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的核心前提是“認識自己”,辨認和開闊地接納自身的情感正是現代情商的組成部分。——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
天堂與地獄
在古希臘德爾菲城的一座神廟裏,鐫刻著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認識你自己。它是這座神廟裏唯一的碑銘,它希望人們在情緒產生的時候,能感知它的存在,進而有目的地調控它。
然而,認識自己並非易事,“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朋友有一次問我世界上什麼事最難,我說:“掙錢最難。”他搖頭。“哥德巴赫猜想?”他又搖頭。我說:“我放棄,你告訴我吧。”他神秘兮兮地說:“是認識你自己。”的確,連那些最富於思想的哲學家都這麼說。
我是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為什麼不高興?……這些問題從古希臘開始,人們就不斷地問自己,然而至今仍沒有得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即便如此,人們也從未停止過對自我的追尋。
正因為如此,人們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很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並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認識自己,心理學上叫自我知覺,是一個人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來自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有這樣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好鬥的武士向一個老禪師詢問天堂與地獄的含義。
老禪師說:“你性格乖戾,行為粗鄙,我沒有時間跟你這種人論道。”
武士惱羞成怒,拔劍大吼:“你竟敢對我這般無禮,看我一劍殺死你。”
老禪師緩緩說道:“這就是地獄。”
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氣和地納劍入鞘,再三鞠躬,感謝老禪師的指點。
老禪師又言:“這就是天堂。”
武士的頓悟說明,人在陷入某種情緒時往往並不自知,總是在事情發生過後,經過有意識的反省才會發現。其實,一個人的情緒是多種多樣的,情緒也是非常主觀的體驗,人與人之間有很大的差異性。
造成個體差異的原因可歸納為三個方麵:
第一,人有天生氣質上的差異,如知覺反應不同,對內在、外在刺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情緒反應的強度也不同。同樣是被搶走玩具的幼兒,抗議的程度就不一樣。
第二,每個人都有相當不同的過去經驗,若曾遭受過強烈的外在傷害,相關的情景就比較容易引發相似的情緒。比如,被狗咬過的小孩,看到狗就比沒有此經驗的小孩容易害怕。
第三,人會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結構,對事件的詮釋、評估不同,自然也會造成不一樣的情緒體驗。比如,當一個人走在路上,發現有路人注視自己,若認為此人有意挑釁,就會心生憤怒;若理解為此人在欣賞自己的穿著品位,則得意之情油然而生。
了解自我是天底下最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既不可能每時每刻去反省自己,也不可能總把自己放在局外人的位置來觀察自己。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可以影響和改變他們所了解的東西,當想要認識自己、積極改變自己的時候,卻變得異常困難。
你是情緒的奴隸嗎?
如果你想利用你的情緒力量,就必須先了解它,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須知,你的情緒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無法把握的,你的思想能直接影響你的情緒。
情商首先表現為對自己的情緒的識別和評價,也就是對自己的情緒能及時地識別,知道自己的情緒產生的原因。
誰了解自己的情緒,誰就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它們,誰就能操控、駕馭它們;誰要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就隻能無助地聽任它們的擺布,成為情緒的奴隸。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情緒的變化情況,也就是說,在溝通中,什麼是觸動你某種情感的誘因,尤其是最強烈的感覺被觸動時,是什麼讓你感覺受到了激發。
隻要你能清楚地了解這些誘因,就能對溝通中發生的各種情況進行妥當的處理。當你知道是什麼使自己處於良好的狀態時,就能幫助你進入與別人的溝通中,在進行交談時就感覺自己受到了激發。
一般來說,高情商者都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了解自己的:
◇通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他人的評價比自己的主觀認識具有更大的客觀性。如果自我評價與周圍人的評價相差不大,就表明你的自我認知能力較好,反之,則表明你在自我認知上有偏差,需要調整。
然而,對待別人的評價也要有認知上的完整性,不可因自己的心理需要隻注意某一方麵的評價,而應全麵聽取、綜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對自己做出評價和調節。
通過別人的看法來觀察自己時,有些人為了獲得別人的良好評價而苦心迎合。但是,僅憑別人的一麵之詞,把自己的個人情商建立在別人身上,會麵臨嚴重束縛自己的危險。
◇自省——通過生活閱曆了解自己
人生的棋局該由自己來擺,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尋自己,應該經常自省並塑造自我。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情緒,因此,你還可以通過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驗教訓來發現自己的情緒特點,在自我反省中重新認識自我,把握自己的情緒走向。
善於了解自己的情緒的人,大多善於將自己的情緒調節到一個最佳位置,協調或順應他人的情緒基調,輕而易舉地將他人的情緒納入自己的主航道。這樣一來,在交往和溝通中就會一帆風順。
強有力的領袖人物、富於感染力的藝術家,他們都能敏銳地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表達,不斷調整自己的社會表演。他們類似於高明的演員,能調動成千上萬的人與自己同醉同癡。
當你開始觀察和注意自己內心的情緒體驗時,一個具有積極作用的改變就會悄然發生,那就是情商的作用!
