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蠟筆小新的古城旅遊記(2)(1 / 2)

後來袁姐姐告訴我,盡管睡得很晚,第二天一早,我的朋友,哦對了,現在要叫他蠟筆小新了,還是起得非常早。他沒有驚醒任何人,一個人早早起了床,在晨起的霞光和知了的鳴叫中,沿著運河向前。一路雕欄玉砌的臨水建築,還有青石板鋪就向前的路麵,和岸邊依依不舍的垂柳,當然,更有久違了的帶著水分的清新空氣,都讓他如沐浴在另一個天地之中。

和我初來時的感覺一樣,這樣的早晨是絕對不可以被浪費掉的。無論是早起的享受還是無人打攪的懶覺一睡到午後,都是另一份充沛的獲得。

接下來,白天的節目和所有第一次到來的遊客們基本一樣。因為蠟筆小新也隻有一個白天的時間,我和袁姐姐就打算隨著導遊的常規路線先讓他一次走個遍。

巧了,來古城這麼多次,我的旅行目的也都是一貫的漫不經心,隨走隨停,從來沒有認真地係統地跟著導遊這樣從頭至尾地完整過濾過一次古城,所以,我也跟著初來的蠟筆小新“童鞋”開始了我的古城新旅遊記。

實事求是地講,來往行走台兒莊古城一年有餘,我看見了很多細節的暗香,但也匆忙間輕易放過了古城更多濃墨重彩的片斷。

舉例說明吧。其一,就在五行碼頭對麵的參將署,那厚實的紅門如果開啟,裏麵又會有多少深遠的曆史和故事在門內深藏?遺憾的是我真的從未去探尋過。其二,船形街旁邊南來的瑪祖廟,和臨岸對望停泊的乾隆龍船,一點兒距離,卻有著幾份綿長。引得我每次走過總在無盡地想象。其三,從古城的任何一條街、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望見的高高的泰和樓,以及散布在古城裏不經意卻一樣能發現的一個又一個的寺、廟和館。我知道的,那是古城關於百館百寺百廟的另一個主題,不知道的,又該是有多少民間文化的精粹與真傳被收納其間了。

還有滿城散落的民間藝人的就地演出。從萬家大院門口的運河大鼓,到台兒莊驛當街的魯南琴書,文彙酒樓的運河漁鼓,還有船形街船頭上的柳琴戲。如果有心去尋找,我們就能發現這麼多恍惚熟悉又恍惚久違的聲音和身影,聲聲入耳入心。

至於那些承載了數不清的過往的舊碼頭,隻要你站在那裏,無論是萬老爺的四十萬碼頭,還是鬱姓家族的鬱家碼頭,故事的想象就如腳下的河水,幽深而悠遠。

當然,最不能錯過和忘記的,就是永遠在繁榮街廣場上夜夜放映的那部不變的黑白老電影——《血戰台兒莊》。露天,長條板凳,走過和路過的人們,音質和畫麵都無可懷疑的在顯示著它的陳舊與堅韌。還有對麵牆上那個當年十七歲就捆綁了一身炸藥上戰場的小戰士的三維立體畫。

在和平而繁榮的星空下,在今日的陽光下,在同一塊土地上,就這樣真實的交融並重疊,提醒著我們,用我們的幸福,永遠銘記住那場鮮花怒放時的戰爭。

正是4月。七十五年前,1938年的4月,也是鮮花初放,也是陽光燦爛。

我和我的朋友蠟筆小新,共同的腳步都停留在了那麵背靠“福”字的露天影牆上。

有一種敬仰和信念,就在此刻真誠的擁有。

我確信,他和我一樣,和所有從未經曆過戰爭,並越來越遠離了戰爭的和平時代的人們一樣,就在此刻,就在此地,才能真正感受到戰爭之於和平繁榮的深刻意義,感受到幸福生活的含義。

這永遠是台兒莊古城超越建築風格,超越休閑旅遊,並超越一切商業產業的最高的榮譽。

黃昏又近,蠟筆小新要走了。短短一天一夜的別樣旅程,一定在他的心裏和生命裏,留下了非常難忘的記憶。因為我聽見他臨走前告訴了我們每一個人的悄悄話,他說:“謝謝!我真的很快樂,我看見了傳說中遙遠的戰爭與清晰的和平。我找到了另一個我自己,我是‘蠟筆小新’。”

閑說古城複建的另一種意義

我們的確在造城。無論新城還是老城。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有機會在全國很多地方遊走並停留,我看見了越來越多的古城和古鎮古街,在此起彼伏的複原和重建著。它們各有特色,但其中有很多複建的古城鎮,還是有著似曾相熟的同質化的問題。關於到底該不該大興土木重修這樣的古建,以及怎樣建的問題,我無從評論。但是有一次,我和三位做文化經濟以及地產的朋友偶然齊聚在一處有著悠久曆史文化底蘊,也正在醞釀籌劃以文化古城的複建來帶動當地經濟、旅遊,以及民眾生活水平的北京周邊省的一個區縣城市的一次閑談,也許可以給正在進行或已經建設完成的眾多古城鎮的存在與發展方向,提供一點點思索。