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個人偉大的起始——管理自我(3 / 3)

曼德拉的政治態度因此受到影響,黑人嚴峻的生活環境和被曼德拉稱為“瘋狂的政策”的種族隔離,使曼德拉踏上了一生為黑人解放而進行鬥爭的征程。他參加非國大“青年聯盟”,領導全國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組織黑人與白人進行鬥爭。

1952年,曼德拉因領導反對種族隔離製度的運動而被捕入獄。獲釋後,他繼續堅持鬥爭。在之後的日子裏,曼德拉多次被捕,多次遭到南非當局的通緝。他的鬥爭使他多年都未能與妻子、兒女團聚,而他的妻子也多次被捕。

1964年,曼德拉因莫須有的“叛國罪”被判終身監禁。麵對監禁,他說:“在監獄中受煎熬與監獄外相比算不了什麼。我們的人民正在監獄內外受難,但是光受苦還不夠,我們必須鬥爭。”曼德拉沒有妥協,沒有退縮,在獄中堅持鬥爭。他拒絕南非當局提出的釋放條件——隻要放棄鬥爭就給他自由,他說:“我的自由同非洲人的自由在一起。”

這一次的監禁持續了27年!人的一生能有幾個27年,更何況是在最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以信念堅定著稱於世的曼德拉仍矢誌不渝。

曼德拉本可以擔任酋長,可以做律師享受好生活,但他卻把南非黑人的民族解放鬥爭當作終生事業,這種無限的忠誠給了他奮鬥的勇氣,也使他以非凡的經曆、傳奇的色彩、頑強的意誌、超人的魅力成了南非黑人民族解放的象征,為全世界所矚目和尊敬。

一個人的智力和體力水平無疑是其發揮才能、塑造自我生命力的必備條件,但更重要的是發揮意誌的作用。因為智力與體力的獲得、發展與運用都離不開意誌的作用,很難想象一個意誌薄弱者、一個軟弱無能之輩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現實是殘酷的,現實也正由於其殘酷而精彩。隻有在失敗的砧鐵上不斷錘煉,才能鍛造出鐵一般的意誌。正視現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正視失敗,高情商者都是敢於正視現實、勇於與現實做鬥爭的人,他們都有一部血與淚交織著的艱辛的奮鬥史。

世界上的每一位偉人都是意誌力堅強的人,看他們的經曆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部苦難史。雖然他們的遭遇不同,但都在感受痛苦的過程中使意誌得到了鍛煉。痛苦是對信念、信仰的殘酷考驗,經受住了這種考驗,人的信念、信仰就比常人堅定10倍。

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就任期間,他實行新政,緩和了美國的經濟危機,推動了美國經濟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不顧美國的孤立主義傳統,使美國與英國、蘇聯結成聯盟,為爭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斯福還是第一位打破華盛頓開創的不連任三屆製度而連續四次登上總統寶座的美國總統。人們都被他那貴族的氣質和從容不迫的舉止征服,稱讚他道:“沒有哪一個美國總統能如此有效地集政治家、鼓動者和導師的品質於一身,而這些品質是偉大人物所需要的。”

事實上,作為美國曆史上一位有遠見、重實際、精於政治策略的政治家,羅斯福在運用權術與計謀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方麵可謂技藝高超,但真正讓他出人頭地的是他果敢的開創精神和頑強的意誌。

當年,正當羅斯福的事業蒸蒸日上之時,厄運卻接連向他襲來。

1920年,羅斯福和詹姆斯·考克斯搭檔代表民主黨競選副總統和總統慘遭失敗,之後他暫時退出政壇,回家休養。

1921年,羅斯福突患脊髓灰質炎,一個有著光輝前程的硬漢一下子變成了一個臥床不起、什麼事都需要別人照顧的殘疾人,身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時折磨著他。

最初,羅斯福幾乎絕望了,認為上帝把他拋棄了。但是奮力向上的精神和頑強的意誌並沒有使他放棄希望。治病期間他仍然不停地看書,不停地思考問題,勇敢地麵對自己的疾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一個病人能做到這些需要多麼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啊!