高情商者往往能有效地察覺出自己的情緒狀態,理解情緒所傳達的意義,找出某種情緒產生的原因,並對自我的情緒做出必要的、恰當的調節,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低情商者則因不能及時認識到自我的情緒產生的原因,而無法有效地進行控製和調節,致使消極情緒影響心境,久久不退。
在生活中,有的人樂觀向上,有的人卻悲觀絕望,原因就在於他們觀察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方式不同。心理學家邁耶將人們觀察和處理自己的情緒的方式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自我覺知型
一旦情緒出現,自己便能覺察。這種人的情緒複雜豐富,心理健康,人生觀積極向上,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緒。情緒低落時決不輾轉反側,沉浸其中。
◇難以自拔型
這種人卷入情緒的低潮中無力自拔,聽憑情緒的主宰。情緒多變,反複無常,而又不自知,常常處於情緒失控狀態,精神極易崩潰。
◇逆來順受型
這種人很了解自己的感受,接受並認可自己的情緒,但並不打算去改變。
逆來順受型又分為兩種:樂天知命型——整天開開心心,自然不願也沒必要去改變;悲觀絕望型——雖然認識到自己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中,但采取不抵抗主義,抑鬱症患者就屬於這種類型,他們在自己的絕望痛苦中坐以待斃。
高情商者是自我覺知型的人,他們了解自己的情緒,對自己的情緒狀態能進行認知、監控和管理。他們具備自我意識,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緒的幹擾而迷失,或產生過度反應,具有在情緒紛擾中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
情緒好像是“發電機”
在我們所做的諸多決定當中,有許多會受到感情的影響。由於我們的感情可能為我們帶來偉大的成就,也可能導致我們失敗,因此我們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感情。首先應該做的就是了解對我們有刺激作用的感情有哪些,再者我們可將這些感情分為7種消極情緒和7種積極情緒。
7種消極情緒分別為恐懼、仇恨、憤怒、貪婪、嫉妒、報複、迷信。7種積極情緒分別為愛、性、希望、信心、同情、樂觀、忠誠。
以上14種情緒,正是你人生計劃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它們的組合既能意義非凡,又能雜亂無章,完全由你決定。
上麵每一種情緒都和心態有關,這些情緒實際上就是個人心態的反映,而心態又是你可以組織、引導和完全掌控的對象。
你必須控製你的思想,對思想中產生的各種情緒保持警覺性,並且視其對心態的影響是好是壞而接受或拒絕它。樂觀會增強你的信心和彈性,而仇恨會使你失去寬容和正義感。如果你無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你的一生將會因不時地情緒衝動而深受其害,所以我們必須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當你產生負麵情緒的時候,不妨找一個環境獨處,“聆聽”自己的情緒,深入地體會自己正經曆的感受是什麼。是內疚、怨恨、害怕、驚訝,還是哀傷?人的情緒不是單一的,常常是幾種情緒混雜在一起。
這時,你要仔細分辨一下:究竟哪種情緒是你目前最主要的情緒,並留意自己此時的身體反應。然後,你需要與情緒“對話”。你的感受一定不是沒有原因的。或許你並不知道這個確切的原因是什麼,這時,你不妨問自己如下幾個問題:
——我怎樣形容自己的情緒?
——是什麼人(事)使我有這樣的感受?為什麼?
——我的情緒與事實成正比嗎?
