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個人偉大的起始——管理自我(2 / 3)

◇拒絕記憶不愉快的事

著名廣告心理學家莫文·哈維克在評論人的記憶能力時說:“當觀眾被激起的感覺是愉悅時,廣告就容易被人記住。當激起的感覺是不愉快時,觀眾便易於忘卻那些廣告內容,不愉快的事不是他們所想要的,他們不願記住它們。”

要記憶所有不愉快的過去實在容易至極,但如果我們能拒絕去回想它們,記憶庫裏隻保留美好的回憶,讓其他的都消失,那麼我們的信心便會與日俱增,在征服恐懼方麵便向前跨了一大步。

為什麼人們會害怕陌生人呢?為何許多人在人群中會自卑意識濃厚呢?害羞的背後是什麼呢?對於此,我們能做些什麼以彌補呢?許多人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裏很容易發揮專長,說話滔滔不絕,效果十分不錯。但若把他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說話就會顛三倒四,結果什麼事也辦不成。不能流利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畏懼陌生人是主要因素。

◇以正確的眼光看待他人

如果你學會以正確的眼光看待他人,你就能克服恐懼。要領悟這個道理非常簡單,人們在很多方麵的相似處多於相異處,我們要善於發現他人與自己相類似的地方。渴求成功、想要富裕、喜好美食、遇到問題想逃避等,基本上與你相同,所不同的隻是外貌、身材罷了。

◇以平等的觀點看待他人

與人交往時要記住這兩點:第一,別人是重要的;第二,你也很重要。當你遇到一個人時,要這麼想——我們是兩個同等重要的人,一同坐下來商討某些互惠互利的事。這種同等重要的態度將會幫助你平衡形勢。在心理上與你有關的這個人並不會變得更為重要,因為你跟他說的事,也許對他來說非常好。這個人也許看起來極為高大和重要,但是記住一點,他跟你是平等的,他並沒有處於優勢,所以無須畏懼。

因為寬心,豆商收獲了快樂

人活一世,看似長久,實則隻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過去了,不再煩;今天,正在過,不用煩;明天,還沒到,煩不著。如此看來,沒有什麼是值得你憂慮的。

20世紀60年代,意大利一個康複旅行團體在醫生的帶領下去奧地利旅行。在參觀當地一位名人的私人城堡時,那位名人親自出來接待。他雖已80歲高齡,但依舊精神煥發、風趣幽默。

他說:“各位來這裏打算向我學習,真是大錯特錯,你們應該向我的寵物們學習——我的狗巴迪不管遭受如何慘痛的欺淩和虐待,都會很快把痛苦拋到腦後,盡情享受每一根骨頭;我的貓賴斯從不為任何事發愁,如果感到焦慮不安,即使是最輕微的情緒緊張,它也會去美美地睡一覺,讓焦慮消失;我的鳥莫利最懂得忙裏偷閑、享受生活,即使在樹叢裏可吃的東西很多,它也會吃一會兒就停下來唱唱歌。”

“相比之下,人卻總是自尋煩惱,人不是最笨的動物嗎?”他總結道。

科學家對人的憂慮進行了科學的量化、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幾乎100%的憂慮是毫無必要的。統計發現,40%的憂慮是關於未來的事情的,30%的憂慮是關於過去的事情的,22%的憂慮來自微不足道的事,4%的憂慮來自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剩下4%的憂慮則來自那些我們正在做著的事情。

快樂是自找的,煩惱也是自找的。如果你不給自己尋煩惱,別人永遠也不可能給你製造煩惱。所以,每當你憂心忡忡的時候,每當你唉聲歎氣的時候,不妨把煩惱寫下來,然後參照科學家們的分析為自己的煩惱歸個類:它是屬於40%的未來、30%的過去、22%的小事、4%的無法改變的事實,還是剩下的那個4%?