經過疾病的折磨,羅斯福變得比過去更加堅毅老練了。

羅斯福身體力行著自己在就職演說中提出的“無所畏懼”的戰鬥口號:“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他不怕失敗、勇於嚐試、勇於創新、有魄力、有遠見,把美國引上了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情商高的人對現實有著很強的適應性,這集中體現在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上。正視失敗並不意味著消極地承受,相反,它意味著轉敗為勝的可能。

因為忍耐,農夫原諒了鄰居

人的情緒中有兩大暴君——憤怒與欲望,與單槍匹馬的理性相抗衡,感性與理性對心理的影響相反,人的激情遠勝於理性。一個人必須學會自我調控,高情商的重要標誌是,學會製怒,不輕易受到傷害。

在憤怒時千萬要注意兩點:第一,不可惡語傷人,這不同於一般的對事情發發牢騷,而可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傷害;第二,不可因憤怒而泄露他人的隱私,這會使你不再被他人信任。總之,無論在情緒上怎樣憤怒,在行動上也千萬不能做出無可挽回的事來。人在受傷害後最好的製怒之術是等待時機,克製忍耐,把複仇的希望寄托於將來。

有一個小男孩,常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一天,小男孩的父親給了他一大包釘子,讓他每發一次脾氣就用鐵錘在他家後院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柵欄上釘了37顆釘子。

幾個星期過後,小男孩漸漸學會了控製自己的情緒,每天在柵欄上釘釘子的數目逐漸減少了。他發現控製自己的壞脾氣比往柵欄上釘釘子要容易得多……最後,小男孩變得不愛發脾氣了。

小男孩把自己的轉變告訴了父親,父親又建議他說:“從今天起,如果你一天沒發脾氣就從柵欄上麵拔一顆釘子下來。”小男孩照著父親的要求做了。終於,柵欄上麵的釘子全被拔掉了。

父親拉著小男孩的手來到柵欄邊,對他說:“兒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釘子在柵欄上留下的那麼多小孔,柵欄再也不會是原來的樣子了。當你向別人發過脾氣之後,你的言語就像這些釘孔一樣,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疤痕。無論你說多少次對不起,那傷口都會永遠存在。”

因自己發脾氣而對他人造成的傷害,再多的彌補往往也無濟於事,所以寧可事前小心,也不要事後悔恨。在生氣的時候,不管怎樣都要留下退一步的餘地,避免做出無法挽回的事情來。

在現實生活中,有人隻圖一時的口舌之快,有意無意地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殊不知這些傷害就像釘孔一樣,也許永遠都無法彌補。

憤怒是情緒中最可怕的暴君,憤怒行為會傷害他人,也會傷害自己。培根說:“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如果你不注意培養交往中必需的情商,培養自己忍耐、心平氣和的性情,一碰到“導火線”就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即便你有再好的人緣,也會因此全部被“炸”掉。

心理學家認為,生氣是一種不良情緒,是消極的心境,它會使人悶悶不樂,低沉陰鬱,進而阻礙情感交流,導致內疚與沮喪。相關醫學資料證明,憤怒會導致高血壓、胃潰瘍、失眠等。據統計,情緒低落、容易生氣的人,患癌症和神經衰弱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同病毒一樣,憤怒是人體中的一種心理病毒,會使人重病纏身,一蹶不振,可見憤怒對人的身心有百害而無一利。

怒氣似乎是一種能量,如果不加控製,它會泛濫成災;如果稍加控製,它的破壞性就會大減;如果合理控製,甚至可能有所創益。

◇疏導而不是壓抑

交通擁擠的十字路口,整個路麵成了車的海洋。不耐煩的司機在車裏鳴笛叫喊,喇叭聲充斥於耳。偶爾有一時氣憤難平的司機,不顧安全往前擠,不僅會造成人為災難,而且會使整個交通處於癱瘓狀態。如果沒有交警的管理疏導,交通堵塞不知道會拖延到什麼時候,造成怎樣的後果。那麼假如一個人的情緒失控,不加以疏導的話,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研究表明,失去控製、大發雷霆的人通常都經曆了情緒累積的過程。每一個拒絕、侮辱或無禮的舉止,都會給人留下激發憤怒的殘留物。這些殘留物不斷地積澱,急躁狀態會不斷上升,直到失去“最後一根稻草”,個人對情緒的控製完全喪失,直至勃然大怒為止。所以製怒的最好方法不是壓抑自己的怒氣,而是進行恰當的疏導。

