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黨爭之患不是靖康年間的產物,它從宋神宗熙寧年間的變法開始就已經產生,以王安石和司馬光為首變法派與保守派經過不斷的鬥爭,讓天下的士紳都為自己貼上了標簽,雖然王安石變法的初衷是為了改革體製度,但變法的結果卻是為北宋留下了黨爭之禍。
神宗的變法到靖康年間已有五十多年,想在一個短期內消除黨爭之患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真有人想穿越回去拯救北宋的話,那最好考慮一下回到熙寧年間才行。
當然,促使北宋滅亡的最大因素不是內憂而是外患,因為黨爭之事曆朝都有,隻要統治者能意識到黨爭之害,及時痛下殺手,也能將朝廷的吏治調整到正常的軌道上來,可那需要一位果敢的君主和一段不算太短的時間,而此時的北宋卻沒有這麼幸運。
女真人是北方新興的民族,他們統一了高麗,滅亡了大遼,嚐到了侵略擴張帶來的甜頭,整個民族正處在一個鬥誌高昂充滿掠奪欲.望的階段,而中原這個盛產精美的絲綢瓷器到處都是美貌女子的國都早已讓他們垂涎已久。在滅了大遼之後,金國人本想要像之前的遼國那樣,逼迫宋朝多進貢一些瓷器美女過去與他們享用,誰知大軍一路南下,卻見宋軍如此不堪一擊,不出兩個月便占了山西、河北的大片領土,搶劫了大量珠寶和女人的金兵逐漸摸清了宋朝的底細,原來這些宋朝掌權的官員都是些隻會寫詩畫畫調戲歌妓的文弱書生而已,像這樣的民族不被別人去奴役,簡直是天理難容!
此時的柳逸玄不願再去多想這些,因為想了也是白想,自己本來就是在聽天由命,前途未卜,哪裏還顧得了別人。看著靈兒臉上洋溢的笑容,柳逸玄仿佛認識到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對待靈兒,即便北宋會在不久之後滅亡,也不能再讓她受半點委屈了。
太後見柳逸玄父子有些拘束,連忙讓宮女們給他們夾菜倒酒,還說道:“你們爺倆不要客氣,到了哀家這裏跟在家裏一樣,玄兒,你在邊關肯定吃了不少苦頭吧,這些好吃的你就多吃點。”
柳逸玄連忙點頭謝恩,小心翼翼地吃了些飯菜,父子二人囫圇的吃了一頓,便看到欽宗身邊的張公公急匆匆趕了過來,那張公公見了太後連忙行禮,太後問道:“張公公,你這麼急匆匆的趕來有何事啊?”
張公公喘著大氣說道:“回太後娘娘,是官家讓奴才過來的,官家有旨,讓柳相爺用過午宴就到禦書房去議事,說是有要事相商。”
“又有什麼要事啊?連吃個飯都不讓人清閑!”太後抱怨道。
柳安國起身奏道:“聖上派張公公過來傳旨,想必確實有要事相商,老臣身為左相,理應為聖上分憂。”又對柳逸玄使了個眼色,讓他不要再吃了,柳逸玄得了父親的暗示,也站起身來在一旁聽著。
柳安國道:“今日太後設宴招待,臣父子二人感念聖上和太後的垂愛之恩,必當誓死效忠聖上,現在聖上讓張公公傳旨,召老臣過去議事,老臣就帶犬子就先告辭了!”奏罷又跪拜謝恩。
太後道:“柳卿家,你們爺倆都吃好了嗎?”
柳安國道:“謝太後掛念,臣已經吃好了。”
太後又問柳逸玄:“玄兒,你吃好了嗎,你父親有事要走,你又沒什麼事,就在這多待會吧。”
柳逸玄看了他父親一眼,隻見柳安國眉頭緊皺,顯然是不想讓他兒子在這兒待下去,一來是怕柳逸玄說出不該說的話,二來這宮裏的規矩多,怕他惹出禍來。柳逸玄隻好說道:“回太後的話,我也吃好了。”
太後無奈,隻得說道:“那好吧,既然你們有事,那就不留你們了。”又對旁邊的靈兒說道:“靈兒,替哀家送送你姨夫和哥哥。”
靈兒得了太後的吩咐,隻得來到宮門外與柳逸玄匆匆告別。畢竟大宋朝又發生了何事,且待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