——這些情緒與過去的經曆有關嗎?
——我允許自己有這樣的情緒嗎?如果不允許,為什麼?
最後一個問題常常使我們發現,有些感受是我們不願承認的,因為這樣會暴露自己的“弱點”。比如,這幾天你不太高興,經過探索,你發現是一位同學借你的東西沒還,使你感到很氣憤。可是,你不願意承認,因為這種情緒會使你覺得自己“小心眼兒”。這時,最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你也是人,自然有“人之常情”的反應。如果多和別人交流,你就會發現,其實別人也有相同或類似的感受,隻不過大家都不敢承認罷了。
向可信賴的朋友傾訴,會幫助我們接納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能夠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時,情緒的困擾差不多已經解決了一大半。然而,情緒其實隻是一個指標,它告訴我們現在正處於怎樣的現實。所以要想真正徹底地麵對自己的情緒,有時我們還需要改變一些不太正確的想法,調整一些日常的生活習慣,或重建與某人的關係。
香港突破機構的副總幹事李兆康先生多年從事青少年心理輔導工作,他在一本有關情緒的小冊子中用了四個形象的比喻來描述情緒,可能會對你了解並控製人類的14種基本情緒有所幫助。
◇“保安係統”
情緒好像是我們心理上的保安係統。一旦身邊的人或事對我們的身心構成威脅,這個保安係統就會發揮作用,發出相應的警報信號。這樣,我們就可以及時地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保護自己,不致受傷。
如果遇到危險的情況,這個保安係統就會產生恐懼情緒,迫使我們要麼躲避,要麼抵抗;如果有人傷害你的自尊,你的心裏一定先是鬱悶,然後變為憤怒,這個保安係統就會提醒你必須尋求疏解;如果我們做錯了事,內心就會感到內疚和自責,這些情緒又會驅使我們糾正自己的行為,為自己的錯誤做些補償。
當然,這個保安係統也有失靈的時候。它可能會反應過敏,小小的刺激便警報大鳴,也可能對危險和過失漸漸麻木,毫無反應。所以,我們需要經常自我反省,校正自己的價值觀。隻有摒棄不正確的態度、思想,才能保持這個保安係統正常運行。
◇“發電機”
情緒好像是發電機,它可以源源不斷地產生能量,用以推動人的各種活動,使我們擁有一個積極進取並且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生。比如有力、勝任、勇敢、自信、愉快、感激、同情、安穩、關懷和被愛等令人心情舒暢的感受,有人將其稱為動力性情緒。
然而,情緒是不能分割的,我們不可能隻感受快樂的情緒,而把不快樂的情緒一並拋開。在我們的生命中,不可避免地要產生一些令人不快的情緒,比如憤怒、怨恨、急躁、不滿、憂鬱、痛苦、被拒絕、失意、焦慮、恐懼、嫉妒、羞愧、內疚等,有人將其稱為耗損性情緒,這些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耗我們的能量。
但是,這些表麵負麵的感受若不過量,還是有其積極價值的。在感受痛苦的同時,我們也得到了探索和成長的機會。當然,如果我們的生命中充滿了耗損性情緒,大部分的能量被白白地浪費了,這部發電機就不能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編織的彩毯”
情緒又好像一塊編織的彩毯,全看你自己喜歡多用哪種色彩。如果你偏愛用灰黑色的毛線,你織出的毯子就會暗淡無光;如果你隻用白色,毯子就會變成一片單調的空白;如果你善於使用各種顏色,你就會織出一塊色彩繽紛的毯子。
同樣的道理,你若容許自己自然流露各種情緒,既不壓製和埋葬情緒,也不將自己淹沒在情緒的低潮中,你的人生也必定像一塊彩毯,活得很有色彩。
◇“化學作用”
情緒好像會發生化學作用。在人與人的交往中,不同的情緒交織在一起,會產生不同的關係。若在彼此交往中充滿仇恨、嫉妒、自私、傲慢等情緒,這種關係就會令人不寒而栗、退避三舍。反之,若人際關係中多一些愛、多一點兒寬容和體諒,交往的群體就會迸發出無限的感染力。
可見,在我們的生命中,情緒總是伴隨於我們的左右。若能恰當地處理,這些經曆可以為我們的生命添加色彩,成為生活中的享受。反之,情緒可能會成為我們的負擔,侵蝕我們的生命。