傑拉爾德完全被激怒了,他一把抓起電話,把它狠狠地丟出了辦公室。很自然,他的銷售團隊被他的狂怒嚇壞了。

傑拉爾德之所以會大動肝火,是因為他們剛剛參加了一項改善團隊管理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他們的工作任務沒有完成,這使得傑拉爾德的情緒非常壞。不幸的是,他同時又碰到了其他一些壞事,於是,積累下來的情緒一並爆發出來,以至於事情變得如此糟糕。

在一位顧問的指導幫助下,傑拉爾德分析出了觸發他做出憤怒反應的原因,學會了如何控製過去的偶發事件帶給他的積怨。他開始認識到,當他從總公司參加會議回來後,就一直處於最壞的情緒狀態中。但是如果他能在會議以前,確切地說是在發表意見以前,花幾分鍾時間放鬆一下自己,他根本就不可能發火。

有了這個教訓以後,傑拉爾德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麵對壓力時,總是花10分鍾的時間到附近的公園走一走,使自己平靜下來。在參加會議時,如果他感覺到憤怒開始困擾自己,就立刻開始做深呼吸,或者通過把手壓在臀部下麵等方式來控製自己。

這些放鬆行為最起碼能夠阻止他提出最衝動的反對意見,阻止他采取激憤的過激行為,比如奪門而出。在完全接受了控製自我情緒的觀點以後,他逐漸掌握了控製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技巧。

那麼,一個已經被惹怒的人怎樣控製自己的情緒,進行製怒呢?

第一步,對自己以往的行為進行一番回憶評價,看看自己過去的發怒行為是否有道理,是否遷怒給別人了。一個老板對下屬發火,原因是下屬工作失誤。這位下屬不敢對老板生氣,回來對妻子亂發脾氣。妻子沒法,隻好對兒子發脾氣。兒子又對貓發脾氣。在這一連串的遷怒行為中,隻有老板對下屬發脾氣是有緣由的,其他都毫無理由。

所以,在發怒之前,你最好分析一下,發怒的對象和理由是否合適,方法是否適當,這樣你發怒的次數就會減少90%。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傷害性。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易上火的人對雞毛蒜皮的事都很在意。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他會耿耿於懷。過後,他又會把事情盡量往壞處想,結果,越想越氣,終至怒氣衝天。脾氣不好的人喜歡自尋煩惱,沒事找事,找點兒禍來闖闖。

當怒火中燒時,不妨立即放鬆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輕,避免正麵衝突。當怒氣稍減時,對剛才的激怒情境進行客觀評價,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責任,惱怒有沒有必要。

第三步,巧妙地發泄自己的憤怒,而不傷害別人。有個日本老板想出一個奇招,專辟房間,擺上幾個以公司老板形象為模型製作的橡皮人,有怒氣的職工可隨時進去對“橡皮老板”大打一通,揍過以後,職工的怒氣也就消減了大半。

如果你生氣了,出去參加一次劇烈的運動,看一場電影娛樂一下,或者到公園散散步,這些與痛揍“橡皮老板”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脾氣暴躁的人經常發火已成一種習慣,僅讓他自己改正,往往並不能持久,那麼就必須找一個監督員。一旦暴露出發怒的跡象,監督員應立即以各種方式加以暗示、阻止。監督員可以請自己最親近的人來擔任,這種方法對下決心製怒但自控力又不強的人來說尤為適合。