有人說,這世界上賣豆子的人應該是最快樂的,因為他們永遠不擔心豆子賣不出去。假如他們的豆子賣不完,可以拿回家去磨成豆漿,再拿出來賣;如果豆漿賣不完,可以製成豆腐;豆腐賣不完,變硬了,就當豆腐幹來賣;豆腐幹再賣不出去的話,就醃起來,變成豆腐乳。

還有一種選擇:賣豆子的人把賣不出去的豆子拿回家,加上水讓豆子發芽,幾天後就可改賣豆芽;豆芽如賣不動,就讓它長大些,變成豆苗;如豆苗還是賣不動,再讓它長大些,移植到花盆裏,當作盆景來賣;如果盆景賣不出去,再把它移植到泥土中去,讓它生長,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一顆豆子現在變成了很多豆子,想想那是多劃算的事!

一顆豆子在遭遇冷落的時候都有無數種精彩選擇,何況一個人呢?人至少應該比一顆豆子堅強些吧。那麼,你還有什麼好憂慮的呢?

如果這些理論上的方法無法奏效,麵對生活中的憂慮,卡瑞爾的方式絕對有效。

卡瑞爾是一個很聰明的工程師,他開創了空氣調節器的新時代,曾是世界聞名的卡瑞爾分公司的負責人。

年輕的時候,卡瑞爾在紐約州的水牛鋼鐵公司做事。有一次,他要到密蘇裏州水晶城的匹茲堡玻璃公司——一家花費好幾百萬美元建造的工廠,去安裝一架瓦斯清潔機,目的是除去瓦斯裏的雜質,使瓦斯燃燒時不至於損傷引擎。

這種清潔瓦斯的方法是一種新方法,以前隻試過一次,當卡瑞爾到密蘇裏州水晶城工作的時候,很多事先沒有想到的困難都發生了。經過一番調整之後,機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效果並不能達到他所保證的程度。

卡瑞爾對自己的失敗非常吃驚,覺得好像是有人在他頭上重重地打了一拳。他的胃和整個肚子都開始翻滾起來,接下來的好長一段時間裏,他都擔憂得沒有辦法睡覺。

最後,他覺得憂慮並不能夠解決問題,憂慮的最大壞處就是會毀了自己集中精神的能力。在我們憂慮的時候,我們的思想會難以集中,從而喪失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

卡瑞爾根據自身的體會感受,總結出一個不需要憂慮就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結果非常有效。這個辦法非常簡單,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毫不害怕而誠懇地分析整個情況,然後找出萬一失敗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沒有人會把你關起來,或者把你槍斃。不錯,你很可能會丟掉差事,也可能會讓你的老板投下去的資金泡湯。

第二步,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後,讓自己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接受它。你可以對自己說:“這次的失敗在我的記錄上會是一個很大的汙點,可能我會因此而丟掉差事。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

當我們強迫自己麵對最壞的情況,而在精神上接受它之後,我們就能夠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從而使我們處在一個可以集中精力解決問題的狀態。

第三步,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之後,開始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改善最壞情況的努力中去,盡量想一些補救辦法,減少損失。

因為豁達,狐狸拯救了自己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住在那裏的阿拉伯人經常會遭受炙熱暴風的考驗。

一次,暴風一連吹了三天三夜,風勢很強勁、很猛烈,甚至把撒哈拉沙漠的沙子都吹到了法國的羅訥訶河穀。炙熱的暴風吹得人的頭發似乎都要燒起來了,喉嚨又幹又燥,眼睛熱得發疼,嘴裏都是沙礫,好像站在玻璃廠的熔爐之前,被折騰得接近瘋狂的邊緣,但阿拉伯人並不抱怨。

暴風過後,他們立刻展開行動。把所有的羊羔殺死,因為他們知道那些羊羔反正是活不成了,而殺死它們則可以挽救母羊。在屠殺了羊羔之後,他們就把羊群趕到南方去喝水,所有這些行動都是在冷靜考慮中完成的。

對於損失,他們沒有任何的憂慮和抱怨。部落酋長甚至說:“這還算不錯。我們本以為會損失所有的一切,但是感謝上帝,我們還有40%的羊活了下來,可以從頭再來。”

