少下屬的名字。

卡內基在10歲的時候,就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姓名看得十分重要。利用這一發現,他很輕鬆地贏得了小朋友們的合作。

有一次,卡內基抓到一隻懷孕的母兔。很快,那隻母兔就生下了一窩小兔子,但他沒有東西喂它們。就在這時,他想到了一個很妙的辦法,他對整天圍著小兔子打轉的小朋友們說,如果誰能弄來金花菜、車前草喂養那些小兔子,他就以誰的名字來稱呼這些小兔子作為報答。這個方法太靈驗了,卡內基一生都無法忘記。

多年之後,卡內基將此種方法運用於商界,同樣獲得了極大成功。那一年,卡內基特別希望把鋼鐵軌道賣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而艾格·湯姆森正是該公司的董事長。為此,卡內基特意在匹茲堡建立了一座巨大的鋼鐵工廠,取名為“艾格·湯姆森鋼鐵工廠”。毫無疑問,卡內基順利地將那座鋼鐵工廠賣給了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

重視及記住朋友和商業人士名字的方法,是卡內基領導才能的秘密之一,他以能夠叫出自己員工的名字為驕傲。他很得意地說,當他擔任主管後,他的鋼鐵廠從未發生過罷工事件。

記住他人的姓名,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幾乎跟在商界一樣。一位政治家所要學習的第一課便是記住選民的名字就是政治才能,記不住就是心不在焉。

在美國總統的專業幕僚群中,有一位幕僚的工作內容就是專門替總統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然後每當總統在遇見某人之前,這位幕僚就會先一步提醒總統此人的名字。而那位被總統叫出名字的人,也會因總統竟然會記得他而雀躍不已,進而更堅定他對總統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