◇忍耐一下,怒氣會自然消退

從前有一個農夫,因為一件小事和鄰居爭論起來,吵得麵紅耳赤,誰也不肯讓誰。最後,那個農夫氣呼呼地去找牧師評理。因為牧師是當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他肯定能斷定誰是誰非。

“牧師,您來幫我們評評理吧!我那鄰居簡直不可理喻!他竟然……”那個農夫怒氣衝衝,一見到牧師就開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責。但當他正要大肆講述鄰居的不是時,被牧師打斷了。

牧師說:“對不起,正巧我現在有事,麻煩你先回去,明天再說吧。”

第二天一大早,農夫又憤憤不平地來了,不過,顯然沒有昨天那麼生氣了。

“今天您一定要幫我評個是非對錯,那個人簡直是……”他又開始數落起鄰居的惡劣行為。

牧師不緊不慢地說:“你的怒氣還沒有消退,等你心平氣和後再說吧!正好我昨天的事情還沒有辦完。”

接下來的幾天,農夫沒有再來找牧師。有一天牧師在前往布道的路上遇到了他,他正在農田裏忙碌著,心情顯然平靜了許多。

牧師微笑著問道:“現在你還需要我來評理嗎?”

農夫羞愧地笑了笑,說:“我已經不生氣了!現在想來那也不是什麼大事,不值得生那麼大的氣,隻是給您添麻煩了。”

牧師心平氣和地說:“這就對了,我不急於和你說這件事情就是想給你思考的時間讓你消消氣。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在氣頭上說話或行動。”

很多時候怒氣會自然消退,稍稍耐心等待一下,事情就會悄悄過去。常言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隻須忍耐一下,怒氣就會消退。關於這一點,林肯深有體會,並總結出一種巧妙的方法。

一天,陸軍部長斯坦頓來到林肯的辦公室,非常生氣地說一位少將用侮辱性的話指責了他。林肯建議斯坦頓寫一封內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個可惡的家夥。

“可以狠狠罵他一頓。”林肯說。

斯坦頓立刻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然後拿給總統看。林肯看後說:“斯坦頓,你真寫絕了,要的就是這個!”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要裝進信封裏時,林肯卻叫住他,問道:“你要幹什麼?”

“寄出去啊!”斯坦頓說。

“不要胡鬧,”林肯說,“這封信不能發,快把它扔到爐子裏去。凡是生氣時寫的信,我都是這麼處理的。這封信寫得好,寫的時候你已經解氣了,現在感覺好多了吧,那麼就請你把它燒掉,再寫第二封信吧。”

能意識到自己心緒不佳的人多半有意擺脫衝動,但不一定會克製衝動。譬如說,你和別人發生了衝突,心裏十分惱火。你一再克製自己,想揍他的過激行動受到了自己的勸阻,但卻不能澆熄你心中的怒火,你可能仍專注於引發憤怒的根源。

如果自覺地疏導強烈的負麵情緒有效果,如果你能清楚地知道“我現在的感受是憤怒”,便擁有了較大的轉變空間,你可以選擇發泄,也可以決定退一步。對於情商高的人來說,後者是他們明智的選擇。

如果你與別人發生爭執,請數十下再開口,轉移注意力,或做幾次深呼吸。諒解的心是最佳的滅火劑,請學會寬容和諒解吧!

因為放鬆,乘客遠離了煩惱

世界著名航海家托馬斯·庫克船長,曾經在他的日記裏記錄了一次令他百思不解的奇遇。

當時,庫克船長正率領船隊航行在大西洋上,浩瀚無垠的海麵上空出現了龐大的鳥群。數以萬計的海鳥在天空中久久盤旋,並不斷發出震耳欲聾的鳴叫。更奇怪的是,許多鳥在耗盡了全部體力後,義無反顧地投身於茫茫大海之中,海麵上不斷激起陣陣水花……

事實上,庫克船長並非這一悲壯場麵的唯一見證者。在他之前,許多經常在那個海域捕魚的漁民都被同樣的景象震懾。

鳥類學家們對這一現象感到十分奇怪,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來自不同地方的候鳥會在大西洋中的這一地點會合,但他們一直沒有搞清楚,那些鳥為何會一隻接一隻心甘情願地投身大海。