曾經有一個記者敘述了自己的這樣一段經曆:

他和兩個阿拉伯人乘汽車橫穿大沙漠時,一隻輪胎爆了,司機又忘了帶備胎,所以他們隻剩下三隻輪胎,又急又怒又煩的他問兩個阿拉伯人該怎麼辦。他們說:“著急於事無補,隻會使人覺得更熱。”

於是,他們繼續往前走,就靠三隻輪胎前進。沒過多久,車子又停了,汽油用光了。但阿拉伯人並沒有因司機所帶的汽油不足而向他大聲咆哮,反而很冷靜。後來,他們徒步到達目的地,一路上還不停地唱歌。

住在撒哈拉沙漠的阿拉伯人是沒有煩惱的,無論在多麼惡劣的條件下,他們都保持著快樂平和的心境——因為他們學會了自我安慰。學會安慰自我,在事情已成定局難以挽回的時候,可以使用精神勝利法維護自尊心和自信心,嚐試再次振作。這時候,我們不妨做一隻豁達的狐狸。

幾隻狐狸同時走到葡萄架下,卻無法吃到葡萄。

第一隻狐狸自我安慰說,葡萄是酸的,自己不想吃,走了。

第二隻狐狸不斷使勁往上蹦,不抓到葡萄不罷休,最終耗盡體力累死在葡萄架下。

第三隻狐狸吃不到葡萄便破口大罵,抱怨人們為什麼把葡萄架架得這麼高,不料被農夫聽到,一鋤頭把它打死在地。

第四隻狐狸因吃不到葡萄生氣抑鬱而死。

第五隻狐狸犯了瘋病,整天口中念念有詞:“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想想,哪隻狐狸的情商最高?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好惡和自我評價來自價值選擇,當消極的情緒困擾你的時候,改變你原來的價值觀,學會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會使你的心理和情緒發生良性變化,從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這種心理調節的方法被稱為反向心理調節法,它常常能使人戰勝沮喪,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

兩個工匠去賣花盆,途中翻了車,花盆大半打碎。

悲觀的工匠說:“完了,碎了這麼多花盆,真倒黴!”

而另一個工匠卻說:“真幸運,還有這麼多花盆沒有打碎。”

後一個工匠運用反向心理調節法,從不幸中挖掘出了幸運。

在很多情況下,人們的痛苦與快樂並不是由客觀環境的好壞,而是由自己的心態、情緒決定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感到痛苦,有人卻感到快樂,情商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遇到煩惱的時候,與其在那裏唉聲歎氣,惶惶不安,不如拿起心理調節的武器,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使情緒由陰轉晴,擺脫煩惱。

俄國作家契訶夫曾寫道:“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裏燃燒起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口袋不是火藥庫;如果你的手指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將會歡樂無窮。”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想想你自己的幸福。”是的,如果數數我們的幸福,大約有90%的事還不錯,隻有10%不太好。如果我們要快樂,就要多想想90%的好,而不去理會那10%的不好。

其實,那所謂的10%的不好,大部分也是由自己想象出來的。如果能突破自我心靈的禁錮,就可以收獲不少快樂。

因為自信,小草贏得了尊敬

有一個農夫整天埋怨自己命不好,一輩子都是農夫,被別人看不起,他覺得自己的地位很卑微。

有一天,他弓著腰在院子裏清除雜草,因為天氣很熱,他臉上不停地冒汗,汗珠一滴一滴地流了下來。

“可惡的雜草,假如沒有你們,我的院子一定很漂亮。你們為什麼要來破壞我的院子呢?”農夫這樣嘀咕著。

一棵剛被拔起的小草回答農夫說:“你說我們可惡,也許你從來就沒有想到過,我們也是很有用的。現在,請你聽我說一句吧。我們把根伸進土中,等於是在耕耘泥土。當你把我們拔掉時,泥土就已經是耕過的了。”

“下雨時,我們能防止泥土被雨水衝掉;幹旱的時候,我們能阻止強風刮起沙土。我們是替你守衛院子的士兵。如果沒有我們,你根本享受不到賞花的樂趣,因為雨水會衝走你的泥土,狂風會刮走種花的泥土……你在看到鮮花盛開之際,能不能記起我們的好處呢?”

