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戰火燒中原(1 / 2)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六,就在柳逸玄弄清那幅《清明上河圖》的真偽與玄機之後的十天,金國東、西兩路大軍二十萬人馬包圍北宋都城汴梁。欽宗傳旨封康王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統領所有大宋軍隊,火速前來救駕。

康王自那日濟州淪陷之後,帶著相州、汝州的三萬人馬四處逃竄,與金兵幾次遭遇皆未取得勝利,人馬折了大半不說,也將原本占領的東平、兗州等地丟給了金人,那相州守備劉浩、汝南節度使馬夢龍見濟州沒有救成,兵馬又連連失利,便各自帶了自己的人馬返回相州、汝州。康王一時無奈,隻帶了隨身的幾千人馬夜渡黃河,逃到了磁州宗澤軍中。

欽宗得知康王在宗澤營中,便遣使者傳旨與康王,授他兵馬大元帥之印,讓他與宗澤火速帶兵來京城救駕,康王自知手裏的兵馬不多,一時猶豫不決,遲遲不肯發兵來救。宗澤連連苦勸,奈何康王一心隻求保全,不顧父兄安危,不願帶兵往中原救援。

宗澤見康王怯戰,便主動請纓,願意帶領一支軍馬過黃河來救京城,康王知河北兵馬乃是宗澤苦心經營,一時無奈便與他一萬人馬,讓他與金人交戰,宗澤從濮陽渡河南下,一路向京城殺來,經大小戰二十餘次,曆時七日終於趕到城外陳橋驛處,金國大將完顏宗弼得知宗澤率軍來救,親自提了三萬人馬前來迎擊,宗澤與完顏宗弼兩軍相遇一場廝殺,隻殺的橫屍遍野血染山河,無奈金兵人馬眾多,宋軍長途奔襲,雖英勇應戰,但卻傷亡慘重,大敗而還。

此戰之後,宗澤人馬所剩不過兩千,將領死傷慘重,勇字營宋提轄不幸戰死,袁教頭中了金兵絆馬索被金兵俘虜,後因拒不投降被金人殺害,宗澤左臂受傷,隻由王子純等一幹年輕小將護送,逃往相州劉浩處去了。

劉浩將宗澤救至城中,命人在相州一帶召集義勇,打算守住城池伺機與金兵交戰,義勇之中有一人姓嶽名飛,字鵬舉,生性威猛英勇善戰,背刺“盡忠保國”四字,這才引出了“嶽家軍”熱血抗金、六郡歸宋、兩度北伐、十年功廢、風波亭千古奇冤等一連串傳奇故事,也正是因為這段屈辱曆史,才讓沉浸在****大夢的宋朝們徹底清醒,才讓久居中原的漢民族記住了這段刻骨之痛,至今想起依然隱隱作痛。

此為後話,暫且不表。

話說那日金兵圍了汴梁,並未急著攻城,而是故技重施,先是將京城四門封鎖,阻斷欽宗與外界的聯係,而後派兵馬往四處巡地,先後將京城四周大小城池攻陷,守住各個要塞,等候天下兵馬前來救援。

那鈞州離京城最近,鈞州郡王向忠輝率先得知京城被圍之信,便與次子向金奎帶了城中兵馬前去救援,誰知剛出了城門不久,便遇到金國三皇子完顏佑帶了五萬人馬前來攻打鈞州,那向忠輝平日隻愛寫詩作畫,對指揮打仗早已生疏,見金兵黑壓壓漫山遍野殺來,便倉皇逃回城中死守。

那三皇子完顏佑知道向忠輝素來喜愛收藏,這郡主又是富庶之地,郡王府中定然有珍寶無數,於是下令兵馬圍住四門連夜攻打城池,並向三軍承諾,城破之日,士兵可搶劫三日,任意作為,士兵得了激勵更加頑強賣命,隻攻打了一日便將北門攻破。

金兵殺入城中,守城官兵與眾多百姓倉皇逃竄,向忠輝眼看畢生收藏將落入金國強盜之手,便讓兒女和親近的門人將家中貴重珍寶暗自埋藏於城內,無奈倉皇之中時間緊急,難免會有珍寶流落到他人之手,但向忠輝心裏清楚,他寧願府裏書畫珍寶被下人們偷走,也不願留給金人。

向忠輝叫來次子向金奎,將一個紫檀木匣交與他,含淚言道:“奎兒,此木匣中所藏,便是乃父最愛的那幅《清明上河圖》,圖中所繪京城之繁華景致將永不複存矣!如今城池將破,此畫怕是難以保全,為父年邁,死已不足惜,你可攜帶此畫及家小殺出重圍,若能保全性命為我向氏留下香火,老夫亦可瞑目也!”說罷便下令向金奎突圍出去。

向金奎含淚道:“此畫為父親平生最愛,還是由父親繼續珍藏吧,父親放心,孩兒這就與帶人掩護父親出城!”

“奎兒不可!我作為一郡之主,丟了城池早已是死罪,我意已決,隻在此等候金兵進城,與他們同歸於盡!”有囑咐道:“奎兒,前番有柳安國之子數次來府中尋訪此畫觀賞,為父都沒將真跡拿出,但幾次交談之中,為父已知他是愛惜此畫之人,必能舍命保全此畫。況且你與他也曾共過事,也算有些交情,你身為大宋將領,理當聽候聖上與康王調遣,一心盡忠保國,若無力保全此畫,可先將此畫寄放在他手中,若他能將此畫保全流傳於後世,也算是此畫之幸、大宋之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