這個謎團終於在20世紀中期被解開。

原來,海鳥們葬身的地方,很久以前曾經是個小島。對於來自世界各地的候鳥來說,這個小島是它們遷徙途中的一個落腳點,一個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島”,一個在它們極度疲倦的時候可以棲息身心的地方。

然而,在一次地震中,這個無名的小島沉入大海,永遠地消失了。

遷徙途中的候鳥們,依然一如既往地飛到這裏,希望在這裏能夠稍做休整,擺脫長途跋涉帶來的滿身疲憊,積蓄一下力量開始新的征程。

但是,在茫茫的大海上,它們卻再也無法找到它們寄予希望的那個小島了。早已筋疲力盡的海鳥們,隻能無奈地在“安全島”上空盤旋、鳴叫,盼望著奇跡的出現。

當它們徹底失望的時候,全身最後的一點兒力氣也已經消耗殆盡,隻能將自己的身軀化為汪洋大海中的點點白浪,營造出一個個瞬息即逝的“小島”。

同樣,在緊張忙碌的生活中,在人生漫長的“遷徙”旅途中,每個人都有身心疲憊的時候,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棲息身心的地方。適當的時候你是否讓自己的心靈稍做放鬆?你是否擁有一個可以讓自己喘上一口氣、稍做休整的“小島”呢?

給心靈鬆鬆綁,不要像那些海鳥,等到自己筋疲力盡的時候,隻能一頭栽進大海。

高情商者懂得放鬆自己,懂得調適自己的心靈,以一種愉快的心態投入生活和工作中。當然,獲得心靈平靜的首要方法便是洗滌你的心靈,這一點是不可忽視的。

如果你想讓心靈減負,那麼每一天你都必須盡力去清除困擾自己心靈的情緒渣滓,不使它們控製你的心靈。

相信你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部向你要好的朋友傾訴後,你會感到心裏舒暢無比。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艘開往火奴魯魯的輪船上做過一次心理改造實驗。他建議一些心煩氣躁的人到船尾去,設想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都丟進大海中,並且想象自己的煩惱事正淹沒在白浪滔滔的海水裏。

後來,有一位乘客告訴心理學家說:“我照著你建議的方法做後,感覺自己的心裏真是舒暢無比。我打算以後每天晚上都到船尾去,然後把令我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往下丟,直到我不再有煩惱為止。”

這件事正好契合了一句話: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

英國前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上身後的門。

有一天,喬治和朋友在院子裏散步,他們每經過一扇門,喬治總是隨手把門關上。“你有必要把這些門都關上嗎?”朋友很是納悶兒。

“當然有這個必要。”喬治微笑著對朋友說,“我這一生都在關我身後的門。你知道,這是必須做的事。當你關門時,也將過去的一切留在後麵,不管是美好的成就,還是讓人懊惱的失誤,然後你才可以重新開始。”

從昨天的風雨裏走過來,人身上難免沾染一些塵土和黴氣,心頭多少會留下一些消極的情緒,這是不能完全抹掉的。但如果總是背著沉重的情緒包袱,不斷地焦躁、憤懣、後悔,就隻會白白耗費眼前的大好時光,那也就等於放棄了現在和未來。

追悔過去,隻能失掉現在;失掉現在,哪有未來!正如俗話所說:“為誤了頭一班火車而懊悔不已的人,肯定還會錯過下一班火車。”

要想成為一個快樂成功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記得隨手關上身後的門,學會將過去的不快統統忘記,重新開始,振作精神,不使消極的情緒成為明天的包袱。

一個發條上得緊緊的鍾表不會走得很久,一輛速度經常開到極限的汽車往往會壞,一根繃得過緊的琴弦很容易折斷,而一個心情煩躁、緊張、鬱悶的人極容易生病。

因此,善用鍾表的人不會把發條上得過緊,善駕車的人不會把車開得過快,善操琴的人不會把琴弦繃得過緊,情商高的人總在為自己的心靈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