一棵小草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渺小而自卑,農夫對小草不禁肅然起敬。他擦去額上的汗珠,然後笑了。

自卑是一種可怕的消極情緒,其實任何人都無須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重要的是你要認識到自己的長處。

懷有自卑情緒的人遇事總是認為“我不行”“這事我幹不了”“這項工作超過了我的能力範圍”,沒有試一試就給自己判了死刑。

低情商者在遇到失敗時往往會說:“我真沒用!”記住,千萬不可使用這句話,因為它不但否定了你的能力,無形之中還使你前進的信心懈怠。而實際上,隻要你專注努力,你是能幹好這件事的。所以,你一定要克服自卑的情緒,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將自己塑造成為一個自信的人。

在此,有兩個辦法可以使你有效地運用記憶庫消除自卑,獲取自信。

◇隻在你的記憶庫裏存入積極的思想

每個人都曾有過許多不愉快、尷尬與泄氣的經曆,但是成功者和失敗者卻是以截然不同的方法來處理這些經曆。失敗者將它們記在心裏,時刻想著那些不愉快的經曆,因此在他們的記憶裏有了不好的開始,思緒片刻也離不開這些情景。在夜晚,這些不愉快的景象是他們最後的記憶。反之,成功者卻未必將這些不美好的經曆存入記憶庫中,在經過咀嚼之後,他們能吐出殘渣,而將積極的思想存入他們的記憶庫。

消極、不愉快的思想一旦存入你的記憶庫,就會影響你的心智。消極的思想將使你的精神馬上產生不必要的損耗,它會製造自卑、挫折以及憂慮,當別人前進時,它會使你將自己甩在路旁。

當你與你的思想獨處時,回想愉快、歡樂的經曆,將積極的思想存入你的記憶,會讓你覺得自己愈來愈好,從而真正擁有信心,也能幫助身體保持正常功能。

◇隻從你的記憶庫提取積極思想

現代人由於都市生活負擔重,每天會受到許多來自不同方麵的壓力,工作、朋友、感情生活等都可能對人的心靈造成極大的傷害。這些壓力無法通過適當的渠道發泄,或是發泄的方法錯誤,就產生了許多心理失去平衡的症狀。

當代社會也開始注意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從而設立了許多心理輔導機構,其目的就是要幫助人們在這些消極的思想變成折磨人的妖怪之前,毀滅它們。這些妖怪會時時在人們的內心活動。譬如,蜜月對新婚夫婦來說,是極為重要的時光。然而,蜜月可能並未如個人或雙方所希望的那樣滿意,如果不及時將這些不悅的記憶埋葬,反而數百次地提取出來,就會變成維係婚姻關係的巨大障礙。於是三年或五年後,就鬧著要離婚。原本非常恩愛的一對夫妻,因為這些不愉快的記憶而斷送美好的將來,這是非常慘痛的教訓。

這些結果都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論問題是大是小,其治療方法在於,要停止從記憶庫提取消極思想,以積極思想取而代之。當發現自己處於消極情況時,你必須毅然遠離它。

因為樂觀,萊特戰勝了病魔

悲觀者泯滅希望,樂觀者激發希望。但這並不是說,對於所有的困難,我們都應該用習慣性的樂觀態度去對待。我們鼓勵的是對事情要有趨向正麵的態度,而不要采取反麵的態度。

羅維爾·湯馬斯的人生出現了高潮。首先,他主演了一部關於艾倫貝和勞倫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出征的著名影片。其次,影片用上了他和幾名助手在前線拍攝的幾處戰爭鏡頭。他們用影片記錄了艾倫貝征服聖地的經過,也記錄了勞倫斯和他那支多姿多彩的阿拉伯軍隊。