然而,恰當地處理情緒並不意味著你要時時刻刻讓自己快樂。實際上,那些表麵負麵的情緒能為我們的成長提供契機。為了成長,我們必須經曆一個逐漸反省情緒的過程。有了成熟的反省,我們才能經得起情緒的衝擊,才能不做情緒的奴隸。
繪製你人生情感的晴雨表
你的情緒會不會起伏不定?當然會了。
有些時候你恨不得鑽進地洞藏起來,遠離這個世界。你一身晦氣,做什麼都不成功,一樁生意也談不成,無聊透了,對不對?還有一些時候,你一帆風順。從起床開始,你就好像戴上了玫瑰色的眼鏡,充滿了歡樂,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可愛,事事順心如意。
就像一年有四季變化一樣,人的情緒也有周期。所謂“情緒周期”,是指一個人的情緒高潮和低潮的交替過程所經曆的時間。它反映了人體內部的周期性張弛規律,亦稱“情緒生物節律”。當人們處於情緒周期的高潮時,會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活力,對人和藹可親,感情豐富,做事認真,容易接受別人的規勸,常感到心曠神怡;若處於情緒周期的低潮,則容易急躁和發脾氣,易產生反抗情緒,喜怒無常,常感到孤獨與寂寞。
人類的情緒周期也是我們要麵對的一個重要周期。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雷克斯·赫西教授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人類的情緒周期平均為5周。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心情由高興降到沮喪,再回到高興,往往需要5周的時間。
也許你的情緒周期或長或短,不過你一定希望了解自己的高潮期與低潮期。下麵介紹一種簡便的製表方法,可以幫助你找到自己的情緒韻律。方法如下:
以一年中的某個月為例,縱行為1號、2號、3號……30號(或31號),橫行為不同的情緒指數,包括興高采烈、愉悅快樂、感覺不錯、平平常常、感覺欠佳、傷心難過、焦慮沮喪。
每天晚上花時間想想當天的情緒,在與之相符的一欄裏做上記號。過些日子,把這些記號連接起來,你就會發現一個模式。這就是你的情緒韻律,這項測試通常很準。
再過幾個月,你就會驚奇而準確地知道,什麼時候你的高潮期將至,什麼時候你得小心低潮期的到來。知道了這一點後,你就可以預測自己的情緒變化,並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情緒高昂時,注意不要隨意承諾,一定要三思而後行;情緒低迷時,不妨鼓勵自己,這種情況很快就會過去。
情緒周期是人生情感的晴雨表,我們可據此安排好自己人生耕耘的茬口。情緒高漲時安排一些難度大、較煩瑣的任務,而在情緒低落時多出去走走,多參加體育鍛煉,放鬆思想,放寬心,進行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動,有了煩心的事多向親人、同學、朋友傾訴,尋求心理上的支持,安全地度過情緒危險期。
同時,遇上低潮和臨界期,我們要提高警惕,運用意誌加強自我控製。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情緒周期告訴自己最親密的人,一方麵讓他(她)能提醒你,幫助你克服不良情緒,另一方麵避免不良情緒給你們之間帶來誤會。
◇男人的情緒周期
劉女士來到心理門診向醫生訴說:“我老公什麼都好,就是有時莫名其妙地朝我和兒子發火。奇怪的是每到月底基本上都是這樣,不知是怎麼回事。”劉女士的這種抱怨在女人中越來越多。
醫生告訴劉女士:“這是男人情緒周期中處於低潮期的一種表現。”
其實,每位男士在每個月都有這麼幾天心理周期,像女士的例假那樣準時,所以不少專家稱其為男人的“例假”。
如果為妻者不了解男人的這一特性,愛情就會在這個時候遭受到莫名其妙的打擊。你會發現,在沒有任何明顯的理由的情況下,心愛的男人會突然疏遠自己。他好像很冷淡,甚至不願意跟你說話,總是躲在一邊,或者看書,或者看電視。當你努力接近他時,他的反應也令人難以接受。如果你以為愛情就此結束,那就錯了。事實上,這是男人的周期性問題。這既非他的錯,也非你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