影片中,湯馬斯那場穿插在電影中的激情演講——“巴勒斯坦的艾倫貝與阿拉伯的勞倫斯”在倫敦引起了轟動。

在倫敦取得巨大成功之後,湯馬斯又遊曆了好幾個國家,然後他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拍攝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紀錄片。

不幸的事情在這個時候發生了:經過一連串令人難以置信的黴運後,羅維爾·湯馬斯發現自己破產了。

日子開始窘迫起來。湯馬斯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飯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事實上,如果不是知名畫家詹姆士·麥克貝借錢給他的話,他甚至連那點兒可憐的食物也吃不到。

數額龐大的債務、窘迫的生活一下子壓在了湯馬斯身上。雖然他極度失望,但他很自信,並不憂慮。他知道,如果他被黴運弄得垂頭喪氣的話,他在人們眼裏就會不名一文,尤其是在他的債權人的眼裏。

因此,每天早上出去辦事之前,湯馬斯都要買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後昂首走上街。他的思想非常積極,絕不讓挫折把自己擊倒。對他來說,挫折是整個人生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須經過的有益訓練。

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必須關心我們的問題,但是不能憂慮。關心就是要了解問題在哪裏,然後鎮定地采取各種步驟加以解決,而憂慮卻是發瘋似的原地繞著小圈子,這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一點兒幫助。

萊特先生最近的身體狀況非常糟糕。他先是得了猩紅熱,當他康複以後,卻發現自己又得了腎髒病。他去找過很多醫生,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

過了一段時間,萊特發現自己又得了另外一種並發症,他的血壓高了起來,醫生說他的血壓已經到了最高點。最後,醫生無奈地告知他已經沒救了——情況太嚴重,最好馬上準備後事。

萊特全家籠罩在陰鬱的氣氛中。妻子和親朋好友都非常難過,萊特本人更是深深地埋在頹廢的情緒裏,整整一個星期,他都很難過。

有一天,萊特突然想到,自己這個樣子簡直像個大傻瓜。他對自己說:“你在一年之內恐怕還不會死,那麼趁你還活著的時候,何不快快樂樂的呢?”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

萊特首先弄清楚自己所有的保險費用是否都已經付過了,然後向上帝懺悔他以前所犯的各種錯誤。做完這些之後,他試著挺起胸膛,臉上露出微笑,努力讓自己表現出好像一切都很正常的樣子。

剛開始的時候,這的確相當費力,但萊特還是強迫自己開心、高興。漸漸地,他發現自己這樣做不但有助於改善家人的沮喪情緒,而且對自己的身體恢複也大有幫助。萊特漸漸覺得好多了,幾乎跟他裝出的樣子一樣好。

這種改善持續不斷,後來,萊特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壓也降下來了。

經過這段日子,萊特相信:如果他一直想著自己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了。可是當他改變了自己的心情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因為執著,羅斯福征服了恐懼

情商之所以能發揮出異乎尋常的功效,關鍵在於它是對現實的能動的適應。隻有在現實衝突中,情商才能有所作為。在逆境中,人的情緒會極端消沉,而高情商者能很快走出失敗的陰影,自己拯救自己。

曼德拉是騰布王朝非長子家族的一員,如果遵從命運或家庭的安排,他的人生本來是可以一帆風順的。曼德拉的父親曾是酋長,他父親打算把他也培養成酋長,但他的夢想卻是成為一名律師。當22歲的曼德拉意識到自己要被培養為酋長,而他已下定決心絕不做統治壓迫人民的事時,他選擇了逃跑,以此來拒絕將來擔任酋長。

曼德拉逃到了約翰內斯堡。在這個城市,他看到了白人和黑人生活的鮮明對照:白人生活在寬敞的市郊,到處是繁榮興盛的景象;可是非洲人(即“土著人”)卻被限製在許多郊區土著人鄉鎮和城市貧民窟裏,這裏住房擁擠,條件極差,還不斷受到警察的抄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